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用密胺树脂为囊壁包覆耐晒黄G的方法.微胶囊的包覆条件为:在温度为60℃,pH值为8.5的条件下加入摩尔比为1∶2.5的三聚氰胺和甲醛,制得密胺树脂预聚体,预聚体按囊材含量30%的比例加入颜料的溶液,分散剂的浓度控制在3%左右,pH值控制在5.5左右,反应2 h后,过滤、干燥,即得产品.  相似文献   

2.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结合三步热处理工艺成功制备出多孔碳纳米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比表面分析仪等测试方法系统地分析了PVP/PMMA不同质量比对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PVP与PMMA质量比为3∶2时,得到的多孔碳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最大,可达到545.4m2·g-1,并且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C充放电速率下50次循环之后样品的放电比容量约为220mAh·g-1.所有由PVP/PMMA混合原料制备的多孔碳纳米纤维的比容量均高于由PVP原料制备的碳纳米纤维,并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Li_4Ti_5O_(12)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无定型TiO2和氢氧化锂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合成了Li4Ti5O12.探讨了锂盐过量的质量分数和煅烧温度对Li4Ti5O12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锂盐质量分数(ω)过量8%、煅烧温度为800℃时,得到了平均粒径为1.1μm的尖晶石型Li4Ti5O12,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到170.18 mAhg-1,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39.81 mAhg-1,从第4次到第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1.27%.当放电电流增大到1.0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仍然保持在141 mAhg-1以上,经过5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07.33 mAhg-1,从第4次到第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仅为77.74%.  相似文献   

4.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共轭聚电解质P1,在其侧链引入磺酸官能团主链中引入了间位取代的吡啶官能团,实现了对水溶液中pH的检测.作为一种pH探针,随着酸浓度的增加,P1的颜色和荧光会发生剧烈变化.动态光散射数据表明,这些变化与聚电解质中吡啶官能团的质子化引起的链间团聚有关.该研究为改变主链结构而有效地调控共轭聚电解质的pH检测性能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硝酸锂、醋酸锰及廉价的尿素为材料,用燃烧法合成尖晶石型LiMn2O4,XRD研究发现,利用燃烧法制备的前驱体已经具有一定的尖晶石结构,但存在一些杂质峰,煅烧后得到纯净的尖晶石LiAlxMn2-xO4材料,其粒径较小,约为0.5μm,且颗粒分布均匀。在圆柱形实体电池体系中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02.42 mA.h.g-1,对材料进行微量Al3 掺杂后,材料的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提高,经过40次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为83.3%。  相似文献   

6.
半胱氨酸-银(I)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UV-Vis光谱、荧光光谱和电泳等方法考察了半胱氨酸(Cys)同银(I)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微乳液体系中制备氨基酸-银固态物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EDS能谱进行了结构分析和表征.研究了介质的pH,各组分浓度,包括半胱氨酸、银(I)离子、甲醛、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Na_2B_4O_4以及温度、光照度和光照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胱氨酸(Cys)与银(I)离子作用的最佳条件是pH=7.39左右,Cys浓度为2.4mmol·L~(-1),AS(NH_3)_2~+浓度为1.2 mmol·L~(-1),Na_2B_4O_7浓度为3.0 mmol·L~(-1),SDS浓度为0.4%,HCHO浓度为0.008%,反应时间为90 min,光照度>600 Lux.制备的氨基酸-银固态物种,各成分的理论含量与实测结果基本相吻合,其形貌主要为三棱柱和四面体,微粒粒径在1~100 μm之同.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AB-8、HPD-300、HPD-600、HPD-722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龙眼壳中总黄酮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筛选出效果最好的树脂来分离纯化龙眼壳总黄酮,确定其最优吸附及解吸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HPD-300树脂适用于龙眼壳总黄酮的纯化,吸附条件为上柱液pH为5.0、总黄酮浓度为6mg/mL、上柱液流速为1BV/h,经1BV/h流速的70%乙醇洗脱.龙眼壳总黄酮的含量可达到75.4%.  相似文献   

