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著名作家克劳德·麦凯在1940年写了一本描写住在纽约哈莱姆的黑人的苦难生活的书:《哈莱姆:黑人的首都》。在美国黑人心目中,哈莱姆也确是他们的“首都”。哈莱姆是在1658年荷兰人移民时建立的,那时候哈莱姆还只是一个农村。十九世纪后,哈莱姆就逐渐形成美国最大的黑人聚居区和美国最大的贫民窟。它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第110号大街到168号大  相似文献   

2.
"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美国黑人文学艺术崛起的标志.黑人作家在20世纪初不再屈从于白人社会所规定的社会位置,开始呼吁和抗议.他们有意识地从黑人生活、传统和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塑造"新黑人"形象.休斯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赫斯顿和赖特继承了美国黑人文学复兴的传统,并使之突破和发展,开启了美国黑人文学关注个体自我意识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哈莱姆文艺复兴期间,新黑人就美国黑人艺术的独特性、文艺创作中的黑人形象和文艺与宣传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有益的探讨,推动了美国黑人文化的健康发展,在美国黑人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哈林区(或译作哈莱姆区)位于纽约曼哈顿,是美国黑人聚居区,也是美国黑人流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被贫穷和犯罪困扰了数十年后,哈林区的复兴再次到来了。  相似文献   

5.
鲍德温的《土生子札记》是一部杂文集,著于20世纪50年代。在那一时期,美国黑人取得了比以前更多的权利与自由。该札记反映了美国民权运动时期的社会环境,揭露了美国社会的种族偏见。同时,该札记也探讨了美国黑人身份的问题,揭示了当时美国黑人的心理认同:可以像美国白人那样成为自由平等的美国"土生子"。正是这种认同为美国黑人身份的构建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6.
白玉 《科技咨询导报》2011,(33):245-245
本文根据美国黑人英语中be不变体、否定、讽刺还有黑人土语应用等独特语言特点,用美国黑人影片对白为素材,详细解析了美国黑人英语的黑人味道。指出作为那种较为成熟的变体英语,美国黑人英语特殊的语言体系和它暗含的丰富黑人文化素材对进一步研究美国文化之变迁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学者杜波依斯用“双重意识”概念来解释黑人经验,它指的是非裔美国黑人的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社会、文化上的分裂状态。通过美国黑人文学三次高潮中“双重意识”的不同体现,生动地表现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性以及黑人作家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只有通过对本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正确地“确认身份”。  相似文献   

8.
纽约存在着两个世界:一面是富人的“天堂”,另一面是穷人的“地狱”。当驱车从波士顿南行,从北端进入纽约市,我们目睹了美国最大的黑人聚居区哈莱姆的凄惨景象:低楼残舍,街市不整,垃圾处处,行人寥寥。纽约市共划分为五个行政区: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奎茵兹、里却蒙特。哈莱姆位于曼哈顿区北部,在第110街至168街之间。它因附近的一条河而得名,1658年荷兰人开始向这里  相似文献   

9.
当美国黑人冲破百年来的种族壁垒,终于行动起来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应美国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的要求,于8月8日发表了《呼吁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的声明》。这个正义的最强音,立刻风驰电掣地越过重重海洋,越过丛莽和峻岭,越过敌人谎言和欺骗的封锁,愈来愈强烈地在全世界回荡。它使帝国主义者和反动派胆战心惊。它使披着伪善外衣的现代修正主义者黯然失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奴隶制度形成于17世纪,绵亘二百余年,对美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在我国的美国史研究中,黑奴制堪称强项.但于以下两个课题尚未引起重视。笔者试图结合阅读有关美国史籍的体会.围绕这两个题目谈一些看法,以就教于方家。一、关于内战前奴隶制是否有利可图的争论在美国史学研究中.“内战前”(antebellum)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系指1861年爆发的南北内战前约三、四十年时间。这个时惭正是南部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它的最后阶段。内战前奴隶制是否有利可图.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早在19世纪中…  相似文献   

11.
美国梦一直都是20世纪初美国作家的重要话题。本文结合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具体分析其主人公迪克内心的美国梦,分析其美国梦破灭的社会和个人因素,并揭示其所产生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是由许许多多具体、细小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小事积累而成的;这些重大事件所显示的矛盾冲突也是各种关系、各种矛盾互相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恰如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最终形成浩瀚的汪洋大海。其高潮前面的伏笔,往往可以上溯至数回;其高潮后面的余波,常常可以延伸至下面数回。此种“草蛇灰线”的笔法,成为《红楼梦》艺术架构的重要特色之一。而宝玉挨打、《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和《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乃是体现这种架构的代表性事件,而且这三件大事也是作品中写得最成功、最精彩,影响最深远的章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拉美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发展相协调,注重解决贫富差异悬殊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扶贫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民生逐渐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拉美中产阶级人数增加,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近年来,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外交政策从同美国结盟和“单向依附”美国转向独立自主和日益多元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同中国的政治关系正在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20世纪英美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诗人及批评家,T.S.艾略特对17世纪的“玄学派诗歌”推崇备至,在其早期《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诗人借用“玄学奇喻”的技巧赋予大量隐晦的隐喻和典故意象丰富的蕴意,展现了现代西方人的迷惘、困惑及挫败感。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周期性规律,这一传统与我国近几十年来经济及综合国力的增强,共同构成了“中国梦”提出的远期文化背景和近期现实背景.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21世纪初叶是中国文化第四次大整合的开端,也是民族自觉和自信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得以表现的开端.实现“中国梦”,必然包含当代中国文化的复兴和突破.认真研究中华文化第四次大整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亨廷顿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国际政治理论家之一,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争议的政治学家。他提出的"第三波"、"文明的冲突"等观点,早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话语。其代表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给予我们无尽的思索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从严格意义上讲,20世纪中期兴起的美国非洲裔文学思潮里,几乎没有专门的儿童文学作家。美国非洲裔作家们似乎也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在他们的小说里,或多或少地都提到了美国黑人儿童成长所面临的问题,即面对残酷的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现实,美国非洲裔儿童的成长之路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泉。文章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指出中国梦的提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分析了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及其重大意义;探讨了中国梦实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人”指的是反映在生态法上的人类形象。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危机日趋严重,传统的“主客二分”的研究模式不能解决日益紧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有必要确立新的“生态人”模式。与“经济人”、“社会人”相比较起来,生态人是“大我”的人,是“利他”精神向其他物种扩展的人,是“有限理性”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