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密封式中子管中抑制二次电子的几种方法.对Philip型中子管,用永久磁块抑制二次电子时得到中子产额是不加磁块时中子产额的1.33倍.  相似文献   

2.
王博 《科技信息》2009,(18):334-335
离子发动机是一种新型的发动机,一定压力的气体进入电离室,在高频振荡电流的作用下,使少量的自由电子与室壁碰撞产生二次电子,电子与气体碰撞而引发电离,产生等离子体。在负电位的吸引下,使离子束引出同时进入直线加速器,通过多级加速电极,使离子柬的速度达到所需的速度,再由喷管喷出,产生推力,或直接从外界收集离子作为工质,进行加速。  相似文献   

3.
中子管靶面二次电子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给中子发生器的靶的上方加一抑制电压 (负电压 ) ,使靶表面发射的二次电子受到抑制 ,从而使中子管达到更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4.
300千伏中子发生器的加速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300千伏中子发生器的加速管,该中子发生器能产生3×10~(11)中子/秒的中子产额。  相似文献   

5.
低气压直流氩气辉光放电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维氩气直流辉光放电自洽流体模型,采用对流与扩散方程来描述带电粒子在间隙中迁移、扩散以及电子的能量变化过程,并考虑了空间电荷对电场的影响以及离子撞击阴极产生的二次电子发射作用.采用有限元法对放电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放电电流随时间的演化波形,以及放电稳定后带电粒子的浓度与总通量密度的空间分布,同时也求得了电子能量与电场的空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加压25μs后,放电逐渐趋于稳定状态;当放电稳定后,在阴极位降区附近,离子密度比电子密度高几个数量级,在正柱区附近两者浓度几乎相等;电子能量在阴极位降区内达到峰值29 eV,而在负辉区及正柱区几乎保持不变;放电电流密度在阴极位降区主要由流向阴极的氩离子及其产生的二次电子所贡献,而在负辉区和正柱区,电子成了放电电流密度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6.
高能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与逸出深度和入射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属二次电子发射的主要物理过程和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定义,从理论上论述了高能原电子斜射入金属发射体内的金属的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表达式,然后又根据高能原电子斜轰击金属并激发产生二次电子发射的特点,推导出金属的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与金属逸出深度和高能原电子入射角度的关系式.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得出结论:当高能原电子斜射入金属发射体内时,金属的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与高能原电子的入射角的余弦函数近似成反比,金属的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与金属逸出深度近似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利用氘和氚充气真空系统和镀靶系统制备了不同靶膜厚度和充气量的系列中子管,其充气系统极限真空达到了1.5×10-6 Pa.利用微调阀可精确控制每次进入系统的氘和氚气体量.通过改变钛丝量和加热电流来控制靶膜厚度,采用3He中子监测仪监测系列中子管的产额、稳定性及老练特性.探讨了靶膜的多次处理对于中子管的老练、稳定性等指标的影响,为提高中子管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物质受到电子轰击时,离开物质表面的电子(二次电子)数与轰击物质的电子(一次电子)数之比,称该物质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δ。亦可表为:δ=I_s/I_p.式中I_p为一次电流,I_s为二次电流。实际测量中,样品输出电流为I_(?),而I(?)=I_3-I_p由于电荷的积累效应,在进行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测定时只能采用存贮示波器。但存贮示波器不具有计算及自动记录结果的功能。在一般情况下,实验室测试时,先发一个单次脉冲到电子发射系统,触发其产生I_p和I_s,转换成电压再在示波器上读出其幅度,由于I_p和I_s很微弱(约10nA),由人眼观测波形幅直不可避免会有误差,作者设计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数据处理和采集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它包括:灵敏电流放大器、A/D转换器、并行PIO输入接口、TP-801单板机、示波器和TP-801P打印机等部分构成。数据采集过程是将灵敏电流放大器输出的电压信号经A/D转换后存入的过程,高灵敏电流放大器实际是一个由高输入阴抗的电流-电压变换器和四级电压放大器组成的复合放大器。整套装置已在二次电子系数测试台上调试通过。  相似文献   

9.
不同加速电压对不导电样品扫描电镜图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蔡司Ultra55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原子力显微镜探针和聚苯乙烯微球在不同加速电压下的二次电子图像和能量选择式背散射电子图像.结果发现:在合适的低加速电压下,样品可以直接观察,不需喷金处理,而且二次电子图像所呈现的样品表面细节更丰富,更清晰;能量选择式背散射电子图像样品成分衬度明显,可以有效消除荷电现象和各种假象.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中子管加速系统模型,对加速电场分布和氘离子的运动轨迹进行了仿真.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探索了不同的加速间隙、电压、电极尺寸对离子轨迹的影响.得到了加速电极电场分布和离子束轨迹直观分布.该结果能够对中子管加速系统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2.5MeV质子静电加速器改出电子束的一种改进方法.其聚焦系统由电子枪、浸没式短磁透镜和加速管组成;加速电子束用稳定加速器高压的装置被安装,高压稳定度为±1%;扫描窗宽度为400或600mm.电子束能量2.0—2.1MeV,电子束流强150μA.运行时间已超过3000小时.  相似文献   

