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学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与“归化”作为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着异化和归化现象,而文学翻译又主要采用“异化”,“归化”是“异化”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涉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涉外导游词的翻译也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导游词的特殊性,以及中英文化的差异性,在导游词翻译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归化”“异化”的角度入手,提出在导游词翻译时,做到在语言层面的“归化”,文化信息层面“归化”和“异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王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72-74
随着中国涉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涉外导游词的翻译也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导游词的特殊性,以及中英文化的差异性,在导游词翻译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归化”“异化”的角度入手,提出在导游词翻译时,做到在语言层面的“归化”,文化信息层面“归化”和“异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李元 《科技信息》2011,(18):I0136-I0136
旅游英语讲解是一种跨文化的即时翻译,它需要导游人员根据当时的语言环境和翻译目的迅速选择翻译的策略。导游给游客的英语讲解过程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都有可能用到,以求达到既让游客听了讲解觉得他们的游览不虚此行、有所收获,同时又能够理解导游讲解的源语的文化内涵的效果。随着汉语言文化学习热在世界各国的兴起,“归化”将不再主导汉英翻译,“归化”和“异化”策略将被共同辩证统一地运用在翻译实践里。  相似文献   

5.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 ,拟从翻译的文化语境、读者的文化心理、译者的文化态度以及翻译策略的实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出发 ,对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并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强调异化 ,不是否认归化 ,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苏学雷 《科技信息》2008,(6):262-262
英汉习语中的隐喻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翻译英语习语中的隐喻时,可以适当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并在保证读者接受的前提下,更多地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以促进不同文化之家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贺芳 《科技信息》2011,(6):172-173
在近年来的翻译论坛上,有关"归化"和"异化"的讨论一直是翻译学界的一大热门话题。异化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杨宪益夫妇的力作—《红楼梦》的英译本,杨宪益凭借其高超的翻译技巧,成功地使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多种翻译手段对其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作了娴熟的处理,最大程度地传递了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本文以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理论为基础,以杨宪益《红楼梦》歇后语翻译为个案,证明异化翻译可以弥补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8.
田仙枝 《科技资讯》2006,(32):247-248
“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中的两个基本原则,近年来一直是译界争论的焦点。笔者从这种争论出发分析了“归化”与“异化”的区别与特点以及我们在教学中所碰到难题的解决。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归化”与“异化”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的翻译才能搞得好。因此,在翻译中,过分地注重某一种原则势必走向极端,我们应该采取适度互补的原则以促进中英民族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异化归化分为两个层面,即文化内容和语言形式。通过比较,发现异化的优势在文化内容层面,而归化的优势在语言形式层面。它们各自的优势决定在翻译时,在文化内容层面,应该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而在语言形式层面,则应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可是,不论异化归化,它们的都是为翻译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语言文化与翻译关系密切,归化与异化是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通路.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应注意归化、异化方法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