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一号冰川和七号冰川羊背石上冰川擦痕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基岩磨光面上冰川擦痕的级配特征.得出冰川擦痕级配服从指数分布,擦痕级配指数分布的参数可以作为描述擦痕密度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擦痕级配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冰川动力状况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滇西北玉龙山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摘要地描述了玉龙山第四纪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如冰斗、刃脊、角峰、槽谷等冰蚀地貌和侧碛堤、终碛堤、冰碛丘陵等冰碛地貌;较详细地论述了玉龙山冰川沉积物的组构、粒度和石英砂粒表面的形态特征等,最后对冰期作了划分。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秭归庙河一带的冰斗、漂砾、冰川谷及冰水阶地等冰川遗迹,该古冰川的发现有利证实中纬度地区中低山第四纪时冰川运动的存在.为了探讨该地第四纪经冰川作用,从影响冰川形成的机制(降水、温度和雪线高度)出发,通过与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对比,来进一步阐明秭归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基于庙河阶地中钙结岩中δ^18O的分析,恢复了该地第四纪冰期时的古气温和降雨量,第四纪冰期时温度和降水分别为一3.1~+3.2℃和776~1155mm,这种气候背景条件有利于低山冰川作用的形成,总结出庙河第四纪时的冰期.  相似文献   

4.
北门江流域更新世沉积广布、厚度巨大.在对区内的建筑砂矿进行成矿背景条件研究时利用了陆地卫星TM图像与区内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解译,发现了区内的冰蚀台面、冰洼、冰斗、冰川槽谷和冰碛堤、冰碛裙、冰水扇等冰川作用遗迹.通过对冰蚀、冰碛地貌的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是一系列有规律的组合,有其密切的成生联系,是更新世多次冰川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神农架大九湖地区更新世冰川遗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两次实地调查,发现神农架大九湖地区更新世冰川遗迹有冰斗、槽谷、基岩鼓丘和侧碛等。冰碛砾石砾向组构分析表明砾石a轴走向大多与所在谷地走向平行,倾角18~23°;砾石ab面倾向离散,倾角15—20°。冰碛细粒部分79.1—84.5%由粉砂和砂组成,粒度频率曲线呈双峰态。冰碛石英砂表面电镜扫描成象表明砂粒表面具有典型冰川砂的特征.根据冰川地貌特征和室内分析结果,本文把该地区晚更新世气候期划分为两次冰期和一次冰缘期。  相似文献   

6.
基于冰川物质平衡模型研究他念他翁山中段地区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恢复该地区特定时段的古气候有重要意义.而在冰川物质平衡模拟中,冰川表面反照率与固液态降水临界气温是模型运行的两个重要参数.依据2013年夏季消融期成像的TM/ETM+影像分析觉曲槽谷现代冰川反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尝试构建气温与冰川反照率变化关系.并利用昌都气象监测站记录的气温及降水数据确定研究区固液态降水临界气温值.结果表明:(1)在6—8月,冰川反照率随时间变化明显,特别是在低海拔分布区冰川,反照率平均减少值达到了0.33;(2)构建适用研究区的温度与冰川反照率统计关系,拟合线性方程系数斜率a_1为-0.029,常数项a_0为0.624;(3)昌都地区固液态降水分离的单临界气温值为4.07℃.  相似文献   

7.
冰川滑塌是近年来涌现的一种新形式冰川灾害.21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地区发生10多起冰川滑塌事件,其中高原东北部阿尼玛卿山晓玛沟冰川分别在2004、2007、2016和2019年连续发生4次.利用多序列遥感影像和现有资料的整合统计对近35年来晓玛沟冰川形态、流速特征等进行分析,厘清了4次冰川滑塌事件发生的诱因以及潜在的隐患点.结果表明,4次冰川滑塌发生前期的冰川跃动或末端前进、冰川后缘冰-岩崩、异常高温降水、易于滑动产生的基岩性质等与冰川滑塌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观察到冰川后缘陡坡区在2000—2011年间发生4次规模较大的冰-岩崩,为多次冰川滑塌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和动力基础.未来几年内再次发生冰川滑塌的可能性极大.2019年冰川滑塌发生后,晓玛沟冰川再次向前滑动;近年来,冰川后缘新发育的不稳定斜坡冰裂隙发育明显增多;斜坡冰流速的变化与下部冰川稳定性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在冰川滑塌发生的相关年份斜坡冰流速明显较快.根据对阿尼玛卿山4次冰川滑塌诱因的分析以及新隐患点的判定,提出结合遥感影像和临近气象站点资料的便易手段,加强对晓玛沟内冰川形态和运动特征等的监测,以及时关注和预测未来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吕一平 《海峡科学》2009,(4):49-50,59
“冰臼”引发学术争论,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该文根据现有研究文献资料,依据地质科学原理和方法,指出“冰臼”的分布区域的不可信,所谓的“冰臼”却是“壶穴”,或其它地质成因的凹坑。从形成机理推论,“冰臼”不能成为冰川的佐证,对研究冰川亦没有意义。迄今为止,现代冰川区并无“冰臼”的发现,冰川的特性也决定了“冰臼”的不存在。因此推论“冰臼”客观上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用进程代数描述CORBA请求调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π演算模型来表现CORBA请求调用流程.对CORBA客户机和服务器端的主要部件(如:接口库、实现库、桩、对象适配器以及两端的ORB等)在请求调用过程中的作用都用π演算进程加以表示.利用π演算对描述进程的并行性所具有的独特优势,通过对CORBA体系结构的高度简化,希望这一模型能够体现CORBA的高度并行和分布的特性.对动态和静态请求调用的分别描述,从理论上表现出它们的共性和区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庐山泥砾的沉积相、表面形态特征和古气候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认庐山泥砾是冰川堆积的冰碛物。它与山上的冰斗、冰川槽谷等冰蚀地貌构成一套具有因果关系的冰川体,无需求助于泥石流说。  相似文献   

