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选育出的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有其相应保持系马协B为材料,分别取不育系和保持系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4分体时期、单核期、2核期、3核期的花药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分析及酶活性测定分析。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比较发现,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酶谱带型丰富,酶活性较高;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酶电泳酶谱带型较小,酶活性较低。这现象是从单核期花药开始表现,并随发  相似文献   

2.
小麦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小麦几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同核保持系的萌动胚、单核早期花药、二核——三核期花药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酶谱差异以萌动胚最小,二核——三核期花药最大,同时,不同细胞质类型及同一细胞质类型的不育系间,酶谱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光温敏感核不育水稻“安农S-1”为材料,对不育及可育花药中重要生化成分、三种同工酶和游离组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缺乏,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的增加,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酶带的减少及α-淀粉酶同工酶酶带Ⅱ活性减弱等可能是促进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引起败育的最初原因.不育花药中游离组蛋白某些区带的消失和总含量的减少,进一步表明不育花药中与花粉发育有关的基因表达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的甜荞(F.esculentum)和苦荞(F.tataricum)共19个不同收集系子叶期幼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共10条,其中甜荞有5条带,而苦荞为6条.酶带及聚类分析表明:甜荞和苦荞各收集系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  相似文献   

5.
通过甘薯花蕾切片细胞学观察和凝胶电泳过氧化物酶酶谱扫描分析结果表明: 1.小孢子囊的发育及小孢子发生,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孢原细胞→壁细胞→花药内壁、中间层和绒毡层,孢原细胞十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十小孢子。 2.在同功酶扫描图谱上,花药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主要酶带分别出现在F区第1~2条和H区第19条。 3.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的变化与小孢子囊的发育及小孢子的发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大白菜品种“早皇白”雄性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花药三种同工酶谱,不育系均少于保持系.细胞色素氧化酶显示,不育系为3条,保持系为7条;过氧化物酶谱不育系为3条,保侍系为8条;脂酶、不育系为4条,保持系为7条.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棉花3268×鄂光棉、3268×鄂岱棉及其相应的亲本花药中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初步结果如下: 1.3288×鄂光棉,3288×鄂岱棉的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均较亲本的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为差. 2.3268×鄂光棉、3268×鄂岱棉的酯酶的同工酶也均较亲本的酯酶同工酶为差。 3.3268×鄂光棉与3268×鄂岱棉两相比较,以3288×鄂光棉这个组合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区带均多于3268×鄂岱棉,测定的结果,与对外部形态和丰产性能的多年田间观察基本上一致,所以我们初步认为,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棉花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这一生化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1980年我们对农进2号A×幸吨这一新组合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农进2号A×幸吨的过氧化物酶的酶谱图式,无论功能叶片或是花药的杂种酶带数目都较其亲本多出一条酶带,且与大田观察结果相互印证,表现出有明显的优势;酯酶的酶谱图式,也无论是功能叶片或花药的杂种酯带数目都较其亲本多出1—2条酶带,而且杂种的酶带与其亲本有相似之处,同样也表现出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水稻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生化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以水稻三系及其杂种为主要材料所进行的育性问题的生化遗传分析结果。数据和电泳酶谱显示了:不育系花药生长素类物含量降低工作对照的可育材料的1/8或1/25。完全恢复的杂种,其含量恢复到1/2或3/4;不完全恢复的杂种只升高到对照的1/5。不育系花药生长素亏损与其过氧化物酶活力增高2~3倍相联系;电泳技术显示酶活力剧增是由于10多个同工酶斑被激活。育性恢复材料中,这些激活的酶斑减少,酶活力因而恢复到常规品种的水平。本文根据不育系花药中有色氨酸积累及过氧化物酶活力剧增的事实,提出生长素代谢库概念,认为雄性不育的起因在于生长素代谢库输入减少输出巨增;育性恢复是由于代谢库输入与输出恢复了平衡。据此,讨论了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实质,探讨了不育基因、恢复基因等假说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设备对豌豆种子进行N~+注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豌豆胚芽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离,用联苯胺染色法进行显色.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和数量随离子注入剂量的变化而呈明显变化.酶谱分析可知,注入离子影响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和迁移率.说明离子注入对生物体的影响可在同工酶水平上得到反映.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注入离子与生物酶分子之间存在质量沉积和电荷交换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选用C-型,G-型,M-型,Mt^2-型4种细胞质类型的7个不育系小麦为材料,以其保持系中国春作对照,用低pH值提取酶液,采用正极和负极向垂直板聚丙烯酰酰胺凝胶电泳,对抽穗期叶、穗和花药的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农进二号×C_(?7)这一晚粳杂交组合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和脂酶的同工酶的对比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表现在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区带数目和颜色深度均要高于恢复系,由于恢复系区带数目较少,以致影响杂种不具有独特的区带。因而显示优势不显著。脂酶的同工酶区带数目表现差异性不大,一般都比较稳定,可作为遗传特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表明,C_(17)培养基诱导小麦三系材料花药出愈,均好于其它五种培养基的诱导效果;而杂种F_1代材料花药出愈均极显著地高于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花药的出愈频率。杂种F_1代花药在培养过程中产生愈伤组织同它们的母本不育系和父本恢复系花药出愈频率没有相关关系,杂种F_1代材料花药出愈频率同检查它们在田间套袋自交结实表现有逆相关的趋势;杂种F_1代材料花药的出愈同测得材料起身至拔节期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变化也存在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黄色型黄粉虫的不同发育时期各虫态进行了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结果表明:黄粉虫各种虫态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在同一虫态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荔枝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荔枝主要品种的叶片和成熟果果皮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荔枝品种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同一品种的荔枝果树,在不同季节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主要酶谱表达相同,在同一季节的果树老叶与新梢嫩叶、果实果皮与成熟叶片中,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表达一致.  相似文献   

