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介绍了引黄工程现状、引黄沉淀泥沙在灌区平面上的分布及对环境的影响,总结了菏泽市在处理和利用引黄沉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了引黄灌溉面临的主要泥沙问题,提出了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文涛  高坤  高昕 《科技信息》2008,(32):372-372
本文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简要介绍了引黄工程现状、引黄泥沙在灌区平面上的分布及对环境的影响,简要介绍了菏泽市在处理和利用引黄泥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了引黄灌溉面临的主要泥沙问题,提出了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所谓“治黄”,系指黄河下游的治理;“防洪”系指防御黄河洪水的危害。本文的主旨,在于综述古今中外治黄学说,借以提高对黄河的认识:说明单纯的防洪不是治理黄河之道,妥善处理与利用黄河泥沙水流的特性才能根治和利用黄河,同时也就免除了洪水的威胁。二、治黄的历史 1.大禹治河我国人民与黄河作斗争,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公元前2286年,大禹担负  相似文献   

4.
王茹  刘路  陈双  周军凤 《科技信息》2011,(11):408-409
自2002年以来,黄河连续实施了10次调水调沙,河床明显刷深,防洪效益显著,然而随着调水调沙的开展,近年来出现了引黄闸引不出水的问题,致使引水不能满足工农业需要,制约了滨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影响引黄闸引水能力的因素入手,分析了调水调沙对引黄闸引水能力影响的程度。得出黄河来水减少和闸后渠道淤积是影响引水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修建临时工程稳定河势、改造引黄闸、修建提水泵站、及时清淤、建设闸前拦沙设施等措施来提高引黄闸引水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黄河下游实测资料,对高含沙洪水对下游各河段河槽淤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高含沙洪水是造成下游高村以上河段河槽淤积的主要原因,高村以下河段的汛期河槽淤积物甚至全部来自高含沙洪水.降低含沙量、增大流量和提高细沙比例至70%~80%以上均可显著减轻高含沙洪水对河槽的淤积,而这可通过调控水库排沙比来实现.进一步分析了水库排沙比与出库泥沙的含沙量与细沙比例的关系,建议小浪底水库对高含沙洪水的调控要控制其排沙比在50%.在河龙间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由于其来水很少、来沙很多,可利用该区"沙随水来"的特点使河龙间洪水就地利用,以减少黄河高含沙洪水产生几率和入黄泥沙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黄河下游实测资料,对高含沙洪水对下游各河段河槽淤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高含沙洪水是造成下游高村以上河段河槽淤积的主要原因,高村以下河段的汛期河槽淤积物甚至全部来自高含沙 洪水.降低含沙量、增大流量和提高细沙比例至70%~80%以上可显著减轻高含沙洪水对河槽的淤积,而这可通过调控水库排沙比来实现.进一步分析了水库排沙比与出库泥沙的含沙量与细沙比例的关系,建议小浪底水库对高含沙洪水的调控要控制其排沙比在50%.在河龙问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由于其来水很少、来沙很多,可利用该区"沙随水来"的特点使河龙间洪水就地利用,以减少黄河高含沙洪水产生几率和入黄泥沙量.  相似文献   

7.
 一、黄河研究进展概述 建国以后,对黄河治理开发中重大技术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黄委会”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协作、联合攻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0年代,通过对黄河流域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和黄河水文泥沙资料审查整编,初步摸清了黄河流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黄河洪水泥沙的来源,对黄土高原初步进行了类型区划分和治理措施研究,勘查确认了 1843年等特大洪水的量级,总结了历史治河经验,探索了治黄方略,为黄河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此外,河务一线职工发明的锥探灌浆技术的推广应用,解决了建国初期黄河下游大量堤防隐患处理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刚  刘玉浩 《科技资讯》2011,(3):138-138
黄河泥沙化害为利,事关黄河治理开发全局。黄河泥沙应该首先视为一种资源,而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如果利用得好,不但可以减少危害性,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考虑和分析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黄河泥沙的方法。本文试从资源的角度来探讨黄河泥沙化害为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黄河中下游治理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黄河下游的淤积大部分是由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造成的。粗泥沙的来量每年达到3—4亿吨,其中50—60%淤在河槽中。大部分粗泥沙来自黄河中游两个区域,从这些区域来的洪水造成了黄河下游的严重淤积。从1952到1960和1969到1978年间,来自这些区域的十三场洪水造成了 103场洪水产生的总淤积量的60%。所以集中力量治理粗泥沙来源区是十分重要的。 2.使水土保持工作获得一定的效果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渡时期内,利用浑水灌溉和改良大堤内外的土地是一个减少黄河下游淤积的现实可行的措施。黄河下游的河床高出两岸,在大堤之外有大量盐碱化的洼地和沼泽地。用浑水来灌溉和改良这些土地是重要和有效的提高农业产量的方法。淤灌黄河中下游堤内的土地是更为有利的,因为这些土地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人烟稀少的。由于滩地和河槽之间存在高差,当泥沙沉淀之后,清水可以自流回河。 3.为了减低河槽抬升的速度,使泥沙淤积在有利的部位和充分发挥拦沙库容的作用,需要考虑下列调水调沙的措施: (1)为了增加水流的冲刷能力,非汛期的水库蓄水应集中泄放,在下游河道中产生人造洪峰。 (2)在保证大堤不决口的安全范围之内,允许滩地淹没,一般漫滩洪水不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河是我国一条特殊的大河 ,是西北和北方地区可靠的重要水源 ,因其携带泥沙量巨大、严重的凌汛和灾难性的旱涝而成为世界最难治理的江河 ;加之90年代以来黄河进入少水期形成下游的每年长时间的径流断流 ,给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造成严重水荒 ,且有变为内陆河之虑 ,已成为明显影响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就合理利用现有的黄河有限水资源、提高对黄河水的利用率、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凌汛对沿河地区的破坏等问题 ,提出引黄入渭分流工程的综合治理设想。一、黄河的特征1.黄河河道特征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沿黄地区经济的发展,引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引黄供水的管理存在诸多弊端,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不适应现实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规范和加强供水工作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引水分类合理和数据准确真实,是有序利用黄河水资源和维持黄河生态流量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黄河研究进展概述 建国以后,对黄河治理开发中重大技术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黄委会”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协作、联合攻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0年代,通过对黄河流域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和黄河水文泥沙资料审查整编,初步摸清了黄河流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黄河洪水泥沙的来源,对黄土高原初步进行了类型区划分和治理措施研究,勘查确认了 1843年等特大洪水的量级,总结了历史治河经验,探索了治黄方略,为黄河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此外,河务一线职工发明的…  相似文献   

