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1年前始发现左颈中部一无痛性肿块,经消炎治疗无效于1993年7月入院。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深面可触及一约4×3×2cm肿物,质中,无压病,固定,表面欠光滑,不随吞烟运动。未触及颈部淋巴结。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心电颈胸片正常。细胞学穿刺未见癌细胞。入院诊断:左颈肿物。在局麻下行左颈肿物切除术,取左顿小“L”形切口,见肿物位于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深面,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肌肉及预内静脉略有粘连,小心分离,将肿物全部切除,并切除部分颈前肌术中出血约100ml,切除肿物约3×3×2cm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我院几年来采用预丛一点法神经阻滞麻醉5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针法即在颈IV处一点穿刺阻滞深浅颈丛50例均属住院择期甲状腺手术病人,年龄18—56岁,男8例女42例,病种为甲状腺瘤24例,甲状腺囊肿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甲状腺机能亢进6例,全部病例术前检查心肺正常或近于正常范围。麻醉方法仰卧位,头转向对侧,取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交叉点向外旁开1.0—1.5厘米处,用7号针头穿刺抵C4横突,少许退针,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即深丛注药0.25%布比卡因,D口用1:20万肾上腺素,12ed4毫升做两侧深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测草原公路特殊性对驾驶员颈、肩、腰部肌肉所产生的影响,选取6名驾驶员进行草原公路的实驾试验,使用频域分析方法,获得驾驶员颈部胸锁乳突肌、肩部斜方肌、腰部竖棘肌的平均功率频率(MPF)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员的各部位肌肉会出现疲劳,且各部位肌肉的MPF变化程度存在差异性:4位驾驶员胸锁乳突肌在50 min出现深度疲劳,6位驾驶员斜方肌在80 min达到不可恢复的疲劳,6位驾驶员腰部竖棘肌在60~80 min内出现了MPF的最低点。女性的腰部竖棘肌比男性更容易抵抗疲劳。  相似文献   

4.
颈外静脉及属支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发现一女尸右侧颈部颈外静脉呈现双干 ,现报道如下。右颈外静脉的两干经胸锁乳突表面相伴下行 ,距锁骨上静脉1cm处汇合并注入锁骨下静脉 ,沿途见2~3处交通支。左侧未见变异。右颈外静脉内侧干由面静脉延续而成。面静脉沿内眦、鼻翼、口角至下颌缘 ,此部分较细 ,约0 5cm ,到下颌角下方接受颏静脉后扩大成约1cm的内侧干 ,而后沿胸锁乳突肌表面自外上向内下斜行至颈根部。内侧干较外侧干细。右颈外静脉外侧干由颞浅静脉延续而成 ,约1 2cm ,沿途收集枕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静脉。颈前静脉存在 ,仍汇入内侧干。讨论颈外静脉…  相似文献   

5.
用透射电镜对5例肌性科颈患者病侧胸锁乳突肌外观基本正常部分的肌肉进行了观察,发现其肌原纤维及线粒体有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肌原纤维间界限不清,粗细肌丝模糊不清,重者是均质样变,肌丝排列异常,肌原纤维明暗带、M线、Z线不清楚或消失及线粒体变性。据此对肌性斜颈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微创小切口行剖胸心内直视手术方法.方法取右侧腋下后线与第3后肋的交点为后上缘,腋前线与第6肋交点为切口前下缘,在2点间作长约6~10 cm弧形切口,在胸大、小肌深面潜行游离至第4肋间进胸.结果与正中剖胸入路组137例病人相比,心肌阻断时间(42.3±28.5)min,术后呼吸辅助时间(4.5±18.60)h,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杨毅 《海峡科学》2007,(8):27-28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1例应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一期修复口腔颌面部大型组织缺损,其中舌癌5例,牙龈癌2例,口底癌2例,颊部肉瘤1例,口咽癌1例,肌皮瓣面积为5cm×6cm~8cm×9cm.结果:10例胸大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皮瓣坏死,11例均获得满意的外观,10例功能良好.结论:带蒂胸大肌肌皮瓣能满足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的修复,而且安全、可靠、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术中避免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方法采取完全乳晕入路及胸乳入路完成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手术296例。结果296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有2例甲状旁腺损伤,出现麻木及抽搐,给予钙剂治疗,共有5例喉返神经麻痹,出现声音嘶哑,给予理疗好转,平均恢复时间1~4个月,1例术后出现分离间隙淤血,后经穿刺抽液三次后愈,胸前水肿一个月后消褪。术后患者均自述有术区麻木感,1~3个月后自行消除。全部患者对切口美容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30个月,无复发。结论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在心理微创与美容效果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联合腹壁整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患者采用肿胀麻醉、负压吸引器行腹壁脂肪抽吸;在耻骨联合区域标记"W"形切口,沿腹肌筋膜浅层剥离,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脐成形及切除多余皮瓣术,分层缝合腹壁.结果 42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腹部对称柔软,切口瘢痕隐蔽,塑形效果满意.结论脂肪抽吸与腹壁整形联合应用临床疗效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32例年龄6月至24月的小体重先天心脏病患儿,经右腋下小切口剖胸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取右侧腋后线与第3后肋的交点为后上缘,腋前线与第6肋交点为切口前下缘,在两点间作一长约6~7 cm弧形切口.在胸大、小肌深面潜行游离至第4肋间进胸.补片修补缺损28例,用自体心包加宽右室流出道或跨环补片8例,二尖瓣成形2例.结果本组无死亡,与正中剖胸入路组38例病人相比,心肌阻断时间(36.3±25.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5±12.3)h,差异无显著性,而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4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德国蛇牌单、双电极电子腹腔镜实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通过对48例患者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观察,其中浆膜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效果最满意.肌壁间肌瘤小于1/2肌瘤核位于肌壁间内,手术成功率高,出血少.瘤体2/3位于肌壁间内,手术成功率较低,往往因术中出血多而中转开腹手术.娴熟的缝合技术和缝合技巧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关键.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属微创手术,切口小,创面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目前保留生育要求的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需手术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2组患者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级.说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显露范围大、术中出血少、复位良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学海 《甘肃科技》2009,25(11):135-136
