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势成之"的古训与"信息势""信息力"等科学概念,通过"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这一机制演绎出一个崭新的逻辑体系和理论构架。基于这一理论,从信息时代人类本性的嬗变和势概念的内涵出发,阐述了素质教育的科学意蕴,提出用道德和理性的力量控制人性欲望是教育的首要任务,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是人才素质形成的主要机制,感性与理性的相映互补是信息人顺利成长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
势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科学,有关势的论述比比皆是,但却没有“势”的统一的科学定义。笔者在给出势概念的逻辑定义的基础上,论述了造势的基本原理:使系统中的元素差别最大联系最紧。由于这样的元素只能是对称性元素,而对称性元素构成“群”,从而揭示了“造势”必然“成群”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学找势、管理造势、文学造势、教育造势和创新造势的造势普适性机制。  相似文献   

3.
机制论:事物机制的系统科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然、工程、社会等各领域的事物都存在机制,人们日益重视机制问题,尤其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机制”成为普遍使用的词语,对于复杂问题需要从机制上解决,但至今对“机制”还缺少专门研究、缺乏专门理论。运用系统科学、复杂性理论深入研究事物机制的概念、原理、类型、作用与设计,初步建立起系统科学一门新分支理论:机制论。  相似文献   

4.
如何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从势科学理论来看,"势"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方向。要发挥"势"的动力学机制,实现培养目标的引导功能,就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与可爱相结合、善良与担当相统一、专业与通识相融合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势科学的角度精确定义了全新的信息势、信息势密度的数学定义和解释,给出信息力的模糊定义,并且分析了在有限时间跨度内,事件信息的信息势、信息势密度与信息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在信息引力和斥力的综合作用下,多个事件信息和针对人群之间会形成信息作用的临界平衡状态的设想。这三个概念的理论意义在于:由于是用比较精确的数学函数表示信息的属性。因此它们对于信息流的研究、信息与组织或针对人群的关系以及信息媒体的组织结构改善、管理动力学、信息学研究都可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势科学理论的基础是势科学原理,即对称性原理。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所以,差别越来越大,联系越来越紧,差别最大是相反,联系最紧是相同,既相反又相同即相反相成,即对称,所以,对称信息量最大,作用量最小,营造最大的信息势,可以应对最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应对复杂系统的根本战略就是对称化战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最大信息熵原理(MaximumInformation EntropyPrinciple,MIEP)中约束条件的新理解,进一步把经典的MIEP运用于边界彻底开放的情形,建立起拓展的MIEP。由此不同于现有的诸多前沿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的信息过程本体论的论点,并导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机制,把世界万象描述为一个从无限的深层次的“隐存在”到有限的“具象存在”尔后又回归无限的隐存在”之动态涌现和不断进化的过程,形成一种基于信息过程本体论的世界观,从信息主义的角度对宇宙万象的本质作了统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一个特殊的复杂巨系统。基于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测度、系统特征展开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构建了社会构成模型、社会控制原理模型;最后就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大主题提出了开发“负熵流”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为提高和谐社会的理性认识,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方法和途径提出了新的思考模式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系统生成论体系与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图从生成论的自然观出发,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从系统论到混沌学,直至复杂网络研究的这一系统科学之学科群,重新梳理、认识各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建构生成论的系统科学体系。文章以超循环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复杂系统生成的基本机制,并由此推出生成性系统的重要特征。试图突破西方传统的还原论,提出系统生成论的方法论原则——“复元论”或“探源论”,为系统科学的生成论研究方向寻找统一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VMI协调机制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姬小利  王宁生 《系统工程》2004,22(11):24-28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作为一种基于供应链集成管理思想的新型库存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双边际效应”和“长鞭效应”。协调机制设计是VMI研究的新热点。