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左华龙 《科技资讯》2012,(9):243-244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世界或全国绝大多数机场都装有ILS仪表进近着陆系统,甚至有的大型国际机场达到ILS-Ⅱ或Ⅲ类仪表着陆能力,达到了全天候真正的"盲降"。然而再好的系统也会出现偶尔失效或正在进行系统维护的情况,而且由于非精密进近需要的设备比较简单,维护成本较低,对于小型机场,这是首选。这时就要求机组必须,也只能飞非精密进近了。因此,本文介绍了NDB设备的构成及工作原理,NDB进近程序的构成,NDB向背台时对偏航的判断和修正。重点以洛阳机场08号跑道的NDB进近程序为例,根据TB-200飞机的飞行性能和无线电仪表的指示,介绍了进近时对风的修正方法及进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特别问题。  相似文献   

2.
气压垂直导航进近是国际民航组织大力推广的新型导航技术,它利用现代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不需要添加更多机载设备的情况下,使飞机具备在不依赖任何地面设备的情况下实施精密进近的能力,从而提高飞机和机场的运行能力。本文对该种进近形式的原理、运行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对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简化温度修正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3.
驾驶舱人机界面对飞行的影响不仅是指其对飞行员体力、心理和意识活动的影响,而且将直接影响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飞行安全。人机工程设计的复杂性在于,使用界面的是人,界面合适与否需要通过人的使用来证明。驾驶舱人机工程界面包含有控制-显示、声音、标记标牌、环境等,飞机驾驶舱设计时应以人机工程理论为基础,对飞机驾驶舱设计进行合理布局,使得飞行员能舒适、高效和安全的飞行和完成特定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未来空中交通流量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提高空管运行安全水平,本文提出一种将星基着陆系统GL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Landing System)和仪表着陆系统ILS(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两种进近程序融合使用的新方法,为着陆系统创造一个更经济和精密的进场体制。通过数学建模,将GLS进近数据和ILS进近数据等效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仿真计算飞机进近航迹,并求出两种导航源分别与标准航迹的对比误差。仿真和实际验证试飞数据表明,基于GILS(GNSS Landing System and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进近体制的组合进场策略可明显提高飞机进近过程导航精度和完好性水平,并提高进近速度,提高进近安全水平。本文称该组合进场策略为GILS进场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未来空中交通流量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提高空管运行安全水平,提出一种将星基着陆系统GL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landing system)和仪表着陆系统ILS(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两种进近程序融合使用的新方法,为着陆系统创造一个更经济和精密的进场体制。通过数学建模,将GLS进近数据和ILS进近数据等效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仿真计算飞机进近航迹;并求出两种导航源分别与标准航迹的对比误差。仿真和实际验证试飞数据表明,基于GILS(GNSS landing system and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进近体制的组合进场策略可明显提高飞机进近过程导航精度和完好性水平,并提高进近速度,提高进近安全水平。现称该组合进场策略为GILS进场策略。  相似文献   

6.
地基增强系统(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GBAS)中机载导航定位精度和精度可靠性关系到飞机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提出了在GBAS中使用以准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eal-time kinematic,RTK)为差分方式减小潜在误差影响的方法。RTK利用了参考站和移动站之间观测误差的空间相关性,通过差分的方式消除了移动站观测数据中的大部分误差。与传统的差分方式相比,RTK具有更大的技术优势。通过实验验证和数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单频准RTK可实现分米级甚至厘米的高精度定位,能够为飞机的进近提供精密和稳定的导航数据,同时为机场实现GBAS CAT Ⅱ/Ⅲ类精密进近服务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地基增强系统(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GBAS)中机载导航定位精度和精度可靠性关系到飞机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提出了在GBAS中使用以准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eal - time kinematic,RTK)为差分方式减小潜在误差影响的方法。RTK利用了参考站和移动站之间观测误差的空间相关性,通过差分的方式消除了移动站观测数据中的大部分误差,与传统的差分方式相比,RTK具有更大的技术优势。通过实验验证和数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单频准RTK可实现分米级甚至厘米的高精度定位,能够为飞机的进近提供精密和稳定的导航数据,同时为机场实现GBAS CAT II/III类精密进近服务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近距平行跑道实行配对进近有助于缓解空中交通拥堵现状,增加机场终端区空域容量.为更准确地评估配对飞机的纵向碰撞风险,考虑配对进近过程,将其分为5个阶段.研究飞机进近纵向定位误差的统计分布,通过分析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数据得到拟合效果最佳的无界约翰逊分布.综合考虑前机偏航和尾流的影响,计算各阶段配对飞机的纵向间隔,建立配对进近纵向碰撞风险评估模型.为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利用MATLAB进行算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配对飞机纵向碰撞风险在前机飞越其跑道入口时达到最大值7.87×10-14,该模型可以将配对进近全程的纵向碰撞风险控制在安全目标水平之内.  相似文献   

