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特定序列的DNA对甲基汞的特异性识别作用,通过晶种生长法经两步还原形成金-汞纳米颗粒,依据颜色从无色到紫红色变化的原理,建立一种非标记且高特异性的甲基汞快速可视化检测体系,并应用于海产品中甲基汞的检测.实验考察不同DNA序列对甲基汞的识别特异性,选择HT9 DNA为最优的识别序列.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甲基汞浓度在0.05~4.00μmol·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01μmol·L~(-1).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海带、鲍鱼、小黄鱼等海产品加标样品中的甲基汞浓度,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4%~97.0%.同时利用IC-ICP-MS对相同样品中甲基汞浓度进行检测,获得较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铜离子检测的灵敏度,以氯仿和二乙胺为前驱体,通过温和的一锅合成法快速合成了红色荧光碳量子点,并对该碳量子点的形貌、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EDTA对铜离子的配位作用,探究了铜离子对碳量子点荧光猝灭的机理.为了更好地研究条件因素对Cu~(2+)猝灭碳量子点荧光的影响,分别对pH、离子强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碳量子点水溶性好、粒径较均匀,对铜离子有明显的荧光强度猝灭响应,检测线性范围为0.01~150.00μmol·L~(-1),检测限低至3.4 nmol·L~(-1).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10%,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水样检测.  相似文献   

3.
采用3个生物化学反应体系及细胞学方法探讨姜黄素的抗氧化或促氧化作用.甲基紫法检测显示,姜黄素在低浓度(1~5μmol·L~(-1))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但浓度达7μmol·L~(-1)时作用反而下降.在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实验中,姜黄素浓度在0.01~100μmol·L~(-1)范围内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升高,铜离子的加入增强了其低浓度(0.01~1μmol·L~(-1))的抑制作用,高浓度(10~100μmol·L~(-1))时抑制作用减弱.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APH)降解蛋白质实验表明,100~200μmol·L~(-1)的姜黄素可浓度依赖性地保护牛血清白蛋白(BSA)降解,铜离子的加入使其保护作用明显减弱.上述结果说明,姜黄素抗氧化作用在不同生化体系中差异很大,除与其浓度相关外,也与环境中其他因素如铜离子的存在与否有关.姜黄素处理人脑胶质瘤细胞U87时,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与AO/EB双染检测结果显示,H_2O_2单独作用及较低浓度姜黄素均可以引起细胞核凝集,而二者联合使用加剧了核凝集等细胞凋亡的特征.彗星电泳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DNA损伤时,也发现姜黄素预处理加剧了H_2O_2的氧化损伤,加入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后,损伤作用减弱,提示在此浓度范围内姜黄素具有促氧化特性.这些结果说明,姜黄素在几种生化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抗氧化作用,但在两种细胞中都具有促进H_2O_2的氧化作用,显示姜黄素具有通过促氧化作用杀死细胞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MoS_2纳米片能够有效地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底物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颜色变化,利用亚硫酸根能够消耗过氧化氢而降低反应体系吸光度的原理,建立一种亚硫酸根的快速比色传感体系并用于葡萄酒样品的检测.实验考察并优化了反应时间、H_2O_2浓度、pH值和温度等影响参数,在最优条件下(反应时间30 min、H_2O_2浓度100μmol·L~(-1)、pH值7.0、温度25℃),亚硫酸根浓度在5.0~120.0μmol·L~(-1)范围内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3σ/k)为0.5μmol·L~(-1).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葡萄酒中的亚硫酸根,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6%~106.5%.  相似文献   

