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对2种台湾桤木复合模式(A.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B.台湾桤木-自然草)林地地上凋落物(叶、枝)、地下细根的分解及其养分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1年的分解,凋落物叶分解最快,其次是细根(混合根),枝分解最慢,且3种凋落物干质量残留率均为A模式低于B模式,方差分析显示,扁穗牛鞭草的植入显著增加了凋落物枝和根的分解速率(P<0.05),而对凋落物叶分解速率影响不显著(P>0.05)。2凋落物初始木质素含量、m(C)/m(N)、m(木质素)/m(N)和m(木质素)/m(P)等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P<0.01);除B模式细根外N含量均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在凋落物叶、枝、根分解过程中,C、K元素呈现净释放状态,N元素动态呈现富集—释放规律,而P元素在凋落物叶分解过程中呈现快速净释放过程;扁穗牛鞭草的植入显著加快了3种凋落物中C(除凋落物叶)、N、P元素的释放(P<0.05)。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及能量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到2006年1月在福建沿海惠安赤湖林场利用分解袋法对18 a生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变化及养分归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分解过程中,C、Ca含量呈上升与下降交替进行的倒“S”型,且波动幅度越来越小,N、P的浓度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K的浓度在分解前3个月急剧下降此后变化平缓,Mg则在分解过程中有升有降.木麻黄细根分解过程中养分浓度的变化与地上部分相似.分解一年之后,细根分解都表现为养分释放,K的损失率最高,达91.41%,其次是Mg和Ca,再次是C和N,P的损失百分率最低.18 a生木麻黄人工林每年通过细根枯死向土壤归还的N、P、K、Ca、Mg养分分别为4.911、-0.017、4.933、2.160、0.416 kg/hm2.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年能量归还量、年能量净生产量、年细根能量归还比分别为33.4×106kJ/hm2、91.35×106kJ/hm2和36.56%,细根年能量分解损失量可达56.94%.  相似文献   

3.
混交林杉木观光木细根分解过程能量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福建三明杉木观光木混交林中杉木和观光木细根分解过程中干质量热值、能量残留率、能量年归还量及释放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细根在分解过程中干质量热值呈递减趋势变化.同一树种细根径级越小其能量残留率也越小.杉木细根的年能量归还量为2.8184×106J.m-2,观光木细根的能量年归还量为0.6435×106J.m-2,在不同径级细根能量年归还量组成中,两个树种的<0.5 mm径级细根的能量年归还量均占60%以上,表明在细根的能量流动中,<0.5 mm细根起着重要的作用.杉木细根的能量年释放量为1.8187×106J.m-2,观光木细根的能量年释放量为0.5864×106J.m-2.  相似文献   