9.
仪表着陆系统(IL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飞机精密进近和着陆引导系统,它为正在进行着陆的航空器提供垂直引导、水平引导和距离信息。国内一些机场近几年陆续引进SELEX公司生产的仪表着陆系统,本文简要介绍SELEX2100型航向天线故障时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为该型号设备的维护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仪表着陆系统作为一种精密仪表进近系统,已被广泛用于国际、国内各机场的着陆引导系统中,它能在气象条件恶劣以及低能见度条件下为飞行员提供引导信息。本文介绍了仪表着陆系统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并对仪表着陆系统的优越性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让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了解仪表着陆系统。  相似文献   

11.
自由飞行下基于事件树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自由飞行下的飞行安全,需要评估自由飞行下飞机的碰撞风险。考虑到飞机碰撞事故的发生是飞机发生冲突事件、机载防撞系统告警失败事件和飞行员干预失败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建立飞机发生碰撞的事件树模型。由于不同事件对碰撞影响的机理不同,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和建模。首先,运用随机微分方程法分析通信导航监视性能对冲突概率的影响;其次,运用集对分析法分析机载防撞系统可靠性对碰撞风险的影响;最后,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飞行员可靠性对碰撞风险的影响。给出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非精密进近飞行方法,分析非精密进近的分类、准备及实施,探讨在特殊情况下如何飞好非精密仪表进近。  相似文献   

13.
仪表着陆系统(IL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飞机精密进近和着陆引导系统,它为正在进行着陆的航空器提供垂直引导、水平引导和距离信息。国内一些机场近几年陆续引进SELEX公司生产的仪表着陆系统,该文简要介绍SELEX型仪表着陆系统的几种监控方式的实现以及配置,为该型号设备的维护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中的碰撞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距平行跑道的配对进近运行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应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得到在有或无避让机动时前后机的碰撞风险,其中有避让机动的情况分别考虑了3、5、8 s的延迟,采用较为严格的安全目标水平,得到当前机错误进近发生在最后进近定位点(FAF)之前及进近中任何位置时,前后机需要保持的最小纵向间距,对采用3°偏置进近程序时的碰撞风险进行了分析,得到保证安全的最小纵向间距,为我国更好地引入并实施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RNP精密导航技术,是利用飞机自身机载导航设备和全球定位系统引导飞机起降的新技术,是目前航空发达国家竞相研究的新课题和国际民航界公认的未来导航技术发展的趋势。与传统导航技术相比,飞行员不必依赖地面导航设施即能沿着精准定位的航迹飞行,使飞机在各种不利条件下安全、精确地着陆,极大提高了飞行的精确度和安全水平。运用RNP导航技术对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西部高原机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意义,能够降低机场起飞天气标准和最低下降高度限制,大幅减少天气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返航现象,增强高原机场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芳  曹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3):3239-3244
由于飞机在着陆阶段的飞行环境复杂且飞行员操纵参数众多,对飞机的飞行安全提出了严峻考验。因此,以飞机着陆阶段的油耗模型为例,提出了参数优化分析方法,优化影响油耗的参数,从而简化飞行操作。结果表明,优化后,影响飞机着陆阶段燃油消耗的因素由十个减少为四个,并且油耗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基本不变,模型结构简洁,从而更好地保证了飞机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7.
贾威 《科技资讯》2012,(2):247-248
通常来讲,飞行过程分为:起飞、爬升、巡航、下降、进近和着陆六个阶段。在进近过程中,航空器处于低空低速飞行状态,需要做出相对较多的机动动作,受环境影响大,影响飞行的可变因素较多:飞行员工作负荷重,尤其是在机组人为因素,复杂的气象条件,终端航路要求及空管限制和机场条件等风险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便会造成不稳定进近的发生,可供采取应对措施的时间与空间极其有限。据统计,1982年至1999年世界范围内76次严重的进近着陆事故中,有66%的事故是由不稳定进近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同时仪表进近模式下的平行跑道进行碰撞风险评估,首先通过调研首都机场进近管制员的管制过程,建立仪表进近飞机的运动状态变化方程;其次,基于概率论位置误差模型思想,建立了同时仪表进近模式下平行跑道碰撞风险模型;最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得出同时仪表进近整个过程每个时刻的碰撞风险,从而得出整个过程碰撞风险的变化趋势,为同时仪表进近模式的实际运行和未来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技术是现今讨论最为热烈也是最富有前景的技术之一。大数据技术主要指的是一种相较于传统数据处理技术所不同的新型数据处理模式,其在数据处理中更富有决策力和洞察力,能够应用优化的流程对海量、高增长率的数据进行处理。飞机制造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确保飞机零部件的制造精度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的数据建模和分析以确保飞机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和制造的可靠性。在完成了飞机零部件的制造后还需要对各零部件进行精密的装配。在上述两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细致的计算,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飞机制造中对于数据处理的需要,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优势,将其积极应用于飞机制造中,以更好地提升飞机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气象是飞行安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恶劣天气也是飞机失事遇难的重要原因。机载气象雷达作为一种颇为有效的气象探测设备,对飞机的安全运行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我国的地面气象服务还未能覆盖飞行的整个过程,因此必须使用机载气象雷达等航空电子设备,为飞行员提供实时的气象信息,让他们能避开各种危险区域,安全、准确、舒适地把旅客和货物送往目的地。因此正确使用机载气象探测设备,受到各飞机运营单位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