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南亚地区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地区 ,其华人教育有着良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 ,由于受各国当局民族同化政策的影响 ,华文教育历经坎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 ,由于我国国力增强 ,华语在世界范围内渐成“强势语言” ,东南亚各国政府在对华文教育政策重新认识的基础上 ,顺应时势 ,全面开放华文教育。目前 ,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已呈复苏景象 ,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要使之全面繁荣 ,还要解决诸如经费、师资、教材等方面的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呈现了孔子学院规模不断扩大及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高校逐渐增多,学习汉语人数持续上升等良好态势,但在孔子学院品牌效应提升、汉语教材本土化和师资队伍建设、汉语交际环境营造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中文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发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协同作用,与在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企业开展紧密合作,扩大孔子学院的推广力度和品牌效应;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编写本土化教材;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联系,率先在华人社区和华文学校营造良好的汉语交际环境;注重中国企业的本土化问题,加大企业和高校合作力度等是解决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现存问题的重要策略。"一带一路"倡议为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高质量的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也将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教育与文化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华文教育在内涵、对象、任务、特征等方面必须适应先进文化的需要,先进文化必须贯穿于 华文教育过程之中。华文教育是面向广大华侨华人的大众性教育,由于受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给学生 的知识必须是能适应社会、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先进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4.
华文教育在内涵、对象、任务、特征等方面必须适应先进文化的需要,先进文化必须贯穿子华文教育过程之中.华文教育是面向广大华侨华人的大众性教育,由于受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能适应社会、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先进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5.
先以东南亚地区为例,就语体的变化、中华文化涵域的变化与经世致用性三个方面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海外兴起的华文教育热潮与历史上的海外华文教育热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指出海外华文教育经历了以完全保留中华(儒家)文化为目的、尝试将国内教育体系与价值观移植到海外居住地,到全球化形势下逐步适应华人的商业、就业等谋生需要与弘扬中华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变化。然后提出,应多层次、立体地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充分利用传统的海外华文学校与华人社团、华语远程教育与空中教育网络、海外华文报刊传媒、华语影视体系、海外华文文化事业机构、海外中国学机构、海外华人宗教团体与慈善机构、海外中国商业机构和海外中国旅游机构等社会资源作为平台,继续解决好教材和师资问题,为当地华文教育营造一个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逐渐形成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合力。  相似文献   

6.
柬埔寨华文教育直到20世纪90年代柬华理事总会成立之后,才又焕发生机、蓬勃发展.但由于历史的断代和教育资源的落后,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要在柬埔寨华教社团影响下发展华文教育,需要有外部政策的保障,即华文教育积极融入柬埔寨国民教育体系;同时还应进行内部体制的改革,即规范华校管理制度;提高师资水平;重新编写教材;找准华文教育定位;改进教学方法;扶持地方华校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文文学 ,是指中国本土 (含大陆、台湾、香港、澳门 )以外的各国华人 (含移民、取得异国国籍者、旅居者、留学生、华裔等 )用汉文写作的文学。研究各地区、各国华文文学的差异和特色 ,有利于促进世界华文文学的交流与发展。海外华文文学分为四大板块 ,其文学创作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因其华人移民历史和社会状况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差异。在世纪之交 ,海外华文文学在机遇面前 ,也面临着种种主客观因素的挑战 ,种种问题都需要中国本土文学界和海外华文文学团体共同研究。中国大陆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中心和强大的辐射源 ,理应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促进海外华文文学繁荣发展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是华文教育的"大本营",历来运用不同方式支持推动华文教育发展。而如何有效推进华文教育事业,则是两岸与时俱进的话题。台湾地区在华文教育事业上有着起步早、成效多等优势,特别在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华侨青年华文水平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和研究探讨。近年来,台湾地区华文教育政策有了新气象,本文拟就此,谈谈台湾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侨务工作中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随着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也呈现出新特点。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当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机遇,并对国内高等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拓展海外华文教育的新模式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泰北华人村华语状态及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北华人村是一个极为特殊而尴尬的华人聚集区,本文利用国家侨办组织赴泰北进行汉语教师培训的机会,对该地华语使用情况和华文教育情况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调查和分析。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该地华语的使用情况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由于条件的限制,该地的华文教育还相当落后。希望本文能引起各界人士和专家对该群体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华文报刊从初创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是海外华侨华人交流沟通、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其间经历三次高潮,地区分布几经流变,不同历史阶段特点各异,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华文报刊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文报刊从初创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是海外华侨华人交流沟通、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其间经历三次高潮,地区分布几经流变,不同历史阶段特点各异,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华文报刊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华文文学语言的城市特征鲜明.多种语言的兼收并蓄,使新加坡华文文学语言洋溢着现代工商城市的气息,体现了南洋国际化都市海纳百川的特点.多样化的语言风格,使作品既有市井色彩,又有典雅凝炼的风韵.新加坡华文文学语言展现了当代新加坡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传统观念与现代性思维的冲突,表现了华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一支彩笔耀南天”──郁达夫与战前新马华文文学陈子善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回眸展望,本世纪的东南亚华人文化发展史绚烂多姿,华人文学则是其中较为重要极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史家认为,二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中期,新马华文文学经过最初的萌芽、随之的扩展...  相似文献   

15.
何丽平 《科技信息》2014,(14):108+119
在印度尼西亚棉兰市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图书馆员主动为印尼华文学院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指导,加快其资源建设的步伐,宣传中国智力成果,促进中印友谊。指导当地中国老师通过VPN进行国内资源的访问,消除信息资源传递的阻碍,使信息传递畅通。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解读梅县攀桂坊张家围张坤贤家族侨批资料,文章考察了民国初期印度尼西亚华侨社会以及梅州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探讨当时华人在印度尼西亚的社会地位及其与家乡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关系,以及当时青年华侨的思想以及梅州侨乡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印度尼西亚华人为调查对象,利用能够反映态度的ABC模型的11个语言特征,考察了印尼华人对华语、汉语方言和印度尼西亚官方语言(印尼语)的态度。对调查问卷搜集到的11个语言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运用SPSS中的方差分析功能检验每种语言的三个态度成分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下组别间的显著性后发现,印尼华人对印尼语的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方面的态度最为积极,但华人内部各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印尼语的态度非常不一致。由对华语认知程度的较高评价可知,印尼华人非常认同华语的社会地位。印尼华人对汉语方言的总体态度相当消极,汉语方言在印尼的发展前景黯淡。  相似文献   

18.
张蕴岭 《世界知识》2020,(22):72-72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两国关系可以追溯到很远。据记载,早在中国的汉、唐时代双方就有了较多的交往。但自17世纪初印尼被荷兰占领、先后成为多个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后,与中国的官方关系就疏远了。不过,规模很大且在当地拥有很大影响力的华人族群是连接两国关系的重要人文引线,难以割断。  相似文献   

19.
文化融合、发展经济、区域合作是21世纪东南亚地区社会变革的主题,也是发展华文教育和华语教学的契机。华语文教学应该面向终身教育,培养世界性竞争力,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了顺应未来个人、组织、国家以及国际等的发展需要,区域华语文教学事业的当务之急是推行资源共享并更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广大海外侨胞是中国的独特资源,是中国发展的"友好使者"和"重要桥梁"。他们通过华文教育、华文传媒和华侨社团传递和扩散中华文化,增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加深了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增强了海外侨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华侨华人更好地融入住在国主流社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