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二丁基二氯化锡与邻香草醛-2-噻吩甲酰腙反应,合成了新的二有机锡希富碱衍生物[(n-C4H9)2Sn[(C13H10N2O3S)]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锡原子为五配位的三角双锥配位环境.同时,化合物分子间通过Sn…O弱作用形成弱桥联二聚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一种新的梯形锡氧簇合物[二氯双μ-乙氧基)双(μ3-氧)八苯基四锡(Ⅳ)]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特征。晶体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式为C52H50Cl2O4Sn4,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具有平面中心对称的Sn4O4梯形结构。分子中所有锡原子都为五配位的变形三角双锥构型。分子间靠较弱的C—H…π作用力和范德华作用力相互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利用4-巯基苯甲酸(4-H2SBA),乙醇钠与三烃基锡在1:1:1的摩尔比下反应,合成了四个4-巯基苯甲酸的三烃基锡(VI)衍生物:R3Sn[S(C6H4CO2H)](R=CH3-1;n-Bu-2;Ph-3;PhCH2-4),与二烃基锡在1:2:2的摩尔比下合成了两个4-巯基苯甲酸的二烃基锡(VI)衍生物R2Sn[p-S(C6H4CO2H)]2(R=n-Bu-5;Ph-6)。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配合物1-6都是通过4-巯基苯甲酸上S原子而不是羧基上的O原子与锡配位。这一配位特征也被配合物3和5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所证明。此外,晶体结构分析还表明,配合物3是一个通过分子间O-H...O氢键作用形成的二聚体。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通过2,6-吡啶二甲酸与二甲基二氯化锡的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的有机锡化合物[M2Sn(2,6-C5H3N(COO)2)]3(1)和[M%Sn(2,6-C5H3N(COO)2)]2(MeOH)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锡原子的几何构型都为畸变的五角双锥。化合物(1)是一个具有环状鲒构的三锡杖的化合物。化合物(2)却是一个具有梯形结构的二聚物.  相似文献   

5.
芳香型二丁基锡双羧酸酯的合成、表征及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二正丁基氧化锡和取代芳香单羧酸以1∶2摩尔比反应,合成了10个芳香型二正丁基锡双羧酸酯n-Bu2Sn(OOCAr)2(3a~3j).利用1H NMR,119Sn NMR和IR等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中化合物3b和3e的晶体结构.3b和3e晶体中锡原子配位数均为6,形成了严重扭的曲八面体几何构型.3b和3e均存在分子内及分子间氢键作用,3b中氢键作用较弱,在生物体系中比3e更易释放出游离态R2Sn2 ,易与癌细胞的DNA结合,具有更好的抗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有机锡化合物{(PhCH2)2Sn[4-NC5H4CON2C(CH3)CO2](H2O)}.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该配合物的晶体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环己基氢氧化锡和丁二酸在苯-乙醇中反应合成了双(三环己基锡)丁二酸酯(c-C6H11)3SnO2CCH2CH2CO2Sn(C6H11-c)3(1),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化合物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891(9), b=1.5402(8), c=2.1316(15) nm,α=78.55(3),β=82.39(3),γ=83.71(4)°, Z=3, V=3.143(4) nm3, R1=0.0503, wR2=0.1361.该化合物为锡原子具有4配位[SnC3O]畸变四面体构型的双核有机锡配合物,分子间通过Sn…O弱作用形成了链状三聚体超分子结构.化合物1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烃基锡氧化合物的结构。方法通过(ArCH2)2SnCl2在硝酸银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进行合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合成了4个新型十核环状有机锡氧梯形化合物{[(ArCH2)2Sn(O)]5(O2N)}2[Ar=P-ClC6H4(1),p-FC6H4(2),o-ClC6H4(3),o-FC6H4(4)],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p-ClC6H4CH2)2Sn(O)]5(O2N)}2(1)的晶体结构。结论在此化合物中所有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有机锡配合物(4-FC6H4CH2)2Sn(Cl)S2CNC2H4O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该配合物的晶体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一种新的梯形锡氧簇合物[二氯双(μ-乙氧基)双(μ3-氧)八苯基四锡(Ⅳ)]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特征。晶体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式为C52H50Cl2O4Sn4,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具有平面中心对称的Sn4O4梯形结构。分子中所有锡原子都为五配位的变形三角双锥构型。分子间靠较弱的C—H…π作用力和范德华作用力相互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微波辐射下利用三有机基氯化锡、苯甲酰甘氨酸和甲醇钠在甲醇中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三有机锡苯甲酰甘氨酸酯,c6H5CONHCH2C02SnRR’2[R,R’=Ph,Ph(1);PhC(CH3)2CH2,PhC(CH3)2CH2(2);CH3OCOCH2CH2,Ph(3)],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和x_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P21/f空间群,口=1.9476(2),b=1.9641(2),C=3.9198(4)nm,β=102.531(2)°,Z=16,V=14.637(3)nm3,R1=O.0517,wR2=0.1199.该化合物的锡原子具有4配位mSnC3O]畸变四面体构型,分子间通过配体中酰胺间的N—H…0氢键形成了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1的活性最高,与氨苄西林钠相近.  相似文献   

12.