4.
台湾桤木林分生物量与营养元素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福建省来舟林场引种的 1 4年生台湾桤木人工林生物量及 9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 ,( 1 )林分总生物量为 2 85 .8t/hm2 ,其中乔木层占 93.2 4 % ;林分净初级生产力为 36.0 5t/(hm2 ·a) ;( 2 )台湾桤木单株林木营养元素含量以根瘤、叶和果实为较高 ,不同元素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 :Ca,N ,K ,Mg ,Fe,P ,Mn ,Zn ,Cu;( 3)林分营养元素的积累总量为 481 3.5 4kg/hm2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各占 83.4%和 1 6.6%。林分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 1 1 81 .48、646.61和 5 34.87kg/(hm2 ·a) ;( 4 ) 9种元素的循环系数、利用系数和周转期分别为 0 .2 5~ 0 .64、0 .2 3~ 0 .69和 3.96~ 9.7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处理下无患子细根垂直分布特征与形态差异,以及氮(N)、磷(P)、钾(K)对细根生长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为中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生物质能源树种无患子的科学培育提供支撑。【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 8年生无患子原料林为研究对象,对N、P、K肥料各设置 3个水平,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进行配方施肥试验,共 14个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 3个区组,共 42个处理小区,每小区 5株作为重复。分别在2015年生长季末、2016年花期前、2016年果实迅速生长期按照配比开沟施 3次肥料,2016年12月在每个处理小区选取 4株平均标准木样株,在距树1 m处分 3层(0~20 cm、≥20~40 cm、≥40~60 cm)采集林地土柱样品,研究各处理 3层土壤内的细根分布规律及细根形态。【结果】无患子细根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呈各土层逐层递减的规律,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fine root biomass, FRB)及根长密度(fine root length density, FRLD)是 ≥20~40 cm土层的1.51~2.52倍和1.82~2.25倍,是 ≥40~60 cm土层的6.29~13.17倍和6.03~9.31倍。无患子FRB、FRLD、细根表面积(fine root surface area, FRSA)及细根平均直径(fine root average diameter, FRAD)均随着N、P、K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平缓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细根比根长(fine specific root length, SRL)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再急剧增加而后平稳降低的变化规律。对根系促进效果最佳的N2P2K2处理在0~20 cm土层的FRB及FRLD较不施肥(CK)分别显著提高了152%和164%,≥20~40 cm土层较不施肥(CK)分别显著提高了242%和161%,≥40~60 cm土层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385%和135%。【结论】无患子FRB、FRLD和FRSA在0~60 cm土层范围内逐层递减,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在缺P条件下施用N肥和K肥对无患子根系生长影响效果较小,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以促进无患子细根生长及生物量积累。施肥量较为充足时,无患子能够根据 ≥40~60 cm土层土壤养分资源有效性调整细根分布结构,以充分吸收养分。N和P的交互作用对FRB、FRLD、FRAD和SRL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与无患子细根生长的相关性较大。在配方施肥处理下无患子细根生长的拟合模型分析基础上建议施N肥693 kg/hm2、施P肥321 kg/hm2、施K肥432 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解网袋法对西双版纳2种重要森林类型———热带季节雨林和橡胶林(Hevea brasiliensis)4种不同径级的根(细根<2mm,2mm<小根<10mm,10mm<中根<20mm,粗根>20mm)进行为期1a的研究,发现热带季节雨林根系分解速率小于橡胶林;细、小根分解速率大于中、粗根;根分解速率与根自身C/N,C/P有强相关性;热带季节雨林细根、小根、中根、粗根日分解系数分别为0.0010,0.0025,0.0007,0.0007,橡胶林细、小、中、粗根分解系数分别为0.0030,0.0019,0.0013,0.0017.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波消解处理蓝莓,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K、 Ca和Mg在76个品种蓝莓中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76种蓝莓中矿物质含量丰富,95 %的蓝莓K的质量浓度在0.093 %~5.06 %,Ca的质量浓度在0.131 %~0.826 %,Mg的质量浓度在0.048 %~0.246 %。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9.07 %,加标回收率为96.23 %~102.25 %,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林龄油松针叶凋落物初期分解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凋落袋法,研究了北京山区24、32、40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针叶凋落物初始化学组成、分解速率以及养分释放过程。结果表明:凋落物初始基质无机养分含量、灰分、粗蛋白、C/N在3个林龄之间差异性明显(p<0.05)。凋落物失重率季节动态变化表现为双峰型,且季节变化明显。随着林龄的增大,针叶凋落物年平均分解速率、分解系数k值逐渐增大。通过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可知,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失重率、N剩余百分率在不同林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P、K、Ca、Mg元素的积累释放受林龄影响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9.
以楸树27个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凯氏常量定氮法、钼蓝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了叶片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并对叶片N、P、K、Ca、Mg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与生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N素含量随着生长季节而降低。27个楸树无性系叶片中,除全N、全K、Mg含量在无性系间有显著的差异外,P、Ca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无性系的生长与N素含量有显著相关性,N素的多少直接影响楸树幼树的生长,但是楸树对于N素的吸收利用又受P、Ca的影响,P有利于N吸收、而对Ca有一定的制约作用;Mg对于K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P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测定的5种营养元素中,楸树所需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分别为16.800、0.079、5.740、2.700、0.317 g/kg。  相似文献   

