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孔子与耶稣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仁”与耶稣的“爱”作为东西方伦理的核心观念和根本原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特殊曲文化精神与文化性格。二者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有一定的共通性,但在神与人的层面上,又有着极大的差异性。比较孔子的“仁”与耶稣的“爱”,诠释其内在的价值,辨析其德性的差异,挖掘其合理的因素,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重新构建现代人际关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论语》中与“人”相连的词“爱”、“事”、“诲”等以及与“民”相连的词“教”、“由”、“使”等这一角度出发,得出“人”与“民”为不同阶级代名词的词语,进而论证“人”的内涵及对“人”所实施的教育的阶级性,“有教无类”也并非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3.
“仁”在《论语》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理解原儒思想的一个关键,而将“仁’’理解为“爱人”则是理解“仁”的关键;在《新约》中提出的“最大的命令”以及“新的命令”中也可以看出基督教对“爱”的重视和强调。那么.两种不同思想对统一主题的探讨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和相通,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邓泽国  蔡久艳 《科技咨询导报》2013,(15):173-173,175
该文通过对“理实一体化”的涵义、特点以及做好“理实一体化”工作的各项举措等内容的分析,依据中职学校的教育环境、方法以及教育人员的素质等因素,在安防专业中结合“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提出若干促进安防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的途径、方法,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阐明了当前中职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刘永锋 《广东科技》2014,(24):168-169
“理实一体化”就是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理实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提高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在中职数控实训教学中,合理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中职数控实训教学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也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他精通音乐,从中领悟人生,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向善的手段,孔子认为礼乐的核心是“仁”与“和”。本文试从“仁”与“和”的角度分析探讨孔子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7.
以理、物、事三个核心概念的新阐释为基点论述了王阳明的心学体系,提出王学的体系是基于价值意义关系的建立,进而分析了王学的内在思维特质以及与朱熹理学的关系,认为王阳明心学体系的建立,有赖于其对“理”、“心”、“物”、“事”、“知”、“行”等语词不同于理学而赋予的新阐释。在“心即是理”这一心、理无二的前提下,确立了心所具有的统治地位。在确立我之为我的根基之后,通过“致良知”这一道德践履的方式,将现实生活的“物”与“事”联系起来,主张“知行合一”,从而完成了从个体内心向外在世界的过渡,也为具体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事业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会计专业核心技能是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最主要技能,对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极为重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应突出专业核心技能的界定,明确核心技能的特点以及和其他技能的关系.培养会计专业核心技能,要在树立“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队伍“理实一体化”建设、完善会计教学场所“理实一体化”建设、加强会计教材“理实一体化”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内外一理”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原则,文章从民族性、历史性、阶级性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内涵,即内隐的民族精神“神韵”同外在服饰形制上的一理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现代服装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孔子思想由“礼”起,进至“仁”、“义”,它以“仁”为核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对“仁”的界定,实为“仁”的主要含义。这是一种超越了“礼”和“义”的大公境界,是最高的“德”。而“忠恕”之道是达成“仁”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丽 《南昌高专学报》2005,20(4):88-89,98
朱熹的美学思想主要由“文道之辨”、“理象之辨”和“诗辨”构成。朱熹认为“文”与“道”是合一的;在“理”与“象”的关系问题上则认为理为象之根本,象为理之应用;关于“诗”。朱熹情有独钟,所论涉及诗学的方方面面,并特别推崇以《诗经》、《楚辞》为代表古风古意。  相似文献   