几种新型二烃基锡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氟碳基锡氧化物(n-C6F13CH2CH2)2SnO,二正丁基锡氧化物(n-C4H9)2SnO和不同结构的芳香羧酸ArCOOH为原料,较高产率(68%~95%)地合成了尚未见文献报道的7种二烃基锡羧酸酯类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这些化合物属于两种构型{[R2Sn(OOCAr)]2O}2(A)和R2Sn(OOCAr)2(B),在这两类化合物(A)和(B)中,中心锡原子具有不同的配位形式和配位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H2S及CH3SH与硅锡烯的加成反应的微观机理和势能剖面.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反应由多步机理组成且反应的初始步骤为H2S或CH3SH对硅锡烯的亲核进攻.反应过程中Si(Sn)-S键总是先于Sn(Si)-H键形成.形成Si-S键的反应在动力学上比形成Sn-S键的反应有利,且主要由能量因素决定.CH3SH作为亲核反应试剂比H2S更活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一种新的梯形锡氧簇合物[二氯双(μ-乙氧基)双(μ3-氧)八苯基四锡(IV)]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特征.晶体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式为C52H50Cl2O4Sn4,属于单斜晶系,P21 /n空间群,具有平面中心对称的Sn4O4梯形结构.分子中所有锡原子都为五配位的变形三角双锥构型.分子间靠较弱的C-H…π作用力和范德华作用力相互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用1,4-环己二酸分别与三苯基氯化锡,三甲基氯化锡,三丁基氯化锡,三苄基氯化锡反应,得到了[(Ph3Sn)2](C8H10)(COO)2]1,(Me3Sn)2[(C8H10)(COO)2]2,[(n-Bu)3Sn]2[(C8H10)(COO)2]3和[(PhCH2)3Sn]2[(C8H10)(COO)2]4四个新型的化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化合物1还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二锡核的单体三苯基锡化合物,在配合物1中羧酸配体上的两个羧基都参与了配位,中心锡原子都是扭曲的四配位的四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6.
利用Ph3SnC1与N-亚水杨酰基-4-氨基苯甲酸以1:1摩尔比反应,合成了Ph3Sn(OOCC6H4NCHC6H4OH-2).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该配合物的晶体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7.
用Ph3SnCl与NaO2C4H3S反应,合成了Ph3SnO2C4H3S,并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化合物的晶体是由孤立的分子所组成,四配位的锡原子呈畸变的四面体构型,配体噻吩环上的硫原子和锡原子之间存在弱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HN (C2 H5)3]2 H [PWl2 O40]·4H2 O ,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 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学参数:三斜晶系,C2/C空间群, a=2.4689(5) nm , b=1.0831(5) nm ,c=2.2482(5) nm ,α=90.00°,β=121.094(5)°,γ=90.00°,V=5.148(3) nm3,Z=4,R1=0.0456,wR2=0.1471.该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2个质子化的三乙胺分子、4个水分子、1个质子和1个Keggin型杂多阴离子[PWl2 O40]3-组成.不同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构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波合成法和恒温加热法,得到3个Co^n+(n=2,3)的配合物:Co(H2NCSNH2)4Cl2(1),[Co(phen)3]2(NO3)4(C7H7O2N)7(2)和[Co(phen)2Cl2]ClO4(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配合物共同的结构特征是:分别由不同类型的分子间氢键将分子网联成2D[配合物(3)]和3D[配合物(1)和(2)]的配位超分子.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IR和SPS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二苯基氧化锡与2,6-吡啶二羧酸反应,合成了新的二有机锡杂环二羧酸酯[Ph2Sn(2,6-pdc)(H2O)]。(pdc=吡啶二羧酸),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袁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通过配位水分子和羰基氧原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