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基础科学》2012,(3):16-16
最近关于高等的类似鱼的基干四足动物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对鳍向肢转变的认识。但由于原始有鳍四足动物的化石证据非常稀少,这阻碍了对四足动物特征获得顺序的进一步了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组与合作者,报道了一个新的基干四足动物——奇异东生鱼化石,该化石发现于中国的下泥盆统地层中,距今约4.09亿年,这将最早的四足动物化石记录提前了约1000万年。奇异东生鱼具有一些与基干肺鱼共有的原始特征,它填补了在四足动物与肺鱼间的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贡恐龙博物馆等单位的科学家们在四川自贡发现侏罗纪时期的四足动物巢穴遗迹,该遗迹与恐龙骨骼化石伴生埋藏,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与恐龙伴生的四足动物巢穴遗迹。据介绍,该遗迹保存于侏罗纪中期的地层下沙溪庙组中,呈实心通道状,可分为两部分。遗迹第一部分长近1米,直径6至10厘米;第二部分长约1.5米,直径7至14厘米。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博士介绍,该化  相似文献   

3.
陈华 《科学大观园》2005,(22):11-12
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胚胎化石,近期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被古生物学家汪筱林、周忠和博士发现。2005年6月10日,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世界最著名的学术刊物——英国的《自然》杂志上。由于这次重大的发现,《自然》杂志还在其网站首页“今日新闻”栏目中同时配发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图  相似文献   

4.
在对加拿大自然博物馆保存了75年的两副角龙骨骼化石进行研究时,英国古生物学家尼克-朗里奇博士吃惊地发现,这两副骨骼的主人竟然是未知的新种恐龙,它们生活在7500万年前的北美洲.这副恐龙骨骼的主人在此之前被认定为准角龙和开角龙,都是加拿大的恐龙种群.根据朗里奇博士的研究发现,它们与美国西南岸的恐龙之间血缘关系更近,说明它们是新种群.  相似文献   

5.
国际著名杂志《Nature》刊登了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长江特聘教授高克勤与美国学者合作发表的关于最早真螈化石记录的论文。真螈类是两栖动物纲中的一个原始类群,在研究两栖动物起源进化方面有重要意义。他们报道了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发现的距今约1.6亿年前的真螈  相似文献   

6.
英国十七世纪博物学家约翰·雷以植物学研究著称,但他在动物学上同样有显著的成就.他的鸟类、鱼类、四足动物及昆虫学著作,为这些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关于雷的著作本身以及其中涵盖的动物学知识,以及他对动物持有的看法,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来论述雷在动物学方面的成就,进而探讨动物学研究与雷的自然神学思想的联系,指出雷的研究进路在当代语境下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是19世纪科学史上最有名也最富争议的事件之一。对许多当时的自然哲学家或天文学家而言,由于这项发现直接来自漫长复杂的数学计算产生的预测,因此也是有史以来最精彩的科学发现之一。本文的目的不是去判断围绕此发现的事件当中“什么确实发生”,而是去检验天文学家与自然哲学家们如何引导此发现所引起的论战与争议的公众版本。此外,笔者主张藉由此发现,能使我们认识19世纪中期英国天文学社群的权力关系及性质。在海王星发现的论战中,英国的自然哲学家与天文学家同时面向参与了物理世界和社会领域。  相似文献   

8.
李约瑟难题的逻辑矛盾及科学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言李约瑟 (J.Needham) 博士曾提出一道著名的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尽管李约瑟博士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尚未杀青,他本人关于这一难题的最终解答也还未面世,但国内外学术界却已是众说纷纭。早在1932年,中国大陆就专门召开了有关李氏难题的学术讨论会,会后结集出版了《科学传统与文化——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的论文集;在历届国际中国科学史的学术会议上,李氏难题也常常是议题之一;中国的《自然杂志》甚至别具一格地以李氏难题征答的活动,作为对李约瑟老博士90华诞的献礼,而李老博士本人也应约寄上了他的一篇“征答”……李氏难题  相似文献   

9.
国际波普尔哲学讨论会于1987年4月6日至10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武汉大学哲学系江天骥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Newton-Smith博士是这次会议的发起及组织者。参加会议的约六十多人。五位外国学者参加了会议,他们是:英国牛津大学Newton-Smith博士,英国East Anglia大学Matin Hollis教授,意大利米兰波克尼大学Angelo M.Petroni博士和加拿大多伦托大学Ian Hacking教授。中国学者范岱年、邱仁宗、纪树立、张华夏、杨祯钦等也参加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自然》杂志2017年6月19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一项最新成果,该所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突破传统分类的新型费米子——三重简并费米子,为固体材料中电子拓扑态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该发现从理论预言、样品制备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均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为玻色子和费米子。费米子是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的基本粒子,遵从泡利不相容原理,即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冷战期间曾几次遭遇美苏两国的核讹诈,这几乎已是公开的秘密,但鲜为人知的是,英国也曾制定过用核武器进攻中国的计划。6月30日,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批1957年-1961年间的绝密档案,从而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为了防止中国收回香港。英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计划对中国进行核打击。怕中国武力收复香港,英国秘密制定核战计划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开始了经济起飞,在英国经济地图上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当时的香港不仅成为英国工业制品的倾销地,还成为英国与亚洲各国经济往来的桥梁,许多英国大型公司也纷纷在香港安家落户。与此同时,在那个两大阵营针锋相对的年代,香港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1959年7月,英国内阁大臣诺曼·布鲁克在致首相麦克米伦的信中就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港对英国的象征意义和政治意义要远远大于经济意义。从战略上讲它已经是我们在远东地区最后的反共堡垒了,基于政治考虑,我们不能放弃它。”由于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张,英国很担心中国会搞突然袭击,以武力“夺取”香港。尽管当时的中国政府并没有用武力提前收复香港的计划,但英国人却不这么想。怎么才能继续留在香港?英国认为,用常规战争显然不能达到目的。英国人早就在朝鲜战场上领教了志愿军的战斗力,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华时还特意警告,任何地面部队如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战,必将失败。既然常规战争的方式不行,怎么才能“让中国政府不敢动香港”呢?英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在必要时对中国进行核打击。核讹诈政策并不是英国政府的突发奇想。1952年英国成功试爆原子弹后不久,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就制定了一份“全球战略文件”,明确提出将使用核武器遏制对手。1956年,英国人在一份绝密作战计划中露骨地写道,如果东盟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话,中国军队有可能进入缅甸,届时英国将毫不犹豫地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这是英国首次将核战争的目标对准中国。几年后,英国再次讨论了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可能性。1961年2月22  相似文献   

