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在云南石林丽格海棠上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新病害,称为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为叶片边缘形成倒V字型坏死和起皱.从病叶上分离到14株细菌菌株,菌株接种于不同丽格海棠品种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采用柯赫氏法则重新分离得到此病的病原细菌.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病原菌的寄主范围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菌秋海棠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begoniae.这是中国关于Xcb侵染丽格海棠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以丽格海棠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接种模式和培养方式对丽格海棠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格海棠叶片诱导分化培养时,叶片反放的接种模式优于叶片正放;丽格海棠丛生芽增殖培养时,液体培养,尤其是丛生芽前期增殖时采用液体旋转培养效果优于固体培养.此结果对丽格海棠组培快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的激素浓度配比试验对丽格海棠丛生芽的形成、继代培养及根的诱导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以丽格海棠的叶片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NAA0.5 mg·L-1+6 BA1.0 mg·L-1,30 mg·L-1蔗糖、8 mg·L-1琼脂、pH5.8的培养基,在温度为25℃左右,光照20001 x、12h的培养条件下可以较快较多的促进丽格海棠叶片产生不定芽,芽丛不断分化、增殖,可经多次继代转接产生幼芽.幼芽生长后,可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NAA1.0 mg·L-1诱导生根产生试管苗.  相似文献   

4.
丽格海棠叶片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丽格海棠(Begonia elatior hybrids)的叶片组织进行培养研究,认为丽格海棠组织培养最佳配方:诱导培养基,1/2MS+6-BA0.5mg.L-1+NAA0.2mg.L-1;增殖培养基,MS+6-BA 0.2mg.L-1+NAA 0.1mg.L-1;生不定根培养基,1/2MS+IBA 0.2mg.L-1.  相似文献   

5.
秋海棠属植物是著名的园艺植物,也是常见的民族药用植物.广西该属植物资源丰富,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民间访谈的方法,考证广西地区产秋海棠属药用资源共23种.这些药用植物多常绿,根状茎圆柱状、匍匐,叶基生、非盾状、不裂、无斑纹;主要分布于桂西南地区,多着生于石灰岩石壁、石缝隙和岩石上.目前,秋海棠属药用类群占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总数的29%,对其化学成分、活性成分分离和药理作用等领域有待深入研究.为了便于识别,本文提供了广西产秋海棠属药用类群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36个欧美观赏海棠品种(种)应用价值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指导欧美观赏海棠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推广应用,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观赏海棠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从观赏性、适应性及抗寒性等方面筛选出15个评价因子,对36个欧美观赏海棠品种(种)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色、花期、果期及果色性状是影响欧美观赏海棠应用价值的主要因子。根据AHP评价结果,将36个引种观赏海棠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包括‘红丽’海棠等6个品种(种),推广应用价值最高;Ⅱ级共17个品种,应用价值较高;Ⅲ级共11个品种(种),应用价值中等;Ⅳ级仅有‘莱姆’和‘蒂娜’品种,综合应用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7.
丽格海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丽格海棠的茎状、叶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1)诱导培养基MS+6-BA4.0mg/L(单位下同)+IBA1.0;(2)增殖培养基MS+6-BA0.5+IAA0.2;(3)生根培养基MS+NAA0.2.生根壮苗培养50d左右,经移栽,成活率达92%左右。  相似文献   

8.
丽格秋海棠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丽格秋海棠幼嫩的叶片、花梗等材料作为快速繁殖的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叶片的诱导效果最好.经无菌处理的幼叶在培养基改良MS 6-BA1.5mg/L NAA0.5~0.8mg/L上可以直接分化出芽体,改良MS 6-BA0.5mg/L NAA0.05mg/L是合适的继代增殖培养基,1/2MS NAA0.2mg/L适宜用来促进幼苗的生根.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扩充国内观赏海棠新品种和观赏类别,选育集红叶、红花和红果者于一体的观赏海棠新品种。【方法】2005年,收集‘红丽’海棠(Malus ‘Red Splender’)自由授粉种子,播种后从子代中筛选集红叶、红花和红果于一体的海棠新品种。【结果】选育的海棠新品种‘大棠婷靓’(Malus ‘Datang Tingliang’),伞状花序,花型平,单瓣。花蕾紫色,花朵红紫色。花朵压平后直径4.5 cm,花瓣椭圆形,排列方式相连。树势强,树型直立,幼叶红色,开展叶片红绿色,叶面光泽度强,观赏周期长。【结论】‘大棠婷靓’花果艳丽,树形优美,符合新品种特异性,有较高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因为种间杂交、多倍化和无融合生殖等现象,苹果属植物以难于分类和鉴定而闻名,其中尤以山荆子种复合体为甚.本文针对山荆子种复合体中的主要自然分布植物和关系可能较密切的花楸苹果组植物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十五个苹果属分类群包括一个四倍体,四个三倍体,十个二倍体,天目山湖北海棠、泰山海棠、日瓦海棠(新拟)、紫花海棠、冬红果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核型多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属较原始的类型,沧江海棠核型为1A,最为原始,三叶海棠核型为3B,最为进化.试验结果提示分布于天目山顶部的很可能并非湖北海棠,而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种,它可能与平邑甜茶和泰山海棠的杂交亲本有关;山荆子也有可能与其亲本有关;四川西部发现的日瓦海棠与锡金海棠近似,但其核型及染色体数目差异很大,因此也支持该种成立.核型分析结果也为后续的基因组原位杂交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以缙云山特有珍稀植物缙云秋海棠(Begonia jinyunensis)为研究对象,基于方差比率法、χ~2统计量和W检验,结合关联程度指数Ochiai(OI), Dice(DI), Jaccard(JI),研究缙云秋海棠与其主要伴生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关联性,旨在推进对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缙云秋海棠的14个主要伴生物种分属于12个科14个属. 2)缙云秋海棠7个群落多物种间总体关联性均呈正相关,其中6个有统计学意义,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3)缙云秋海棠和主要伴生物种形成的26个物种对中, 16个种对呈正相关,其中仅1对为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10个种对为负关联,其中1对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1对负相关极有统计学意义.多数种对间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物种趋于独立分布. 4)正关联种对间联结性较弱,负关联种对间联结相对较紧密,总体而言种间联结仍较为松散.从本次种间关联性研究来看,缙云秋海棠与主要伴生物种间相容性良好,尚未出现资源危机,各物种共同进化,群落稳定发展.即群落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缙云秋海棠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据《贵州植物志》记载,贵州秋海棠属有19个种(2个栽培品种)。通过腊叶标本考证,结合野外考察,对贵州秋海棠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形态描述进行了增补、修订:增补10种;修订6种、1原亚种、1亚种,编制了新的分组、分种检索表。拟定了2新种遵义秋海棠Begonia.zunyiensis S.Z.HeY.M.Shui和开阳秋海棠B.kaiyangensis S.Z.HeY.M.Shu。贵州目前分布秋海棠属植物21种,1原亚种,1亚种,1变种。  相似文献   

