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方辰 《科技潮》2001,(7):8-17
都说是七月流火,刚刚六月,北方地区就持续高温多日无雨。央视报道,我国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50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京津、东北地区持续37℃以上的高温酷热天气,使辽河断流、密云水库安全供水量已不足2亿立方米。连续两年的干旱,使京城的水危机更加严峻。去年初,水利专家开始“引黄入京”的论证。北京地质勘察院的专家提出引黄入京前期投入大(需100亿元人民币),水质较差。况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下游地区常年断流,引黄入京势在难行。  相似文献   

2.
汾河水库是引黄水入并的调蓄水库。文章对汾河水库的运用状况、来水频率、库容变化进行了分折,并对引黄水入并后如何充分发挥汾河水库的调蓄功能,在保征水库防洪安全的访提下,做好拦洪、蓄洪和对黄河水的合理调蓄,继续发挥汾河水库的功能和作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陈玉培  王伟  孙卫静 《河南科学》2014,(8):1534-1537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根据引调水工程的特点和本工程的功能需求,对引黄闸后局部输水线路从地形地质件、工程布置、占地、投资、施工难度、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案的分析比选,综合考虑选定南湖干渠单线输水方案,为整体工程线路的选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输水和河道输水方案进行了比较,指出无论从国民经济评价角度而言,还是从工程将来的运行成本及经营情况而言,工程输水方案均优于河道输水方案。  相似文献   

5.
太原市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太原市区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受开采影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演变趋势及严重超采地下水所引起的水文地质环境恶化问题。指出随着引黄入并以及对部分地段禁采和限采区的实施可缓解地下水资源紧缺状况。  相似文献   

6.
唐代入唐求学“蕃客”大体包括官派求学学生、求法巡礼的宗教信徒、官遣质子和遣唐文化使节等四种人。唐王朝主要通过鸿胪寺等对求学蕃客进行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核定留唐及还蕃员额、分配生员就学、负责廪食供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按照半个世纪以来黄河入渤海泥沙实际状况推算,渤海将于200年内消亡,100年后已无航海之利,其作为中国陆内最大水体的生态功能也将逐步丧失,治黄方略在传统诸种避害趋利思考的基础上,应增加“拯救渤海“的考虑。为此提出:浚通黄河故道,“引黄(河)入黄(海)“,将黄河泥沙导入黄海;在小浪底以下黄河下游河床上铺设大型输水管道送清水入山东,供下游生产、生活之用。  相似文献   

8.
为对山东省内水库整体状况和引黄及非引黄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采用超标倍数法确定超标权重、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变化权重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的组合赋权方式改进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以山东省内7个典型的引黄水库和12个非引黄水库2012-2014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内水库总体水质良好,引黄水库大多能达Ⅲ类标准,非引黄水库大多能达Ⅰ类标准,引黄水库大多数水质监测因子能达到相应综合水质类别的水质要求;省内水库污染因子超标情况较严重的主要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相似文献   

9.
万家寨引黄工程供水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引黄水质监测的现状,论述了实时在线水质监测对保证引黄水质安全的重要性,探讨了建设水质实时监测系统的初步方案,以期准确、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保证引黄水质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属国家重点工程,本文介绍了该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概况、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探讨了该长输水线路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支撑.最后,总结了长输水线路勘察的重点和需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引黄一期工程概况,介绍了引黄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及工程实施情况,总结了搞好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介绍了引黄工程现状、引黄沉淀泥沙在灌区平面上的分布及对环境的影响,总结了菏泽市在处理和利用引黄沉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了引黄灌溉面临的主要泥沙问题,提出了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茹  刘路  陈双  周军凤 《科技信息》2011,(11):408-409
自2002年以来,黄河连续实施了10次调水调沙,河床明显刷深,防洪效益显著,然而随着调水调沙的开展,近年来出现了引黄闸引不出水的问题,致使引水不能满足工农业需要,制约了滨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影响引黄闸引水能力的因素入手,分析了调水调沙对引黄闸引水能力影响的程度。得出黄河来水减少和闸后渠道淤积是影响引水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修建临时工程稳定河势、改造引黄闸、修建提水泵站、及时清淤、建设闸前拦沙设施等措施来提高引黄闸引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兰康杰 《山西科技》2006,(4):28-28,31
文章通过分析引黄北干线水价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保证引黄供水水价及水源结构平稳过渡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于文涛  高坤  高昕 《科技信息》2008,(32):372-372
本文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简要介绍了引黄工程现状、引黄泥沙在灌区平面上的分布及对环境的影响,简要介绍了菏泽市在处理和利用引黄泥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了引黄灌溉面临的主要泥沙问题,提出了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引黄济同”工程概况,并从大同城市给水现状出发,论述了“引黄济同”工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中对黄河下游引黄涵闸监控系统建设的意义、监控系统实现的功能、引黄涵闸体系结构、监控系统功能结构、各级硬件设备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8.
摘要黄河下游两岸地区干旱缺水,已成为工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解决的途径应在大力推行节水措施的基础上,近期引黄,远期引江.本文论述了建国以来引黄灌溉改土的经验,提出了要因地制宜,统一治理旱、涝、碱.引黄要淤灌结合,利用泥沙,固堤防洪,改良土壤、发挥以黄治黄,变害为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自古交往十分密切与频繁,有文字记载的已达二三千年之久。日本遣唐使的频繁入唐与名僧入宋取经,大大促进了文化交流;他们不仅带去了许多中国食品与烹饪技术,而且还传播了中国的饮食习俗与礼仪。日本桓武朝,为了鼓励遣唐使入唐学...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自产生、发展约六个世纪后便与中国开始了接触。历史上,基督教曾四度入华,先后经历了唐、元、明末清初以及近代初期四个传播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