分别分析不合作、集中控制及纯VMI(不包含协调机制设计)三种供应链结构下的库存补充数量最优解及各方的收益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VMI供应链下的数量折扣契约协调机制设计;运用委托一代理理论重新设计了当销售价格为不对称信息时的VMI数量折扣契约设计问题。通过实例仿真,说明在信息不对称下的各方收益变化情况及其对整个系统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视阈下的缘身认知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主义(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研究范式是认知科学中非交互的表征式建构模式。它们具有自身的特征和局限性。缘身认知"动力系统理论"(DST)是认知科学的一种复杂性视阈中的新进路和方法。缘身—嵌入式认知"动力系统"是由认知者的大脑、身体和周围环境构成的自组织认知系统。这些构成要素共同生成认知耦合机制。这种缘身-嵌入式认知动力系统理论对揭示认知者的认知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由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则其理论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世界本原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寻找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探寻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认为,信息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都是信息所展示出来的"象",并提出其数学表达式,以及信息生成世界的第一法则——最大流原理,由此得到关于整体态势的演化方程。西方现代科学体系以物质、能量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对事物本质的简化的认识,导致了人与自然的隔离,环境问题也由此而生。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对更加全面和根本的世界图景的认识,与本文的信息本原整体认识论不谋而合。因此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转换西方现代科学范式,建立起一套以信息本原及最大流原理为基础、以整体为对象的新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思想:系统科学形成的理论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的关系性特征之源"的角色为系统科学关系性特征的研究提供特有支撑;计算机是处理系统科学之"有组织复杂性"问题的必备工具,承担着系统科学实验室的功能;量子力学不连续性、靴绊假设以及主体介入观测所展示的整体联系观彻底推翻了经典科学的物理实在观;被看作"复杂性科学第一种形式"的热力学,其不可逆性或时间之矢的引入宣告经典科学的结束和系统科学的开始;信息学提供了物质、能量之外新的研究视角,发挥催化剂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复杂性系统科学的视角考察共生论思潮。一是从生物学哲学角度看生态学“合作效应”,批评“生存斗争”假说的片面性;二是从协同学、社会协同学角度看“在竞争中求合作”规律、机制的普适性;三是从博弈论角度看,共赢方法论=合作之道;四是在哲学上看,辨证法正在从“斗争哲学”的曲解中解救出来,为和谐社会服务;五是劳资双方“利润分享”,可以作为“合作效应”的很好例证。从解释学观点看,以上种种看似不同的眼光,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实现伽达默尔所说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英美科学哲学中的以南茜.卡特赖特为代表的史坦福学派新经验主义(斯坦福学派是一个强调从哲学上来研究实际的科学实践,否定科学统一或科学整合可能性的新经验主义的松散联盟,成员包括John Dupré,Ian Hacking(哈金),Margaret Morrison(莫里森),Peter Galison(艾莉森)和Nancy Cartwright等人,其中以南茜的观点最为激进。Nancy Cartwright(1944-)伦敦经济学院哲学系教授,前任美国科学哲学学会主席。英国科学院院士。曾经任教于许多大学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批评、剖析和讨论,认为南茜否定基本物理定律的普遍性的观点以及她的"斑杂破碎的世界"是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的一种颠覆性的论证。清华大学吴彤教授根据新经验主义提出的《破碎的系统观》是我国系统哲学的一种新见解,也是很有启发性和颠覆性的,无论你赞成还是反对面对,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讨论。本文认为系统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正面解决了"南茜的质疑"。系统科学哲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采取跨学科研究方法,具体地研究不同类型的系统。当今的主攻方向是要研究复杂系统的普遍规律及其突现行为,并用于解决我国开放改革遇到的各种全局性和局域性问题。世界是有系统的和有规律性的而不是斑杂破碎和无规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我国科技定密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现有机制无法激励真实持密人申请定密,还会使虚假持密人通过申请定密而获益;2)补贴-惩罚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机制,但是不能有效区分持密人的真实类型;3)第三方认证机制可有效区分科研成果的密级并促使高密级科研成果持有者主动申请定密.基于理论分析结果,本文提出改善我国科技定密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们将耗散结构理论的演化发展观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观测和研究中,探讨具有动态的、演化意义的科学人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系统科学模型情况,提出"秩边流模型"作为系统学进行理论提炼的平台,旨在确立系统学基础模型,以期推动系统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