13.
秋海棠属几个品种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根秋海棠,蟆叶秋海棠,竹节秋海棠,柔毛秋海棠的幼叶采用悬浮培养法用于多芽体诱导,诱导培养基为MS+2,4-D0.02mg/L(单位下同)+NAA0.15+BA1.2,诱导率为100%,多芽体置于MS+BA0.5+NAA0.1的扩增培养基中不断增殖,每月的增殖倍数为15-20,扩增中的大苗分割后放入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生根培养基为2/3MS+NAA0.2+IAA0.4,12-15天生极后可出现移栽。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采自景宁的5种浙江维管植物新记录,它们是:荨麻科Urticaceae的微柱麻Chamabainia cuspidata、蓼科Polygonaceae的荞叶蓼Persicaria debilis、葫芦科Cucurbitaceae的五柱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gynum、蹄盖蕨科Athyriaceae的黑叶角蕨Cornopteris opaca以及秋海棠科Begoniaceae的周裂秋海棠Begonia circumlobata.其中微柱麻为浙江新记录属、种,荞叶蓼为中国新记录种,五柱绞股蓝为华东新记录种,黑叶角蕨和周裂秋海棠为浙江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典型样地法实地调查吉林省长白县母树林林场山楂海棠所在群落,分析山楂海棠种群分布格局、重要值、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山楂海棠种群在各样地均呈聚集分布;重要值为34.63%,位列第3,是所在群落灌木层优势种之一;利用Levins和Shannon法计算的山楂海棠生态位宽度分别为2.567和1.001,位列第4,与蓝靛果忍冬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0.953,两者表现为负联结,说明二者在环境营养空间的利用上存在竞争;山楂海棠与乔灌层大部分树种的种间关联不显著,且正、负关联比均小于1,表明山楂海棠与这些树种间的联结关系松散,尚未形成稳定共存的格局.蓝靛果忍冬、土庄绣线菊、单花忍冬和刺蔷薇等多数重要值较大树种与山楂海棠呈负相关,对山楂海棠生存有抑制、阻碍作用,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高效的完成数据的准备工作,提出在属性集不同、对象集相同形式背景下多区间概念格的动态横向合并算法.首先,为保证格结构的完整性,对区间概念格的渐进式生成算法进行改进,将区间概念分为存在概念、冗余概念和空概念;其次,结合区间概念格自身特点,给出区间概念格一致性的概念以及格结构横向合并的充要条件;再次,将合并后的区间概念分情况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的横向合并原理;最后应用层序遍历的方法扫描格结构,提出横向合并效率.实例表明,该算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汪静 《科技信息》2010,(31):179-179
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不仅存词数量多,在两宋词人中居第四位,而且还是南宋最具个性和最富创造力的词人之一。在继承传统之外,另创幽隐密丽一格,本文以《风入松》为例,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8.
以丙炔醇为原料,应用功能基团的保护、格氏交换与格氏偶联、脱保护基氧化、亲核加成、闭环反应、氧化仲醇成内酯、选择性催化等合成方法合成了dl-日本丽金龟性信息素,原料易得,操作路线简单,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以丙炔醇为原料,应用功能基团的保护、格氏交换与格氏偶联、脱保护基氧化、亲核加成、闭环反应、氧化仲醇成内酯、选择性催化等合成方法合成了dl-日本丽金龟性信息素.原料易得,操作路线简单,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银星秋海棠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诱导银星秋海棠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BA0.5mg/L+NAA0.2mg/L;诱导意伤组织分化出芽的最佳培养基是:MS+BA1mg/L+NAAO.1mg/L;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NAAO.2mg/L.不同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大小顺序为叶片>叶柄>嫩茎.试管苗移栽对基士的选择不严,成活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