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层次分析法在经济强县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影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8个重要指标做层次分析,确定所研究的全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排序位次,找出主要因素和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为决策部门提供经济发展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并用贵州省每个年度全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例子说明回归模型及层次分析法对经济强县特征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贵州省各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计算2000-2015年贵州88个县(市、区)人均GDP的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分析贵州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则逐步降低,2010年以后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变化不明显,说明省内经济发展比较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3.
从重庆直辖10年县域经济发展出现出的特征出发,从金融也对县域经济的全面支持角度,探讨重庆市农村金融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人才开发,并针对40个区市县设计了与其相适应的县域发展模式和金融制度,提出几点发展重庆农村金融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宜宾市区县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4个方面构建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宜宾市10个区县的综合城镇化水平,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探讨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子和区域差异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在县域综合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中占有较大权重;县域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可分为县域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县域城镇化水平欠发展地区和县域城镇化水平落后地区3种类型。文章还对各类县域城镇化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昆明市县域淡水资源的空间特征后,认为昆明市县域淡水资源总体较为匮乏,11个县域中只有东川区、禄劝县和寻甸县3个县域淡水资源承载能力较高,其余8个县域淡水资源承载能力低或较低。从人口和产业规模与资源的空间匹配程度看也只有石林县、东川区、禄劝县和寻甸县4个县域较充裕或充裕,匹配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其余7个县域均匮乏或较匮乏,匹配处于不协调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对昆明市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津冀地区171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94,2000,2006和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2000和2012年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均衡,空间分异显著。京津唐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但近年来北京所辖区县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较慢,高高集聚单元数明显减少;石家庄市周边出现新的高高集聚类型区;张家口、承德、保定和邢台所辖多数县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2)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并且两极分化趋势不明显;4个年份中,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但空间集聚程度减弱。3)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171个县域各控制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和回归系数均不相同,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呈现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其中,上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显著。因此,应结合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和影响因子的效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优化和提升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则会弱化已经形成的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严重的还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以辽宁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并以全省85个县域自2001~2010年人均GDP标准差、变异系数作为衡量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揭示辽宁省县域经济绝对差异随时间变化而逐步扩大、相对差异却逐步缩小的演变特征.运用SPSS17.0软件对2010年全省85个县域的10项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认为一般发达型县域和欠发达型县域呈环状且不规则地分布于各经济发达型和较发达型县域的外围区域,各类型之间差异是自然环境、地理区位和政府策略等几个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县域人口收缩现象,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皖南地区35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基于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皖南地区县域人口收缩与增长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2010—2017年两阶段内皖南地区县域人口收缩与增长并存且在空间上存在分异,根据两阶段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将县域类型划分为持续增长、显著增长、持续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此外,定量分析了皖南地区2000—2010年、2010—2017年这两阶段县域人口收缩与增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级规划的加工方法排序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艺决策的分级规划策略,构造了一种新的实用化的加工方法排序规则,该排序规则将传统排序规则分解成两个相关的部分:工序排序规则与工步排序规则.工序排序规则代表了排序规则的普遍性,描述了一类零件的总体加工过程,只与加工方法有关,与组成零件的形状特征等其他因素无关;工步排序规则代表了排序规则的特殊性,描述了工序中各特征的加工顺序,与特征有关而与加工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10.
科学认知县域城镇化发展质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可为促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8-2018年贵州省83个县域单元面板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3个维度构建了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探析贵州省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8年贵州省各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呈持续上升态势,其中城镇化质量中等别的数量不断增加,低等别的数量持续下降,但高等别的占比仍然偏低.(2)贵州省县域城镇化质量内在耦合协调水平偏低且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稳步提升型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区、六盘水市区、遵义市区以及仁怀市,缓慢提升型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区周围以及沪昆高铁沿线,低水平保持型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省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3)贵州省县域城镇化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城镇化质量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沿线区域;城镇化质量热点区域保持在贵阳、遵义及其周边区域;次热区域毗邻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黔中地区;而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贵州省应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补齐社会发展短板,持续提升县域城镇化质量和努力缩小区域差异;夯实黔中地区对贵州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县域城镇化质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将山西省作为参照区,分别计算了2000年~2010年间临汾市自然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并分析了三者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显示:①临汾市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以山西省为参照区,2000年~2004年与2010年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其余年份均为富余状态.③各县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存在很大差别,而且每个县区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最后通过分析临汾市相对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在现代民族学和相关科学的影响下,国人以不同方式和途径对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康等省)的少数民族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产生了丰富的成果,其为今天研究西南民族打下了坚实基础,并提供了丰富可供参考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贵州不同产地钩藤不同部位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采自贵州剑河、都匀钩藤样品进行钩、茎微量元素(Na、Mg、K、Ca、Mn、Fe、Co、Zn、Cu、Mo)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剑河钩藤钩、茎中Na、Mg、K、Ca、Fe、Zn、Cu、Mo含量均高于都匀钩藤钩、茎中含量。Zn/Cu比大小顺序均为茎钩和茎钩,都匀钩藤钩、茎、钩和茎中Zn/Cu比均高于剑河钩藤对应部位的Zn/Cu比。不同产区钩藤间Mn和Mg,Mn和Ca、Fe和K、Zn和Mg、Zn和Ca、Cu和Na、Cu和Na、Mo和Fe(p0.05)显著正相关,K和Na、Ca和Mg、Cu和K、Cu和Fe(p0.01)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贵州岩溶山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维词  刘瑞 《贵州科学》2011,29(5):10-15
贵州是我国岩溶最发育的省份,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低的省份之一。本文结合岩溶山区的地域特点,从组织上、法律法规、政策、投入、科技等方面对岩溶山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设计,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实施岩溶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参...  相似文献   

15.
贵州蚋类调查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春林  温小军 《贵州科学》1999,17(3):231-235
报道自80年代以来,先后对贵州省26个县(市)不同生境的蚋类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记录蚋科Simuliidae蚋属Simulium共38种,包括19个新种,其中含14个待发表新种,分别隶属于绳蚋亚属Gomphostilbia(5种)、门蚋亚属Momtisimulium(1种)、纺蚋亚属Nevermannia(7种)、真蚋亚属Eusimulium(2种)、维蚋亚属Wilhelmia(2种)和蚋亚属Simulium(21种)等6个亚属。制订了贵州省蚋类名录并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3个县的乡村小学的547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做调查研究,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为:(1)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留守儿童的社会焦虑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3)留守儿童的抑郁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迫切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刘学  姜含春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4):59-61,66
分析安徽省绿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宏观背景下,基于品牌战略的视角,提出安徽省绿色农产品发展对策:(1)完善安徽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2)加强安徽省绿色农产品认证管理;(3)培育安徽省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4)提高安徽省农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5)提升安徽省绿色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及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第一,深入分析找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和功能,以自觉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第二,在正确认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合时宜性的基础上,寻找复兴发展出路;第三,不断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介给国内国际运动会赛场;第四,为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发展,须将其与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比较;第五,通过加强师资培养,规模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权重的喀斯特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了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结果相结合,得到综合主客观因素的指标权重向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林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金沙县、清镇市、西秀区、六枝特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