12.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公认的名嘴,演讲时妙语连珠,不少经典之语至今还为人传诵。然而,据英国《独立报》披露,丘吉尔的一些妙语并非原创,而是取自英国科幻大师H·G·韦尔斯的几部小说。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讲师理查德·托伊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丘吉尔一些演讲词原来并非原创,而是取自科幻大师H·G·韦尔斯的几部作品。如他曾用“风云暗涌”描述纳粹德国的扩张势头,而韦尔斯之前在名为《世界大战》的小说中有过相同表述。托伊还指出,丘吉尔1906年10月在格拉斯哥的一次演讲与韦尔斯1905年出版的《现代乌托邦》也有几处类似。对于丘吉尔何以会钟爱…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引言 科学和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英国的中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甚至指出,在15世纪以前的好几百年里,中国的科学和技术曾经遥遥领先于欧洲,但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不仅促成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也使中国传统的科学和技术相形见绌,特别是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我们这个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7月2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大型基因研究称,国际科学家团队发起覆盖100万人的调查,发现了与教育水平相关的基因变异。他们在大样本中发现了1200多个相关的基因变异,是此前研究发现的基因位点数量的10倍多。该研究中的候选基因,经证实在大脑发育和神经元信息交流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基因变异的"地位"举足轻重,会影响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性时刻即将到来?就在你阅读这些文字的当下,某种先进的智慧文明或许正在试图联系地球上的我们,然而尽管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我们仍然对此一无所知,因为人类的技术还尚未达到能够检测到这些信号的地步。这一观点是正在领导开展外星信号监听的美国民间机构"搜寻地外智慧生命"(SETI)科学家娜塔莉·加布罗尔博士提出的。加布罗尔博士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表示,人类可能正在接近在太阳系内发现微  相似文献   

16.
蔡伟 《科学大观园》2010,(12):50-50
<正>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在英国一艘史前沉船地点,发现了包括金镯、古剑、斧头以及数百块铜锭和锡锭的铜器时代宝藏。这艘最近在英国沿岸发现的沉船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沉船之一,它沉没于大约3000年前。闪闪发光的金镯金镯的年代可追溯到铜器时代,是公元前900年一批货物的组成部分。这批货物是由西南考古学组织的潜水员于2009年5月在英国小镇萨尔科姆比附近发现。考古学家在2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编译自林德利植物学著作的一部图书--<植物学>在中国出版,对中、日植物学发展均有重要影响.<植物学>中有丰富的但以前不大为人们重视的自然神学思想.<植物学>所依据的林德利的那部植物学著作中其实并不涉及自然神学,但<植物学>中的自然神学可以追溯到英国自约翰·雷到达尔文的自然神学传统.从更开放的心态来看,自然科学与自然神学的捆绑或科学与价值的结合不是一种缺陷反而是一件好事或者一种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代通行的认识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首次完成环绕非洲的航行,1492年哥伦布最早发现美洲的加勒比海群岛,1519年-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英国人孟席斯是一位退休的前潜水艇艇长,几年前,在他编写的《1421年,中国发现美洲》中,以审慎的态度总结、列举了中国人早于哥伦布到达了美洲的观点。事情的起因来自他的个人爱好和在职业生涯中积累的经验。孟席斯的个人爱好之一是收集各种海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马德里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玛莉亚·比拉斯科博士提出了一种"科学算命"的方法:通过提取血液中的细胞,测试细胞中端粒的长度便可推断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这种检测方法将于2011年年底在英国上市,也引起各方争议与关注。那么,这种"科学算命"的疗法是否管用?端粒与寿命的关系这项商业端粒检测方法的发明者,西班牙马德里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玛莉亚·比拉斯科博士说这是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20,(3):52-53
正中国最后发现白鲟自然繁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2003年至今没有发现白鲟,也没有人工养殖个体存留。刚刚跨入2020年,一个令人遗憾和难过的消息传来:长江特有物种、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了。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等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布一篇研究论文透露:"长江白鲟灭绝。"这意味着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物种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