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西戏曲艺术历史悠久 ,剧种繁多 ,它的形成、发展、传播与山西商人紧密相连。晋商出于自身的喜好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在经济上对戏曲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同时 ,戏曲的发展与繁荣开拓了商路 ,活跃了市场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晋语与山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语与山西文化是不可分的,晋语的分布与山西历史行政地理一致,晋语与晋语的分布区同山西及其毗连地区的古代民族、戏曲流布、人口迁徙、民间风俗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山西明代传统戏场建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 ,极其兴盛 .与之相应 ,山西的传统戏场建筑数量多 ,价值高 .其中对于山西戏场建筑的衍变而言 ,明代 (12~ 15世纪 )是一个摸索和探索的时期 .戏场建筑形式的改进 ,观演关系的发展 ,多发生在明代 .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了山西明代戏台在中国戏场建筑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 ,同时结合实地调研成果介绍了形态各异的山西明代戏台 ,剖析了其建筑形式、空间特征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晋语与山西文化是不可分的 ,晋语的分布与山西历史行政地理一致 ,晋语与晋语的分布区同山西及其毗连地区的古代民族、戏曲流布、人口迁徙、民间风俗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论述了山西交通运输与山西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交通运输仍是山西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文章从山西水运的现状着眼,分析了作为内陆省份的山西发展水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指出水运是未来山西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并就如何发展山西水运事业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陕北二人台的主要艺术特点是故事单纯、情节集中、语言丰富、幽默风趣。它是社会主义戏曲园中一枝土生土长、初吐芬芳的山丹丹花,是陕北二人台与内蒙二人台、山西二人台相互影响的结果,但又独具特色,充满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相似文献   

7.
明清传奇杂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体戏曲形态,属于戏曲形态的变格。第一种是隐藏式组合体戏曲形态,构成组合体的各个独立的“组件”隐藏于一部传奇的体制之中。第二种是泛杂剧体戏曲形态,包括“泛杂剧体杂剧”和“泛杂剧体传奇”。第三种是寄生性组合体戏曲形态,指戏曲作品寄生于小说中而组合成的变体形态。这些戏曲形态打破了固有戏曲体制的限制,形成多样化的戏曲文体样式,实现了不同文体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山西传统集镇与村落的差别以及研究山西传统集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传统集镇的繁荣与发展情况,分析了地方传统集镇的作用,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山西经济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西经济的投入状况与产出状况,_探讨了1978年以来山西经济的发展变化,针对山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日本经济的考察研究,提出了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0.
加快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仅是实现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核心,而且也是实现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之所在。要加快山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努力构建发展山西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基本前提与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SWOT分析的山西古村落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古村落在中国古村落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旅游开发前景广阔,而目前相关的学术研究极少.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西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SW)和外部机遇与挑战(OT)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认为山西古村落旅游开发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与某些兄弟省区存在一定差距,但自身资源禀赋好,处于机遇期和发展关键期,可以成为山西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理清山西古村落旅游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尤侗主张戏曲是剧作家为寄托而作,他以具体的创作实践形成了以张扬主体精神为主旨、以历史故事为载体、并以消释胸中块垒为归依的戏曲寄托观念。尤侗的寄托主张体现了文人剧作家独特的审美趣味,反映了清代文人特殊的时代体验,同时也给戏曲的发展带来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戏曲元素在舞蹈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超 《科技信息》2009,(33):I0118-I0119
当今社会,舞蹈的发展种类多彩多样、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创新舞种数不胜数。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通过自身对四年中戏曲的学习和了解.以及对戏曲自身的独特看法。本人认为在继“承”戏曲原有的风格和戏曲独有的特点上,加上突“破”与创“新”,构成传统与现代的统一结合,成为具有社会、民族、时代和文化特色的舞蹈。让舞蹈在今后艺术发展上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舞蹈与戏曲的融合,将成为具有中国独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山西的经济转型刻不容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20世纪初期山西的争矿运动,阐述了山西动力大省的地位与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经济格局,探讨了山西省低附加值生产的原因,指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付出了环境污染与生命代价,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山西省今后发展经济的正确选择,山西的经济转型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脚色体系是我国古代戏曲独有的艺术特征,脚色体系的建立是古代戏曲形成的重要标志。丑脚伴随着戏曲脚色体系的发展,经历了雏形、定型与成熟的历史阶段,这三个阶段也是丑脚在脚色体系中由主角到配角再到主角(丑角戏中)的演变过程。文章以历史的视角,在充分论述戏曲脚色体系演变轨迹和丑脚在脚色体系中位置变化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丑脚的戏曲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山西水利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史方献,论述了清代山西水利事业的发展概况,对各地区水利的特点及成因作了分析,并就清代山西水利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古代戏剧研究,朱光荣教授在长期研究工作中逐渐形成“一个独特的理论系统”。其理论全方位、多角度论述了古代戏曲艺术发展规律、戏曲创作论、戏曲美学论、戏曲艺术体系论、戏曲风格论、戏曲艺术辩证法、戏曲研究思想方法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山西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山西民营经济的现状,剖析了山西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并结合山西实际,提出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戏曲与民族唱法都是由民间音乐发展而来,具有紧密的亲缘性,但随着二者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拓和探索戏曲发展的科学性和民族唱法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20.
山西新军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在统一战线的形式下合作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群众组织和抗日武装,是适合当时山西抗日形势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在抗日战争中。山西新军的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山西乃至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地方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配合八路军进行了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支持和推动着山西以至华北的抗战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