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和空间统计分析技术,获取2000、2005和2010年广西北部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信息,深入分析北部湾生态系统类型构成与格局变化特点和演变规律,评估北部湾经济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系统主要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所有生态系统中,研究期间森林、农田和城镇面积持续增加,而灌丛、草地、湿地反之;草地面积变化率较大;草地转为森林、灌丛转为森林和森林转为农田较为突出;土地覆被转换指数(LCCI)转化强度值反应出北部湾生态系统土地覆被整体转好;而斑块数(NP)、平均斑块面积(MPS)、边界密度(ED)和蔓延度(CONTAG)等指标变化,表明北部湾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景观的破碎度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 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0, 2005和2010年3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 采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动态度等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年的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近10年屏障区内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稳定, 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 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 2) 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均有增加或减少, 其中湿地增加2660.9 km2, 草地减少1377.5 km2, 城镇面积增加224.6 km2, 农田面积减少163.4 km2, 荒漠减少1388.5 km2; 3)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城镇、农田类型变化速率明显高于湿地等生态用地, 2000-2010年城镇面积以2.88% 的年平均增长率迅速增加, 农田面积以0.64%的年均速率持续减少, 而湿地年均增长率仅为0.44%; 4) 生态系统类型整体转移量较小, 仅为整个研究区的0.5%, 其中草地→湿地、荒漠→湿地的转移量最大, 两个转移方向的总转移比例达到69%; 5)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共同驱动因素, 其中气候变化是引起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口与GDP的急速增长导致城镇不断扩张, 其深层次原因是工矿业的发展, 载畜量增加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但生态保护工程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理信息与生态遥感解译技术,对2013至2018年陇东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森林-灌丛、草地、农田3种Ⅰ级生态系统和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温性草原、草丛、旱地5种Ⅱ级生态系统为主;研究期内各类生态系统面积变化率、综合动态度和景观指数变化不显著,生态系统格局总体表现稳定;各类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为社会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及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使得研究区植被覆盖度逐渐提高,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4.
利用遥感信息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湖南省2000~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1)10年间湖南全省表征生态环境总体变好,10年来湖南省生态系统类型以森林、耕地、灌丛为主,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1.1%,30.0%,20%,湿地、城镇、草地、裸地合计仅占7.9%;2)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变化及双向转换主要集中在城镇与耕地生态系统互转,城镇面积增加明显,耕地减少显著,可见人类经济活动是湖南生态系统类型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3)全省的斑块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完整性较差,因此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加大绿地斑块和建设绿地廊道链接分离的绿地景观,实现城镇与周边森林、灌木、湿地等保护核心区的连接,既能维护整个区域的生态连续性,成为研究区内生态流之间的高效通道和联系途径,以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柴达木盆地为研究区,对2000年、2005年TM影像和2010年CCD数据三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的解译,分别计算了2000~2010年森林、草地、水域、农田、城镇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对各类型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首先是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大,其次是水域,面积增加最大;再次是城市和森林,面积均呈增加趋势;最后是草地和农田,草地的面积先增后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农田的面积未发生较大的变化.从景观斑块类型来看,城镇用地各指数变化最大,城镇用地的斑块所占景观类型百分比、聚集度和斑块个数均呈增加态势,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形指数则呈减小态势,说明盆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加剧;城镇用地在由中心向外扩张的过程中,空间分布较紧凑且连接性较好;与此同时城镇用地分割了其他类型的景观,导致盆地的景观空间异质性增大.从景观整体水平来看,斑块个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散布与并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平均度指数均呈增加趋势,周长面积分维指数、斑块凝聚度、相似邻接百分比、聚集度则呈减小趋势,这说明十年间柴达木盆地景观格局总体呈现空间异质性和破碎化程度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江西广丰森林生态服务及其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兵  王丹 《江西科学》2010,28(5):630-637,687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依据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标准,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实测数据对广丰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和价值量及其变化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广丰县生态效益价值为46.75亿元/a,大于江西省平均值,占全县GDP的36.52%,但除涵养水源功能等以外,其它12项功能总物质量均小于江西省平均值;不同林分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不同,各项均呈现出马尾松最大,灌木林、经济林、竹林较大,国外松、软阔类较小的明显变化规律,主要由林分面积和林分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不同造成;与全省平均值相比,广丰县单位面积生态效益价值增加了2.48%,达到5.38万元.hm-2.a-1,各林分类型大小顺序为混交林竹林灌木林硬阔类经济林马尾松国外松软阔类杉木。