12.
在以规则为基础表示知识的专家系统中,推理机制通常都是采用“向前推理”,“向后推理”或者“混合推理”。这些推理方式随着规则数目的增多,推理过程的匹配运算呈“组合膨胀”之势,以致极大地影响推理速率和专家系统的实用性。本文提出的一种称之为“决定式推理方式”的推理方法,圆满地解决了传统推理方式上存在的组合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孔子思想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老子思想的涵养;老子对孔子的影响,突出体现在“礼”、“仁”、“道”几个核心概念上;老子对孔子的影响,既丰富和发展了孔子思想,同时也使老子思想的传播成了事实。这是我们重新认识孔子思想,检讨中国先秦哲学思想时应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理-分殊”是由程颐提出的、朱熹进行系统论述的程朱理学中的一个核心观点。通过明晰程朱自家对“理-分殊”的阐释,挖掘“理-分殊”的原初含义,表明“理-分殊”是真理。“理-分殊”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古代中国,而且在当今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它不仅在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修养上有基础性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人类的具体社会实践也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戴震在提出他的思想学说时,将孟子的“一本说”扩大及于宇宙论与人性论的范围。他的心性、性情思想均建立在“一本论”的基础之上。在这一背景下,他对宋明理学中的“性”“理”给出了人伦日用化的理解。宋明儒的所谓“性情”关系问题,被转换为“情理”或“理欲”关系问题。戴震反对舍情求理,实际上认为理应从情出。戴震的理欲之辨,既包括了辨理欲之别,又拓展为辨“私”“欲”之剐。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哲学史上社会历史观的评价问题,一向引人瞩目。从目前研究状况来看,人们对于哲学史上那些明显的社会历史观方面的唯心主义观点,诸如孟轲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英雄史观,邹衍、董仲舒的“五德终始”、“三统三正”的循环史观,邵雍的“元会世运”的倒退史观,以及程朱学派“革欲复理”的天理史观等等,一般没有明显的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对哲学史上那些具有进步倾向和积极因素的社会历史观点应作如何评价。  相似文献   

17.
孝是中国伦理发展的根据。“孝道”有其相沿的历史背景,孔子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分水岭,其前之“孝观念”也值得探讨。虞舜大孝传说向不被学术界所看重,但它象征天性难舍的亲子孺慕,足征孝道先验性之一面;孝道研究不能也不必刻意回避或放弃这一段。早初先民面对无常的大自然惶不可措,遂转其卑弱感为莫名的敬畏。示现在现实生活上,即为敬拜天地或祭拜鬼神的类宗教情愫及仪式,以祈求庇佑;随着自信渐增,人文渐启,孝的表现由“祭鬼”而“事人”,更根据现实因素的迫需,产生因应的伦理制度。但人为的手段有其针对性,顾此则失彼,西周的宗法制度,“亲亲”“尊尊”比重失调;孔子适时提出“父慈子孝”,将“孝概念”提高到人性论的高度,乃成为“孝道”。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在他的名著《牡丹亭》传奇中,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汤氏在塑造这一人物时,自始至终抓住“真情”与“伪理”的矛盾展开戏剧冲突。杜丽娘举起了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之情的旗帜,向着吃人的封建礼教以及种种禁锢,残害妇女的精神枷锁之“伪理”、进行了猛烈的进攻,其斗争之激烈,道路之  相似文献   

19.
“格物致知”自在《大学》中作为道德伦理修养的命题提出,经“二程”、历朱子学到阳明学,其内涵有了很大变化:在程颢、程颐那里,“格物”即是“穷理”;朱熹则认为“格物致知”即是要探究自然界即伦理道德 现象以求内在规律,在他看来,这内在规律也即“仁义礼智之总名”;“阳明则是把我“心”之“良知”推致到事物上,事物就有了“理”,一切事物之“理”,皆有我心推演出来,从而解决了朱子理论一人无法格尽天下之物和所格之理与心中之理无法统一的矛盾。朱子学与阳明学中格物致知观有很大不同,但都服务于各自的理论体系、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本质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2007年“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周”准备活动正紧张地进行,论坛、咨询、展览以及企业间对接等活动丰富多彩。为此,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王宏理办公室的电话也是铃声不断,我们的采访几次被打断。王宏理无奈地笑笑“:最近是太忙了,但也是一件好事,说明现在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提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