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研究湖北省长阳县崩尖子自然保护区锐齿槲栎林的种群结构和生活型谱以及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锐齿槲栎林在研究区主要分布于海拔1 400~1 800 m处,群落结构相对简单;随着海拔升高,锐齿槲栎胸径逐步增加,低海拔地区以小径级(DBH≤10 cm)个体居多,随海拔升高大径级(DBH20 cm)树木比例增加;沿海拔梯度,锐齿槲栎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都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最大胸径值起伏较大,发展趋势不甚明显;植物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是地面芽和地上芽植物,1年生植物较少,未统计到隐芽植物;不同海拔的植物生活型谱有所不同,较低海拔地段Raunkiaer生活型谱呈"U"形,其他3个高海拔样地大致呈"L"形.  相似文献   

2.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大盘山和华顶山的华顶杜鹃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垂直结构和生活型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顶杜鹃群落中植物组成丰富,共有64科、102属、138种,对科属的区系分析表明群落处亚热带北缘,海拔较高;群落分层现象较明显,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种类丰富,层间植物种类也较丰富;生活型组成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很少,地下芽植物也占较高比例,叶型以单叶种类占优势,叶级以小型叶和中型叶占优势,反映出群落所处的生境温热多湿,但因处于较高海拔而明显受到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根据Raunkiaer分类系统,分析广西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和叶相的变化特征,对揭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动态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共记录到木本植物128种,包括大高位芽植物、中高位芽植物、小高位芽植物、矮高位芽植物以及藤本高位芽植物。2)林下小高位芽植物和中高位芽植物的生活型谱总体上随着林龄的增大呈现小幅度降低的趋势,矮高位芽植物、大高位芽植物以及藤本高位芽植物的生活型谱呈现出略有升高的变化趋势。3)随着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林下常绿高位芽植物比例逐渐增大,落叶高位芽植物比例逐渐降低。4)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叶相以单叶、渐尖、全缘、无毛、革质叶为主,符合南亚热带植物叶相的基本特征。其中:林下小型叶、全缘叶、复叶、革质叶、叶无毛植物的比例均随林龄增加总体呈现小幅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中型叶、非全缘叶、单叶、纸质叶、渐尖叶植物均随林龄增加总体呈现小幅度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雾灵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基本特征的研究,发现在调查所涉及的52种植物中,大叶章、硬质早熟禾、地榆、藁本、双花堇菜、细叶藁本、披针叶苔草以及细叶苔草等植物的重要值较高,在群落中占据明显优势。群落的Simpson指数为11.75;Shannon-Wiener指数为4.19;PIE指数为0.91。以这3个指数为基础的群落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17,0.69,0.93。从总体来看,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指标偏高,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瑙基耶尔生活型谱分析得到以下结果:高位芽和地上芽植物各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9%,地面芽植物和隐芽植物占绝对多数,分别为31种和16种,占总数的59.62%和30.77%;1a生植物有3种,占5.77%。表明该地区为夏季较短,冬季漫长,气候严寒而潮湿的温带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植物社会学的群落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广西特有种肥牛树群落的科属组成、植物地理区系分布、生活型谱、叶级谱、群落结构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36科55属61种;肥牛树群落的种子植物属的地理区系分布类型有8种,以热带区域的分布类型为主,具有强烈的热带性特征;群落中的植物以高位芽的生活型为主,尤其是中高位芽生活型种类最多;群落中植物的叶的特征是以革质、单叶、中型叶为主;群落分层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肥牛树在整个群落的乔木层中占绝对优势.肥牛树群落的基本特征体现了该地区群落的气候和水热条件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以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为测度指标,分析了辽东丘陵地区相对高差为867 m的中山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规律比较复杂,但总体呈现出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的分布格局; (2)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森林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起伏,其值在1.37-2.07间变动; 在海拔1 267-1 347 m灌丛、草甸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大幅度增加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大值3.95.Si mpson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值在0.98-0.99间起伏,没有明显变化; 在海拔1 267-1 34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降低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小值0.85; (3)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Jaccard指数的3个谷值分别反映了海拔767-867 m是落叶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067-1 167 m是暗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而Cody指数的2个峰值分别反映了海拔1 167-1 267 m是针阔混交林向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7.
对百户湾天然植被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天然植被有5种典型群落,其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构成乔木层优势种分属9科16属,以落叶阔叶成分为主体;(2)各群落生活型谱以乔灌木等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3)该天然植被物种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58科454属823种,珍稀植物15种;(4)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和人为干扰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井冈山、云居山、莲花山、庐山、大岗山、新建、永丰等地亲自考察的第一手资料以及有关植被资料,对江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活型进行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比例为60—90%,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高位芽植物占的比例分别为60—70%、70—80%、80—90%。随着纬度的降低和生态系统顺向演替,伴随着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比例增加,地上、地面、隐芽植物成分递减。  相似文献   

