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干扰素—γ对假孕大鼠黄体功能的影响(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假孕大鼠为实验对象,在体注射IFN-γ研究IFN-γ对血浆孕酮水平的影响,黄体器官离体培养研究IFN-γ,PGF2α对黄体孕酮水平的作用,结果表明,注射IFN-γ后,能提高血浆孕酮水平,由83.87ng/mL升至117.09ng/mL,增长39.6%(P〈0.05),离体培养条件下加入IFN-γ(120U/mL)也能提高培养液中的孕酮水平(P〈0.01),加入PGF2α(100ng/mL)则能显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γ对妊娠小鼠黄体细胞孕酮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妊娠小鼠黄体细胞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源的干扰素-γ(INF-γ)对妊娠小鼠黄体细胞孕酮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IFN-γ对妊娠小鼠黄体细胞分泌孕酮有显著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IFN-γ有促黄体作用,但当IFN-γ大量存在时,对孕酮分泌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1,4-二钠-1,1,4,4-四苯基丁烷在乙醚中分别与四氢呋喃(THF)和1,2-二乙氧基乙烷(DEE)反应,合成了两个未见报道的、对空气和湿气极为敏感的1,4-二钠-1,1,4,4-四苯基丁烷加合物(C6H5)2CNaCH2CH2CNa(C6H5)2·nL(L=THF.n=8;L=DEE,n=6)加合物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及氢核磁共振谱鉴定.  相似文献   

4.
温桂珍 《广西科学》1995,2(2):62-63
以巴西铁(Dracaena sanderiena)茎段为接种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吲哚乙酸(IAA)、茶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氨基嘌呤(6-BA)、6一糠基氨基嘌呤(6-FA)、吲哚丁酸(IBA)、生根粉(ABT1)、玉米素(ZT)为附加成分,进行诱导、分化、生根试验。诱导结果表明:IAA不起作用,2,4-D有较好的促进作用,0.5mg/L(2,4-D)+2mg/L(6-BA)组合,诱导率高达90%。分化结果表明:NAA、6-BA效果较好,6-FA作用不明显,lmg/LNAA+4ms/L(6-BA)+2ms/LZT组合,分化率最高.达81.1%。生根结果表明:MS+0.5mg/LNAA+0.5mg/L(6-FA),MS+0.4mg/LNAA+2mg/LIBA,MS+0.2mg/LNAA+0.1mg/L(6-FA)+ABT1三种培养基均发根,生根率70%以上,根粗,但有点脆,若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碳产生的根则细而韧。  相似文献   

5.
所谓“纽结破坏测不准关系”是很轻率的.在多重强子物理学中,测不准关系迄今都是正确的.对于(aQ)-νKν(aQ)分布,测不准关系ΔxΔp=4[1-(2/3)2γB(gR,eR)]1/23不会因为非线性相互作用而破坏,这是由于存在收敛条件(D-4)<γB(gR,eR)<(D-3),其中的D=4-ε为时空维度.  相似文献   

6.
用1,4-二钠-1,1,4,4-四苯基丁烷在乙醚中分别与四氢呋喃(THF)和1,2-二乙氧基乙烷(DEE)反应,合成了两个未见报道的,对空气和湿气极为敏感的1,4-二钠-1,1,4,4-四苯基丁烷加合物(C6H5)2CHaCH2CNa(C6H5)2.nL(L=THF,n=8;L=DEE,n=6),加合物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及氢核磁共振谱鉴定。  相似文献   

7.
用杂交瘤技术将基因工程人γ-干扰素(rIFN-γ)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了 3株抗 rIFN-γ杂交瘤细胞株。这些细胞株经两年多的传代培养仍保持稳定分泌抗体的能力,并与rIFN-γ及新型γ-干扰素呈特异性反应,可用于亲和层析纯化γ-干扰素.  相似文献   

8.
将28只摘除卵巢后6~7周的山羊随机分为4组,按2×2因子实验设计进行处理,实验因子为:①肌肉注射孕酮(P_4):1~5天每天10mg;6~12天每天20mg.②肌肉注射雌二醇(E_2):第13天20ug;第14天40ug.对照处理则注射相应体积的玉米油,在第1~15天每天采1次颈静脉血样,用RIA法测定血浆P_4和E_2水平,结果表明,每天注射10和20mgP_4可使血浆P_4水平分别维持在3和5ng/ml左右,注射20和40μgE_2可分别产生30和50pg/ml的血浆E_2水平。用这种方法,简便而准确地模拟了山羊发情周期中血浆P_4和E_2水平的变化范型。  相似文献   

