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远程教育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在整个网络安全体系中又以有效的身份认证为基础。该文就身份认证常用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利用PKI技术对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身份认证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2.
随着校园网规模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PKI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承受用户的认可.基于PKI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符合校园网络对网络安全的需要,既解决了校园网络用户身份认证的问题民,又保证了校园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层次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安全问题的同时,重点对层次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认证方案展开研究.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框架协议SPINS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性,借鉴网络安全技术(如IPSec,SET等)中综合采用对称密码技术和非对称密码技术的思想,将证书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中.根据传感器节点低功耗的特点,对其证书结构进行重新设计,通过重构的证书实现了传感器节点的身份认证和数据源认证.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与SPINS方案相比,虽然使网络性能有所降低,但使网络安全性能有很大提高,能够有效地解决层次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认证问题.  相似文献   

4.
远程身份认证是网络环境下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如何准确、安全、高效的确认彼此合法身份的过程,也是网络安全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身份认证普遍采用基于口令的认证形式,而且大部分都针对单服务器环境进行研究。为了解决单服务器环境不足,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针对多服务器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方案。2014年Chuang-Chen就提出了基于智能卡和生物特征的匿名多服务器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多服务环境下用户的身份认证,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生物特征处理不当,不能抗智能卡丢失攻击,用户伪装攻击,服务器伪装攻击,中间人攻击,前向安全,应用服务器密钥存在特权攻击危险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并总结出了一个合理的基于生物特征多服务身份认证方案应该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Internet/Intranet网络安全技术及安全机制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Internet/Intranet网络上采用的数据加密、防火墙、安全层,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和探讨,着重介绍了实现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数据加密技术,并提出了网络安全建设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网格是继因特网(Internet)、万维网(Web)之后,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网格系统具有数据量大、地理上分布、数据库结构异构、其应用环境网络化、用户人数众多、分散的特点。开放的网络环境对信息的传输没有足够的安全保证。网格系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网格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机构正在对网格安全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是网格安全的重要研究方面,产生了集中式层次认证模型、混合交叉认证模型等网络安全认证模型。这些方法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如证书管理复杂,路经选择困难,不能进行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等。探讨在网格环境中跨域身份认证和细粒度访问控制系统方面,提出了基于多种认证组合和资源代理的网格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模型,通过混合身份认证和票据交换达到身份认证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细粒度资源控制,在用户数量大、更新频繁的情况下,达到系统响应速度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混沌理论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混沌理论的网络安全技术采用一次性口令的双因素企业级网络访问认征,重点是网络口令的确认,并结合服务器端,其他安全授权等。系统工作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由“认证服务器”和“电子令牌”组成,具有身份鉴别,安全审定,非法登录报警等功能,是传统网络安全产品强有力的助手,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车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信息安全,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该文以车联网的网络安全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完整性、可用性、机密性和介入可控5个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对车联网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相关问题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IEEE802.11n无线同络工作机理,并从身份认证,MAc地址过滤,数据加密.网络名称保密等手段来进行网络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P2P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在对等节点间的身份认证方面缺乏简单、可靠的方法来防止非法节点加入P2P网络实施攻击。现有身份认证方法多采用集中式认证,无法充分利用P2P网络特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凭证”的对等节点间身份认证方法,每个用户登录时从认证服务器获得其身份凭证后便可以不依赖于认证服务器而完成对等节点间的身份认证,减轻了认证服务器的压力,在保障可靠身份认证的同时降低了认证过程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无线网络安全认证过程比较繁琐,认证技术大多只是对硬件的认证而不是对用户本身的认证等问题,提出基于无证书数字签名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相结合的认证方案.通过分级认证降低无证书数字签名认证的时间代价,提出以指纹识别结果的离散值作为身份标志以免去用户口令的设计理念和认证过程.定性分析表明,基于指纹识别和无证书数字签名相结合的认证方案可以为无线网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认证.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网络欺诈和身份盗窃,根本解决客户身份的安全问题,在分析用户身份的组成和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多身份因素的智能身份认证方法.该方法结合神经网络技术,把用户行为作为分析重点,以电子商务系统中的用户身份认证为例,设计了应用模型.该方法解决了传统身份认证方法中简单依赖密码等少量身份因素的问题,能有效地抵御身份盗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基于Schnorr身份认证体制的网络身份认证系统的实现,对信息安全技术现状、身份认证技术及身份认证体制等方面做了介绍,主要采用带预处理的窗口匹配算法及求余算法的优化,解决了1 024 bit下模乘运算的实现问题.快速实现了Schnorr身份认证体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安全的网络通信中相互身份认证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SA算法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实现通信双方相互认证,而且每次认证的秘密信息可动态改变.另外,与其他基于公钥体制的身份认证方案相比,具有安全性更高、方便简洁、认证时间更少等优点,并通过VC 实现了基于该方案的系统.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技术在有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同时也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物联网终端准入可信认证机制尚未成熟:现有的基于MAC地址认证模式难以避免地址伪冒的问题,IEEE 802.1x认证模式存在终端适用性不强、管理维护难度高的缺点,而预共享密钥模式(pre-shared key,PSK)则不满足接入设备及身份具有不可否认性等合规性要求。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基于私有预共享密钥模式(Private-PSK,PPSK)+用户预注册系统设计并实现了物联网终端准入可信认证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减少身份冒用、地址假冒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可大幅增强物联网终端管理安全。此外,本文进一步给出了在校园网内如何提高物联网系统的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具体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身份验证已不能完全满足电子信息安全的要求,通过对几种生物特征识别的性能进行比较,结合信息加密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网络安全认证系统,该系统与现存的很多认证体系(如Kerberos认证系统)相比,多了一层对网络身份的识别功能,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该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人脸检测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脸是人主要的身份特征之一,人脸识别在信息管理、身份验证、视频监控、机器视觉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人脸数据库为背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开发了基于人脸识别的学生身份确认系统.整个系统主要分为图像预处理、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三个部分.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大小归一和图像灰度均衡;人脸检测采用Harr分类器;利用PCA(主成分分析)获得投影矩阵和维数适中的能够表征人脸的特征向量;基于最近邻原则,进行人脸匹配.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完成基于人脸识别的学生身份信息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省级教育专网存在诸如应用分散、跨平台访问需要重复身份认证等问题,因此建设省级教育专网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势在必行。身份鉴别与认证是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基于单因子的身份认证方案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因此多因子身份认证方案应运而生。本文总结了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案,并介绍了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多因子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综合使用了三种不同的认证因子,对于可能的非法登录行为进行预警,实验结果显示,系统可以识别出88.8%的非法用户。  相似文献   

19.
远程身份认证是远程教育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实现对学习者身份的实时认证,提出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在对有关人脸识别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二阶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特征提取方法,减小了采集环境对人脸准确识别的影响。提出的方法可有效解决“用户名+密码”等目前广泛采用的静态认证方式带来的种种隐患,为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装备保障信息网络身份认证方案无法抵抗正在崛起的量子计算机攻击及认证效率较低的问题,基于新的格密码理论,提出了装备保障信息网络在量子计算环境下安全且快速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采用理想格结构生成方案的主密钥,将装备身份信息输入到原像抽样函数中得出装备身份信息对应的认证密钥,利用无陷门的采样技术产生出装备的认证信息。结果表明:该方案在理想小整数解问题困难性假设的条件下,达到了适应性选择身份和选择消息攻击下的不可伪造性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该方案在达到相同的安全等级水平时在认证速率和验证速率方面均高于传统基于RSA和ECC的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