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1年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速度、土地利用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三个方面,全面分析2000年以来长汀县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年~2005年和2005年~2010年,长汀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从0.32减小到0.14,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下降快;(2)两个时段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方向都具有从农田和裸地转化为城镇用地,从草地和灌丛转化为森林的特点;(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分别为2.0324、2.0590和2.0706,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逐年加大,城镇、农田面积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ArcGIS技术支持下,通过构建并运用综合指标法、重心曲线等,将四川省1990、1995、2000、2005、2010年5期农田生态系统数据集进行处理分析,揭示了四川省近20年来农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农田生态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田生态系统的面积不断减少,减少速度虽有波动但总体上趋缓;四川省农田生态系统变化地域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增长活跃区与增减平衡型活跃区区县的数量不断减少,减少型活跃区与变化迟缓区区县的数量不断增加,地域类型变化在空间分布上朝着简单化、单一化方向发展;四川省农田生态系统各时期重心均有偏移,但重心偏移的距离与方向都比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长期遥感监测的方法,研究我国东南部降雨充沛、土壤易被侵蚀的红壤区县级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方法】以福建长汀县为研究区,借助2013—2015年高分辨率(1~1.5 m)的Google Earth影像和2015年7月实地调查数据结果为分类蓝本及先验知识,利用1976—2014年8期Landsat MSS/TM数据和专家分类系统把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森林、灌丛、农田、居民地和裸地共5大类,通过混淆矩阵结合统计数据,分别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并基于分类结果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专家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精度(85%以上)较高; 40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率一直较高(81.5%~88.3%); 森林面积持续增长; 农田面积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灌丛面积总体减少。研究区中部在20世纪80年代存在大量裸土区,1985年以后持续大量减少,2010年以后趋于稳定; 居民地在1995年以后面积经历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后趋于稳定; 总体耕地面积较少,主要分布在居民地附近。【结论】长汀县植被覆盖在40年间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时空变化,驱动因子在不同阶段也不相同。植被覆盖面积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总体的面积增加。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植被覆盖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植树造林工程使得森林面积增加,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使得裸土面积减少; 植被覆盖面积减少的驱动因素是城镇化,城镇化造成居民地面积的扩张和灌丛面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5年至2010年间7期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提取若尔盖高原土地覆盖,在GIS空间分析功能支持下,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景观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65~2010年间,研究区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且对环境变化产生双面效应,即以2000年为时间节点,区域生态环境呈现先恶化后恢复的发展趋势;其中,2010年相对于1965年农田、草地、城镇和荒漠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而森林和湿地的面积呈减少的趋势;2000年后湿地面积萎缩速度明显减缓,且荒漠面积也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NEON and on     
《Nature》2011,476(7359):125
  相似文献   

12.
李波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1):111-112
本文主要从营造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环境、开掘主题的新意义、培植学生的想象力及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四大方面较详尽地论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造性思维能力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土壤因素和气候条件对除草剂药效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祝平 《科技信息》2012,(1):656-65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网络赌球活动的特点、发展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我国治理赌球活动所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子证据的合法性与易销毁问题、管辖权的归属问题与调查取证问题、网络赌球犯罪的主观认定等多个方面,建议:尽早制定和出台防控赌球活动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体系,同时,一方面在国际上要加强司法合作,另一方面在国内要强化多部门协同执法意识,齐抓共管,才能够有效的遏制网络赌球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对部分企业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意义,分析了影响企业实施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Ext的单页系统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进不平衡滑动力的概念,分析滑坡体内应力、强度和位移速度的变化规律,结合滑坡的滑动类型探讨了滑坡发生的运动机制,并提出了一次滑动型滑坡阶段划分的定性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仿真软件Multisim常用仿真工具的特点,并综合利用Muhisim仿真工具对信号抽样与恢复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得到了与现有教材对该电路分析一致的结果。充分利用分析图表和测量数据,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灵活,更贴近工程实际,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软件开发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公理设计的构件设计与优化新方法,详细给出了该方法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以调度构件的开发作为研究实例,分别对按照公理设计和传统方法得到的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设计、分析、比较和优化,验证了该方法在软件开发方面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作者构建了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在信用市场不完善时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在有借款约束时初始收入分配差距不利于经济增长。利用我国两个时期的跨省横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90年代后期的收入分配差距阻碍了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的积累特别是初等和中等教育以上的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