9.
使用不同配比的4-(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哌啶醇酯和苯乙烯,改变引发剂AIBN的用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单体配比和相对分子质量的TMPM和共聚物(PDS),研究了它们对聚丙烯耐γ辐射性能的影响。当TMPM和St的质量比为2:1 ̄1:2,引发剂的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0.5% ̄1%时,合成的PDS作为光稳定剂添加到聚丙烯中后,聚丙烯的耐辐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用微盘电极研究了二茂铁衍生物的电化学行为及电催化氧化二氢烟酰胺腺嘌吟二核苷酸(NADH)。用微电极测定了二茂铁衍生物(磺酸基二茂铁,乙酰基二茂铁,羧酸基二茂铁,α-羟乙基二茂铁,α,α'-二经乙基二茂铁)的扩散系数(分别为3.4×10 ̄(-6),6.9×10 ̄(-6),1.7×10 ̄(-6).6.2×10 ̄(-7),1.5×10 ̄(-6)cm ̄2/s)及乙酞基二茂铁电催化氧化NADH的催化速率常数(4.68×10 ̄3(mol/L) ̄(-1))。探讨了温度、pH及β-环糊精的络合效应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姜超  程久苗 《科技信息》2013,(13):136-137,167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论文探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方法,并针对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多目标规划整合模型(SD-MOP)的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并研究了SD-MOP整合模型的构建过程,为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探索出了一套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价监测点配置关系到城市地价水平的真实反映,影响到我国城市地价监测体系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提出以空间分层抽样技术为基础,首先确定城市地价监测点总量,然后选择一定的指标,分别确定地价监测点在城市内不同区域、不同用地类型、不同土地级别中的分布,经综合平衡,最后确定地价监测点配置方案.该模式解决了我国当前地价监测体系建立中如何配置监测点这一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模型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内在机理,提出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两大因素-据此对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构建了建设用地控制模型,提出了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镇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新探--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分析了我国现行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两大因素,对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构建了双因素预测模型.并据此提出了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多目标决策理论、组合优化理论以及预测科学技术为依据 ,首先建立了土地功能配置模型 ,帮助规划师对各种不同功能土地的片面布置进行分析 ,从而找到最合理的城市土地布局 ;然后以遗传算法作为优化工具 ,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分析了中国目前城乡用地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二调数据,深入分析了该研究区城乡用地的历史变化情况、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的办法和建议,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区的城乡用地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借鉴环境基尼系数,对苏南运河区域排水权配置进行研究。选择运河沿线防洪包围区域人口、GDP和土地面积为控制指标,通过绘制洛伦茨曲线计算相应的环境基尼系数。在排水权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以控制指标的环境基尼系数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设定合理的约束条件,计算得到各区域排水权的优化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在优化配置后,基于人口、GDP和土地面积3项指标的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000 2、0.144 1和0.079 6,均优于现状,环境基尼系数的平均变化幅度为0.026 3;基于环境基尼系数的分配方式能够兼顾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利于统筹城市防洪与区域防洪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减轻苏南运河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市西山地区是山西省重要的工业聚集地。通过对西山地区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利用进行分析,为该地区合理进行土地资源配置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斌  周世健  杨丽桃 《江西科学》2012,30(3):304-307
地价监测点配置关系到城市地价水平的真实反映,影响到我国城市地价监测体系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对完善土地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MAPGIS平台,通过空间内插的方法建立数字地价模型,并结合市场比较法的监测点地价更新、TIN数字地价模型更新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城市地价监测点的定量配置和空间定位,建立地价监测点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垃圾处理和处置方式--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为了寻找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采用焚烧方式处理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思路。生命周期评价为我国垃圾焚烧处理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文章主要分析了垃圾焚烧处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中多产品系统所存在的分配问题,以及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的组成,详细探讨其分配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并从多角度地分析和研究垃圾焚烧处理系统环境负荷分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垃圾焚烧处理生命周期系统环境负荷分配中,经济和环境政策的影响大于工艺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