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琰  王志超 《科技资讯》2010,(25):59-60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及其资源效应是近30年来地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调查研究表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热液活动的产物,有200多个现代海底热液块状硫化物矿床分布于现代海底的各种构造环境中。本文对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硫化物矿床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古洋底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成矿作用。海底热液系统主要分布在大洋中脊、弧后盆地、板内火山活动中心等张裂性环境中 ,不同的环境具有类似的成矿模式。海底大洋中脊热液作用的主要产物为黑烟囱、白烟囱。现代海底硫化物堆积过程是烟囱生长、倒塌和热液流体在其开放空间充填与交代的过程 ,硫化物的形成首先是通过硫化物烟囱来完成。提出了运用成矿系统理论来研究海底热液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未来水世界     
今天,世界人口已突破64亿。人口在不断增长,人均面积不断减少,从而出现人类居住空间减小、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因而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已是当务之急。在地理课上,我知道了: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而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差距。当时,我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如果人类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就可以很大程度地缓解,甚至解决人与地之间的矛盾问题。因此,我通过查阅资料,把自己的想法与现实相结合,设想在未来,人类在海底建造“海底城市”,人类迁往海底居住。“海底城市”的外壳是由一块块特殊材料制成的玻璃搭建成的半球体,…  相似文献   

4.
白燕 《科技咨询导报》2012,(31):253-253,255
海底地名是国家海洋权益的一种体现。加强海底地名的提案整理和规范研究,开展海底地名的网络信息化公开,是争取和维护海洋权益的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海底地名相关的机构和背景,分析了全球海底地名提案现状,讨论了加强我国海底地名命名的政策,技术保障的前瞻性思路,有利于海底地名主管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人们给各种怪兽取了名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哥斯拉”,直到20多年前,人们一直相信它的存在,而海底就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场所。海底火山的喷气孔。这里保持着地球上最原始的地理构造。那些巨大的海底山脉附近的地域为海底温泉提供了所有很必要条件;首先有热源,海底地震活动使使岩石裂开,炽热的  相似文献   

6.
里特 《青年科学》2009,(6):20-20
地球上是否就只有我们人类一种智慧动物呢?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海洋深处的某些地方,可能生活着一些智力高度发达的生命——海底人。海底人究竟有没有呢?现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在世界有些地方,确实曾有过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海底观测网络在海洋地质、生物、海洋地球化学与海洋地球物理等领域实现对海洋参数的长期、实时和连续观测。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国海底观测网络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海底观测网络的关键技术,如能源供应技术、海底接驳技术、网络基础设施、工程布设技术等,并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最后对海底观测网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商业开采在采矿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影响,结合现有的海底采矿技术,提出有必要开展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绿色采矿技术研究和环境评价研究,分析了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开采中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采矿过程对海底潜在的影响包括沉积物和生物栖息地移动、羽状流、光照、噪声、振动等,对海洋上部的潜在影响包括光照、噪声、废水排放等.为了实现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商业开采,须弱化海底采矿作业对海底环境的影响,以确保海底采矿符合相关国际海洋法规.  相似文献   

9.
利用耦合简正波理论,分析由海底不平整所产生的散射形成的海底混响,由此模型得到的关于混响强度衰减及其空间相关特性的理论仿真结果与经典简正波混响模型吻合较好,并得到了海上实验结果的验证.通过理论和实验数据,重点分析了收发间距,脉冲信号带宽对混响强度及其衰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模型对于收发合置、分置远程海底混响的分析均适用.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全国在引黄入唐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本文重点从唐山市关于引黄入唐(淡水)海底钢筋混凝土管道施工方案的基本设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龙飞 《科技潮》2000,(11):36-40
一座休眠多年的海底火山,在人们事先没有掌握预兆的情况下,在一群热望它喷发的人们面前喷发了;此后它从深深的海底猛然窜出,耸立在渴望它出现的人们面前。最近,专门研究人类邂逅罕见自然现象概率的机构——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自然奇观中心证实,人类几千年来仅此一回。更巧的是,这群人恰恰是前来考察这座休眠火山地质活动的科学家。这可真是奇缘巧合。景象诡异悚怪,过程惊心动魄。几千年来头一回汪洋大海中的流沙岛、珊瑚岛和火山岛有时会消失,有时又会出现。人  相似文献   