9.
福建南靖和溪毛竹林的群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区系、外貌、结构和动态等四个方面对福建南靖和溪的毛竹林作了群落分析,并讨论了其群落生态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闽南毛竹林的区系组成以热带科属为主,物种多样性指数D达4.6353~4.8742,均匀度J达62.93%~73.27%,其Shannon-Wiener指数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当,表明毛竹群落中物种较丰富。其生活型谱为高位芽植物60%>地下芽植物13%>地上芽植物11%>一年生植物10%>地面芽植物6%,叶的性质具有中型叶多、草质叶多和单叶多的特点,其结构较简单,演替趋势较稳定,群落分析表明,在人为干扰下,毛竹林是亚热带地区较稳定的植被类型,可以对此加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辽宁老秃顶子北坡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乔木层样方的物种重要值矩阵信息,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科学地划分出辽宁老秃顶子北坡的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并采用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等指标,进一步研究了老秃顶子北坡森林植被乔木层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老秃顶子北坡森林植被可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乔木层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基本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分布格局;α多样性中Shannon—Wiener指数呈波浪式缓慢下降,而Pietou均匀度指数没有明显的变化;β多样性(Cody指数)则随着海拔的升高先上升而后下降.  相似文献   

11.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的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采用标准地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区内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的植物种类多样性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共有维管束植物物种14~33种.其中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为1~7,Shannon-Wiener指数为0~1.8095,Simpson指数为0~0.879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580~0.929 9.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为3~12,Shannon-Wiener指数0.950 3~1.9517,Simpson指数0.6488~0.8241,Pielou均匀度指数0.6175~0.865.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5~24,Shannon-Wiener指数0.7541~2.163 2,Simpson指数0.495 8~0.850 6,Pielou均匀度指数0.4686~0.7218.草本物种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中占绝对优势,而乔木种类非常贫乏.杂木林的乔木层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人工落叶松林、人工红松林和蒙古栎林最低.杂木林的灌木层多样性最高,岳桦林的均匀度指数较高.蒙古栎林的优势草种比较明显,各多样性指数在所有样地中均达到了最低水平.物种数目随海拔梯度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呈明显的双峰格局.  相似文献   

12.
陆地植物群落生活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由于水热组合的不同,陆地植物群落生活型谱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分异规律.一定群落的生活型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比较不同群落的生活型谱,就可以发现群落环境之间的差异.对植物群落生活型诺进行数量分类,实现了生活型谱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有利于对生活型更深入地研究,具有很大潜力.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有许多种,其中大多数学者普遍使用Raumkiner生活型分类系统,针对具体区域植被的不同特征,不少学者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近几年,暖温带植物生活型研究相对较多.地质时期植物生活型的重建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目的旨在促进陆地植物群落生活型和生活型谱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源山地草甸类草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新源县东南部,那拉提山与塔什帕尔山之间的恰普克河山间谷地。是1986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新疆第一个山地草甸类草地自然保护区,1993年又被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MAB)。1994年6~7间,笔者等参加了自治区草原总站组织的综合考察。根据实地考察,笔者对保护区内的种子植物生活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生活型分类式,并对各生活型类群的组成进行了初步划分和探讨,为进一步进行研究和保护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福建水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建水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初步摸清了福建水生药用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水生药用植物的区系成分和生活型,提出福建水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意见,为进一步研究福建水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基础资料和有关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贡嘎山东坡不同海拔的主要木本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2种木本植物叶片δ13C值变化范围为-3.236%~-2.521%,平均值(-2.957±0.163)%; 不同海拔间植物叶片δ13C值差异显著,随海拔上升叶片δ13C值呈增加趋势; 同种植物(大叶金顶杜鹃、峨眉冷杉、水青树、箭竹)的δ13C值随海拔的增加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δ13C值之间差异显著,落叶树种显著高于常绿树种。叶片δ13C值与6—9月平均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6—8月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温度、降水是影响木本植物叶片δ13C值海拔差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标本信息和野外调查,分析了中国东北三省外来种子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原产地和入侵途径.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外来种子植物有32科136种.其中,菊科、豆科、禾本科、苋科、十字花科、茄科种类较多,占外来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7.7%.根据原产地分析,来源于美洲的种类最多,约占总数的55%.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在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共采集到高等植物119种。分属27科,90属,以藜科和菊科植物为主,大部为旱生或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和一年生草本以及中生的一年生短命植物。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高达81.51%。其中短命植物16.81%,1年生草本植物占29.41%。多年生草本植物占35.29%;木本植物种类较少,灌木占6.72%,小灌木和半灌木占10.08%,小乔木占1.68%。  相似文献   

18.
植物对硒的吸收及其效应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对植物在自然界硒循环和转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吸、耐硒及其效应与硒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综述性阐述,并介绍了有关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