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劣化原因诊断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描述了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系统内物流(以N为例)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引种入牧,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德格县草原资源及建设情况,分析了草地退化现状及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草地保护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青海泽库县草地资源及草地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由于受海拔的影响,气候寒冷,草地类型和草地植物以高寒类型为主;热量不足限制了牧草的生长和高产量的形成.自然因素和草地不合理利用、虫鼠害的交替作用,使近50%的草地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黑土滩"1982~1998年16年间增加了1.518×104hm2,平均每年增加近1 000hm2;鼠虫害危害面积为30.22×104hm2,损失牧草3.49×108kg,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环境的良性循环.此研究针对当地草地资源及草地环境现状,提出区域草地恢复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曹云涛 《甘肃科技》2013,(19):72-76
草场退化是草场生态学和草场经营学中日益引人注意的问题,GIS、RS技术的发展对草地退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通过对草地退化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成果综述,对草地退化在GIS、RS支持下的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并指出,草地动态监测系统的开发以及完善是未来草地科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天然草地的组成类型及退化特征,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生态的恢复治理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对白银地区天然草地资源组成、草地类型结构以及退化草地植被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研究了不同退化演替时期草地植物生态型、生产力的构成变化规律.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从初期到后期,高位芽植物最先消失,草地植物群落物种数和优势种密度急剧下降,群落盖度、生物量比、鲜草产量与可食草产量百分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提出了天然草地永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黑土滩"退化草地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分类标准,选用中巴卫星、陆地卫星TM、SPOT卫星等遥感图像数据及其影像特征作为信息源、以GPS数据作为空间精确定位手段、以GIS技术作为空间分析、对三江源区的“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基本情况遥感调查,获得基础数据为专题图提取并制作三江源区的“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的不同等级分区、分布范围、面积等相应的图像,为完成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的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地退化原因分析及其恢复治理的科技支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描述了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化 ,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 ,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 ,系统内物流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 )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者指出 ,健全科研和推广体系 ,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 ,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 ,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 ,积极引种入牧 ,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 ,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研究大兴安岭山区退化草地改良与修复技术,对大兴安岭山区退化草地进行分级探讨,同时探讨草地退化的景观特征、标志及分级指标判定规则.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西藏班戈县草地退化数据,并结合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班戈县草地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班戈县草地退化数量和退化程度引起了生态承载力的变化.从1990到2009年,生态承载力减少了8.39万hm2.从动态变化看,1990年到2000年,草地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2000年到2009年,草地生态承载力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草地退化的经济损失分析及其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省,是一个山地面积广阔,草地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草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对推动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期超载过牧,管理不善,致使山西省全面草地退化,不仅严重影响了全省畜牧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重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态势.文章从山西省草地资源及其退化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全省草地退化的原因及经济损失,提出其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过度放牧和鼠类危害形成了“黑土型”退化草地 退化草地的改良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解决这些制约因素 ,是从根本上改良“黑土型”退化草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光谱混合分解模型在草地退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光谱混合分解模型在草地退化(荒漠化)中的应用,探讨了模型运用中的遥感数据获取和预处理、端元选取、光谱混合分解结果的时序分析和数据融合等关键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探讨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之处,指出高光谱遥感、模型数学、神经网络是光谱混合分解模型在草地退化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测试并分析了大针茅草草原不同退化程度(不退化,中(轻)度退化,重度退化)群落的近地面反射波谱的季节变化特征,方差分析与Ducan多重检验结果表明;由不同退化程度群落的优势生活型植物及其数量特征的差异,它们的反射波谱特征彼此之间的存显差异,在8月初和9月初,波谱特征的差异最为显,而在5月底到6月底,差异不甚明显,利用两种统计方法-PCA和模式识别技术对上述群落不同月份的波谱特征进行了鉴别,发现后  相似文献   

15.
在退化羊草草原上耕翻播种羊草Leymuschinensis)后,植物群落演替动态与群落特征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报导,通过对1984~1995年野外实地观察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羊草人工草地经过13年的替群落丰富度(rich-ness)有所增加,种类组成出现差异,群落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都为中期较高的峰型变化规律,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在后期有明显增加,羊草的重要值为前期迅速增加,中期相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并延长草地的使用寿命,在果洛州玛沁县“黑土型”退化草地上进行了人工草地群落优化配置研究。初步确定“垂穗披碱草 中华羊茅 冷地早熟禾 波伐早熟禾”为最佳人工群落组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0cm、5cm、10cm和15cm四个不同刈割留茬高度的试验处理,对“黑土滩”上建植的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结构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降低,人工草地混播群落中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成为减少种,早熟禾则为增加种,西伯利亚蓼成为侵入种;人工草地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在群落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适宜的刈割留茬高度可保持“黑土滩”混播人工草地的群落稳定性和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合成了综合草地等级指数(grassland degree index,GDI),计算了青藏高原2000-2015年草地质量变化的程度和速率,综合分析了草地退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2000-2015年,青藏高原Ⅰ级(优质)草地区和Ⅳ级(劣质)草地区的面积比例基本保持不变;Ⅰ级草地区中约28.11%变为Ⅱ级;Ⅱ级草地区转化为Ⅰ级和Ⅲ级的比例分别为18.19%和21.53%;Ⅲ级草地区约有28.54%转变为Ⅳ级.由此可见,2000-2015年间,青藏高原草地经历了退化-恢复-退化的过程:高原北部大部分地区草地质量变化不明显,且呈现好转的趋势;南部和东部地区普遍出现草地退化现象,其中局部地区退化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多伦县地处北方典型草原区与华北旱作农业区的过渡地带,属于生态脆弱区,其草地退化、沙化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应用双指示种分析TW IN SPAN(Tw o-W ay Ind icators Spec iesA na lys is,TW IN SPAN)和无偏对应分析DCA(D 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 na lys is,DCA)对多伦县1984年和2001年的28个样地的野外考察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处理.对比17年研究区草原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发现2001年比1984年有明显的退化、沙化趋势.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多伦县的社会数据,分析了草地退化、沙化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原因,并提出该地区草地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