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袁复礼是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中最重要的中国学者,科技史学者对袁复礼在考查团中工作的评述,多集中于他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文章着重对其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考查团组建过程中的角色以及在担任中方团长后发挥的作用做一简要评述。文章指出,袁复礼的西方留学背景和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经历使他成为参与考查团工作的最佳人选;以他为代表的温和派为考查团最终成功组建做出了建设性贡献;自1929年代理中方团长后,他又为考查团在新疆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2.
在二叠纪时期,地球上拥有面积巨大的单一大陆——联合古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动物和植物分布各地,所有这些信息都可以被从现今散布在各个大陆上的化石中得到印证。然而一篇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杂志上的文章则认为,在当时这个古老大陆的中心地带存在一片相对孤立的沙漠地带,拥有着其独特的动植物系统。这片沙漠地区大致位于今天的尼日尔地区,当时这里生活着一种名为  相似文献   

3.
2002年的岁末,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朱敏博士、赵文金博士与英国自然博物馆阿尔伯格博士等人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他们在宁夏发现的距今大约3.55亿年的中国螈。中国螈是全球发现的第10种泥盆纪四足动物,是鱼石螈类化石在亚洲的首次发现。这一重要发现代表了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古植物学研究生活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植物,这些植物以化石标本或者植物遗存的形式保存在沉积地层中。古植物学属于连接地质学和植物学的交叉学科,其名词既具有地学色彩,又具有生物学内涵。本文分析了古植物学名词的构成、来源,以及与相关学科名词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讯     
地球每年曾有500多天你知道吗:13亿年前地球每年有500多天,13~14个月。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矿研究所研究员朱士兴等人,从天津蓟县燕山古地层的“叠层石”研究中发现的。叠层石主要由蓝藻化石构成。蓝藻具有昼夜光照不同而生长不同的特性,其化石能准确记录日月变化,被称为“生物时钟”。蓝藻化石形成于13亿年前。——新华网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是近代科学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站住脚跟,并且蓓蕾初绽的重要时期。杨钟健,就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我国老一辈的自然科学家之一。他的一生,平凡,又极不平凡:是他,在我国创立了古脊椎动物学,是这门学科的一代宗师,但他又只是中国现代知识界的普通一员;他曾经为民主自由英勇战斗,为社会主义事业埋头苦干,却又始终汇聚在亿万优秀的中华儿女不断前进的滚滚洪流之中。因此,我们传叙他的历史,并不意味着对英雄史观的崇拜,而是为了从一个人的过去,看到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张鹏 《科学大观园》2010,(24):51-51
在今年举行的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上,英国查塔姆大学生物力学家发表研究论文称,6500万年前的超巨型翼龙一次不间断飞行最远距离可达16093千米。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3,(23):76-77
在自然界,鸟是所有脊椎动物中外形最美丽,声音最悦耳,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动物。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世界屋脊,从波涛汹涌的海洋,到茂密的丛林,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烟稠密的城市,几乎都有鸟类的踪迹。鸟是一类适应在空中飞行的高等脊椎动物,是由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来的。  相似文献   

9.
高平子的天文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高平子的学术经历和著述概况,指出了以《高平子天文历学论著选》各篇为代表的高平子天文历学研究中所贯穿着的一条“以今译古”和“以今释古”的总方略,并具体分析了其深得西学精髓的“因图见证,设象求真”的分析方法,以及与现代天文学知识相结合的考据方法,评述了高平子站在现代天文学高处以一种融通中西古今的宏伟视野对古代天文历法问题做出的冷静判断和客观评价,并从高平子天文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近现代天文学史的学术传统两个方面评价了高平子论著“继轨前贤,津梁后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据自然资源部消息,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对我国湖北南漳—远安动物群的深入研究中,首次发现了与现生鸭嘴兽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这一发现对于研究现代海洋生态系统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发现的远古生物化石共有两个,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palaeontology和palaeobiology两个名词及其中文译名的分析,建议应该对二者的中文译名予以区别。  相似文献   

12.
古历新探陈美东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658页科学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所涵盖和渗透的领域也几乎到达了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科学在20世纪的巨大成功,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所产生之影响正日益加剧,甚至在许多方面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探索根源,科学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并产生如此巨大的威力,其关键在于精密科学从17世纪以来所不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就是精密科学史研究之所以受到科学史家更多关注的重要原因。而所谓精密科学,按照传统的观点,通常是指数学、天文与经典力学…  相似文献   

13.
元初耶律楚材在其编算的历法《庚午元历》中提出了里差概念。该文对里差概念和数值进行了分析,发现耶律楚材的里差数值偏小,原因是他使用的东西距离数值过大,约为实际距离的1.4倍。这种情况与西方托勒密传统的地理经度测量数值相近。结合宋、元时期地圆知识传入中国的背景,该文认为里差是西方地理经度概念传入中国并在历法上加以应用之结果。里差概念的提出,是宋、元时期西方阿拉伯世界科学思想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的重要个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宇宙膨胀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04年,林辕在《元气说》一文中认为,宇宙万物起始于一小点元气,后逐渐扩散成直径为百里的混地,后混沌又被胀破,形成天地,后天地又以10800年为周期,间歇性地向外延伸或不断增厚,是为中国古代朴素的、思辨的与精彩的关于宇宙膨胀的学说。  相似文献   

15.
关于蒸馏酒在中国的源起,至今尚无共识。学者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曾先后提出过元代说、宋代(含金代)说、唐代说、东汉说。究竟哪一种看法更接近客观的史实呢?该文对上述各种观点的主要根据,进行了认真的考辨和分析,认为根据目前的文献研究和出土文物的佐证,元代已生产蒸馏酒的论断较有说服力,但是这并不排除在元代以前,中国部分地区的少数人,特别是制药者已掌握运用蒸馏技术来制取蒸馏酒,而这种蒸馏酒只是少量制备,没有形成社会性的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天文之学常被认为来源于农牧业生产的需要,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对于历法,常引《书经·典》“敬授人时”语,视作源自安排农事,系为农业服务而编制的。江晓著《天学真原》,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论证。同时,对中国天文与社会文化关系,其起源与域外天文的影响,等等,也提出了特有的论点和结论。本文对该书作出了评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化学史研究三位代表人物——李乔苹、袁翰青及张子高的中国化学史研究的比较、解读,认为三者客观上体现出中国化学史研究奠基期的一个开拓、批判、超越的发展序列;这个序列的产生和中国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紧密相关,并逐渐在中国大陆体现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化学史研究的时代特色,而这种特色却有着明显的时空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评《中国古星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陈美东先生主编的《中国古星图》一书,是最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学史重要著作。该书不但对中国古代星图的诞生、发展、品种、成就和在世界星图史上的地位作了综合论述,而且对以前很少开展专门研究的明代星图,作了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从而使该书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全面研究中国古星图的传世之作。过去概略研究过的明代星图有6种,这次以《天文节候躔次全图》为重点,增加了新发现的7种明代星图,比较全面展现了明代星图发展、演变的概貌。  相似文献   

19.
On the morning of April 14, 2005, Dr. C. N. Yang, Nobel Laureate in Physics, accepted our interview in his office at the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interview was two hours in duration and covered a variety of questions including Prof. Yang's personal experience, Nobel Prizes, Einstein's contributions and legacies, World Year of Physics,Prof.  相似文献   

20.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是中国历史研究的皇 皇巨著。对于科技史知识给予了充分重视,是它有别于传统中国历史学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但是,书中的科技史部分也存在着诸如叙述不准确、概念不清楚、对科学原理理解有误、 对古代科技文献解读有偏差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损于该书所享有的崇高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