5.
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痕量汞(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溶液中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QDs),再基于Hg2+与CdTe/CdS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用CdTe/CdS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微量汞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水中汞的含量。研究表明,pH值为6.2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量子点浓度为3.75×10-4mol/L时,Hg2+离子浓度在2.3~150μg/L范围与CdTe/CdS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5,检出限为0.87μg/L,回收率为99.0%~107.5%。该方法检测效果好,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花色素染料的近红外比率荧光探针分子1,并将其用于活细胞内内源性和外源性硫化氢的检测.结果表明:探针分子1溶液中加入硫化氢时,因硫化氢对探针分子1中苯并吡喃部分的亲核加成破坏了其共轭体系,导致720 nm处的近红外(NIR)发射荧光强度降低.同时,其加成产物含有完整的半刚性香豆素荧光团,在503 nm处的绿色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由于探针1的发射波长与半刚性香豆素的发射波长不同,因此在加入硫化氢前后有两个完全分离的发射峰,实现了对硫化氢的有效比率检测.当加入4.0μmol·L~(-1)硫化钠时,荧光强度增强了19.2倍.探针分子1对水溶液中的硫化氢的线性响应范围是0.1~4.0μmol·L~(-1)(R~2=0.993 9),检测下限为57.8 nmol·L~(-1).探针分子1对硫化氢比较敏感,响应时间为110 s,且有较好的选择性.此外,探针分子1还被成功应用于活细胞中内源性和外源性硫化氢的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7.
利用稀土镧配合物修饰的钨硅酸盐修饰玻碳电极,在酸性缓冲溶液中实现对生物小分子多巴胺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镧配合物修饰的十二钨硅酸阴离子对生物小分子多巴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2~6.5 mmol·L~(-1),而最低检测限(LOD)则为92.8μmol·L~(-1),明显低于裸玻碳电极的140μmol·L~(-1)。为开发新型多金属氧酸盐修饰电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氟硼二吡咯作为荧光基团、以肼基作为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可用于物质的量高灵敏地检测水溶液中汞离子的荧光探针(MS).该探针在水溶液中5 min内基本可以完成对汞离子的检测,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溶液紫外吸收明显红移,荧光强度大大增强.即使体系中汞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在0.1μmol/L时,溶液荧光强度也有明显变化,说明该探针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另外选择性实验表明该探针在相同条件下对其他常见金属离子没有明显响应,说明该探针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制备异质结构的硫化亚锡-碳球(SnS-CSs)复合物,并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SnS-CSs修饰玻碳电极对亚硝酸盐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SnS-CSs的电化学活性优于SnS和CSs;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SnS-CSs/GCE电极的氧化峰电流与亚硝酸盐浓度在0.5~1 200.0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32μmol·L~(-1).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循环伏安法分步聚合碳量子点和溴甲酚绿,制备聚溴甲酚绿/碳量子点修饰玻碳电极(PBG/CQDs/GCE),研究木犀草素在该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木犀草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木犀草素浓度在0.010~15.0 μ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4.0 nmol·L~(-1).使用该方法对中药胶囊中木犀草素含量进行测定的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7-二乙胺基香豆素-3-羧酸为荧光母体,通过酰胺化反应键联强淬灭基团二硝基苯肼,得到荧光探针分子1(化合物1),用于水相中次氯酸的检测及活细胞内次氯酸的荧光成像可视化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探针分子1由于二硝基苯肼的强淬灭荧光作用和酰肼中N—N单键的旋转作用共同导致了其荧光背景非常弱;当加入次氯酸时荧光显著增强,同时溶液从无荧光变为蓝色强荧光.当加入100μmol·L~(-1)的次氯酸时,在463 nm处荧光强度增强了134倍.荧光探针分子1对次氯酸响应线性范围为0.1~40.0μmol·L~(-1),检测下限为0.052μmol·L~(-1).荧光探针分子1对次氯酸表现出特异性识别且响应速度快.最后,荧光探针分子1被成功用于活细胞内HOCl的可视化检测.  相似文献   

12.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二硝基苯磺酰基键联2-胺基香豆素的荧光探针分子1,用于水相和活细胞内苯硫酚的检测.探针分子1自身无荧光,加入苯硫酚后,其溶液荧光显著增强,发出黄绿色的强荧光.当加入与探针分子等当量的苯硫酚时,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强了47倍.探针分子1对0~10.00μmol·L~(-1)浓度的苯硫酚呈良好线性响应关系(R2=0.989 9),检测下限为0.46μmol·L~(-1).探针分子1对苯硫酚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灵敏度.此外,探针分子1成功用于Hep G2细胞内苯硫酚的可视化荧光成像检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巧妙地改进合成步骤,快速简便地合成出了性能优异的碳点。优化了不同实验条件包括柠檬酸与聚乙烯亚胺的比例,溶液pH值,碳点浓度,反应时间等对碳点性能的影响。新方法所合成碳点在紫外灯下亮度明显增强,量子荧光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电镜表征结果表明胺基功能化碳点分散性好,粒径均匀。基于Hg(Ⅱ)离子对碳点荧光明显的猝灭效应建立了汞离子分析新方法,汞离子浓度在1.0×10-5~1.0×10-3 mol/L范围内与碳点荧光猝灭强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σ)为8.8×10-6 mol/L.  相似文献   

