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共沉淀法合成了Zn/Al摩尔比为1、2、3和6的Zn-Al水滑石.热重-差热结果显示其分解经两个过程,分别对应180和220℃的吸热峰.经400℃焙烧,生成Zn-Al复合氧化物,XRD测定仅显示ZnO物相(除Zn/Al比为6的样品),表明组成成分均一.微量吸附量热结果表明Zn-Al复合氧化物的表面酸碱性介于γ-Al2O3和ZnO之间,碱性(酸性)随着Zn(Al)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汽车铝质热交换器钎焊温度,防止高温软化,研究了一种钎焊温度比Al-Si钎料低的Zn-Al-Cu钎料.着重讨论了微量Cu含量对Zn-Al钎料熔点、强度、钎焊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Zn-Al系钎料中加入微量的Cu,对钎料熔点无影响,其熔点均在三元合金共晶温度373.5℃左右;微量Cu在Zn-Al系合金中形成以Zn为基的含有铝和铜的η相(富锌相)固溶体及含锌和铜的β相(富铝相)固溶体,提高了Zn-Al系钎料的强度、硬度,但使其延伸率降低.该合金完全能替代Al-Si系钎料用于汽车热交换器的钎焊,焊接温度可降低200℃左右,可以防止因炉温偏高造成铝质热交换器钎焊时的高温软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由共沉淀法合成了Zn/Al摩经为1,2,3,和6的Zn-Al水滑石。热重-差热结果显示其分解两个过程,分别对应180和220℃的吸热峰,经400℃焙烧,生成Zn-Al复合氧化物,XRD测定仅显示ZnO物相,表明组成成分均一。微量吸附量热结果表明Zn-Al复合经物的表面酸碱性介于γ-Al2O3和ZnO之间,碱性随着Zn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时效对微晶Al—Si系合金α—Al相晶格常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时效对微晶态Al-Si二元合金和Al-Si-Fe-Cu-Mg多元合金相组成、基体α-Al相晶格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初期合金中第二相质量分数明显增加,时效一定时间后,第二相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而α-Al相晶格常数一直增大,直至超过纯铝晶格常数值;两种合金时效100h后,晶格常数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阻-温度曲线测量、金相观察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Cu-Zn-Al合金热弹性马氏体稳定化的机理,认为Cu-Zn-Al合金热弹性马氏体稳定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原子组态由有序向无序、马氏体结构由M18R向晶格常数的N9R转变过程,这一过程是由马氏体国有的分解趋势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EPR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PR谱法对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作表征。结果表明:在少量Al ̄(3+)掺杂的ZnO-Al_2O_3体系可检测到g=1.9606±0.0002,△Hpp=2.8G的顺磁信号,其强度随Al_2O_3掺杂量增加而增强,当Al/Zn~2/100(原子比)时趋于峰值;而在三组份Cu-ZnO-Al_2O_3和四组份Cu-ZnO-Al_2O_3-Sc_2O_3催化剂体系中,此顺磁信号基本消失。以上结果为三价金属离子(Al ̄(3+)、Sc ̄(3+))在ZnO晶格掺杂诱生正一价缺位从而有利于Cu以+1价态存在的观点,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金相、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萃取碳复型、金属薄膜等方法,对汽车用热镀锌板的镀层结构进行了形貌观察和相分析.结果表明,镀层可分为三层:紧贴着基体是Fe-Al层,它是由Fe-Al金属间化合物组成;中间层是Fe-Zn层,它是由Fe-Zn金属间化合物及Fe-Al-Zn三元系金属间化合物组成.最外层是Zn层,但混有Fe-Zn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稀土钇对含Zn和Mg铸态铝合金相组成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Y在Al-(1-5)%Y,Al-8%Zn-(1-5)%Y,Al-2%Mg_1-3)%Y及Al-8%Zn-2%Mg-(0-5)%Y合金中的存在形态及对该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Y及Al-2%Mg-Y合金中,Y以Al3Y形态存在;在Al-8%Zn-2%Mg和Al-8%Zn合金中以Y12Al3Zn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下晶界,在Al-8%Zn-2%Mg中,Y的存在还能改变Zn和Mg在  相似文献   

