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目的揭示2,4,6,8,10,12-六硝基-2,4,6,8,10,12-六氮杂三环[7.3.0.0~(3.7)]十二烷二酮-5,11(HHTDD)的放热分解动力学行为和对热抵抗能力。方法用高灵敏布鲁顿玻璃薄膜压力计研究空、高温低装填密度条件下HHTDD的熟分解过程。由热分解气体的标准体积(V_H)对时间(t)的关系曲线,得到HHTDD在不同温度下热分解反应的初速(W_0)、极大速度(W_(max))、诱导期(t_(in))、半分解期(t_(1/2))、极大速度到达时间(t_(max))、极大速度常数(k_(max))和平均叠合系数(k_(dh))。用非线性等转化率微、积分法所得的表观活化能E_α校验由lgx(x=W_0,W_(max),t_(in),t_(1/2),t_(max),k_0,k_(max),k_(dh))-1/T关系得到的表观活化能E_a。借助不同加热速率(β)下非等温DSC曲线离开基线的初始温度(T_0),onset温度(T_e),峰顶温度(T_p),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的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_K和E_O)和指前因子(A_K),微量热法确定的比热容(C_p),以及密度(ρ),热导率(λ)和分解热(Q_d,取爆热之半)数据,Zhang-Hu--ie-Li公式,Hu-Yang-Liang-Xie公式,Hu-Zhao-Gao公式,Zhao-Hu-Gao公式,Smith方程,Friedman公式和Bruckman-Guillet公式,计算HHTDD在β→0时的T_0,T_e和T_p值(T_(00),T_(e0)和T_(p0))、热爆炸临界温度(T_(be)和T_(bp))、绝热至爆时间(t_(TIad))、撞击感度50%落高(H_(50))和热点起爆临界温度(T_(cr))。结果 E_α与各特征值所得的对应E_a间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得到了评价HHTDD热安全性的结果:T_(SADT)=T_(e0)=456.91K,T_(SADT)=T_(p0)=460.30K,T_(be0)=467.58K,T_(bp0)=470.03K,t_(TIad)=10.7s,H_(50)=20.40cm,T_(cr)=441.30K。结论 HHTDD有好的对热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处于寒冷及夏热冬冷不同采暖矿区余废热资源状况,基于现场调研和数据计算分析结果,探讨了矿区余废热资源可提取资源量的影响因素和特征,提出了品位高低不同的余废热资源与场区不同供热场所相互匹配的余废热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结果表明:煤矿余废热资源可提取热量与煤矿所在的气候区域及纬度、产能、通风方式、采面埋深、地质情况等因素有关;浅层开采的寒冷高纬度地区矿井明显余热资源不足,而深层开采的寒冷低纬度或者夏热冬冷地区的矿井余热量较富裕;根据单项余废热资源量、总余废热资源量、以及单项供热负荷大小、总供热负荷的大小关系,给出了寒冷地区及夏热冬冷不同矿区的余热资源与供热负荷匹配方案建议,并提出了多种余热资源耦合利用工艺原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内温排水余热利用形式单一、总体利用效率不高的现状,对中国核电站温排水余热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阐述了生态工程及生态设计的概念、相关原理及温排水余热综合利用工程与生态设计的结合点,得出温排水余热利用生态设计的最终成果形式是一种以利用温排水余热为主要目的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同时也是以核电厂及“优选利用途径”为核心的行业类生态(工业)园的结论.结合生态工程理论及生态设计的理念,根据中国北方某典型电厂的厂址环境特征及其所在区域的环境条件、环境规划和工业企业现状及发展规划,初步选定相应的“优选利用途径”为“海水淡化(RO(反渗透膜)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典型厂址余热综合利用方案的生态设计及方案评价.  相似文献   

4.
针对回转窑低温烟气余热量较大及其用户供热负荷相对较小的特点,提出有效回收低位热能来发电和供热的新工艺,开发出回转窑生产工艺与供热和有机介质朗肯循环(ORC)的集成工艺,实现了低温余热的梯级综合利用,开拓了低温余热崭新的应用领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类时间分数阶扩散方程提出了一种新的隐式差分格式,空间导数直接采用中心差分格式离散,为了近似Caputo型时间分数阶导数,在小区间[t_(n-1),t_n](2≤n≤N)上使用三点u(x,t_(n-2))、u(x,t_(n-1))、u(x,t_n)二次插值近似u(x,t)的值,在小区间[t_0,t_1]上使用线性插值近似u(x,t)的值,并利用能量范数证明该格式的无条件稳定性和收敛性,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该格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视旅游资源为动态系统,其动态变化过程可表示为:dA_(t_(n-1),t-n)/dt=r_i(t_(n-1),t_n)·A_1(T_(n-1),t_n)(1-A_i(t_(n-1),t_n)/Q_i(t_(n-1),t_n));建立开发阈限的数学模型Q_i(t_(n-1),t_n)=K_i·K_2sum from j=1 to N A_(ij)(t_(n-1),t_n),考查开发状态量(A_i)与对应阈值的隶属度和以隶属度为元素的评价矩阵,并实施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甘蔗糖厂中常用的三种典型热力循环(背压式热电循环,抽汽冷凝式热电循环和节流式热电循环)进行了(?)效率的分析,导出了热力循环优劣的简捷的统一判别式,它无需繁杂的计算,应用方便,对热力循环方案的选择和改进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湖水源数据中心无主机全自然冷却系统的余热、降低废热对自然水体的影响,基于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动态负荷特性,建立了移峰填谷策略下数据中心水源热泵联合蓄热水箱余热回收系统,与传统风冷热泵供热、水源热泵余热回收系统对比,研究其节能降费潜力。模拟表明:与传统风冷热泵供热相比,水源热泵余热回收供热节能率为46.1%;通过增设蓄热水箱,制定峰谷电价下的运行策略,供热系统节能率提高了41.9%。此外,从冷却水回水侧回收余热有利于提升冷却系统能效,机房送风温度23℃,供水温度17℃时,通过余热回收,冷却系统能耗降低13.1%,机房能源使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PUE)由1.131降至1.111。通过经济性分析发现,相比于风冷热泵供热,水源热泵余热回收全年电费节费率为19.7%,在移峰填谷策略下,与水源热泵余热回收相比节费率进一步提高了64.4%,节能降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冬季供热面积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北方地区,城市面临热负荷的快速增长和热源短缺的矛盾,为了尽早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要充分挖掘主城区周边电厂的余热,形成以电厂余热为主,天燃气,电能等辅助调峰的清洁热源结构.利用电厂余热实施大温差长输管线供热方式,致力于实现供热的绿色与集中化及安全化目...  相似文献   