16.
辣椒不同发育时期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5个辣椒品种9个发育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发育时期3种酶的同工酶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五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11条酶带,而在双叶期和四叶期,未检测到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谱在二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9条酶带,而在双叶期酶带数最少,仅为3条;酯酶同工酶酶谱在六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6条酶带,在六叶期和二层花序期酶带数最少,只有1条.通过分析这3种同工酶的总酶谱,找到了区分5个辣椒品种的标志性酶带.  相似文献   

17.
离体培养前的小麦和青稞的幼穗均含有极少量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离体培养8h后,外植体中部分同工酶被一些新合成的同工酶替代,同工酶的数量显著增加。随着外植体的发育,新的同工酶分子不断出现。在愈伤组织形成的后期,部分同工酶逐渐消失,同工酶的数量也明显下降,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在小麦和青稞之间无显著的差别,在小麦或青稞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也同酶酶同工酶的变化基本相同。文章讨论了这两种酶的变化与脱分化过程的关系及其与其它非禾各类植物中的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关系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和普通小麦中国麦与鄂恩1号为材料,用Davis和Reisfeld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析以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吲哚乙酸氧化酶和阴、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并用SC910型双波段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记录其谱带数及强弱,结果表明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IAA-氧化酶同工酶谱十分相似,而阴离子过氧化物酶酶谱相差甚远,由此表明具有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位点的过氧化物酶,应主要是阳离子过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组辣椒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两组亲本以及它们子代的叶片作材料,分析了在高温和低温下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的同工酶酶谱变化,比较了两组之间酶谱以及同一家族内亲本和子代之间酶谱的差别.发现正常温度下7种供试材料中至少存在5种淀粉酶同工酶,但每个供试材料都只有一条酶带.高温和低温处理对淀粉酶同工酶没有明显的影响;供试辣椒每种材料在常温条件下至少有4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而在高温或低温下有一些酶的相对活性或相对表达量会发生变化,同一种材料高温或低温对不同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影响也各不相同.发现在一组内存在一个与高温和低温都密切相关的酶(酶2),在另外一组存在仅与低温有关的酶(酶n).  相似文献   

20.
长春花愈伤组织培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电点聚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iicker,W.等(1971)进行了组织培养过氧化物酶等电点聚焦研究,此法反应灵敏,重复性好.我们用红花长春花叶为外植体,进行脱分化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结合用不同激素、r射线等因素处理.同时,在不同培养时间取样,用聚丙烯酰胺圆盘电泳,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电点聚焦研究,发现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有不同的变化,用等电点分离同工酶是植物发育、细胞分化的灵敏指标,为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