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飞    张春晓    王玲    宋凯    骆源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9
为探究低盐度养殖条件下鸡肉粉的矿物元素组成对鸡肉粉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鱼粉的效果,设计了3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其中对照组(FM组)含鱼粉30%(质量分数);实验组以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一实验组(PBM组)不添加矿物元素,另一实验组(PBMF组)补充矿物元素使其达到FM组水平.对初始重(0.30±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进行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结果显示:PBMF组的对虾增重率显著高于PBM组,但显著低于FM组(P<0.05);PBM组的对虾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鳃丝总-ATP酶和Na+/K+-ATP酶活力显著高于FM和PBMF组(P<0.05);但PBM组对虾的血清Na和Mn含量显著低于FM和PBMF组(P<0.05);PBMF组对虾全体的Mn含量显著高于FM和PBM组(P<0.05).可见,在盐度2~3下,鸡肉粉的矿物元素组成不平衡是影响其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鱼粉的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利用发酵豆粕和发酵杂粕来代替鱼粉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在发酵豆粕等氮替代10%鱼粉的对虾养殖试验中,发酵豆粕组与高鱼粉含量的对照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非常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在养殖结束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与体长的比值要高于对照组.在发酵杂粕等氮替代10%鱼粉的对虾养殖试验中,发酵杂柏组与对照组及豆粕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和发酵杂粕能部分替代鱼粉用于凡纳滨对虾的养殖.  相似文献   

3.
以初始体重(2.00±0.08)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小肽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D1)、25%(D2)、50%(D3)、75%(D4)及100%(D5)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探讨饲料中小肽豆粕与鱼粉的不同比例对青鱼幼鱼生长及其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2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肝体比(HIS)及肥满度(CF)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D3-D5组的WGR、SGR、HIS及C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效率(PER)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SR)、肠体指数(the intestine weight index)及肠长指数(the intestine length index)无显著变化(P0.05)。D2组全鱼水分及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D3-D5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与饲料中小肽豆粕的替代比例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小肽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25%时,对青鱼幼鱼的生长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渤海滩涂对虾养殖业,研究盐度(30‰和4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仔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室内养殖,除斑节对虾外,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在不同盐度下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无论是在盐度30‰或45‰,其生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P<0.05),表明凡纳滨对虾更适于高盐环境养殖.  相似文献   

5.
研究设定40、80、120、160 ind·m-24个密度梯度,观察不同密度下凡纳滨对虾行为与生理变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昼夜活动频率,昼夜游走距离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P<0.05);各密度水平的游走距离均在摄食中阶段最高.不同密度下,凡纳滨对虾每天摄入食物能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摄食能量分配于生长的比例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P<0.05),而消耗于排泄和代谢的比例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P<0.05).对虾过氧化物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随密度增大和胁迫时间延长呈现逐步升高的态势(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随密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则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P <0.05).实验表明,密度胁迫下,凡纳滨对虾的活动水平增加,能量消耗增大,而生长速度和免疫水平则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1种多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16±0.07 g,体质健壮的凡纳滨对虾36 000尾,分为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喂养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喂养基础饲料的基础上按照0.2%、0.5%、1.0%的比例添加多肽。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都比对照组高,0.2%添加组特定生长率最高(11.50±0.05)%,对照组特定生长率最低(9.80±0.0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淀粉酶(AMS)活力比较中,0.5%添加组的活力最高为3.04 U/mgprot,1.0%添加组的最低为0.91 U/mgprot,3个试验组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LPS)活力比较中,0.5%添加组的活力最高为665.43 U/gprot,0.2%添加组的活力最低为101.75 U/gprot,试验组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比对照组高,最高是0.5%添加组为60.80 U/mgprot,0.5%添加组和1.0%添加量的SOD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0.5%添加组的溶菌酶(LZM)活力最高(44.35μg/mgprot),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试验结果得知选择添加合适比例的多肽可提高对虾特定生长率,加强对虾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初始体质量为(1.32±0.09)g的青鱼鱼种作为试验对象,以含有等量鱼粉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作为对照组,用豆粕、菜粕按蛋白含量1:1的比例分别替代25%、50%、75%、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室内饲喂青鱼56 d,以观察配合饲料中豆粕、菜粕替代鱼粉对青鱼鱼种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豆粕、菜粕替代25%鱼粉组和替代50%鱼粉组鱼体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替代25%鱼粉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替代100%鱼粉组(P<0.05),而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的水分含量随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相反,鱼体脂肪含量随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青鱼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影响也不显著(P>0.05).