10.
对50MW凝汽式汽轮机供热改造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利用热经济学和能级原理对凝汽式汽轮机和中间抽汽式汽轮机的热效率进行了分析。在热平衡分析和热力学计算基础上,提出了改造方案。经改造后机组的热效率由40%提高到56%,热电比大于100%,符合国家热电联产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回转窑低温烟气余热和热用户的特点,提出有效回收低位热能来供热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了余热回收与煤粉锅炉联合的运行模式,满足了供热随气候变化的要求,保障了供暖系统运行的稳定持续,实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余热,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温度稳定剂对压裂液耐温性能的提升效果,设计从上限温度开始通过数值搜索方法逐步确定最高温度T_(max)(η_0,t_0)计算温度稳定剂对压裂液适用温度的提高值ΔT_(max)(η_0,t_0)的方法;通过实验分析两种压裂液温度稳定剂对有机硼交联羟丙基瓜胶压裂液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加入0.1%~0.8%的温度稳定剂S-1、S-2分别可以使得压裂液的最高适用温度提高4.5~10℃、6~14℃;所设计的评价方法可以判别不同压裂液温度稳定剂产品的作用效果差异。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包头第二热电厂供热现状及其改造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计算与对比分析,以最大化回收乏汽余热为原则,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确定了低真空+热泵组合技术方案,指出该方案的实施可提高供热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城市供热需求,不但为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作出贡献,而且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对化学动力学中两个问题作一些推论式的探讨,以求得推广后的通式及条件,这对理论规律的延伸和实际应用的计算无疑是有益的。所要探讨的问题,其一是如何将各级反应的半哀t_(1/2)公式推广到计算如t_(3/4)、t_(7/8),t_(15/16)、t_(31/32) ,在各级反应中的通式;其二是用半哀期法数据计算反应级数的公式,可以不限于t_(1/2),用其它任意分数,如t_(1/3)、t_(1/4),t_(1/5)也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现有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和供热效率,以缓解冬季日益增长的采暖供热缺口,文中基于一现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设计了新增热源和利用热泵两种提升供热能力的方案,并对比分析不同方案对供热系统COP(制热能效比)、效率和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增热源方案的供热系统COP为0.98,与现有系统基本持平,效率为28.39%,相比于现有系统降低了39.15%,动态回收期为7.98年;采用热泵方案的供热系统COP为1.34、效率为62.69%,相比于现有系统分别提升了35.4%、34.36%,动态回收期为5.73年,且具有良好的经济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用WKB方法得到了无限深球方势阱中粒子能级近似解析式,并通过计算分析,找到了两种修正方案,从而使得本文的粒子能级解析式的结果与已有结论的误差在3%以下。  相似文献   

17.
对Ar-Xe体系的势能曲线和束缚态能级作了系统的研究.利用超分子耦合簇CCSD(T)方法和有效核势aug-cc-PVXZ-PP(X=T,Q,5)基组,得到Ar-Xe体系的相互作用势,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二种方案外推得到基底限值.不同基底和外推方案下势能曲线的平衡位置及阱深略有不同,此外还计算了Ar-Xe体系振转能级和各同位素基振动态的纯转动跃迁频率,及相应的光谱常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用膨胀计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癸二酯的等温结晶,得到了它们的半结晶时间(t_(1/2)).作t_(1/2)对过冷程度(ΔT)关系图,看到有二类曲线:PET 为一类,其他聚酯为另一类.其性能可能与聚酯的主链刚性有关.把曲线向轴进行外推,获得了这些聚酯的具有最大结晶速度的温度(T_(max))  相似文献   

19.
针对门限多重代理多重签名方案中存在的内部成员合谋攻击、伪造攻击、签名方权限不同等安全问题,文章利用hash函数的单向性,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结合Shamir(t,n)门限方案,提出一种存在特权集的多重代理多重签名方案。方案中,任意t_1个或t_1个以上的原始签名者且特权集中至少有t′1个特权用户可以代表原始签名群UO将签名权委托给代理签名群UP,任意t_2个或t_2个以上的代理签名者且特权集至少有t′_2个特权用户可以代表代理签名群UP对消息M进行签名。安全性分析表明,方案具有门限代理签名应具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200 MW低温供热堆余热排出系统的热工水力数学模型,该模型采用了一维均相模型,并做了漂移修正,研制了适用于该系统的稳态及瞬态热工水力特性分析程序,利用该程序对该系统投入运行后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时热源的用了温度边界,计算结果表明,200 MW低温供热堆余热排出系统能够满足停堆后堆芯余热安全排出的要求,从投入到稳定运行的过渡过程中,系统中各参数的变化趋势与理论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