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引入反映木结构榫卯连接的半刚性单元,建立了徽州木结构古民居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获得了其内力、应力和位移.结果表明:徽州木结构古民居是安全的,且具有较大的安全度;脊柱的安全可靠是整个木构架、以至古民居不发生倒塌等毁灭性破坏的关键;古民居的破坏往往不是构件破坏,而是结构破坏,同时预示了可能发生破坏的最危险部位;徽州古...  相似文献   

2.
以旧木材材性试验数据和现场静载测试数据为基础,对闽北一在役的古聚落木结构"七家楼"进行仿真力学性能分析.建立"七家楼"准确的整体有限元模型,通过对"七家楼"有限元模型进行正常服役状态下的静力力学性能分析,得到"七家楼"各主要承重构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分析穿斗式古建木结构的受力传力体系和薄弱位置,评估结构的安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以"七家楼"为代表的闽北穿斗式古聚落木民居目前在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方面均尚有一定富余;穿斗式木结构中央区域为主要受力区,结构以承重梁架受弯过大为主要失效模型;屋盖梁架体系为结构的薄弱位置,是修缮加固和监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徽州有三绝,分别是古祠堂、古民居和古牌坊。徽州古老牌坊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徽州的各个角落,以其特有的姿态展示着徽州的文化,反映着徽州人特有的审美方式。牌坊装饰艺术作为徽州牌坊的研究切入点之一,在研究徽州牌坊文化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文物保护进度的加快,微州牌坊作为徽州文化的代表物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文物保护者的关注,这为研究徼州牌坊装饰艺术奠定了基础。对徽州民间牌坊的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有助于徽州牌坊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徽州古祠堂是徽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法家族制度;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徽州古祠堂相关资源和历史文化,同时也是更好地对外宣传徽州文化,对徽州古祠堂相关信息数据化进行了研究,提出建设一个徽州古祠堂特色数据库平台,从特色数据库平台建设资源选择对象和数据库结构设计以及物理实现3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以期能够为徽州文化历史资源的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徽州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木材贸易是明清时代长江流域重要的商业活动之一,历来颇受学界关注.近十数年来,随着著名的徽州文书和清水江文书之深入发掘和系统整理,一些新的珍稀文献得以利用,这使得相关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本文即利用新近发现的民间文献,探讨徽商与长江流域的木材贸易.论文在概述明清时代长江流域木材流通状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见民间文献中的徽州木商史料.论文指出,在整个长江流域的干支流,特别是长距离的木材运输中,徽州木商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商帮.徽州木商之崛起,显然得益于南宋以来木业经营所积累的经验和财富,而明代开始的皇木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徽州木商的进一步壮大.在徽州府下辖的六县之中,婺源木商最为专业.在婺源当地,木业采伐有着将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明清时代,在长江流域各地,无论是作为行商的木客,还是在地坐贾之木行,婺源人皆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略谈西藏古壁画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古壁画是西藏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寺庙、宫殿、民宅等地的墙壁上。文章对目前拉萨市区周围寺庙壁画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今后我区壁画保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徽州文化在建筑领域曾出现过空前繁荣的局面,古徽州老房、老桥、老街、老巷以及居民生活等原生态信息,激起建筑师们极大的创作热情。在合肥滨湖新区内,徽州文化在"徽州文化城"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精髓,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得以恰到好处的体现,就必须积极探寻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之间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由南京林业大学和广东威华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持完成的"经济适用型抗震木结构民宅关键技术与示范"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提出了一种带消能减震节点的装配式木框架结构体系,采用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技术,快速建造经济型多层抗震木结构民宅。  相似文献   

