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研究了板式电凝聚对市政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板式电凝聚的重要因素是电流强度、极板间距和通电时间。所确定出的最佳条件为电流强度0.4A、极板间距50mm、通电时间9min、PAM加药量1kg、干污泥9g、加药搅拌时间100s、加药搅拌速度80r/min和搅拌速度140r/min。在此条件下。泥饼含水率降低到78.66%。比高碑店现场采用的脱水方法所得污泥含水率降低了6.34%。  相似文献   

2.
顾瑞环  刘玉忠 《河南科学》2008,26(4):475-477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浓缩脱水性能是影响污水厂泥饼的含水率和污水厂的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沉淀污泥进行浓缩、脱水的模拟实验和生产性实验,发现剩余污泥浓缩之后直接脱水效果不佳,运行不经济,剩余污泥与消化污泥混合之后,脱水效果较好,絮凝剂单耗降低,与纯消化污泥脱水耗絮凝剂量一致,此试验结果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改造和降低成本均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声辅助污泥脱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超声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在污泥板框压滤实验中,利用超声结合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处理污泥的方法,对比了有无超声对污泥压滤脱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可以降低污泥含水率,使其从最初含水率近98%减少到81%,污泥的体积减少为最初的1/10。超声声强为410W/m^2、超声处理时N2.5 min为较优处理条件;同时絮凝剂的使用量,从0.7%(干基)降至0.6%(干基)。  相似文献   

4.
自来水厂污泥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至今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将其直接排放或脱水后填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采用工业石膏(CaSO4·2H2O)和有机聚合物对自来水厂污泥进行双重调解进而脱水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11(工业石膏和有机聚合物的重量比)的投量对自来水厂污泥进行双重调解可明显改善污泥的过滤性能.脱水实验证明双重调解后的污泥经机械脱水,其泥饼含水率可比单纯有机聚合物调解后脱水的泥饼含水率低大约7个百分点.此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自来水厂污泥脱水后农用及作为人工湿地填料的可能性,同时也为自来水厂污泥脱水后的最终处置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骨架构建体污泥脱水及其固化土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含水率为98.5%的污泥为研究对象,添加粉煤灰、生石灰等无机复合调理剂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其对泥饼固化体的比阻、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渗透系数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粉煤灰和石灰起到骨架构建体作用,处理污泥的比阻从原污泥的109 s2/g降至107 s2/g,显著改善了污泥脱水性能。在不外掺水泥等其他固化剂的条件下,脱水后的泥饼固化体7d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100kPa,具有优良的固化土工性能。  相似文献   

6.
新型复合絮凝剂对疏浚底泥脱水和重金属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实际工程条件, 在实验室考察3种化学调节剂(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和一种自配的复合絮凝剂(S003))对实际污染河流底泥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 使用PFS和PAM处理后, 泥饼含水率分别为60.22%和64.77%; 用S003处理后, 泥饼的含水率为52.67%; 与PFS和PAM相比, S003处理的脱水速度更快, 具有更好的除浊效果。S003优良的脱水效果主要是由于其含有的无机成分的骨架作用和有机成分的桥接作用, 使底泥形成多孔结构的大絮体, 加快底泥沉降速度, 提高了底泥过滤性能。此外, 受污染的疏浚底泥经S003固化后, 固化体中Cr, Cu, Zn, Ni, Pb和Cd的浸出浓度分别减少55.8%, 92.1%, 89.2%, 61.4%, 34.2%和56.3%。研究结果表明, S003对底泥具有高效的脱水作用和重金属良好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HYC絮凝剂在生化污泥脱水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液态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HYC 60 1 ,用量在 1 0~ 1 5mg/L范围内能明显改善生活污水剩余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过滤性能。在 40kPa的真空度下 ,可使污泥含水率由 99.5 %降至 76% ,污泥体积降至原来的 1 /4 8,其脱水性能优于同系列阳离子絮凝剂CPAM和CP 80 3。  相似文献   

8.
以污泥比阻(SRF)、泥饼含水率和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参考指标,系统探讨了微波耦合Fe~0/H_2O_2(MW-Fe~0/H_2O_2)类芬顿反应中初始pH值、微波功率、反应时间、H_2O_2投加量与Fe~0投加量等因素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类比实验阐述了MW-Fe~0/H_2O_2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3、微波功率为400 W、反应时间为150 s、H_2O_2投加量为90 mg/g、Fe~0投加量为60 mg/g时,污泥的脱水性能达到最佳,此时,SRF、泥饼含水率和CST分别降低了90.5%,15.5%和63.3%。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紧密型胞外聚合物(TB-EPS)中蛋白质和糖类的减少与污泥脱水性能提高正相关。三维荧光光谱(3D-EEM)显示,TB-EPS中溶解性微生物副产物和色氨酸类蛋白被氧化降解,有利于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9.
将微波辐射应用于污泥脱水,研究污泥在不同微波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后污泥比阻、泥饼含水率和溶解性化学需氧量的变化,探讨微波辐射对污泥结构破坏的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明显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微波辐射能越高,最佳微波辐射时间越短,低强度短时间的微波辐射难以改变污泥性质.微波联合Fenton试剂能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先微波后投加Fenton试剂比先投加Fenton试剂后微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且无毒害,通常可作为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的添加剂.本文以某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对象,研究了壳聚糖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初步实验表明,在l00mL剩余污泥中投加浓度为6g/L的壳聚糖溶液6mL时可达到污泥的最小含水率,为70.42%;污泥中有机质含量、含水率、SV30随絮凝剂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泥窑掺烧活性污泥的输送工艺和含水量要求、以及尾矿可协同掺烧的特点,本文研究了以有色金属锡矿尾矿协同脱除活性污泥水分,并以热重和红外等方法探讨了脱水机制。结果表明:常温下,污泥中掺入有色金属锡矿尾矿后可使污泥的物理挤压方法脱水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使内部结合水容易脱除分离出来,可达到深度脱水。尾矿粉掺入量为污泥质量的50 %时可将污泥脱水率从物理挤压方法的60 %左右进一步提高到90%以上,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从74 %左右进一步下降到约40 %,脱水效果显著。脱水后污泥质量可得到大幅缩减,脱水压滤饼固体化程度较高,粉碎性好,污泥的粘附性得到了显著的降低,可为实现污泥和有色金属尾矿在水泥窑协同掺烧大量化处置提供更为简便和能耗小的工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The dewaterability of activated sludge conditioned by chitosan flocculant was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hitosa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olecular weight, degree of deacetylation, and dose on the dewater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sludge dewaterability is evaluated in terms of specific resistance to filtration, residual turbidity of supernatant, moisture content of cake, and settling rate. Sludge dehydrating behaviors conditioned with CTS, PAM and PAC flocculants were compared. The conditioning was also carried out with dual flocculants in two stages. It is found that the sludge conditioned with CTS has better dewaterability than that with PAC.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ith chitosan are: dose 0.8 - 1.2 g per 100 g dry cake, molecular weight 300,000, and degree of deacetylation 70%. The conditioning in two stages with dual flocculants is found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that with single flocculant.  相似文献   

