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是探讨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内容及在临床检验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检验科分析后质量控制,与临床及时有效的沟通,提高检验质量,保证临床工作顺利而更高效地运行,建立实验室分析后质量控制的标准,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管机制,使检验人员足够重视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操作,确保其高效地为临床诊治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宋月华 《甘肃科技》2014,(4):136-137,130
回顾2010—2012年检验科工作人员出现的职业暴露情况,并对其构成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3年期间在职业暴露的16人次中,采血针头刺伤比率是37.2%;标本管裂划伤是22.1%;仪器针头刺伤是10.5%;血液、体液污染皮肤、粘膜是30.2%,这些都造成了检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污染而发生的感染,发生各种各样的职业暴露事件。检验科人员长期暴露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也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根源。所以,要强化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提高自身防御危险的能力,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维护医疗环境的安全,是我们每个医学检验人员应当承担的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企业及科研单位在工作中产生的废液,大多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可根据废液的类型,将废液贮存收集起来,统一进行处理。废液中有害物质的处理方法主要通过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等,将有害物回收或分解、转化成其他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实验室对废液进行贮存或处理时,为了防范意外事件,于贮存场所及处理区域必须准备消防器材。总之,日益恶化的环境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好实验室的废液,加强对它的管理,使化学物质既能为人类服务,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浅谈我校实验室常见废液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排放的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已引起大家的重视.介绍了我校化学实验室常见废液处理的方法,使化学实验室废液的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从而减少化学实验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化学实验室所产生的废液其特点是,数量少、种类多、组成经常变化。排放这些废液,如不加处理将直接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引起公害。其后果众所周知十分严重。因此,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自觉地采取正确规范的措施对实验室废液加以合理的处理。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以减少对环境污染,保护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分析检验实验室是各类综合性高校和工科院校教学、科研的重点单位,实验废液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直接排放对环境污染严重。对常见实验废液进行调查,并进行处理方法研究。分析检验实验室废液主要有四类:酸碱废液、重金属废液、有机废液和染化料废液。采用了源头分类处理实验室废液的方法,选用微生物絮凝剂处理重金属废液,水质检查结果表明,治理后废液水质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方法简便有效、绿色环保,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室常见无机废液净化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液,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下水道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水质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首先将无机废液分成3类,一类含酸、碱废液;二类含有害重金属废液;三类含有害的阴离子废液.然后研究了这3类废液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对废液和处理后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陈彦 《甘肃科技》2014,(4):85-86,79
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达到提高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目的。采取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领导重视,从检验科硬软件着手,改善布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培训等措施进行感染控制。通过采取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医院感染,增强了检验科人员的院感意识,提升了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产品质量是通过检验结果反映出来的,如果检验结果不正确可靠,必然给受检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也会损害质检机构的形象。本文就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作如下探讨:1对检验员的要求做为产品质量检验人员来说,必须掌握本专业的质量检验技术,熟悉本岗位所检产品的检验方法,能正确使用、合理维护检验仪器设备,严格按标准进行检验。如果做为化学检验员,除了掌握检验人员的普遍知识外,还应当掌握化学分析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例如,标准物质、化学试剂及常用指示剂的知识,浓度计算,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试样制备、称量、过…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放射性废液污染环境,迫切需要安全、高效的处理含铀废液的技术方法。在总结传统处理工艺和近年来提出的几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含铀废液的思路与方法——自然结晶法。详细论述了该思路的理论实践基础及技术对策,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工业废水中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去除一直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难点,为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和上海伟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出基于延时芬顿氧化与生物耦合的低耗废水处理技术、基于原位生成纳米羟基氧化铁吸附剂的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基于污染物分子结构调控的定向氧化技术等系列的废水处理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一系列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上的突破性进展,并针对目前环境工程领域在废水处理上的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油田含聚污水室内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胜利油田含聚污水水质分析和可生化性分析的基础上,在对含聚污水进行可生化性调整和生物膜的培养与训化后,运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了含聚污水处理现场模拟试验.监测了污水接种PM-1菌后聚丙烯酰胺的含量变化以及生化处理后污水中的油含量、悬浮物含量、CODCr、BOD5、平均腐蚀率和微生物种群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生化处理后的含聚污水基本达到回注水A级标准.由于污水中聚合物还不能被彻底降解,矿化度仍比较高,还要有相应的后处理.  相似文献   

13.
氨氮已成为"十二五"规划中污染物约束性指标.基于现有的微生物脱氮工艺的应用案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的微生物脱氮方法的适用条件(进出水浓度、HRT、膜材料、载体等)、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同时,系统分析了不同工艺的适用性和优缺点.不同的处理工艺适用处理的氨氮浓度虽有差异,但其出水中氨氮的浓度大部分可达到直接排放的标准.从应用案例的比较可以看出,针对同一种废水不同工艺或同一工艺处理不同性质的废水,处理成本可能有较大差异,需要对比优选.研究结果可以为生物脱氮的废水处理工艺和参数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气浮和生物接触氧化相结合工艺,处理榆次废纸再生加工厂造纸废水,处理规模300 m3/d.工程设计考虑了对原有设施的利用.预处理采用气浮法去除造纸废水中大部分的悬浮物,生物处理单元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处理后的废水过滤后回用于造纸制浆车间,投入运行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固定化的发展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通过对固定化技术方法的介绍以及不同载体选择的对比,分析评价了固定化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认为固定化微生物是一种比一般生物处理法更为高效的方法,并讨论了它在含毒重金属离子废水、有机废水、酚类废水、芳香烃类废水、含磷含氮废水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在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阶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制皂废水经脱硫除尘塔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气浮和混凝沉降的中试对比,提出混凝沉应用于出塔水的处理的工艺条件及组合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实验表明,混凝沉降能有效降低制皂废水的COD浓度,处理水可回用于脱硫除尘;同时,混凝沉降后出水可生化性较好,通过生化处理,可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
煤化工污水水质复杂,处理困难.重点阐述了煤焦、煤制油和煤制气污水的主要处理工艺.着重通过物化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处理阶段阐述了国内外煤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工程应用,并着重分析各技术的优缺点.其中,结合青海某项目煤制气污水处理的实际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煤制气污水的最新处理技术.最后,对煤化工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强化预处理技术按照用水多元化、污水资源化强化生物处理和后处理技术,实现煤化工污水的近零排放.  相似文献   

18.
建立绿色化生物实验室是生物实验室的发展趋势,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中从培养绿色化生物实验室理念、加强实验源头的管理、营造清洁的实验室环境、重视实验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对创建绿色化生物实验室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效果。创建绿色化生物实验室是降低生物实验室造成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工业废水中硝态氮的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探讨了硝态氮在自然过程中和水处理过程中的转化途径,最后对近些年来工业废水中硝态氮的处理技术,包括化学脱氮、物理脱氮和生物脱氮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试验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考察了曝气生物滤池对悬浮物、COD的去除特性及氨氮的硝化率,同时考察了环境因素对BAF运行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BAF可以有效的去除城市污水中SS、COD及氨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