9.
家具设计中普遍存在西式化的现象,全球文化趋同现象带来的将是本土文化和本土艺术灭亡,因此设计又重新开始找寻过去,希冀在历史和传统中获得多样化,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徽州家具要在当代重新腾飞,必须认真审视古徽州的悠久历史和长期积淀的厚重的本土文化,浓缩、提炼并用现代的语言加以表述,才能开创出真正的现代徽州家具风格。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抗震安居工程中推荐使用的木构架土坯墙结构房屋进行了1/4比例模型的地震反应试验的设计。概述了模型振动台试验方法,了解了此类结构的破坏形态,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对结构进行了初步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结构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1.
秦岭山地民居墙体构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起源和发展于经济技术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社会,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变革的影响,逐步演变进化成为地域特征强烈的乡土居住建筑体系。从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来审示,传统民居具备结构简洁、就地取材和施工建造方便等优点;从与气候的关系来看,具有适应地区气候、冬暖夏凉的生态性能;从以人对居住的需求来看,能够满足基本的舒适和健康标准要求。目前我国每年乡镇新建住宅已逾10亿m^2,应该将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在新建住宅中得以继承。本文针对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秦岭山地夯土墙民居建筑墙体材料、裂缝、防水、稳定性等问题,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出其构造技术体系上的一些量化结论和定性做法。这对有地域代表的民居给予了技术上的肯定,对于民居的建造具有指导意义(已用于当地民居建造),同时将为我国乡土民居相关设计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高性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较传统建筑材料(钢材、混凝土等)具有更高效的性能。随着该类材料及产品在材料技术与应用技术方面的日益进步与成熟,必将引领土木工程尤其是在重大基础设施和国防建设领域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围绕土木工程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产品在材料设计与制备、工程应用设计与施工、检测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等重点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发展等进行概要分析,以促进碳纤维全产业链上下游综合全面了解,期待未来中国碳纤维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快速深入发展,以及由此带来建筑结构水平的飞跃变革。  相似文献   

13.
关丹丹 《江西科学》2011,29(2):248-252
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自然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其中对于一些特殊地理形态下的民居,自然因素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以烟台养马岛为例,通过对胶东传统民居在山、海、岛的特殊地理形态下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建筑形态的描述,从"山地"、"滨海"、"岛居"3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对于民居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泉州传统民居中的类设计要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民居的类设计,是指传统民居中某些经过提炼的要素在当代住宅设计中的再现.就时间而论,在前的民居就是在后民居的传统.综观泉州传统民居的各种类型,其中五家居、官式大厝与手巾寮等出现在前,土楼、洋楼与骑楼等形成在后.因此,五家居、官式大厝与手巾寮中的一些要素,必然在土楼、洋楼与骑楼中有所反映,如五家居的前廊在洋楼与骑楼中的延续,手巾寮的分配原则在骑楼中的发扬,官式大厝的深井在土楼与洋楼中的再现等.在此,延续、发扬与再现就是传统民居的类设计,前廊、分配原则与深井就是类设计的要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现存的徽州牌坊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利用,也为了能够更好地方便相关科研工作者对徽州牌坊进行研究,徽州牌坊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迫在眉睫,在分析了徽州牌坊资源数据库建设可行性的基础上、从徽州牌坊资源数据库结构、数据采集、平台建设3个方面给予了阐述,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徽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结构施工时变内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使用阶段的结构作为受力分析对象是目前结构设计的常规做法,其结果是结构的最终内力、变位等与施工过程无关,这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而现行的结构工程施工内力有限元法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公式能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施工过程时变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结构施工内力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使计算结果更符合结构施工的实际情况,全过程跟踪分析结构在施工各阶段以及施工完毕时的变量,指出结构工程设计考虑施工过程时变效应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配套教材缺乏、内容简单、类型单一、课时比例偏低、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提出以"模块化、项目式"的方式来构建实践教材的结构体系,倡导以"综合化、案例式"的方法来遴选实践教材的项目案例。以行动为导向,将互联网行业对Web前端开发工程师所需知识和技术融入实验项目中,通过设计递进式、多层次的项目来锻炼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通过实践探索为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8.
铁尾矿的机械力化学活化及制备高强结构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密云铁矿尾矿为原料,采用机械力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活化,并采用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红外光谱(IR)分析机械力化学效应对尾矿活性的影响.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出抗压强度达到89MPa、尾矿总体掺量达到70%的尾矿高强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19.
武博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8):7831-7838
针对目前常规方法难以准确实时监测建筑垃圾再生料含水率的问题,通过对建筑垃圾再生料宏细观形态及色彩特征进行定性分析,基于MATLAB提取物料数字影像特征值与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色调外,建筑垃圾再生料数字影像特征参数与含水率的相关性显著;采用步进法对特征参数与含水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建筑垃圾再生料含水率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试验及现场验证,检验结果表明,该建筑垃圾再生料含水率计算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误差为-0.2%~0.9%,现场条件下为-3.0%~2.6%,可为以建筑垃圾再生料为原料的自动化制浆系统建设及充填过程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