13.
黄河是我国一条特殊的大河,是西北和北方地区可靠的重要水源,因其携带泥沙量巨大、严重的凌汛和灾难性的旱涝而成为世界最难治理的江河;加之90年代以来黄河进入少水期形成了下游的每年长时间的径流断流,给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造成严重水荒,且有变为内陆河之虑,已成为明显影响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就合理利用现有的黄河有限水资源、提高对黄河水的利用率、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凌汛对沿河地区的破坏等问题,提出引黄入渭分流工程的综合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14.
摘要黄河下游两岸地区干旱缺水,已成为工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解决的途径应在大力推行节水措施的基础上,近期引黄,远期引江.本文论述了建国以来引黄灌溉改土的经验,提出了要因地制宜,统一治理旱、涝、碱.引黄要淤灌结合,利用泥沙,固堤防洪,改良土壤、发挥以黄治黄,变害为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黄河下游放淤固堤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诸多技术难题不断得到解决,远距离输沙放淤技术已相当成熟。在利用这些技术进行黄河堤防加固的同时,新的泥沙利用项目不断出现并拓展,为黄河下游泥沙处理和应用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于此同时,黄河防汛保安全和沿黄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远距离输沙技术和泥沙处理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需求,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即将成为黄河放淤固堤技术的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按照半个世纪以来黄河入渤海泥沙实际状况推算,渤海将于200年内消亡,100年后已无航海之利,其作为中国陆内最大水体的生态功能也将逐步丧失,治黄方略在传统诸种避害趋利思考的基础上,应增加“拯救渤海“的考虑。为此提出:浚通黄河故道,“引黄(河)入黄(海)“,将黄河泥沙导入黄海;在小浪底以下黄河下游河床上铺设大型输水管道送清水入山东,供下游生产、生活之用。  相似文献   

17.
对黄河泥沙与水质关系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泥沙河流,泥沙与水相互作用对黄河水质产生显著影响。根据以往研究工作,对黄河泥沙与水质的关系问题作全面的总结评述和展望,着重于4个问题:(1)黄河泥沙对污染物行为的影响;(2)黄河泥沙中的天然有机质与黄河耗氧有机物水质参数的关系和对污染评价的影响;(3)黄河泥沙中的本底量重金属与黄河重金属水质参数的关系和对污染评价的影响;(4)黄河泥沙中的碳酸盐对水质和对水质监测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翠萍  张德东  高超  赵广运 《科技信息》2009,(11):340-340,361
河南黄河的防洪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措施、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各种途径和措施都要统筹考虑洪水和泥沙问题。加高加固堤防、淤背固堤、河道整治、挖河固堤、分(滞)洪区建设和滩区安全建设,是河南黄河河防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为农业学大寨贡献力量 在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指引下,我们四名教师和十二名学员,今年四至九月结合科研任务开门办学,参加了山东省垦利县十八户引黄放淤的现场试验。在垦利县委的领导下,在胜利油田的大力支援下,经过三千民工的共同努力,放淤试验获得了成功,为治理黄河普及大寨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黄河是世界上有名的多泥沙河流,尤其在每年七到九月份的汛期含沙量更大。引黄放淤就是利用黄河的水沙资源,把水沙引到两岸低洼的平原压碱造地,变沙害为沙利,既发展农业生产,也是治理黄河的一种有效途径。黄河的水沙经过引渠,…  相似文献   

20.
张志超  徐磊  曹洁 《科技信息》2010,(24):I0316-I0316
本文从黄河防汛特点入手,分析了黄河泥沙治理现状、黄河泥沙资源的利与弊,总结了目前泥沙资源的利用方式,对黄河泥沙资源的广阔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