12.
Electron dynamics in collisionless magnetic reconne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gnetic reconnection provides a physical mechanism for fast energy conversion from magnetic energy to plasma kinetic energy.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any explosive phenomena in space plasma, usually collisionless in character. For this reason, researchers have become more interested in collisionless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various roles of electron dynamics in collisionless magnetic reconnection are reviewed. First, at the ion inertial length scale, ions and electrons are decoupled. The resulting Hall effect determines the reconnection electric field. Moreover, electron motions determine the current system inside the reconnection plane and the electron density cavity along the separatrices. The current system in this plane produces an out-of-plane magnetic field. Second, at the electron inertial length scale, the anisotropy of electron pressure determines the magnitude of the reconnection electric field in this region. The production of energetic electrons, which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during magnetic reconnection, is accelerated by the reconnection electric field.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t topologies, temporal evol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affect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lectrons and determine the final energy of the accelerated electrons. Third, we discuss results from simulations and spacecraft observations on the secondary magnetic islands produced due to secondary instabilities around the X point, and the associated energetic electrons. Furthermore, progress in laboratory plasma studies is also discussed in regard to electron dynamics during magnetic reconnection. Finally, some unresolved problem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电子束非穿透辐照的LLDPE/LDPE/EVA塑料管性能,包括管壁表层至内层凝胶含量的深度分布和熔融特性等.结果表明,塑料管外层凝胶含量超过60%时,距外表大于电子射程的深层凝胶含量小于0.4%;电子辐照增加了共混物材料之间的相容性;LLDPE/LDPE/EVA塑料管经电子束非穿透辐照后可以用来制造整体具有良好热缩性,而内壁具有良好热熔性的热缩热熔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型超短脉冲离子源。把聚信柏的激光照射到不锈钢板上,产生超短脉冲的光发射电子束。  相似文献   

15.
 
推导了电子枪中各电极之间的类平行板电容公式,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和点电荷场强公式推导了加入加速极前后电子枪的电场分布解析式,并针对轴上关键区域的电场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阴极半径0.5mm,阳极内半径5mm、外半径30mm,两极间距110mm的结构,在无加速极时只会在阴极表面1.9mm范围内产生大于1V/mm的强电场,其他位置几乎都为零;加入加速极后轴上电场会急剧增大到原来的几百倍,且加速极数目越多,轴上电场越大,并且加入3个电极时可以形成相对最均匀的电场,说明了电子枪设计加速极的原因和必要性,为电子枪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植绒PVC管对隧道排水管防除结晶的作用。通过在普通PVC管内壁,采用热处理,将植绒膜光滑一侧紧贴PVC管内壁,选取绒毛长度分别为0.4mm和0.8mm,在两种不同水压条件下,对比分析普通PVC管、0.4mm植绒PVC管以及0.8mm植绒PVC管结晶物变化规律,利用电镜扫描绒毛上的结晶物,分析结晶物与绒毛的粘结形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有植绒的PVC管结晶物重量呈先增大后减小或趋于稳定的趋势,而普通PVC管结晶物重量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对于普通PVC管而言,水流速度或者水压越大,管道内壁越不容易附着结晶物,对于植绒PVC管而言,结晶物附着的难易程度与绒毛长度有着密切关系。可见植绒PVC管对隧道排水管除结晶有一定的作用,绒毛长度应根据水流速度或者水压大小选取以充分发挥绒毛除结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热运动与导体内自由电子能态的关系和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内部自由电子能态问题,认为,传统物理学中关于"导体内自由电子的热运动能量"是一种不确切的提法,实际上,电子把从外界吸收的热能转化成了在晶格势场中的电势能。证明了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内部自由电子处于相同的能量状态,给出了等势体物理意义的说明。给出了一种测量导体内自由电子之间相互作用库仑斥力势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充水状态下隧道植绒排水管防除结晶的效果,通过在普通PVC管内壁,采用热处理,将植绒膜光滑一侧紧贴PVC管内壁,选取绒毛长度分别为0.4 mm和0.8 mm;在两种不同充水条件下,对比分析普通PVC管、0.4 mm植绒PVC管以及0.8 mm植绒PVC管结晶物变化规律。利用电镜扫描绒毛上的结晶物,分析结晶物与绒毛的粘结形态。结果表明:在半管流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增长,植绒PVC管结晶量有先增大后逐渐稳定或者减小的趋势;普通PVC管基本上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且到某一阶段结晶量显著增加而到另外一阶段又显著减小,满管流条件下变化规律相似;对于普通PVC管而言,满管流情况下管道内壁越不容易附着结晶物;对于植绒PVC管而言,结晶物附着的难易程度与绒毛长度有着密切关系。可见植绒PVC管对隧道排水管除结晶有一定的作用,绒毛长度应根据排水管充水状态选取,以充分发挥绒毛除结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In collisionless reconnection,the magnetic field near the separatrix is stronger than that around the X-line,so an electron-beam can be formed and flows toward the X-line,which leads to a decrease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near the separatrix.Having been accelerated around the X-line,the electrons flow out along the magnetic field lines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paratrix.A quadruple structure of the Hall magnetic field By is formed by such a current system.A 2D particle-in-cell (PIC) simulation code is used ...  相似文献   

20.
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研究非均匀电场中的放电参数。研究表明非均匀电场中的电子能量分布及电子参数不能达到当地电场的平衡值。电子在上升电场和下降电场中的行为不同是引起沿面放电的电极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