12.
听说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于是我想驾驶着自己设计的海底资源输送机到水下探宝。快到海底时,只要按下启动键,输送机就会开始工作,从吸到的泥土和石头中筛选出有用的物质、并通过管道把它们输送到停在海面的大轮船里。  相似文献   

13.
非均匀海底和粗糙界面引起的平面内海底散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Ivakin等的射线管积分法和Hines的复射线/最速下降法, 提出了一个计算随机非均匀海底和海底粗糙界面引起的平面内海底散射模型. 对于一任意给定的入射角, 利用该模型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不同散射角时的海底散射强度(这一点对基于简正波理论的浅海混响模型非常重要), 利用已发表的海底散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并且讨论了散射强度的频率、角度关系以及海底介质非均匀的物理参数对散射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技知识动漫》2008,(3):48-48
海胆全身长满尖而长的刺,人们称它为“海底刺客”,海胆的名字很响亮,从字面上来理解,好像很吓唬人,其实不然,海胆是个天生的胆小鬼,它身上的刺完全是为了防身。海胆的再生能力很强,身上的棘刺和外部器官一旦损伤脱断,能很快再生,就连外壳的裂痕和伤口也会自动愈合。它的棘尖而细,能穿透人的皮肤,渔民对这个海底刺客常常是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5.
海底底质声学参量是影响浅海中声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于一次海上实验中的声传播损失异常现象, 提出了海底底质水平变化的海底模型, 并很好地解释了实验中观测到的现象. 研究结果表明, 海底底质在传播路径上的变化对于水中声传播的影响很大, 在进行声传播问题研究及海底反演中海底模型的选取都应对实际海底的水平变化特性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海底埋地输油管道启输计算模型没有具体分析海水本身自然对流换热对管道启输的影响,启输计算模型能否应用于海底埋地输油管道启输计算需要实际投产来验证.因此急需研究海底输油管道预热计算模型满足海上油田开发的需求.对海底埋地输油管道进行了传热分析,建立了海底埋地输油管道三维物理模型,分析了海水本身自然对流换热对管道启输的影响情况.通过处理物理模型将管道启输传热模型简化为一维圆环传热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和试验验证.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对比表明:①当海水底流流速小于1.5m/s时,在此区域内海水自然对流换热对海底输油管道传热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②海底输油管道正常矩形散热区域转换为圆环区域后其散热量基本不变,可见海底输油管道转化为一维模型是可行的.③在验证稳定状态沿程温降的过程中,发现各个测温点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1℃,说明该启输计算方法具有很高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17.
赵叶 《科技潮》2001,(5):74-78
您以为海底是一个平静、和谐、冷寂的世界吗?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处在激烈的跳荡、奔突之中。海底火山便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科学家们统计,在海洋中约有1万多座火山,仅仅在太平洋海底高度超过千米的火山就有3500多座。这是前苏联科学院海洋  相似文献   

18.
按美国的青少年俚语说法,如果麦当娜和詹妮弗.洛佩兹成为巨星,并不是因为她们有着庞大的体格,而是因为她们的知名度。同样,海底地质学认为,硫化物矿床之所以受人关注,也并是因为其体积的巨大,而是因为其有着不定型和丰富的金属资源。碰巧的是,海底块状硫化物也有着巨大的体积。虽然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了人们对矿石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大多数人预计矿石的价格依然会反弹。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几年国家环保要求的越来越高,海底排污管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海底排污管道的扩散装置是排水的关键部分,扩散装置水下安装也是项目的施工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并详细的阐述了海底排污管道扩散装置水下安装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扫荡了印度洋沿岸,顷刻间,沿岸建筑荡然无存,瞬间夺去了二十余万人的生命。灾难过后,人们仍心有余悸,并感叹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地震还无法预报,对海底地震就更显得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