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家”职业的演变过程及其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科学家从一种有闲人的“业余爱好”变成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是一种历史的过程。科学家的职业化伴随科学的体制化演进,科学家在社会中担当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科学家”一词的来历、含义,科学家社会职业的历史演变,科学家在英、法、德、美等国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当代科学家肩负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新的科技革命对科学家提出的道德责任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书信息     
《理性的沉思》出版《理性的沉思——论彭加勒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一书已于1992年10月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沈阳市和平区,邮政编码110001)。该书比较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超级哲人科学家昂利·彭加勒的生平、工作和思想;比较集中地论述了他的数学哲学思想,在物理学革命中的贡献及关于物理学危机的基本观点;阐述了他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以  相似文献   

3.
20 0 0— 2 0 0 1学年第一学期和 2 0 0 1— 2 0 0 2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一门公共选修课———《哲人科学家讲座》。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 ,使学生了解历史上一些最著名的科学家———尤其是集伟大的科学家与伟大的思想家于一身的哲人科学家———的生平、成才之路、科学贡献、科学思想、哲学思想 (科学哲学、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 ) ;掌握哲人科学家独特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 ,以及他们从事科学发明的与境和心理机制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洞察创造进路 ;展示哲人科学家的百科全书式的出众才华和在各个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 ,肯定他们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中的独特地位 ,使学生认识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在日后科学实践中的突出作用 ,自觉地沟通文理 ,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阐释哲人科学家的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 ,揭示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精神气质 ,使学生注意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增强这些未来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价值观 ;剖析科学的文化内涵 ,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使学生为建构 2 1世纪的中华新文化和人类的精神文明作好知识储备和思想准备。本课程以2 0世纪科学革命和哲学革命的先驱、哲人科学家马赫 (E .Mach)、彭加勒 (H .Poincar啨)、  相似文献   

4.
20 0 0— 2 0 0 1学年第一学期和 2 0 0 1— 2 0 0 2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一门公共选修课———《哲人科学家讲座》。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 ,使学生了解历史上一些最著名的科学家———尤其是集伟大的科学家与伟大的思想家于一身的哲人科学家———的生平、成才之路、科学贡献、科学思想、哲学思想 (科学哲学、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 ) ;掌握哲人科学家独特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 ,以及他们从事科学发明的与境和心理机制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洞察创造进路 ;展示哲人科学家的百科全书式的出众才华和在各个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 ,肯定他们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中的独特地位 ,使学生认识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在日后科学实践中的突出作用 ,自觉地沟通文理 ,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阐释哲人科学家的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 ,揭示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精神气质 ,使学生注意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增强这些未来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价值观 ;剖析科学的文化内涵 ,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使学生为建构 2 1世纪的中华新文化和人类的精神文明作好知识储备和思想准备。本课程以2 0世纪科学革命和哲学革命的先驱、哲人科学家马赫 (E .Mach)、彭加勒 (H .Poincar啨)、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是在科学的社会影响加大,科学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互动增强情况下,由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提出来的。在科学自身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有着不同的内涵,反映了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的社会功能的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加深。  相似文献   

6.