14.
以小白菜为材料,设置4个镉(Cd)浓度水平以及3个氮素形态配比,分析镉-氮相互作用对小白菜生长及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μmol·L~(-1)时,对小白菜地上部分鲜重、总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当C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0、100μmol·L~(-1)时,小白菜鲜重和总氮含量显著降低.无论是否添加Cd,硝铵比3/7处理的小白菜鲜重显著低于硝铵比10/0(全硝)和硝铵比7/3处理;100μmol L~(-1)Cd处理时小白菜地上硝酸盐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Cd浓度处理均降低了小白菜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于全硝处理,以硝铵比7/3为氮源可提高50μmol·L~(-1)Cd处理时小白菜的总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100μmol·L~(-1)Cd处理的小白菜地上部分硝态氮含量.当以全硝及硝铵比7/3为氮源时,小白菜地上部分总碳含量随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仅在100μmol·L~(-1)Cd处理时显著高于无镉对照组.小白菜地上部分总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全硝和硝铵比7/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不同硝铵比影响镉胁迫下小白菜的生长和碳氮积累,适宜硝铵配比有助于提高小白菜对镉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研制了一种7-硝基-2,1,3-苯并噁二唑-4-醚键联半花菁的近红外区荧光探针分子1,并将其应用于活细胞内内源性和外源性硫化氢的检测.探针分子1由于7-硝基-2,1,3-苯并噁二唑的淬灭作用,自身无荧光;当加入H_2S时,由于H_2S对探针分子1中醚键的选择性硫解作用,醚键断裂,释放出半花菁荧光基团,波长725 nm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当加入10倍当量的硫氢化钠时,荧光强度增强了8.5倍.探针分子1对水溶液中H_2S浓度的线性浓度响应范围是0.1~100.0μmol·L~(-1)(R~2=0.995 2),检测下限为0.03μmol·L~(-1).探针分子1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均在近红外区,对H_2S比较敏感,反应时间相对较短,且有较好的选择性.此外,探针分子1被成功用于活细胞内内源性和外源性H_2S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以海草提取液为反应介质,采用生物还原法成功制备酒红色纳米金溶胶(Au nanoparticles, AuNPs),并探究反应温度、提取液用量和提取液初始pH对制备AuNPs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最佳条件为50℃下,向1.00 mL初始pH为12.12的海草提取液中加入5.00 mL 1 mmol·L~(-1)氯金酸溶液磁力搅拌30 min.将AuNPs用于三聚氰胺(Melamine, Mel)的可视化检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进行验证,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AuNPs和检测样品进行表征与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可知, Mel标准溶液的浓度在0.4~0.8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相关,R~2=0.989,检出限为0.359μmol·L~(-1).  相似文献   

17.
以香豆素为母体和2-肼基-3-氯吡啶合成荧光探针TM 1,其结构经过核磁碳谱、氢谱以及质谱测定.在激发波长为318 nm时对探针TM 1进行铜离子荧光测定,结果表明,该探针对铜离子的选择性高、响应速度快、检出限较低.并且在铜离子浓度为0~45μmol/L范围内,其荧光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y=18.97x+166.09,相关系数R~2=0.989 9,检出限LOD为39 nmol/L).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灵敏度高,探针TM 1可用于检测铜离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铜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一步合成了CdTe量子点.以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Cu2+离子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体系、缓冲液浓度、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量子点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0.033mol/L、pH值为5.91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当量子点浓度为3.8×10-4mol/L、反应时间为30min时,该方法的线性区间为2~200μg/L,检测下限为0.29μg/L.具体解释了量子点荧光猝灭,是由于价带电子激发到导带以后被表面结合的Cu2+离子捕获而产生的结果,并利用光解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机理.  相似文献   

19.
该文探讨可用于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的Se(Ⅳ)和Se(Ⅵ)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Se(Ⅳ)和Se(Ⅵ)在1~1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两者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4μg·L~(-1)、0.3μg·L~(-1),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6.8%~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4%~6.34%之间。6家不同实验室对比结果显示,方法具有较好再现性和分析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以从重庆酉阳分离到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为研究对象,以该物种16SrDNA作为靶标,设计引物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检测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实验结果显示,LAMP检测的最佳条件为内引物浓度5μmol·L~(-1),聚合酶用量800U;以研究对象16SrDNA质粒为模板,LAMP检测的最低质量浓度为1.735×10~(-2)ng·μL~(-1),PCR检测的最低质量浓度为1.735×10~(-1)ng·μL~(-1);以研究对象基因组DNA为模板,LAMP检测的最低质量浓度为1.475×10~(-3)ng·μL~(-1),PCR检测的最低质量浓度为1.475×10~(-1)ng·μL~(-1);以研究对象基因组DNA、正常中蜂(Apis cerana)中肠基因组DNA、正常意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中肠基因组DNA、正常家蚕(Bombyx mori)中肠基因组DNA、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孢子基因组DNA和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DNA作为模板进行检测,其中只有以研究对象基因组DNA为模板时,LAMP扩增才有条带。以上研究提示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LAMP检测方法是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检测的一个有效工具,可为后期在养蜂场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工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