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妙文,被推为老庄散文的代表作。《逍遥游》思想上反复阐述人生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艺术上则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浪漫主义的笔法,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清人林云铭如此评论《逍遥游》":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未续,以为复而未复,  相似文献   

2.
《庄子·逍遥游》篇涉及到两种自由观念,“无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和“有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庄子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郭象注《庄子》采用六经注我法,对于庄子的这两种自由观念都加以肯定,进而建构了他的一家学说:“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本文从三方面对“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展开具体分析:首先说明郭象的基本哲学观,即以“玄冥”、“独化...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无待逍遥游”的三方面问题:(1)《逍遥游》所写的追求自由的故事的寓意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有待逍遥游的自由有很大的局限,算不上是真正的自由。这是庄子之所以提出无待逍遥游的原因之一。(2)无待逍遥游的含义和性质分析。认为无待逍遥游的自由在现实世界里是根本不存在的,只存在于虚构的精神世界里。(3)逍遥游个体形象的意蕴分析。希望对庄子逍遥游思想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篇的分析,认为《逍遥游》是庄子梦幻般自由理想的最大体现,无所待的自由理想是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子的自由理想和传统道德中的诸如知德、修身以及平等的思想有着行为上的交叠,并不包括放纵主义的自由,庄子的自由理想境界和传统道德价值有着一定意义上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自从手变得自由了那一天起,就不断地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中获得自由。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曾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留下了《逍遥游》等篇著作。通读一部《庄子》,很容易了解,逍遥游思想是庄子哲学的中心内容。认真研究庄子的逍遥游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不仅有助于解开《庄子》一书的疑难点,而且有助于考察我国先秦时期在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上所达到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6.
祖慰 《世界知识》2010,(19):57-59
<正>杨绛在一篇名为《读书苦乐》的散文中,对读书有一个神妙的比喻:读书,好比到作者那里去"隐身串门儿"。这种串门,无须预约,想去就去,去了就听作者高谈阔论(打开书),不想听就走(合上书),没有任何礼仪的约束,这是在读书以外不可能有的最任性的绝对个性自由。我刚旅居巴黎时,就这般绝对自由地跑到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家的书房去串门了。我可不是逍遥游,而是带着刚到巴黎的新鲜与困惑去的。  相似文献   

7.
孙宪会 《科技资讯》2006,(19):107-107
《庄子》的《逍遥游》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崇高”的美学境界,表现为无穷无尽的时空之美,无拘无束的人生之美,奇伟怪谲的艺术之美等。时空之美表现在他对时空的天才想象,表现他超越时与空,让时空无穷无尽的终极希望。无拘无束的人生之美表现为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心静无为的审美理念和推崇自然无为的审美观。奇伟怪谲的艺术之美表现为奇人怪事的奇特想象和抽象的哲理形象化。  相似文献   

8.
在讲解《庄周买水》这篇自读课文时,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把本课改编成小品,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呢?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都积极响应我的提议,于是便出现了多个版本的讽刺小品《庄周买水》。更让我惊喜的是,学生们竟有如此丰富的想像力和编排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征的《庄周买水》,记叙了庄周弃文从商的经过,表现了商品流通领域以权谋私、哄抬物价、凭空暴富的丑恶现象。文章含蓄而深刻,既是杂文,又是一篇优美的故事新编。  相似文献   

10.
《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维新派在日本创办的重要报刊。许多维新派出于对清政府顽固势力镇压戊戌变法的痛恨,在《清议报》上积极宣传西方的自由思想,如天赋自由、政治自由等,攻击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专制主义。然而,维新派内部对自由的认识并不一致,康有为多次对梁启超等人对西方自由思想宣传的激进性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与萨特以艺术欣赏与创作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安顿与独立自存,这就把美从艺术的领域延伸至现实世界。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冲撞的背景下比较二者思想,可以发现他们在自由的概念、追求自由的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态度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也存在很大不同。庄子的逍遥游与萨特的自由同具有反异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特征;也都希望通过想象、体道等主观方式去达到自由之境界;而他们对束缚自由的现实所采取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前者主张迴避,后者勇于反抗。这些异同为艺术化人生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语境。  相似文献   

12.
庄子在《逍遥游》中,不仅表现出了自身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而且体现了他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异化的思想。人们一旦汲汲于追求功名利禄,就会"丧己于物",被这些世俗价值所束缚。有着自身发展的目的的人,被抽象为单一的手段,这是人的本质的进一步丧失。  相似文献   