观察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对TossyⅡ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Ⅰ型锁骨远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对2004年5月-2009年1月甘肃省永昌县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28例急性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术后采用Lazzcano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的功能。本组28例患者中,优26例,良2例,未发生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无松动及脱出,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现象,x线片显示锁骨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发生,2个月左右可行无痛自由活动;锁骨钩钢板利用杠杆原理和钢板自身的强度对抗胸锁乳突肌的牵引力,可以避免内固定物体的松动脱出,由于术中不损伤肩锁关节面,能够避免或减少克氏针固定等经关节手术所造成的继发性创伤骨关节炎,该方法创伤小、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肩关节,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纯颈浅丛阻滞复合氟芬合剂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在单纯颈浅丛阻滞后静注复芬合剂,对照组:传统C4横突一点法双侧颈丛阻滞后静注氟芬合剂.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术中并发症,术中配合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配合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单纯颈浅丛阻滞复合氟芬合剂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患者安静配合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切口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联合根治术的应用和经验.方法:福建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6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对33例甲状腺癌病人施行了低位领式小切口保留颈丛的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Ⅵ区(74.7%) Ⅳ区(68.9%)、Ⅲ区(60%)、Ⅱ区(10.2%)、VB区(15.3,%).保留颈丛病人术后无明显耳部感觉异常,所有病人均无下颈部和肩部感觉异常.术后经6~60个月随访无局部复发.结论:对于临床考虑颈侧区转移(CN1b)或临床未提示颈侧区转移(CNO)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对没有颈部手术史、放疗史或无淋巴结明显外侵的手术病人,低位领式小切口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钛镍记忆合金线连续拉拢缝合在骨科小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7例因创伤及压疮造成皮肤小面积缺损患者,均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线连续拉拢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结果 36例患者达到Ⅰ期愈合,无需植皮或皮瓣覆盖,1例患者因术后切口感染行2次手术清创,再次应用该方法达到临床愈合,Ⅰ期愈合率为97.2%.结论钛镍记忆合金缝合线是一种良好的骨科新型缝合材料,采用连续拉拢缝合法,并结合皮肤的伸展特性,可解决骨科小面积皮肤缺损,避免了创伤相对较大的皮肤移植术或皮瓣覆盖术,缩短了愈合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上动脉和喉上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甲状腺手术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防止喉上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 ,对 86例甲状腺上动脉和喉上神经的发出、走行、分支、分布和两者的伴行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 ,结果发现 ,(1)甲状腺上动脉 84 88%起自颈外动脉 ,起始处外径为 2 2± 0 8(1 1~ 3 4)mm ,起始点至甲状腺上极的长度为 (3 1± 1 3)cm .(2 )喉上神经均起自迷走神经下神经节 ,起始处横径为 (2 0± 0 4)mm ,在舌骨大角处分为内支和外支 ,外支在甲状腺上极上方 (0 9± 0 4)cm处与甲状腺上动脉分离 .(3)在上、中段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密切伴行 ,在下段上部分离 ,喉上神经外支入环甲肌点在平甲状腺上极处相距 (7± 3)mm .可见 ,施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宜在甲状腺侧叶上极或在甲状腺实质内进行 ,可有效避免喉上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江涌  刘柯  陆伟  陆呈相 《甘肃科技》2012,28(8):148-149
探讨了腹腔镜在胸科进行微创的尝试,在不影响患者恢复的前提下进一步追求切口美观,同时减轻患者的疼痛.回顾2005月1月至2011年12月31例腹腔镜治疗包裹性液气胸的临床资料.腹腔镜替代胸腔镜开展胸腔微创手术,手术效果满意,除1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液患者术后一月局部再次出现包裹性积液,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12个月后消失,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开展胸腔微创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措施.腹腔镜在治疗包裹性液气胸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对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性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构建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横断损伤模型,并行手术修复损伤.将40只Wistar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IGF-2组、地塞米松组,术后2、4、6、8、12周分别采用足印实验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12周进行大鼠手术侧肌肉湿质量比检测,截取缝合端坐骨神经,进行HE染色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术后IGF-2组SFI值明显高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术后2、4、6周,3个测定时间点IGF-2组SFI值低于地塞米松组(P<0.05),8、12周,两个测定时间点IGF-2组与地塞米松组SF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2组较空白组与生理盐水组肌湿质量比明显增高(P<0.05),IGF-2组与地塞米松组肌湿质量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IGF-2组较空白组及生理盐水组损伤修复后瘢痕组织少,神经鞘修复良好.结论 IGF-2对于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性损伤后的再生与修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