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概述了无线移动信道的特点和数据传输方式,阐述了正交频分多路(OFDM)在模拟无线移动信道中传输数据的工作原理,给出频率调制(FM)模拟信道和单边带(SSB)调制模拟信道OFDM数据传输系统的构成,并提出一组低速OFDM/SSB数据传输系统的参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一种不规取样的数字正切锁相环在移动信道中的统计性能,并模拟计算了用DTL解调MDPSK时的误码率与信道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CDPD系统叠加在现有的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之上,利用现有无线信道的空闲处理能力,构建分组数据平台,有效地扩展了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支撑能力。介绍了CDPD系统的移动管理协议并提出了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烨  刘莉  孙锐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7,25(1):89-90,93
在分析无线移动信道特性的基础上,把系统的信道近似为一随机统计过程,并把这一过程简单处理模拟为Suzuki过程.重点研究了Suzuki信道模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Suzuki信道模型的结构原理,实现Suzuki信道模型建立,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实际的移动信道.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个建立在简单分群的 Markov 模型基础上表示移动信道的三状态Markov 模型,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求得了此模型的解析表达式,并计算出描述模型的概率转移矩降 P。根据此模型给出的参数,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方法产生出描述移动信道长突发错误特性的信道差错序列{e_(?)}。模拟结果表明,用三状态 Markov 模型表示移动信道比用 GEC 模型表示移动信道具有更高的精度,而且比一般分群的 Markov 模型更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6.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是利用现有的模拟蜂窝电话网来传输数据的一种新技术,它有两种信道分配方案,固定信道方案和跳频方案。立足于MAC( 媒质接入控制) 层,通过仿真和计算,对MDBS( 移动数据基站) 和MES( 移动终端系统) 之间的数据传输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数据吞吐量、平均时延以及由于传输数据而引起的话务量损失值  相似文献   

7.
在通信系统的研制和开发过程中,常常要考虑信道的传输特性,文中针对短波移动信道的特点,建立了小尺度衰落的短波移动信道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型,并对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后,验证了该信道模型的可行性。该计算机仿真模型为比较各种抗多径衰落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室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连续Pilot 信号体制CDMA系统中,高速移动台自适应信道估计的方法,它包括信道变化速率的检测和信道估计积分长度的自适应调整两个部分.仿真结果显示,该信道估计器有效拓展了移动台正常工作的运动速度范围,提高了RAKE接收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Ka波段移动卫星信道的综合模型及误码率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分析Ka波段移动卫星信道的统计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多径衰落、阴影遮蔽以及Ka波段所特有的雨衰影响的Ka波段移动卫星信道的综合模型,并进行了系统性能的实验仿真.同时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该信道误码率的理论上限,并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Ka波段移动卫星信道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为分析系统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0.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是利用现有的模拟蜂窝电话网来传输数据的一种新技术。无线资源管理协议负责为CDPD数据流选择一个合适的信道进行数据传输。通过建立一个话音模型,对CDPD 如何选择信道才能获得最佳的数据传输作了理论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宽带码分多址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主流,因此宽带卫星移动通信将得到快速发展。处先分析了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宽带移动卫星通信信道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利用该信道模型对市区,郊区,农村3种环境及不同卫星仰角下多用户宽带DS-CDMA系统的下行链路误码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讨论中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的系统设计问题 ,包括星座设计、覆盖率统计和通信线路计算等问题。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软件Delphi、科学计算软件Matlab、动画制作软件Animator等工具 ,研制了中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综合软件 ,并以此设计了我国中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星座方案各一套 ,同时完成了星座实时动态演示 ,并能实时对全球、中国、北美、欧洲进行覆盖率动态统计和通信线路计算。  相似文献   

13.
卫星移动通信作为地面移动通信的补充,是实现全球个人通信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发展最迅速的通信技术之一.卫星移动通信具有卫星固定业务和移动通信双重特点,其电波传输距离远,经历的环境特殊,导致其信道特性远比地面系统复杂.因此,研究其信道特性是设计出高效实用的通信系统的关键环节.本对其信道特性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并对某些衰减因素的解决措施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卫星和用户都处于运动中,当用户穿越波束边界时需要进行切换.切换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切换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移动通信质量.在无线资源受限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不必要的切换会造成系统资源浪费.地面和卫星移动通信存在差异,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越区切换算法在卫星移动通信网络中不再适用.针对现有波束切换算法在切换判决时没有考虑当前链路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判决的卫星波束切换算法.该算法根据当前链路质量动态地调整切换迟滞值参数的变化,并为不同速度的用户设置不同的切换触发时间.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卫星点波束切换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合理地触发必须切换,避免不必要的切换,从而降低网络的乒乓切换和切换失败率.  相似文献   

15.
适于中国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星座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地域分布的实际情况及移动通信业务量各时间段的差异,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的移动通信卫星组网星座方案,利用一颗同步卫星和两个低轨道上16颗小卫星来构建卫星通信系统,达到移动通信的要求,并对这一星座方案在我国范围内的覆盖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高轨道静止卫星系统(high orbit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system,GEO)具有波束覆盖大、信号传输时延长、星上资源受限等特点.当前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切换算法不能满足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降低卫星通信系统切换时延算法,该算法利用卫星通信移动终端位置信息和历史测量信息获得切换位置区域,根据规划导航路径是否经过切换位置区域进行切换预判,结合移动终端移动矢量和移动速度对可能跨越切换位置区域进行更精确切换判决.与现有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切换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仅利用了移动终端的功率测量和接收信号质量等传统参量,而且综合考虑了移动终端位置以及移动矢量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卫星波束切换的时延,而且降低切换的乒乓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应用VSAT技术建立大震现场紧急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规定了该系统应实现的业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陆地地震救灾移动卫星通信计划,并对一些关键技术和可能为移动用户提供的通信业务作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无线控制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一种履带式移动机器人作为控制平台,利用无线收发一体数字传输MODEM模块PTR2000芯片抗干扰能力较强的FSK调制/解调原理,通过移动机器人身上单片机对机器人各个关节步进电机的控制,实现了移动机器人与PC之间数据的无线传输;采用微波开路电视传输系统MTVT 91卫星通讯传输技术,完成了对图像的实时传输。成功地实现了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无线控制,以及对远程机器人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9.
基于LTE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将3GPP LTE标准与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对实现移动通信的高速全球覆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卫星通信面临的高误码率、上下行带宽非对称等问题,对卫星移动通信的资源调度和服务质量保证提出了重要挑战.以LTE半持续调度机制为基础,针对卫星移动通信语音业务,提出了一种上行无线资源调度方案VoSPS.VoSPS中增加了基于上行信道质量的准入机制和截断机制,减少了上行资源的浪费;引入了一种基于语音服务满意度的语音编码速率调整算法,增加了系统的用户容量.仿真结果表明,VoSPS能有效提高系统的用户满意度和语音业务容量.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际研究项目介绍了一种新型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该系统采用的是捷联式的有源稳定跟踪平台,特点在于利用圆锥扫描原理实现天线姿态稳定跟踪,从而降低了系统对天线稳定平台的精度要求,主要探讨了圆锥扫描技术在天线自动跟踪系统中的应用。阐述了圆锥扫描自动跟踪的原理、系统组成以及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分析了扫描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选择原则。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获得较高的跟踪精度和跟踪实时性,能够使天线稳定地对准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