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世界园林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两个分支,一支是西方的规则式园林,另外一支是东方的自然式园林。西方园林讲究对称,以巨大的尺度创造出真实而有限的空间,东方园林则以"一峰山则太华千寻,一勺水则江湖万里"的意境创造了无限的空间感。西方园林重在写实,东方园林重在写意。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它综合了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  相似文献   

2.
同属东方园林体系的中日古典园林,都是优秀的园林艺术,虽然两者本质上都是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思想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情况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中日园林都十分注重用花木营造自然氛围,不过中国园林建筑成分较重,显得人工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一般偏于一隅,显得自然意趣浓厚。意境创造上中国园林极力表现花木繁盛、欣欣向荣的喜悦之景,而日本园林营造的是静谧幽玄、伤春悲秋之美。  相似文献   

3.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尤其是15至17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人的独特审美能力加上曾经从宦带来的财富积累,使袁枚对园林建设有较高的要求。而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共同影响让他视园林为生存之所,更视园林为一种艺术作品,既以审美目的为主,又不忘园林的实用价值,力求将园林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统一,以使随园很好地集善、美于一体。在园林建设与治园之法的看法上袁枚亦随意通达,他随己所好,努力求得园林在实用方面的功用与自己的性情相随,而在园林美的建设上,他又随顺自然,尽可能地统一园林的自然美与人工美。  相似文献   

5.
王慧 《科技咨询导报》2010,(18):240-240
中国古代不但有独特的社会观和人生观、文化和艺术观,还有独特的自然观。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重点体现在园林建造上。中国古代园林,种花植木,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取于自然,顺其自然"。千百年来,人们就顺着这种自然观来欣赏这些审美对象。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山石、池水以及道路、桥梁等,也皆从自然出发。发展至今,经过岁月的洗礼与外来思想的冲击,却从未改变其自然之风,生机勃勃的园林艺术,利用人工之手,修饰自然,将大自然的秀美之色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树木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因素.树木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通过视觉、味觉、触觉、运动觉和心灵来感赏树木的各种美。园林造景中的树木配置要辩正统一地处理好自然与规则,对比与调和、平衡与动势、节奏与韵律、疏密与透漏、明朗与模糊、意境与主题等关系中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建筑分为两大部分:府邸和园林。府邸主次分明,体现出一种秩序美,儒学规范和礼制渗透其间。在空间布局上,《红楼梦》中的建筑,尤其是大观园里的建筑显示出对称之美和含蓄曲折美,体现了温柔、委婉、曲折的民族心理特征,给人广阔的联想,形成特殊的审美趣味。《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自然山水是和谐统一的,而且《红楼梦》整体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主人公们个性、命运的象征。建筑和人物合二为一这是曹雪芹的独创。  相似文献   

