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1年3月,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研究和反复修改,马克思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他从两千多年前两个希腊哲学家的比较中,特别是从伊壁鸠鲁哲学中,深入地阐发了蕴藏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当然,马克思后来曾指出,辩证法在伊壁鸠鲁著作中只是“自在地”存在,而不是作为自觉的体系存在。但经过马克思的挖掘、研究和阐发,“自在的”辩证法思想得以显露其夺目的光彩,至今仍给我们以充满智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论述。早在1847年,他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之后,应该“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1866年8月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写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更具体地进行了科学的论述:“我们把教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观点和学说有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他的思想有个转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是可以研究的。本文拟从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的发展变化,来探讨他早期思想演变的一些问题。研究“人”的哲学是反对神学蒙昧主义提出的问题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哲学家的出现以及他们提出的问题总是同他们那个时代联系着的。研究“人”的哲学最早是由西欧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开始的。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神学蒙昧主义,神学家为了把天上的神(实际上是地上的统治者),说成是至高无上  相似文献   

4.
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圣马丁堂的国际无产阶级大会上庄严地宣告成立。当时,恩格斯正在什列斯维希——霍尔斯坦旅行,未能出席这次盛会。在他获悉国际的成立和马克思决定打破惯例亲自参加和领导国际的喜讯后,立即明确表示自己对国际的态度,他在致马克思的信中说:“我们又同那些至少是代表自己阶级的人发生了联系,这毕竟是好的;旧根到底,这是一件主要的事情”。事实的确是如此,在第一国际成立以后的历史时期里,  相似文献   

5.
1843年3月,马克思退出了《莱茵报》编辑部,这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他继续以顽强的毅力向“新世界”探索。1844年初,在法国巴黎,他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论文,这是他在这几个月里进行探索的成果。此时,马克思驾驶的思想之帆到达了“新世界”——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了  相似文献   

6.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们把“理性”视为现代性的基石,确立了以“理性”为基础的现代性理论范式,与之相反,马克思从“资本”的视角透视现代性,实现了从“理性现代性”到“资本现代性”的范式转换。异化劳动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转换的枢纽,具体表现为两个转向:即从“国民经济学”研究维度的契入到“伦理道德”的转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向。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的转换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贯思想。马克思的《机嚣、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数学手稿》;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很多著作中都论述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为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作出了光辉榜样。而列宁则最早最直接地提出了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问题,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第十一条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于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研究者在理解上存在着分歧。传统的理解一般认为,这句话是说: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由于不懂得实践的意义,不懂得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  相似文献   

9.
一八三五年至一八四一年,马克思先在波恩大学,一年后转到柏林大学,都是攻读法律。大学时代的马克思,不仅研究法律、哲学、历史,还醉心于文学。马克思在中学时已扎实地掌握了希腊文和拉丁文,此后一生孜孜不倦地研读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他每年都要读一遍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希腊文的《被绞的普罗米修斯》,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晚年。十分有趣的是,培养马克思对十八世纪德国古典文学和法国启蒙主义文学的爱好是他父亲亨利希·马克思,他能背诵伏尔泰、卢梭的作品,他特别举出席勒让儿子欣赏。而后来成为马克思的岳父、特利尔的枢密顾问官路德维希·  相似文献   

10.
德尼·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著名文学家、“百科全书”派的领袖,是法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今年7月30日是他逝世二百周年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1984年为“狄德罗年”。法国马恩省首府兰斯于今年1月上演了他的一部从未问世的戏剧《厄运的少女》。狄德罗的故乡朗格尔市亦举办展览会等活动,4月该市还上演戏剧《多情的哲学家》以示纪念。7月,法国在巴黎举行题为《狄德罗》的国际讨论会,密  相似文献   

11.
康德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对人性中“恶”的问题进行理性反思的哲学家,这一反思集中表现为他对“根本恶”的道德形而上学论证。根本恶包含人心的脆弱、不纯和恶劣三个层次,在本质上是对准则中伦理次序的颠倒。根本恶学说深刻影响了后世哲学家对“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1)如何理解按劳分配的“劳”?有人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个“劳”应该是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时间”。因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也说过,劳动证书是“证明”“每一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似是实非的。只要我们把马克思这两句话的前后的话连起来读,就会看出,他在这两处提到的“劳动时间”,都是物化为“联合体的总产品”、“社会产品”的“劳动时间”,或“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由此可见,马克思所说的按照各个生产者提供的劳动时间进行分配,实质上就是按照各个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即按照他  相似文献   

13.
劳动、异化及人是马克思《手稿》中的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根源于他对“人”的理解,“人”是马克思据以批判私有制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既是历史的、现实的,又是理想的、完满的,因而是二重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是西方人道主义传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哲学家。他的人学思想从其“心学”体系出发 ,突出了人的主体精神和人格修养。他关于“吾心即是宇宙”、“收拾精神 ,自作主宰”和“六经皆我注脚”的三个人学命题 ,体现了陆九渊人学的体系特征 ,也体现了陆九渊人学思想的高度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予以了创新性的继承和发展。在政治信仰层面,他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思想,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创新性地提出“四个意识”;在政治领导层面,他以马克思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为政治哲学基础,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维护”;在政治能力层面,他以马克思提出的“理论”“实践”“品格”三方面要求为基础,进一步强调党员干部要“讲政治”;在政治生态层面,他继承了马克思“敢于批评”“实事求是”的作风建设思想,提出要有“铁的纪律”“练就过硬作风”,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思想,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讲人的本质,不外乎是讲人到底是什么。人是自然存在物还是社会存在物?在方法论上,究竟是从“人自身”出发还是从人的存在方式出发?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之前,没有一个哲学家作过科学的回答。在马克思之后,各家仍然争论不休。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有的说人的本质是“自由”,有的说是“需要”,还有的说是“劳动”,等等。这是因为,人的问题,不只  相似文献   

17.
孙乃生 《科技信息》2011,(11):122-122
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不例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章节论述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并得出了极具价值的结论。笔者下面就从主客观的角度、实践的角度来阐述对任何自然界关系的认识,并对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先生一生从事哲学研究,他的“三史”、“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新事训》是一种人生哲学,并融人了中西文化观,他的《中国哲学史》是对中围哲学发展史进行了深人研究,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过程中封建地主阶级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为政的时间不长,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他创办的“私学”,虽未必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私学”,但可说是当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列宁的读书方法给我们的启示马克思曾经说过,他喜欢做的事情是“啃书本”。(见《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57版,第304—305页)马克思终生有个从未间断的读书和做笔记的习惯,他说,除了写文章外,我只做笔记,但是花费的时间很多……。马克思在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时,总是细心地写读书笔记、作批判的摘要。他认为作读书笔记和摘要是掌握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