根据青鱼鱼种的生长性能.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中用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的适宜量为25%~50%.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为期63 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 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值没有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然而添加豆粕的D2和D3组的摄食率和FCR值显著地高于鱼粉组,PER的值显著地低于鱼粉组(P<0.05)。日本黄姑鱼的内脏比、肠脂比和丰满度的值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但高水平豆粕添加组(D3)的肝体比最低,且显著地低于D2组(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日本黄姑鱼体成分和背肌组织成分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豆粕可以替代4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没有引起日本黄姑鱼生长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初始体重为(10.45±0.85)g的青鱼为试验对象,以含有等量鱼粉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作为对照组,用豆粕、菜粕按蛋白含量1:1的比例分别替代25%、50%、75%、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在试验室条件下饲养青鱼4周,研究配合饲料中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青鱼消化酶活力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和菜粕替代25%鱼粉组、替代50%鱼粉组和对照组对青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力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替代75%鱼粉组和替代100%鱼粉组(P<0.05),但豆粕和菜粕替代鱼粉对青鱼肠道、肝胰脏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和菜粕替代25%鱼粉组、替代50%鱼粉组和对照组对青鱼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豆粕和菜粕替代鱼粉比例进一步的增加,青鱼蛋白、脂肪和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豆粕和菜粕替代25%鱼粉组、替代50%鱼粉组的青鱼消化酶活力和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几种理化因子对急性感染WSSV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正交试验表L16(45),对海水盐度、NH4+-N质量浓度、NO2--N质量浓度、pH及感染WSSV的量各4个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凡纳滨对虾存活时间的影响大小顺序为:pHWSSVNO2--NNH4+-N盐度。其中,pH、WSSV、NO2--N、NH4+-N与凡纳滨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盐度与凡纳滨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凡纳滨对虾人工感染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死亡率变化。研究结果如下,当凡纳滨对虾感染10-3、10-4、10-5WSSV(每尾注射剂量0.1mL),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00±0)%,(78±2.3)%,(21±1.4)%。当养殖在高(100尾/m3)、中(50尾/m3)和低密度组(25尾/m3)的凡纳滨对虾感染10-4WSSV,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1±2.7)%、(78±1.3)%、(63±1.9)%。在相同养殖密度下的凡纳滨对虾感染10-4WSSV,雌虾组和雄虾组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67.3±1.83)%,(51±2.1)%(p<0.05),白天的死亡率比晚上的低,差异显著(p<0.05)。另外,凡纳滨对虾注射感染的死亡率与投喂感染的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2010年、2011年利用"南美白对虾疫病政策性互助保险"这一平台,对慈溪市凡纳滨对虾生产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凡纳滨对虾池塘进行套养鱼类能有效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饲料系数,2010年提高产量0.026 kg/m2;2011年提高产量0.029 kg/m2,饲料系数降低21.4%;(2)凡纳滨对虾池塘套养银鲫与鳙鱼模式,凡纳滨对虾池塘套养甲鱼模式其产量与效益均好于其它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初始体质量4.5±0.1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几种微生态制剂添加到饲料中和直接添加到养殖水体中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水质的影响。使用微生态制剂是乳酸芽孢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1)和复合菌虾乐333,添加饲料的剂量均为1‰,添加水体的量0.5 g/200 L。实验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5尾对虾,实验周期是4周,温度为(28±5)℃,盐度5‰。试验开始后,每隔3 d测定水体的pH、氨氮和亚硝酸盐。实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添加到饲料中或直接添加到水中都能促进对虾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P<0.05),而添加到水中的实验组比添加到饲料中的实验组生长效果更显著。实验组的pH、氨氮和亚硝酸盐比对照组都有降低的趋势,其中pH和亚硝酸盐在试验后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高盐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指标、血浆渗透压及Na~+-K~+-ATP酶活力的影响,设置30、40、50、60共4个盐度梯度,检测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饵料转化率、血浆渗透压、Na~+-K~+-ATP酶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等指标逐渐降低,摄食率、血浆渗透压及Na~+-K~+-ATP酶活力逐渐升高。说明高盐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渗透压及Na~+-K~+-ATP酶活力,且高盐不利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饵料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盐度梯度下非洲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盐度耐受性,本研究测定了盐度胁迫下对虾生长、渗透、抗氧化及消化指标的变化。实验设置4个盐度梯度(20,30,40,50),以30盐度组作为对照,进行为期35 d的喂养实验。实验结束时计算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 WGR)、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 SGR)和成活率(Survival Rate, SR),测定对虾鳃丝总ATPase、Na~+-K~+-ATPase活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肝胰腺胃蛋白酶Pepsin、脂肪酶Lipase、淀粉酶Amyase活性。结果显示,盐度胁迫对非洲斑节对虾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存活率随盐度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WGR和SGR在50盐度组最低,呈现显著差异(P0.05)。盐度胁迫发生时,对虾总ATPase活性升高,随着时间延长,表现出适应状态,实验第35天,各盐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Na~+-K~+-ATPase活性在40,50盐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期间SOD变化程度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AT、T-AOC、GSH-Px活性及MDA含量差异显著(P0.05),盐度胁迫刺激了非洲斑节对虾抗氧化应激能力。