有关科学发现的产生问题(generation)的大量研究成果中,大部分是侧重于一个科学发现在思维方面构思成形和产生的过程。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考察发现活动的主体——科学家的智力、心理、能力等特点;科学家经历了怎样的思维、心理或情感的实际过程而导致了一个科学发现的诞生,以及这些过程的实质、规律等等。按照这种考察角度我们可以说,科学发现是由科学家作出来的,是在科学家的头脑中诞生的。本文则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导致科学发现产生的某种客观必然性,探讨的重心不在科学发现活动的主体方面而在发现赖以产生的客观理论背景方面,即要解剖某些“伟大的发现”的理论内核及其结构,分析当时成熟的理论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系网络以及“发现”客观上在其中孕育的程度,和它不可避免将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传播中由于科学家话语的缺失和科学家的缺席而导致科学传播发生延迟性、误导性和可信度的降低.文章结合"蕉癌"事件,对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缺席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继而提出构建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若干可行性思路,以适应当代科学传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现代物理学革命是哲人科学家的科学与哲学相互激荡的结果。一方面,哲人科学家的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层面上推动了物理学的范式转变。另一方面,现代物理学革命将哲学置于同时代的科学与思想的最高峰,确保哲学在科学与人文领域充分发挥助产士的作用,从而孕育出别具一格的新哲学范式。通过借鉴哲人科学家的经验,将为科学与哲学的积极互动开辟出一条颇具前景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社会学学科的完善,默顿科学奖励制度研究的局限逐渐显露出来。归结起来表现在:适用于小科学而不适用于大科学;适用于作为一种追求的科学而不适用于作为一种职业的科学;适用于纯科学而不适用于产业科学;适用于科学精英而不适用于普通科研人员;适用于已经作出成果的科学家而不适用于具有潜力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活动中,科学审美具有巨大的心理功能、文化功能、认识论和方法论功能。科学审美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索的强大动机和动力,科学审美赋予科学以某种文化品位和价值、人性因素和人情味,科学审美是科学发明或科学发现的突破口,科学审美是科学理论评价或科学理论辩护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的“科学革命”,实际上指的是“基础科学革命”;应用科学对于科学、应用科学革命对于科学革命像是个婢女,处于从属的、被掩盖的和被漠视的地位;这实际上为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脱节,以及为基础科学的大部分成果很难或几乎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埋下了隐患。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就排列表明,历次应用科学革命之后实际上都发生过应用科学的革命性发展,因而导致历次技术革命的发端,只是由于“婢女”被漠视,才使人感到科学与技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之间的关系好像断了线。文章根据搜集到的大量历史事实,加以排列,认为不论从历史事实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逻辑关系考虑,都应该将这个空缺补上。为此,提出了应用科学革命与基础科学革命的区别、应用科学革命的必要性、应用科学革命的范式结构和历史分期。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看到:过去所谓的“科学革命”实际上是基础科学的发展和变革的产物;世界科学中心在国家间的转移经常是由应用科学的发展和变革引起的;所谓“大国崛起”不过是产业革命发展的阶段性变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科学革命的重要特征是信仰上的改变。信仰改变跟“经验“与“体验”的比较密切相关。关注信仰改变,对科学革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定性与转换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是具有科学价值的信仰改变的重要朝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内在性与外在性两个层面重建科学客观性。一方面,科学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并非一种外在于人的自在性,而是主体在自身的对象性活动中与客观世界耦合而得到的结果,是一种属人的现实,是在实践中被确立起来的。科学家们借助于直观方法与理性工具把所捉到实体与过程、类型与结构、解释句与理论模型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我们的主观表象,承载着对象的客观性——外在客观性。它们构成了"科学共同体"的"本体论承诺"。另一方面,这种外在的客观性,是在人类主体的内在化过程中实现的。在现代科学中,科学家们自觉地运用对称性工具实现的"内在化"所得到的"变换下的不变性",使得科学具有了公共可理解性与可接受性。这种在人类旨趣、目的和价值引领下对世界实行的主动干预所实现的公共性,就是内在客观性。因此,科学客观性是一曲由外在性与内在性合奏出来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中的数学观念革命--兼评科恩的科学革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4):29-31,36
科学革命是对科学思想进行一些重大的重新组合,观念转变的学说是革命过程的数学是表述科学的最高形式.数学化和达尔文式的非数学化、几率思想、工具互补等这些数学观念的突破,是科学革命中深层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demonstratethat Special Relativity and the Early Quantum Theory were created within the same programme of statisticalmechanics, thermodynamics and maxwellianelectrodynamics reconciliation. I shall try to explainwhy classical mechanics and classicalelectrodynamics were ``refuted' almost simultaneouslyor, in more suitable terms for the present congress,why did the quantum revolution and the relativisticone both took pla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century. I shall argue that the quantum andrelativistic revolutions were simultaneous since theyhad a common origin -- the clash between thefundamental theories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century that constituted the ``body' of ClassicalPhysics. The