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锯缘青蟹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锯缘青蟹的卵子发生可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期和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三个时期,卵原细胞核大而圆,卵质稀少,胞器以滑面内质网为主。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核显著膨大,部分核内可见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卵质细密,出现核仁外排物和大量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自噬泡,卵黄发生的卵母细胞核膜上核孔密集;卵质中各种胞器高度发达,参与形成卵黄粒和脂滴;细胞出现微吞饮活动并形成卵黄膜,细胞外围单层滤泡细胞,本  相似文献   

2.
合浦珠母贝卵子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合浦珠母贝卵子发育过程:卵原细胞被滤泡细胞完全包襄,初级卵原细胞具一明显核仁,胞质内分布少量线粒体,次级卵原细胞核仁消失,成簇的线粒分布于核膜一侧,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体销增大,核仁重现,胞质内出现大量管状或泡状膜性小体,此期卵母细胞开始逐渐游离,并自游离端首先出现微绒毛和卵黄膜。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体迅速增大,核膜常伸出伪足状突起,胞质内出现较多的线粒体以及结构独特的内质网。此期还  相似文献   

3.
透射电镜下比较研究了海水浸泡前、后太平洋牡蛎卵子(Crassostrea,gigas Thunberg)的超微结构。太平洋牡蛎卵子为均黄卵,由卵黄膜、质膜、卵质与卵核4部分组成。卵质内除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之处,还含有多种来源的卵黄颗粒,但缺乏皮层颗粒,海水浸泡前,内质网含量少,线粒体丰富,集中分布在核膜附近,卵核(发生泡)未破裂;海水浸泡后,胞质含有十分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分散分布,生发泡破裂,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核仁存在,核仁组织中心与粗面内质网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4.
北京油葫芦卵子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北京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 Matsuura)卵子发生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成虫期卵子发生可明显的分为卵母细胞分化、生长及卵黄形成三个时期,并可分为七个阶段.第一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第二阶段,卵母细胞核内核仁消失,滤泡上皮细胞开始分化.第三阶段,滤泡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单细胞层包围在卵母细胞外,之后滤泡上皮细胞形成双核的柱状体.第四阶段,卵母细胞胞质的周缘有泡状小体出现,随后卵黄小颗粒开始在胞质周缘沉积.第五阶段,卵母细胞积累大量卵黄物质,胚泡膜界限变的模糊.第六阶段,卵黄积累完成,胚泡消失,滤泡上皮细胞又成为扁圆形.第七阶段,卵黄膜和卵壳形成,卵子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5.
波纹巴非蛤雌性生殖腺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纹巴非蛤雌性生殖腺中的卵巢由生殖管和输卵管构成.生殖管反复分枝形成生卵小管和其末端膨大的生殖泡囊状结构.卵巢壁薄,由外膜和内生殖上皮组成.外膜主要由结缔组织、单层上皮和薄层肌肉组成,它有许多延伸物伸入卵巢中把卵巢分成一个个不规则小区(即分枝的管状结构,或卵巢小管).内生殖上皮不断增殖产生生殖带,其中含有卵原细胞等各阶段雌性生殖细胞.卵子的发生可根据卵细胞、细胞核及核仁的大小形态和卵黄积累情况分为:1.卵原细胞期;2.初级卵母细胞期;3.次级卵母细胞期;4.卵黄合成初期卵母细胞;5.卵黄合成中期的卵母细胞;6.卵黄合成后期卵母细胞;7.卵母细胞成熟期.发育早期卵母细胞的核仁出现核仁排出物,较晚期的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的核仁变成双质核仁.本文还报道了波纹巴非蛤卵巢中独特的卵子退化现象.卵巢的发育有季节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大鳍鳠早期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鳍早期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发现卵原细胞时期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发达 ;初级卵母细胞早期 ,可见到卵黄核和颗粒细胞 ,细胞外具有质膜和结缔组织膜 ;初级卵母细胞后期 ,在滤泡层下面可见到放射层 ,该时期线粒体、卵黄核的形态和数量以及细胞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表面和滤泡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从卵原细胞期到卵黄大量合成时期,滤泡细胞逐渐向卵母细胞迁移,细胞膜向外伸出许多突起,胞质中的细胞器逐渐增多,它们与卵黄蛋白物质一同移入卵周隙.到卵黄合成晚期,滤泡细胞逐渐解体.与此同时卵母细胞表面在卵黄发生初期可见微胞饮小泡;卵黄大量发生期出现大量微绒毛;卵黄合成晚期,卵黄膜形成,卵黄膜上出现多条通道,这些结构为卵母细胞吸收来自滤泡细胞的卵黄蛋白物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华锯齿米虾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华锯齿米虾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过程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锯齿米虾卵黄发生过程是双源性的.在卵黄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和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均参与了其内源性合成,其中线粒体最早参与形成卵黄颗粒.在卵黄发生的中后期,内质网成为内源性合成卵黄蛋白最主要的细胞器,并最终演化成颗粒较大且有膜包被的卵黄球;溶酶体也在此时期发挥其特有的吞噬功能,通过融合分解线粒体、内质网等胞质细胞器,最终形成一种十分致密的卵黄球.外源性卵黄则主要通过卵质膜形成的微绒毛和微吞饮小泡从卵周隙及滤泡细胞中摄取外源物质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成熟卵形态与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实验研究栉孔扇贝成熟的形态与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卵子表面呈峰窝状,无卵极标志,受精前质膜形态模糊,属非典型单位膜。卵质内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但缺乏中心粒复合体。皮层内含有皮层颗粒。卵黄形态不同,来源于多种细胞器。卵子的成熟核相对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相似文献   