高盐度降低非洲斑节对虾Pepsin、Lipase活性,40,50盐度组尤为显著(P0.05);实验第3天,20盐度组显著提升了对虾Amyase活性(P0.05),降低了Pepsin、Lipase活性(P0.05)。研究表明,盐度胁迫不利于非洲斑节对虾的生长,但可激活对虾抗氧化能力,使其酶活力得以调节来适应环境的改变,并不同程度地降低对虾的消化能力,从而抑制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内含葛根、黄连、金银花、板蓝根、黄芪、甘草、柴胡、当归、山楂、陈皮和茯苓)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特性的影响,分别将0(对照组),0.4%,0.8%,1.2%,1.6%和2.0%(质量分数)复方中草药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凡纳滨对虾28d后,测定其生长指标及经WSSV感染0,12,24,48和96h后免疫相关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感染192h内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经WSSV感染后,凡纳滨对虾的T-SOD、AKP、ACP、GOT在0~96h内的酶活力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在24~48h内达到高峰期;整个实验过程中,0.8%和1.2%添加组对虾的5种免疫相关酶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且较其余组稳定,而MDA含量较低且在24~48h内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感染192h时,0.8%添加组对虾的存活率最高((33.33±6.11)%),50%死亡时间最迟((150.50±48.88)h),对照组和0.4%添加组则全部死亡,并且50%死亡时间最早,死亡速率也最快.综上可见,复方中草药能提高对虾免疫性能和抗WSSV能力,其中0.8%添加量效果最佳.该结果可为复方中草药合理应用于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盐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Boone)生长、耐低氧能力及一些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其它环境因子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凡纳滨对虾能在盐度5~30范围内生存、生长,其中:在盐度15~25环境中生长较快;盐度为25时凡纳滨对虾耐低氧能力最好,盐度下降至5时,耐低氧能力显著下降;5~10的低盐环境使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密度、溶菌活力明显下降,在盐度15~25的环境中凡纳滨对虾抗菌活力、溶菌活力最高,PO活性和SOD活性表达与体液抗菌活力、溶菌活力没有直接相关性.β-葡聚糖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对低盐度和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但对个体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自主开发的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在三疣梭子蟹养殖中的可行性,采用配合饲料全替代杂鱼(M1)、配合饲料半替代杂鱼(M2)、全杂鱼(M3) 3种饵料模式进行阶段性养殖试验,为该配合饲料的优化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显示:在第一次蜕壳期间,M1幼蟹蜕壳周期显著长于M2和M3(P0.05),3种饵料模式中的增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M1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M2和M3 (P0.05);第二次蜕壳期间,无论是增重率还是特定生长率,M1均显著低于M2和M3组(P0.05),而M2和M3却十分接近。第二次蜕壳后,3种饵料模式幼蟹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相近,无显著差异,但M1幼蟹的胃和肝胰腺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M2和M3 (P0.05);M2幼蟹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于M1和M3 (P0.05);M2和M3幼蟹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相近且较高于M1组(P0.05)。综上,本研究认为使用该配合饲料全替代杂鱼的模式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速度,但使用该配合饲料部分替代杂鱼对幼蟹生长无显著影响,且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幼蟹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亚致死温度热休克对凡纳滨对虾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亚致死温度(35 ℃)热休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2 h,再进行致死温度(40 ℃)热刺激,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为54.2%.以亚致死温度对凡纳滨对虾热休克2 h,正常水温(25±0.5)℃下分别恢复2、6、12和24 h,再对其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注射感染,得到凡纳滨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01.43、98.07、76.92和63.28 h,与未经35 ℃热休克的对照组的平均存活时间(46.89 h)相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1).证明了适当的热休克应激,不仅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对高温的热耐受性,还显著地增强了凡纳滨对虾对WSSV感染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脱酚棉籽粕(LCSM)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体质量为28.42±0.02 g的卵形鲳鲹,分别利用LCSM替代0%、20%、40%、60%的鱼粉蛋白,配制了4组饲料(分别记为LCSM0、LCSM20、LCSM40、LCSM60组),饲养卵形鲳鲹6周。结果显示:(1)LCSM20组的肌肉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粘性、回复性与LCSM0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下降(P < 0.05);LCSM40组和LCSM60组的内聚性显著提高(P < 0.05),其余质构指标显著下降(P < 0.05)。(2)LCSM20、LCSM40、LCSM60组的pH和蒸煮损失率与LCSM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肌肉滴水损失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CSM20组和LCSM40组的肌肉胶原蛋白(Collagen)的质量分数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SM60组的显著下降(P < 0.05)。(4)LCSM20组的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下降(P < 0.05);LCSM40组和LCSM60组的MDA含量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含量和GSH-Px含量显著下降(P < 0.05)。(5)LCSM20组肌肉品质相关基因(Decorin、MSTN、MyoG和CatL)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L1α1、CatB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 < 0.05);LCSM40组和LCSM60组的MSTN、COL1α1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显著上调(P < 0.05),LCSM40组的Decorin、MyoG、CatB和CatL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SM60组的Decorin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显著下调(P < 0.05),MyoG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B、CatL基因的转录水平与LCSM0组相比显著上调(P < 0.05)。综上所述,以对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评价指标,利用脱酚棉籽粕替代卵形鲳鲹饲料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