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又一个难解之谜鼠疫,以其三次世界性大流行,曾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时至今日,“黑死病”这个可怕的名称,仍在许多人的心头投下莫名的恐惧.这不仅是由于它流行的狂暴和极高的死亡率,还由于它的飘忽不定.它曾在数年之内席卷整个欧亚大陆,但也可以在许多年内消声匿迹,当人们渐渐把它遗忘的时候,它却从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袭来. 人类对鼠疫的认识,走过了漫长的路.鼠疫菌的发现,是这个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万圣节很陌生。1999年去美国参加科研协作时,我一到正赶上万圣节,觉得挺新鲜。早上一出门,一眼看见大树上挂着个美国佬:骑在一柄扫帚上,身着破破烂烂的黑色燕尾服,上面写着:“不要酒后飞行”。没看出什么意思,只觉得挺好笑。不承想到了单位,我的顶头上司,一位华裔女士,从门里一下跳出来。一身漆黑,还伴着畦地一声怪叫。仔细一看,她那身打扮并不是女巫,而是一只乌鸦。 正待要开口问,没想到那边又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中的传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物恐怖”形容人类面临的、日益增多的各种生物侵害,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不过,越来越多的新病种的出现,且对人类开始产生重大危害的事实,的确让我们不能不正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生物侵害、人兽共患病在向我们发出生存挑战!警钟所包含的远不止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战争等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那么,我们怎样看待和认识这来自自然界的现象呢?我们又如何应对呢?本期推出的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专题,即向读者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也许大家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科学生活这一理念应伴随我们一切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在研究证明家鼠型鼠疫流行病学特征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家鼠型鼠疫监控模式,达到控制家鼠鼠疫流行的目的,采取鼠疫监控基础研究与鼠疫监控模式研究相结合、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该项目研究证明了家鼠鼠疫流行病学特征;经系统试验筛选了毒杀黄胸鼠的适合云南的化学药物,筛选出配制毒饵用高效、廉价基饵;制定了云南省鼠疫应急处理预案;家鼠型鼠疫监控模式研究取得多项成果.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云南省家鼠型鼠疫的基本情况已经了解,适合我国国情的家鼠型鼠疫监控模式已经找到,推广应用该模式,以达到有效控制家鼠型鼠疫流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鼠疫这种疾病依靠寄生在啮齿动物身上的跳蚤,在它们之间世代相传。人类如果不介入这种过程,不会感染鼠疫。特别是旱獭中的鼠疫,更完全是人类“自找”的。 笔者第一次参加处理鼠疫事件,是1975年在西藏。为了查清鼠疫在旱獭中的流行,我们动员群众,如果发现死亡早獭,要向我们报告。一天早晨,我的帐篷前来了一位藏族老人,告诉我说他发现了一只死在洞口上的早獭。  相似文献   
6.
把艾滋病与可怕的黑死病并列,决不是危言耸听.在艾滋病最早开始蔓延的国家,如非洲的津巴布韦,估计已有20%~25%的人口感染.实际的数字可能还不止,在到诊所就诊的育龄妇女中,艾滋病的阳性率几乎达40%.成年的一代正在逐渐死去,每年留下6万名孤儿.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制止,下一步,我们将面临一个在艾滋病笼罩下渐渐死去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云南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分离鼠疫菌的基因表型。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扩增技术(RAPD)对菌株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了28株鼠疫菌,除一株外,27株均显示有13条带型,并与假结核菌和小肠结肠炎菌有明显的区别。结论:云南家、野两型鼠疫菌株可能具有相同的随机引物扩增基因表征。  相似文献   
8.
科学小说集<孤狼>终于完稿,并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了.在这本小说集中,包含了一些在生命和卫生科学领域内,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鼠疫,0157肠炎,疯牛病,以及人类克隆会引起的后果等;介绍了在一般媒介中难以涉及的、深一层次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伊伯拉出血热 开始时,病人只是畏寒、发热、头痛、肌肉疼痛,泪汪汪的双眼布满血丝,浑身出现红色的斑疹。人们也许以为,这和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突然之间,一切全都急转直下,病人的血压急剧跌落,尿几乎没有了,血液从身体的每一个孔道中流出来。到后来,甚至从细小的毛孔中,也渗出一颗颗不会凝固的血珠。医生竭尽了全力,可病人还是无可挽回地死去,这就是可怕的伊伯拉出血热。  相似文献   
10.
把艾滋病与可怕的黑死病并列,决不是危言耸听。在艾滋病最早开始蔓延的国家,如非洲的津巴布韦,估计已有20%~25%的人口感染。实际的数字可能还不止,在到诊所就诊的育龄妇女中,艾滋病的阳性率几乎达40%。成年的一代正在逐渐死去,每年留下6万名孤儿。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制止,下一步,我们将面临一个在艾滋病笼罩下渐渐死去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