revolution's most dramatic pointwas Einstein's 1905 photon paper that laid thefoundations of both Special Relativity and OldQuantum Theory. Hence the dialectic of the oldtheories is crucial for theory change. Modern physicsbegan with Einstein's reconciliation ofelectrodynamics, mechanics and thermodynamics in 1905and his unification of Special Relativity andNewtonian Theory of Gravity. Or, in a more generalsocial context: progressive scientific change can bedescribed not in Weberian terms of zweckrationalaction forcing out all the other forms of action onlybut in terms of Habermas's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encourag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mutual understandingbetween the various scientific communities also.Einstein's programme constituted a progressive stepwith respect to its rivals not because it couldexplain more ``facts' or was more ``mathematical'. Itwas better than its rivals because it constituted abasis of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netration betweenthree main paradigms of 19-th century physics. Ofcourse in the long run it resulted in empiricalsuccesses.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争论,已经成为20世纪物理学历史中的一个经典案例。通过对爱因斯坦-玻尔关于测不准原理的两次论战以及有关EPR论文所引发的第三次论战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涉及重大科学革命的科学争论,背后必定是最根本的哲学问题的争论。而在这种争论中,逻辑推理就成为极为有效的论证方式,它们成为科学家赢得争论的有力武器。尽管科学家在争论中要运用各种修辞论证,但修辞论证必须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之上。因此,在逻辑推理与修辞论证之间存在一种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以来,达尔文革命一直是西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学者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分析关于达尔文革命研究的三部风格迥异、结论相左的专著及其评论,描绘出不同版本的达尔文革命画面.这将有助于人们认识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发展和被接受的艰难历程,以及非达尔文思想在达尔文革命过程中的作用,深刻理解达尔文思想的革命性以及达尔文革命的曲折过程.同时,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西方达尔文革命史研究的基本趋向,即,从重视达尔文个人的思想发展及其影响,到考察达尔文时代英国科学共同体的影响和贡献,再到关注非达尔文思想在迭尔文革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scientific inference for the evolutionary procedure of Continental Drift based on abductive inference, which is important for creative inference and scientific discovery during problem solving. We present the following two research problems: (1) we suggest a scientific inference procedure as well as various strategies and a criterion for choosing hypotheses over other competing or previous hypotheses; aspects of this procedure include puzzling observation, abduction, retroduction, updating, deduction, induction, and recycle; and (2) we analyze the “theory of continental drift” discovery, called the Earth science revolution, using our multistage inference procedure. Wegener’s Continental Drift hypothesis had an impact comparable to the revolution caused by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in biology. Finally, the suggested inquiry inference model can provide us with a more consistent view of science and promot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concepts.  相似文献   

19.
就科学知识的发展问题主要有逻辑解释、认知解释和社会解释之分.萨伽德在考虑逻辑因素的情况下,对认知解释和社会解释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提出了解释科学知识发展的整合认知-社会解释纲要(integrated cognitive-social schema).本文先对整合认知-社会解释纲要进行了描述,然后单独从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介绍萨伽德对化学革命案例的解释,最后对整合认知-社会解释纲要及其在化学革命案例上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意义与图像的有机结合体,是创造性活动不可或缺的逻辑基点、加工方法、过程与结果。中国古典和西方近现代美学与文艺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和认知心理学等的研究成果都表明:意象是艺术创作、审美创造、科学创造,甚至生活创造活动中所共同拥有的心理图像,是统摄感性、理性认知活动及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的精神活动。意和像的构成因素及组合方式不同,形成了意像的不同种类。艺术意象、审美意象与科学意象的基本过程相似,但具体过程的目标、走向与结果表达式很不相同。有关意象的理论值得更深入和系统探讨;同时应当补充实证研究,例如艺术家与科学家创造过程中图像资料的统计分析;各类人群的意象调查与测验;各类意象加工模式、特点与水平实验等。意象研究是艺术认知、审美认知与科学认知,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重要交结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