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几年前 ,西北大学地质系王战教授 ,有感于黄河携泥沙入海形成造陆运动 ,致使渤海日益缩小的现实 ,发出了改道黄河入海口、保护渤海湾的慷慨呼吁。遗憾的是 ,这一体现着重大经济意义与生态环境意义的睿智良策 ,一直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笔者试图在王战教授呼吁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以论证 ,使之更具科学性、优越性与可操作性。一、保护渤海(内海)与根治黄河下游水患渤海呈“C”字型深深嵌入中国北方大陆(如天津一带嵌入500多公里) ,三面环陆 ,与河北、天津、山东的陆岸相邻 ,是大自然赋予我国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半封闭型内海。渤海海…  相似文献   

2.
黄河以其高含沙量、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曾多次变迁。综观其河道迁徙,北宋前多在现行黄河以北,向东北流入渤海;南宋至清末,改行今河道以南,向东南经淮河注入黄海;清末至今,复向东北入渤海,河道多呈西南—东北向、西北—东南向或西—东向,与区域内新构造运动断裂线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试论治理黄河下游的新途径——引海水冲刷河口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河自花园口至河口常称为下游,自古以来历经多次大改道。每次改道后,由于黄河流域来沙多,随着堤防的建成和泛滥受到限制,大量泥沙在堤间堆积,使河道比降增大,最终形成地上河或悬河。又由于河道尾闾注入的黄海或渤海都是弱潮海域,大量泥沙在口门附近落淤,使河口不断延伸,引起溯源淤积,导致河床淤高,从而形成今日不断抬升的悬河。如果河口不外延,则流域来沙大量在下游淤积,最终将形成平衡纵剖面而不再淤积抬升。据张仁和谢树楠的研究[1],从30年代到70年代,黄河下游的纵剖面即已接近平衡。因此,今天黄河不断抬升的主因应是口门的外延。…  相似文献   

4.
提出引海水5000~1,500m3/s在利津注入黄河冲刷河口。冲刷后,在利津将产生3.3~7.9m的水面跌差,可制止黄河河口延伸的溯源淤积作用上延,并诱发其上游产生溯源冲刷。估计可使艾山以下河道得到冲深。因挟沙海水的密度大于渤海环境水体的密度,咸浑水进入渤海时可形成异重流,将泥沙输去远方;而且断流期间河口还可能蚀退;因此引海水流量足够时,可使河口不外延或外延缓慢。从长远看,河口侵蚀基准面得到降低后,可以使黄河下游的淤积面均得到降低。这对缓解黄河下游河道持续淤高的局面和减少河口改道的风险都是有利的。 黄河下  相似文献   

5.
河南黄河放淤固堤工程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广运 《科技信息》2009,(13):324-324
黄河以泥沙之最著称于世,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放淤固堤就是利用黄河多泥沙及“悬河”的特点,将浑水或人工拌制的泥浆引至沿堤洼地或围堤内,降低流速,沉沙落淤,加固堤防。几十年来,放淤固堤作为处理黄河泥沙、巩固下游堤防的一种基本手段,既消除堤防险点隐患,又在背河侧起到压渗作用,同时又加宽了堤防断面,大大提高了提防的防洪能力,淤区顶部种植花木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对加固黄河堤防,确保下游防洪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断流若干特征要素的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下游1972-1997年断流特征观测数据,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黄河下游断流河长,断流历时和泥沙淤积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实施洪水资源化策略,为黄河下游增水冲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黄河下游增水的新途径黄河下游河道从小浪底至河口全长约850km。由于逐年累月严重的泥沙淤积,河床不断升高,迫使不断加高两岸河堤。如今河道滩面普遍高出背河地面4~6m,部分区段超过10m。黄河下游是水少沙多的“地上悬河”,也是处于封闭状态的“孤河”。人们担心它因断流而沦为内陆河,同时也担心它的河堤被冲决而造成不堪设想的洪灾。黄河下游自1986年以来的水沙过程变异与河道严重淤积的状况应引起更多的关注。这种状态导致下游河道萎缩,行洪能力大幅度降低,出现了“小水大灾”的严峻局面。为不使下游河床继续抬高,就必须减少淤积,也…  相似文献   

8.
韩保平  娄小英 《科技信息》2011,(31):I0348-I0348
黄河问题在于泥沙,泥沙问题在于水少沙多,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河槽过洪能力逐渐下降,从而造成黄河洪水危害严重,形成历史上三年两决口,多次大改道。为此,必须认真研究引黄泥沙问题,找出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的有效途径,使引黄沉沙变废为宝,造福与民。总结以下几点:第一转化为建筑材料,开发利用洪水泥沙;第二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改良土地和提供工程用土;第三积淤固堤,提高黄河大堤防洪水能力,利用黄河泥沙变废为宝提高黄河滩区群众及黄河职工的经济收入,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发展黄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七彩万花筒     
《小学科技》2012,(8):10-11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其含沙量居世界各大河流之冠,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1米的长堤,其长度可绕地球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一位外国朋友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王么佳)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疏浚减淤的效果利弊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末期以来,黄河下游由于流量减少等原因泥沙淤积加重,防洪形势日趋严峻。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近来提出“治理黄河关键是三个环节:中上游水土保持,修建水库,疏浚河道和继续加固堤防。当前要抓紧河道疏浚……”。这无疑是开拓了黄河泥沙处理的一种新尝试、新思路,许多水利工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时我国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河源地区晚第四纪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考察和14C测年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黄河源地区的环境变迁。确定了在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和全新世三个时期冰川、冰缘现象、湖泊、河流、植被和土壤的基本状况。最后讨论了近代环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25,自引:1,他引:124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进行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探讨。针对黄河三角洲主要生态风险源洪涝、干旱、风暴潮灾害、油田污染事故以及黄河断流的概率进行了分级评价;并提出度量生态损失与生态风险的指标和公式,分析了风险源的危害作用;运用遥感资料、历史记录、调查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完成了区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三角洲的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人类活动与黄河三角洲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地理学和沉积学角度探讨了晚全新世以来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发育过程的影响。一方面,黄河流域高原产沙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影响着入黄泥沙数量和河口地区堆积方式;另一方面,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人工改造、引水引沙等一系列工程措施控制着黄河三角洲的发育模式和空间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黄河在宁夏城镇形成和分布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为例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在城镇形成和分布中的作用,讨论了宁夏地区城镇从兴起、演化一直到现今城镇的分布和发展与河流的关系,认为河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城镇形成和发展中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千余年来,苏北东部沿海为抵御潮患曾先后筑起过三条海堤。随海水东去,现已沦为历史遗迹,但却为研究苏北东部海陆变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根据古代海堤的分布位置和兴废时间,分析苏北沿海平原及沿江平原的成陆历史及形成因素,探讨海堤兴废与气温、海面变化等因素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调查“引黄入晋”前汾河水库水质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汾河水库污染来源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