10.
厦门文昌鱼卵母细胞细胞器与卵黄发生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研究了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Gray)卵母细胞发生过程中细胞器同卵黄粒发生的关系:卵黄粒可以在粗糙型内质网中形成,也可以在高尔基液泡和部分线粒体中形成.粗糙型内质网具有卵黄物质的合成和运输功能;高尔基小泡能够输送并浓缩卵黄物质.作者首先探讨了环形片层间接参与卵黄粒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长毛对虾卵母细胞环形片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卵母细胞中的环形片层(AL)。AL在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卵质中出现,在卵黄发生期间消失。AL由8条平行排列,具有50~70 nm 环孔的片层组成。相邻片层之间的距离约为70 nm。AL 通常没有核糖体附在膜片层的外表面。AL末端膨大,与高尔基体毗邻。从形态学上看,AL可能来源于高尔基体;高尔基膜囊伸直、拉平,并局部融合形成环孔,最后演变成AL。卵黄发生期间,AL分化形成为许多囊泡,为卵黄粒的形成提供沉积的场所。本文还讨论高尔基体、AL 及卵黄粒形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初产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的变化.1)三疣梭子蟹初产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在7~9月间,此阶段卵黄生成以内源性合成为主,卵母细胞核物质外输明显,胞浆内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正在进行卵黄物质的内源性合成;3)卵黄发生后期在10月至第二年4月间,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卵母细胞借助卵泡细胞进行外源性卵黄物质合成,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的界线逐渐消失,部分卵泡细胞由于胞质大量输出仅见胞核,此时内源性卵黄合成仍然存在;4)排卵后,由于大量成熟卵细胞的排出,卵巢组织存在大量的基膜,残留成熟卵母细胞中的卵黄物质已经解体,卵黄颗粒自中央向边缘逐渐松散.  相似文献   

13.
摸清有孔团水虱的繁殖特性,对团水虱的防控和消杀,以及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广西红树林区有孔团水虱的卵子发生过程,探讨其繁殖期时间。结果表明,有孔团水虱的卵子发生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卵原细胞、无卵黄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和成熟期卵母细胞。其中:无卵黄卵母细胞又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亚期;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可分为卵黄开始沉积时相和卵黄充满时相2个亚期。受精后发育的胚胎存在于母体内。周年调查表明:有孔团水虱雌性体内全年存在着各时期的卵母细胞或胚胎;2-3月无成熟期卵母细胞或胚胎出现。结合全年各期卵母细胞分布以及胚胎和幼体情况判断,广西红树林区有孔团水虱的繁殖期为每年的4月至次年的1月。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两栖动物卵巢内不同性类固醇激素受体在卵子发育中的调控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中华蟾蜍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发现,三种受体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中均有阳性反应:雌激素受体在卵黄合成期和卵黄合成后期的滤泡细胞表达为强阳性,在卵母细胞胞质和核膜中呈弱阳性反应;孕激素受体在卵黄合成早期的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质、核膜中表达均较弱,在卵黄合成后期表达均增强;雄激素受体在卵黄合成早期的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胞质、核膜中表达也均较弱,在卵黄合成后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核膜中表达略有增强.  相似文献   

15.
鲇卵膜形成和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鲇 (SilurusasotusLinnaeus)卵母细胞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观察 .鲇成熟卵卵膜明显区分为内放射带、外放射带和透明带等 3层结构 ,透明带为颗粒细胞分泌形成 ,内、外放射带则由卵母细胞本身分泌形成 .鲇卵母细胞内卵黄颗粒的形成经历几个阶段 :卵黄蛋白原、卵黄前体颗粒、卵黄中间颗粒 ,最后形成卵黄颗粒 ,其合成或加工分别在肝脏、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内进行 .结果还讨论了卵黄核、合成泡及环状片层等细胞器的超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 .  相似文献   

16.
用组织学方法对短额负蝗卵子发生和卵母细胞凋亡进行了显微观察.根据卵母细胞的大小、形态、胞核的变化、卵黄物质的形成以及滤泡细胞的形态变化等特征,将短额负蝗卵子发生分为3个时期8个阶段,并描述了各个阶段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的形态特征.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凋亡现象主要发生在卵母细胞生长期,特征主要表现为滤泡细胞向卵母细胞质内分裂增殖,卵母细胞的胞质不均匀,出现许多空泡状物质.  相似文献   

17.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圆口铜鱼早期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发现:第1时相,卵原细胞呈圆形,细胞核较大,核仁1个,由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组成;核内异染色质少,常染色质多;细胞质中有1~2个核仁样体,线粒体数量少,其基质电子密度低,嵴不发达.第2时相,卵母细胞体积增大,核仁数目增多,形态上出现大小区别.早期细胞质中核仁样体增多,靠近核膜,不被线粒体包围;光面内质网较多,糖原颗粒均匀分布;线粒体出现聚集现象;中期线粒体包围核仁样体.晚期核仁样体由大变小,逐渐消失,细胞膜边缘开始形成胞质突起.第3时相,早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形成大量突起,且越来越明显;中期放射带开始形成,滤泡细胞出现颗粒细胞和鞘膜细胞的分化,两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显著差异;晚期卵母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发达,呈束状,鞘膜细胞扁平状,卵母细胞质中有丰富的细胞器.讨论了圆口铜鱼早期卵子发生的特点,并与铜鱼的卵子发生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将薄背涡虫(Notoplana humilis)制成石蜡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薄背涡虫的精巢可划分为6个时相,每个时相的生精细胞组合图像不同,精子发生先后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卵子发生先后经历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成熟的卵母细胞以及受精卵.对精子发生过程中各级生精细胞的特征以及卵子发生过程中各级卵细胞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