8.
以Fe Cl3·6H2O和Na OH为原料,以离子液体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 Br)为诱导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在150℃下反应4 h制备出具有立方体形貌的α-Fe2O3,立方体尺寸较均一,平均粒径为55~75 nm。通过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气敏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产物的形貌产生了影响,该立方体形状的α-Fe2O3在92℃低温条件下对正丙醇气体显示出优异的气敏性能。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合成的A型沸石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吸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粉煤灰主要是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排出的固体废物,是一种高分散度的集合体,它由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粒状体组成,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其粒径在0.5μm~300μm之间。用粉煤灰合成沸石的研究,从Holler和Wrisching开始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许多科学工作者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进行制备沸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Li2CO3、Mn(Ac)2.4 H2O和Co(Ac)2.4 H2O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Mn2-xCoxO4(x=0,0.05,0.1,0.2,0.3,0.4,0.5),并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Co掺杂量对Li Mn2-xCoxO4(x=0~0.5)正极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的Li Mn2-xCoxO4(x=0,0.05,0.1,0.2,0.3,0.4,0.5)样品中,Li Mn1.9Co0.1O4具有最高的容量和最好的循环性能,0.5 C倍率的放电容量高达121.4 mAh.g-1,循环30次后容量仍保持119 mAh.g-1.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苯胺在盐酸介质中重铬酸钾化学氧化聚合过程的热动力学 .无量纲参数法(DPM)处理结果表明该聚合反应过程呈现一级反应,其速率常数k1=( 5.35±0.03)×10-3 s-1 (299.2 K);线性拟合法(LFM)的处理结果亦符合一级反应,其速率常数k1=(5.11±0.04)×10-3 s-1(299.2 K).可见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结果完全吻合,该反应在给定实验条件下的平均反应速度常数k1=(5.23±0.12)×10-3 s-1 (299.2 K).线性拟合法(LFM)比无量纲参数法(DPM)更具有优势,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克服聚合反应的诱导时间及量热仪的时间滞后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丙烯酸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丙烯酸水溶液聚合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及氧化还原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为制备高粘度聚丙烯酸提供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确定了各因素对这一聚合反应影响的主次顺序.  相似文献   

14.
梯度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引入半连续单体滴加工艺和亲水性功能单体,制备了零VOC乳胶涂料专用的具有较高玻璃化温度(tg)、较低最低成膜温度(MFT)的核/壳结构的纯丙烯酸酯乳液.用差热扫描(DSC)测定了纯丙烯酸酯乳液的tg,用透射电镜(TEM)测定了乳胶粒子形态,用粒度仪测定了乳液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的丙烯酸酯乳液为典型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辅助提取黄灯笼辣椒中辣椒碱和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法从海南栽培的黄灯笼辣椒中提取辣椒碱和黄色素,并分别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辣椒碱和黄色素含量进行测定,以正交实验考察辣椒碱和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当m(黄灯笼辣椒)∶V(85%乙醇)=0.4∶50(mg/mL),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温度为50 ℃,微波提取功率为700 W,辣椒碱得率可达0.78%;当m(黄灯笼辣椒)∶V(99%乙醇)=1:8(mg/mL),提取温度55 ℃、提取时间30 min、微波功率600W,黄色素的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溶液自蔓延高温合成铁酸镍纳米粉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溶液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制备了NiFe2O4纳米粉末,通过热重差热(TG-DTA)、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纳米粒子的组成、结构、形貌、粒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为主要稳定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VAc/BA)乳液.对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粒径增长进行了测定,探讨了粒径及粒径分布随时间及其与转化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对实验的分析提出了该聚合体系中乳胶粒子的增长机理.发现HEC在单体和引发剂作用下存在降解与接枝两种趋势,其程度决定乳胶粒子增长与分布.  相似文献   

18.
梯度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工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引入半连续单体滴加工艺和亲水性功能单体,制备了零VOC乳胶涂料专用的具有较高玻璃化温度(tg)、较低最低成膜温度(tMF)的核/壳结构的纯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合成工艺、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亲水性功能单体及各阶段单体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结构及tMF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和引入亲水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可有效地降低丙烯酸乳液的tMF(tMF<3℃),提高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钙离子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苯乙烯和丙烯酸乙酯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合成工艺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反应 ,以甲苯、乙酸乙酯为混合溶剂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苯乙烯和丙烯酸乙酯的聚合 .较佳的聚合条件是苯乙烯与丙烯酸乙酯单体配比为 1∶1 ;溶剂用量 1 4mL ;反应温度 95℃ ;引发剂质量百分数 0 .3% ;反应时间 1 0h .利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单体比进行分析 .该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对卤代芳烃有良好的萃取、分离效果 .  相似文献   

20.
以草酸过氧钒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研究了α-蒎烯的氧化反应.考察了溶剂、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价态V5+与草酸形成的双过氧配合物催化剂,在催化剂质量分数为8.0%、反应温度40℃、丙酮溶剂中反应8h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达到68.7%,主产物马鞭草烯酮的选择性为34.9%.对催化剂进行了初步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