11.
黄山第四纪冰缘地貌特征与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黄山残留的第四纪冰缘地貌类型多样,有些类型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残留冰缘地貌的分布和地貌组合特征,结合古地理环境的分析,得出黄山第四纪冰期时,是属于我国东部海洋性高度冰缘区。  相似文献   

12.
淮河水污染及其治理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提出应用流域生态系统的理论促进淮河水污染治理 ,并提出当前宜先行研究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野外线路踏查的基础上,综合选择具有代表性和人畜干扰少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采用直接收获法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生物量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阴、阳坡灌丛的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30 151.72 kg.hm-21、4 865.07 kg.hm-2.②阴、阳坡相对应的三个海拔梯度上,阴坡灌丛生物量、各层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大于阳坡.③阴坡和阳坡灌丛生物量、各层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贵州花江峡谷地区花椒林地杂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成昌  陈训  罗娅 《贵州科学》2004,22(4):77-83
本文对花江峡谷地区花椒水保经济林林下的杂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花椒林下现共有杂草60种,分属22科49属,其中26种为一年生草本,占总数的43%,23种为多年生草本,占占总数的39%,显示该地区花椒林下土壤表面植物覆被度季节差异十分显著。花江花椒林下的杂草中重要值达到或超过0.1的有19种,占总数的31.6%。此外,文中对花椒林下杂草多样性的水土保持和控制农业病虫害方面的功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刈割为主的杂草处理方式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StudyonQuaternaryglaciallandformsinGongwangMountainsinnortheastYunnanProvince,China¥KuangMingsheng(DepartmentofGeography,Sout...  相似文献   

16.
从出土的大熊猫化石看 ,大熊猫最早产生于地质时代第三纪的上新世后期 .到第四纪的更新世和全新世 ,大熊猫的数量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 ,再到少的发展过程 .其体型发展也经历了由小到大 ,再到小的演变过程 .出土大熊猫化石的地域 ,主要在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 ,黄河流域虽有出土 ,但数量很少 .从古文献看 ,最早记载大熊猫的书是成书于商代的《尚书·牧誓》 .记载大熊猫最早出现于黄帝时代的书 ,是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 .大熊猫在文献里有多种名称 .越过先秦 ,直到两汉、魏晋的 6 0 0多年时间里 ,在今长江沿岸的大部分省和黄河流域的陕、晋、豫、冀等少部分省以及东北各省 ,甚至朝鲜北部 ,仍有大熊猫生存 .经过南北朝到民国年间的 16 0 0多年的日益衰减 ,到今天大熊猫仅仅分布在川、陕、甘三省接壤的少数县里 ,其数量仅存几千只 ,已经沦为濒危动物 .究其主观原因是 ,大熊猫自身存在种种弱点 ,而客观原因是第四纪冰川期的影响和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开发 ,特别是人类任意捕猎大熊猫 ,才使其数量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17.
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棉花的种植面积,适时准确地掌握棉花的种植面积对于科学指导棉花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安庆市、池州市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在棉花种植面积遥感监测过程中,通过土地利用背景数据库建设,以及基于背景数据的棉花种植面积遥感解译,准确地监测了棉花种植面积及其变化率.结果显示长江流域棉花主要集中分布于沿江的洲圩区,其次分布于沿江的岗地和丘陵;在2001~2002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变化主要是减少,在2002~2003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变化主要是增加.究其变化的原因,主要受棉花市场价格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反映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MD06-3042孔(27°05.4′N,121°24.1′E,水深62m,岩芯长34.1m)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粒度分析和14C年代测试,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区的海平面及沉积环境的变化.14.0ka左右,海平面已经到达现今海平面下62m等深线的位置,大量沉积物在此沉积.13.0~4.2ka之间,受海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少量沉积物在此沉积.4.2~3.2ka之间,现代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主体在该岩芯附近快速堆积.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体由北向南,由内向外逐渐形成,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19.
湘江流域汉语方言中存在宽泛的重复体。重复体的用法正在弱化,在一些方言中演变为补偿体,一些方言中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概念,阐述了汾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利条件,分析了水资源合理配置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提出了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