10.
桂西南不同地层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先琨  苏宗明 《广西科学》2001,8(4):301-307
以隆安县为桂西南代表 ,根据地层、地形、土类等确定调查路线和采样点 ,挖掘土壤剖面 ,采集 B层土壤 ,同一地层采集多个样品充分混合 ,以风干土混合样进行分析。测定 2 1个地层土壤的 Fe、 Al、 Si、 N、 P、 K、Na、 Ca、 Mg、 Mn、 Zn、 Cu、 S、 B、 Mo、 Co、 Ni、 Cr、 Sr、 Ba、 V、 As、 Ge、 Ga、 Se、 Cl、 I、 W、 F、 Br、 Sn元素含量。其中 Fe、 Al、 Zn、 Ni、 V、As、Se含量和 Si、P、 K、Na、Ca、 Mg、 S、Ga含量分别高于和低于世界土壤元素背景值 ,Mn、Cu、B、Mo、Co、Cr含量处于背景值范围。As的含量高于我国土壤临界含量。Ca、Mn、S的变异系数 >10 0 % ,N、 P、K、 Na、Mg、Zn、Mo、 Ni、Cr、Sr、 Ba、As、Ge、 Se、 Cl、I、W元素的变异系数为 5 0 %~ 10 0 % ,Fe、Al、Si、Cu、B、Co、V元素的变异较小。该区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等基性岩发育的土壤比由粉砂岩、页岩、泥岩和第四纪红土等基岩发育的土壤富铝化程度深 ,Fe、Al富集明显。各地层 Si、Ca、Mg、Na、K的迁移量大 ,以 Si迁移和 Fe富集为主要特征。378对元素组合中 ,10 9对元素组合之间相关关系 P<0 .0 5 ,134对元素组合之间相关关系 P <0 .0 1,且以正相关为主 ;Si与其他元素间的关系多为负相关 ;过渡元素间大多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区温度胁迫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及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培的方式研究了根区温度胁迫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与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改变根区温度对小麦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有明显的影响,根区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小麦根系POD和SOD活性都具有激活效应,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胁迫对SOD活性转为抑制效应,SOD活性迅速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2)高温胁迫主要是抑制小麦根系的生长,表现为根长、根重、根系活性吸收面积与总面积及根冠比均明显低于中温处理,而株高和地上重却略有上升.低温胁迫对小麦地上部的影响大于根系.(3)在根温胁迫逆境条件下,小麦根系不是被动忍受逆境胁迫,而是主动地通过调节根系活力、根系SOD及POD活性等生理代谢过程,以减缓逆境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建立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中有效成分原儿茶醛的含量控制方法,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上,以甲醇-0.01mol/l的磷酸二氢钾(pH=4.6)(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1nm,测定结果显示,本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做为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半原根     
给出半原根的概念,并讨论半原根存在的充要条件,还给出了在一个模m的既约剩余系中,对于模m的半原根的个数。  相似文献   

14.
商根系同构的判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Φ是典型型不可约根系 ,Δ是Φ的基 .若X Φ ,且X满足 :(1)X∩ (-X) = ;(2 ) x1,x2 ∈X ,当x1≠x2 时 ,有〈x1,x2 〉 ≤ 0 ;则称X为特殊的 .对这样的特殊子集X再定义一个图G(X) ,得到定理 设ΔJ,ΔK Δ ,若G(ΔJ)≌G(ΔK) ,则Φ/ΔJ ≌Φ/ΔK,其中Φ/ΔJ 表示Φ关于ΔJ 的商根系 .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代数根的概念与对应的Mathematica命令,并给出了代数根的几个典型应用。借助这个工具可以扩展理科大学生的应用能力,更好地处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杨辉矩阵的特征根,在已知λ和1/λ都是特征根的基础上证明了杨辉矩阵的特征根都是单根,它使用了对称矩阵特征根的包含原理和分隔定理,并利用正矩阵特征根的性质。最后证实一关于杨辉矩阵的三个猜想。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细根比根长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位于中亚热带的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的细根生物量及长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细根比根长的垂直分布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在0~10 cm和10~25 cm土层,活细根比根长都是高山草甸>矮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p<0.01);(2)常绿阔叶林、针叶林0~10 cm土层内活细根比根长高于10~25 cm土层内活细根比根长,矮林、高山草甸却是在10~25 cm土层内活细根比根长较高。各林分活细根比根长和死细根比根长在两土层间都无显著差异;(3)4种林分两土层内活细根比根长和死细根比根长都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动态,但是季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应用EPSON V7000图像扫描仪,选择不同的图像分辨率,获得了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和春飞蓬(Erigeron philadelphicus)4种草本植物的根系图片,应用WinRhizo根系分析软件测定了不同分辨率下的每种植物的根总长、总面积、总体积这3个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分辨率测定对根系形态参数均存在明显影响,分辨(X)和形态参数(Y)均符合:Y=A·e(B/X),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的植物,既能保证数据精度又能有较高工作效率的图像分辨率并不相同.例如北美车前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系扫描时建议图像分辨率为200 dpi,而小飞蓬和春飞蓬的图像建议的分辨率为400 dpi.  相似文献   

19.
 从解剖、生物力学、分型、治疗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半月板后跟损伤的研究进展。生物力学表明,半月板后根损伤使半月板周向纤维的连续性中断,其无法将轴向应力转换为环向应力,从而导致功能失效。临床上根据撕裂的形态将其分为5种类型。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半月板部分切除和后根修复术,其中修复术的临床疗效较好,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目前的修复技术包括锚钉缝合法、经胫骨隧道拉出法和以自体股薄肌重建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半月板后根修复结合高位胫骨截骨术也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原根理论证明了:当且仅当m=2,4,p^n,2p^n,p是奇素数,α≥1时,模m的不可剩余类群是循环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