13.
采用8种高分子絮凝剂和10种表面活性剂,对细粒煤泥进行真空过滤脱水药剂试验,分析了药剂性质与煤泥过滤成饼时间,滤饼厚度以及滤饼水分之间的关系,发现:就本实验选用的煤样而言,在降低滤饼最终水分方面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强于高分子絮凝剂,在提高过滤初期速度方面,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强于表面活性剂,高分子絮凝剂对煤泥滤饼最终水分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改善滤饼结构,有利于自由水和大孔隙间水分的脱除,另一方面,也会使细粒煤泥絮团中包含的水分增加,这两方面作用的强弱决定着高分子絮凝剂对细粒煤泥的助滤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污泥含水率和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测定,考察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C)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有助于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CPAM的最佳投药量为0.0106g/100mL污泥,表面活性剂投药量约为0.738g/100mL污泥,分别使污泥滤饼含水率降至80.28%,68.73%.为了进一步探讨表面活性剂对污泥的作用机理,实验通过观察表面活性剂处理前后污泥的电镜扫描照片(SEM)和粒径分布,发现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的污泥原絮团被破坏,污泥表面呈网状结构;占体积分数90%的颗粒粒径都在52m以下,较原泥明显减小.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通过破坏污泥结构释放内部结合水和溶出EPS来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锰渣滤饼含水率高的问题,通过在酸性浸出液中加入助滤剂来解决.通过酸性浸出液中锰渣的粒度,润湿性分析,发现锰渣粒度细和表面呈亲水性导致含水率高.根据锰渣的主要成分SiO2和接触角试验,最后确定油酸酰胺、十八胺和十二胺作为助滤剂进行抽滤试验.结果表明:油酸酰胺对降低锰渣滤饼的含水率效果不佳,十八胺和十二胺效果显著.建立十八胺和十二胺用量对含水率作用的回归方程,确定十八胺用量为2514.47 g·m-3时,含水率最低为36.10%,十二胺用量为1894.57 g·m-3时,含水率最低为34.09%.因此,确定十二胺为锰渣的助滤剂.  相似文献   

16.
用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3种不同种类的聚丙烯酰胺对细粒赤铁矿进行了絮凝,真空过滤实验,结果表明,絮凝物料的滤饼残留水分往往更高。在絮凝物料滤饼结构的显微图象分析,分数维的研究,以及对絮凝剂在赤铁矿表面上的吸附及其对矿物表面动电电位和润湿接触角的影响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对絮凝物料滤饼水分的赋存状态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絮凝物料滤饼水分较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泥浆护壁,造成越来越多的废弃钻孔泥浆,对钻孔泥浆的脱水处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温州地区某地施工现场的废弃钻孔泥浆为试验对象,通过添加不同分子量的阳离子PAM絮凝剂,对其进行絮凝试验,研究了泥浆的pH值、粘度、Zeta电位在絮凝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钻孔泥浆絮凝的进行,pH值、粘度逐渐变大,且分子量越大,pH值及粘度也越大;Zeta电位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8.
助滤剂CAM对煤泥的脱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AM助滤剂,在不同助滤剂用量和真空度情况下,测定了其对煤泥的助滤脱水效果。揭示了助滤剂用量和真空度对煤泥滤饼水分和滤饼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各类工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高含水率废弃泥浆,过滤分离技术逐渐应用于泥浆的快速减量化中。为明确泥浆过滤的微观过程及堵塞机理,建立并验证了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离散单元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discrete element method, LBM-DEM)模拟泥浆过滤。采用LBM-DEM方法模拟了多类条件下泥浆的过滤,包括不同泥浆含水率、过滤介质孔径、过滤压力及絮团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泥浆在过滤过程中,过滤介质先作为主要的过滤单元,颗粒(或絮团)不断堵塞在过滤介质中或发生流失,当过滤介质完全堵塞后,颗粒(或絮团)不再发生流失,逐渐堆积在过滤介质表面,随着过滤的进行,泥皮逐渐累积增厚;堵塞完成的过滤介质及不断增厚的泥皮的组合体成为新的过滤系统。泥皮的渗透系数决定了新过滤系统的渗透能力,是影响泥浆过滤脱水的主要因素。LBM-DEM新方法的建立为研究及优化泥浆过滤效率提供了借鉴以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