9.
钛铝合金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快速LMTOCPA方法分别计算成分有序和无序的TiAl合金(L10结构)的热力学性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有序情况下的TiAl合金的晶格常数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而无序情况下的晶格常数理论值与实验值偏差大于3%.理论结果表明有序的γTiAl相在富Al区,多余的Al原子占据Ti的格点后,系统能量降低,有利于γTiAl相的稳定性,而在富Ti区,多余的Ti原子占据Al的格点后,将使所有的Ti原子的能量增大,使系统能量升高,不利于γTiAl相的稳定性,而有利于新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杂多阴离子柱撑阴离子粘土ZnAl-SiW11和ZnAl-SiW11Z(Z=Co2+,Ni2+,Cu2+).XRD和IR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层柱化合物的通道高度是1.46×10-7cm,层间阴离子保持它们的Keggin结构.它们在空气中热分解序列为:ZnAl-SiW11Ni(347℃)>ZnAl-SiW11Co(341℃)>ZnAl-SiW11Cu(335℃)>ZnAl-SiW11(329℃)>ZnAl-(290℃),在沸腾水溶液中稳定存在的pH值范围是3.6~7.5.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介质中ZnO/Al体系化学瓜伯研究,探讨了ZnO/Al体系反应的机理,进而提出了ZnO/Al体系化学反应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2.
CO2加H2合成甲醇反应中CuO/ZnAl2O4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制备条件对CO2加H2合成CH3OH反应中CuO/ZnAl2O4催化剂的性能及ZnAl2O4尖晶石形成的影响。采用XRD、BET、TPD和FT-IR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晶相结构和表面物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沉淀方法对催化活性具有重要影响;NaCO3沉淀剂最有利于ZnAl2O4尖晶石的形成;Zn/Al摩尔配比为0.23/0.38时,尖晶石形成最为完整,活性最好。经TPD和FT-IR测试,  相似文献   

13.
氧化物复合脱铜剂钢液脱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了1600℃时,不同C-ZnO配比条件下,Al2O3-ZnO-C及Al2O3-ZnO-Al复合脱铜剂的钢液铜效果,对氧化物复合脱铜剂的脱铜原理,脱主提高脱铜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用电镜等手段对室温下超塑性变形中的Zn-22%Al共析合金的组织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在该合金的α相(富Al相)+β相(富Zn相)2相组织中,在三叉晶界存在亚微观破坏区(破坏了晶粒间的连续性)和显微孔洞,在α,β晶界的某些区域存在条纹带,某些晶粒内部存在大量位错及其缠结.据此,证实该合金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是新晶粒挤入及晶界滑动.孔洞和位错运动松弛晶界活动引起的应力集中,能协调晶界滑动的连续进行.条纹带是晶界迁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稀土量不同的Al-Zn-Mg合金的第二相进行了测量与研究,给出了合金中第二相状态随稀土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第二相明显影响合金的超塑性.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杂多阴离子柱撑化合物Zn2Al-SiW11与Zn2Al-SiW11Z,XRD,IR,TG-DTA及^27Al^29SiMAS NMR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是具有0.99nm通道高度的大层间距层柱合物;层板对通道杂多阴离子及其硅氧四面体对称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甲醇脱氢制备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浸渍法制备的Cu/SiO2、Cu-ZnO/SiO2、Cu-ZnO-ZrO2/SiO2,以及Cu/γ-Al2O3、Cu-ZnO/γ-Al2O3、Cu-ZnO-ZrO2/γ-A六种催化剂应用于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以Al2O3为载体的催化选择性较差且易积炭失活;加有ZnO助催化剂的Cu-ZnO/SiO2性能优于末加助催化剂的Cu/SiO2;加有权助催化剂的Cu-Zn-ZrO2/Si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套管拉拔法制备双金属复合丝的工艺过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由此制备的Cu 包Zn及Cu 包Zn - 0 .5wt% Al 复合丝的延时性能达到了国际IEC 标准, 特别是Cu 包Zn - Al 丝满足日本JIS标准, 完全可用做彩电延时保险材料  相似文献   

19.
热浸Zn-Ni合金镀液中锌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Zn-0.1%Ni合金锭液中形成的渣的成分、相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成渣的两个因素.结果表明,这种渣是由单斜晶系的Fe(Ni)-Zn13ζ合金相和纯Zn的η基体相组成的混合物,其形成机制与纯Zn镀液中渣的形成机制基本相同,即工件及钢质锌锅与镀液反应形成二元系(Fe-Zn)相(ζ相),部分剥落进入镀液中,并且其中的Fe原子被Ni原子部分取代之后形成三元系的Fe-Ni-Zn合金渣.结果还表明,向Zn-Ni合金镀液中加入少于0.2%Al及低温镀锌均有利于减少渣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偶氮胂Ⅲ作萃取剂,深讨了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偶氮胂Ⅲw体系中Cu(Ⅱ)、Zn(Ⅱ)、Ni(Ⅱ)、Fe(Ⅲ)、Al(Ⅲ)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分离行为.在一定条件下,Fe(-Ⅱ)、Al(Ⅲ)几乎可被PEG相完全萃取,而Cu(Ⅱ)、Ni(Ⅱ)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Fe(Ⅱ)-Cu(Ⅱ)、Fe(Ⅲ)Ni(Ⅱ)、Fe(Ⅲ)-Zn(Ⅱ)、Al(Ⅲ)-Zn(Ⅱ)及Fe(Ⅲ)-Cu(Ⅱ)、Zn(Ⅱ)、Ni(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