8.
美、加园林规划的特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园林建设情况,分析了美、加园林最突出的特点是规划思想明确,突出生态、维护自然、以人为本,设计意识超前、管理精细,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提出我们在主园规划和建设中,应注意运用生态学原理,着重保持自然性,少建人工景点,城市园林建设要观赏与环境效应合一,使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在造园艺术的观念和表达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园林艺术以不同的样貌呈现,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这种不同都有其渊源流长的哲学观、美学观和自然观。其中对于雕塑语言的理解在东方显得更加宽泛。因此,在造景时,东方园林艺术家视鬼斧神工的美石为自然赐予的"雕塑",自如地加以运用,其中尤以"太湖石"的使用更加广泛和得心应手。太湖石在园林中的角色语言和作用与西方园林中的雕像是异曲同工的。如果我们从造型美中挖掘它的深层次内涵,它的自然形式不仅给人色彩与形态的感性认识,而且它的文化意蕴始终保持着东方艺术"以意为象"的本色。太湖石是意象的,其意象性在审美者的感觉中是丰富的,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意趣,它可以跨越时空发挥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提出的人格美学范畴,对环境美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环境艺术(建筑、园林)的基本趣味。如非礼弗履、阴阳和谐、有无相生、道法自然等等。从这些美学趣味中,可以看出中国环境艺术的一个根本特点:环境与人相通。从而为我们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找到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把环境美与人格美联系起来理解。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古诗主要有格律诗、五言诗、七言诗,其结构紧凑,用字含蓄委婉,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感寥寥几行就表现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或一个优美的意境,且兼用了对称、押韵、双关、谐音等修辞方法,使之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不过,要在译文中把原诗的音美、意美、形美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对于译者来说是一件难事。不仅是译诗,就是翻译过来的译文,也没有一篇能与原文完完全全地对等,也就是说,无论是从风格上、形式上、用词上原文与译文总有差距,而翻译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译诗是翻译中的难点,译文与原文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园林基本上是感性的、写意的,强调自然、野趣、情感、想象,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西方园林则基本上是理性的、写实的,强调人工、图形、秩序、规律,以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园林也纳入到明晰、精确、严谨的科学范畴。分析比较中西园林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思想,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南阳武侯祠是诸葛亮青年时代的躬耕之地,千百年来一直被作为众人纪念诸葛亮的公共园林。该纪念性公共园林以三国汉文化为主要根基,将园林的规则布局与自然布局相融合、规整的园林建筑与清新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古典与现代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幽静自然的风景式园林景观。南阳武侯祠在造园上尊重原有地形,巧妙安排空间序列、植物配置、山石水体,营造出一种幽静、淡雅、古朴的自然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的亚洲美学家们往往依据西方美学传统的基本模式来考察各种美学问题;但实际上,亚洲各国也有自己的与西方不同的美学传统。通过对中西美学传统的比较性考察,探讨中国美学在21世纪人类美学的总体发展中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从中国美学的视点看,美不仅在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具有单纯审美的意义,而且更在人的存在自身中具有形而上的意义;人不仅是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而且首先是人自身美的存在的创造者。事实上,只有当人自身的存在首先在形而上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层面时,人才有可能一方面在外部世界中创造出审美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内心世界中形成审美的心理。中国美学的这一洞见无疑能够大大扩展21世纪人类美学的理论视界和研究内容,使其超出西方美学传统的有限观念,甚至将其提升到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层面,从而使其对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数学作为科学美的一种形态,是一种自然真实的美,从数学美的主要表现特征:简洁、对称、和谐、奇异四方面着手,揭示数学美,寓美于教,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则不仅为西方国家普遍承认,也是联合国人权宪章所确立的一项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为此,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引入了该规则,从而使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更加民主、文明。但目前该规则引发的争议仍然较多、立法矛盾尚存、相关配套制度也仍然欠缺,因此,应以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则。  相似文献   

17.
李喜平 《科技资讯》2009,(20):118-118
园林造景作为一种空间造型艺术,通过再现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设计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创造更多,更美、更生机勃勃的植物景观。本文从植物造景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出发,结合园林造景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了植物造景的原理和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秦汉园林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园林在中国园林文化中具有开拓之功.其主要特征为:自然山水与人工山水结合,山、水、建筑三位一体景观要素的形成,园林情趣多元化.它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格局与基调,催生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绪,山水怡情成为文人永远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园林历来就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重要媒介,园林能给予人近在咫尺的与自然的交流和融汇。中国园林像诗,因为它含蓄,中国园林像画,因为它耐看。它是由自然和人工巧妙结合的生命体,一年四季都蕴含着勃发的活力。郭庄的造园成功地用艺术来完善自然并使人不觉斧痕,成为中国传统园林之精品。  相似文献   

20.
朱晓峰 《科技信息》2009,(22):201-201
园林历来就是人们亲近自然的重要媒介,园林能给予人近在咫尺的与自然的交流和融汇。中国园林像诗,因为它含蓄,中国园林像画,因为它耐看。它是由自然和人工巧妙结合的生命体,一年四季都蕴含着勃发的活力。郭庄的造园成功地用艺术来完善自然并使人不觉斧痕,成为中国传统园林之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