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与“非典”交手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华民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为世界人民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明进步遗产,这将永远镌刻在人类战胜疾病突袭的历史碑铭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各种为战胜“非典”立下汗马功劳的科技成果,当然,以下提到的仅仅是其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2.
未来生物学发展中的几个前沿研究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已成为世人的共识。生命科学以其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与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已走上领导科学的前沿。当人们正在憧憬着宏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庞大的生物工程将会给人类了解并最终认识生命的真谛、战胜各种疾病带来福音时,英国生物学家杨·维尔穆特首先给人们一个惊讶;实际上应该看成是一个惊喜。“多莉”的诞生是生物技术的一个进步,我们不必为这一技术可能导致“克隆人类自身”而担心,更不必为可能克隆出新纳粹法西斯“希特勒”而忧虑,人是有社会性的高级动物,即便会克隆出新的“希特勒”之流,那也仅是…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似很深奥,其实也简单。人是自然的一个产物,而且是个年轻的物种。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比做一天的二十四小时,那么人类是在这二十四小时的最后几秒钟才诞生的。当然,人类的诞生是大自然的一个伟大创造,人有智慧,能创造工具,能积累文化与科学。但他不是宗教中的“上帝”、“佛祖”和“神仙”。正如人很难完全认识自然一样,人也很难完全认识社会与自己,所以人会做错事,会走弯路,需要不断吸取教训,在经验教训中成长。试问离了自然,我们能做什么,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有人可能说依靠科学,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科学…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传染病真的那么可怕吗?客观地讲,从治疗的角度来看,病毒性传染病的确难治。但是,我们在这里想要强调,面临病毒性疾病人类并不是束手无策。从历史经验上看,历次与大规模传染病的“战斗”,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经济》1996,(2):5-8
南京市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九五”发展纲要南京市科委生物工程医药产业的水平高低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科技水平。随着人类进步、科学发达,人类对战胜疾病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追求高效、安全药物的需求逐步上升。作为集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来说...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灾难的历史,形形色色的灾难如影随形一般,常常猝不及防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类的生命和财富造成莫大的损失。所谓“天灾人祸”,依照人类现有的水平和力量,要完全战胜灾难还无法做到,因此当灾难突然降临时,如何恰当运用救灾知识,把灾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便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项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人工智能改变人类生活2017年5月23日,一场人机围棋大战以人类棋手潸然泪下结束,面对人工智能,人类真的已经处于弱势了吗?从1997年IBM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到2016年Alpha Go以4:1战胜韩国围棋顶级选手李世石,现如今,Alpha Go又战胜了当今世界围坛第一人的中国棋手柯洁。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彻底取代人类?李世石、柯洁的相继落败,似乎证明了在围棋这一个高智商竞赛领域,人类已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中的传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物恐怖”形容人类面临的、日益增多的各种生物侵害,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不过,越来越多的新病种的出现,且对人类开始产生重大危害的事实,的确让我们不能不正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生物侵害、人兽共患病在向我们发出生存挑战!警钟所包含的远不止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战争等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那么,我们怎样看待和认识这来自自然界的现象呢?我们又如何应对呢?本期推出的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专题,即向读者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也许大家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科学生活这一理念应伴随我们一切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讨论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复杂历史之后,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式的螺旋状上升过程,即“非球→球→非球…”的过程。在经历了5次“非球→球”的认识反复之后,目前人类已跨入对地球本身便存在着“球(?)非球”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认识这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AlphaGo来了!     
正2015年10月,谷歌旗下的英国公司DeepMind开发的AlphaGo程序,在一场非公开比赛中以5:0完胜樊麾二段,成为历史上首个战胜围棋人类职业棋手的计算机程序。2016年3月,AlphaGo又出乎大多数人意料地以4:1战胜世界冠军李世石九段。这个AlphaGo到底是何方神圣?人工智能是否就要"君临天下"?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对于认识史方面的研究总的来说还是相当活跃、成果颇丰的,这既深化了对人类认识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的纵向透视,又为一般哲学认识论提供了理论升华的坚实基础。然而,认识史研究中也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笔者感到当前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应当重视与加强史前认识研究和把握人类认识发生发展的总体性特征。一人类认识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12.
青阳 《科技潮》2005,(4):24-24
19世纪初,医生仍用放血等原始方法为病人治病,他们对麻醉剂、消毒、细菌等还一无所知。目前,人类对付疾病的能力,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不少科学家相信在20年内,癌症、艾滋病、疟疾、精神错乱等将被人类陆续征服。然而,人类可以彻底消灭疾病吗?科学研究表明,今天地球上的l千多万种生物,是同一个单细胞生物的后裔。这些生物(包括人类)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全因为它们不断被“线粒体”所“感染”。  相似文献   

13.
用线虫实验模型系统研究调节器官发育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基因,且发现这种基因在人体中也存在,这一成果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的发现为艾滋病、肿瘤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寻找新方法的可能,将在人类战胜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霞 《今日科技》2005,(8):54-56
近日,我国的四川省出现了猪链球菌感染的疾病,夺走了数十人的生命,病毒的魔爪威胁着当地老百姓的健康。全国的医药科技精英们汇集四川正在努力绞杀猪链球菌。历史证明,人类和细菌的搏斗最后胜利的总是人类,有理由相信,人们必然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战胜猪链球菌,再次获得胜利。  相似文献   

15.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之作战之道,古今所共向往。如何得之?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杰克“内练兵以确保自己不被他人所战胜”的方法,机械行业的人士当能从此文中悟得一二。  相似文献   

16.
冯梅芝 《科技信息》2010,(26):I0344-I0344
目的:转变病人对冠心病的认识,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共100例,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分析,从而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引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结论:冠心病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动画魔法秀     
与人类斗一斗,与动物比高低?谁的胆子这么大?“人类能脚踏筋斗云、摘星斗天王吗?能七十二变、呼风唤雨吗?”不行,歇着吧。“猴子会捞月亮,熊猫会开商店,老虎能唱卡拉OK吗?”没本事,靠边站。“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做不到的。”动画王国里千奇百怪的卡通人物叽叽喳喳乐翻了天。这些原本静止的图画被施了什么魔法,不仅能“动”且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让我们一起大闯动画王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窥究竟吧,顺便发挥你无穷想像力和超级幽默感,让泥巴跳、椅子叫、书包说话……玩一个最梦幻、最High的星期天,Letsgo!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从“物本”到“人本”的价值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世界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类社会发展认识史上一个质的飞跃,具有不同于传统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是人类价值取向从“物本”到“人本”的重大转换。  相似文献   

19.
空间胀缩力是自然界中尚未被人类认识的第五种力。空间胀缩力相当于“相对论”中的“时空弯曲”而产生的力,但;后者的时间弯曲是由“引力”而生,前者的胀缩力是由“能”(光、热等)产生。例如:太阳的热与光产生太阳系的空间,并使其空间中的“物”或“星球”发生“引力”。“空间胀缩力”可以解释:1.太阳为什么带着“以太”运动(光行差试验)?2.宇宙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斥力?3.牛顿的万有引力只适合于太阳系?4.为什么冷中子有斥力?5.为什么引力常数有细微变化的规律?6.生命之力。  相似文献   

20.
黄劭楣 《科技信息》2007,(6):194-194
所谓历史发散思维是指同一历史现象中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展开各种设想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具体表现为能够在对历史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趋势,以便更好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目前,历史课在初中生的眼里仍然是“副科”,似乎“浅显易懂”。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求甚解,应付态度较为明显,这样就造成了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单一性和肤浅性。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呢?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