13.
解决产权残缺问题,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产权残缺的内涵产权残缺是指完整的产权权利束里的某一部分被删除或受到限制。天下没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产权 ,因为当一方完全自由地行使其产权时 ,有可能妨碍他方完全自由地行使产权 ,所以世界各国法律都对产权的行使作了种种限制 ;但从相对的时间和地点考虑 ,有些限制是合理的 ,有些则是不合理的。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第二章第544条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是 :“所有权是对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但法令所禁止使用的不在此限”。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第三编903条对所有权的规定是 :“物的所有人 ,在不违反法律和…  相似文献   

14.
孙强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34(4):433-436,444
庄子与萨特以艺术欣赏与创作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安顿与独立自存,这就把美从艺术的领域延伸至现实世界。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冲撞的背景下比较二者思想,可以发现他们在自由的概念、追求自由的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态度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也存在很大不同。庄子的"逍遥游"与萨特的"自由"同具有反异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特征;也都希望通过想象、体道等主观方式去达到自由之境界;而他们对束缚自由的现实所采取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前者主张迴避,后者勇于反抗。这些异同为"艺术化人生"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语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梳理了自魏晋以来注家对庄子“逍遥游”和小大之辩关系的阐释,分析了《逍遥游》一文是如何从小大之辩来论述逍遥之境的,并且结合《齐物论》和《秋水》中关于小和大关系的论述,得出了庄子的小大之辩存在两个层次的意义:在表层上,庄子是承认小和大之间的区别的;而在本质的层面,庄子认为小和大是一致的,并不存在所谓崇大抑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庄子所谓的自由是哲学意义层面上的,这种自由已经突破了现实的樊笼,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庄子在《庄子》一书中主要通过与自然融合、遵循天道等途径呈现自由的状态,而杜甫在草堂诗中所描绘的自由状态仍然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他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无奈之举。但无论怎样,庄子与杜甫在表达对自由强烈渴望这一特定的情绪体验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庄子·逍遥游》中“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二语,曹础基《庄子浅注》、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二书均为中华书局出版)解“不及”作“赶不上,比不上”、“不了解”,这等于说庄子认为“小不及大”,“短不及长”,有“贵大贱小”之旨。此解符合庄子本意吗?《逍遥游》本旨,郭象注为:“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  相似文献   

18.
“大鹏”形象从《庄子·逍遥游》中诞生后,历代文人不断丰富它:李白建构的“大鹏”形象有两方面貌似对立的内涵,一是脱离世俗羁绊追求身心自由的精神,二是积极建功立业济苍生安社稷的精神;李白思想的复杂性决定二方面内涵统一的可能性,盛唐时代精神决定了二方面内涵外在的一致性,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特质决定了二方面内涵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沈既济的《枕中记》和蒲松龄的《续黄粱》都描写了在封建社会汲汲于功名富贵的一介书生,经高人的导引,在梦中经历了大富大贵,大喜大悲,梦醒之后,方觉金玉满堂,妻妾盈室,气势显赫等封建士子们梦寐以求的东西,都不过是过眼云烟,黄粱一梦,于是看破红尘,实现了精神上的顿悟和超脱。二作者的共同之处都在于紧紧扣住“梦寐”这一主题,将尘世的现实寓于虚幻的梦境之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真真假假,不知是庄周化蝶还是蝶化庄周,在一场梦魇之后,收到了喻世、醒世、警世之效。只不过,由于作者自己在作品中所界定的情感角色不同,卢生和曾孝廉在皈依的彻悟过程中,一个用的是规劝之法,让他自觉四大皆空,于是欲念顿消;一个则是先把他抛向人生的顶峰,再让他跌入万复不劫的深渊,用令人毛骨悚然的酷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自我的无限制,它包含两个意思,首先,自我之作为自我,就是一种限制。其次,自由是一种无限制。 因此,它是限制和无限制的辩证统一,限制和无限制构成了自由的两个基本属性。绝对的、无限制的本体是一种 逻辑诡辩,以此为基础的本体意义上的、绝对的、无任何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绝对自由的本质就是绝对的限 制。自由是物的自由,而物的存在本身就限制于自己的本质和本质的联系,自由只能通过限制而实现自己。自 由的选择实际上也是一种限制。而绝对的意志自由本质上是一种更深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