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操武能  黎晓敏  马金花 《科技信息》2010,(8):I0025-I0025,I0028
本文阐述了中药鉴定技术的进展,包括显微鉴定、色谱鉴定、红外光谱鉴定、DNA分子鉴定、质谱联用等鉴定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阐述了该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可用性和适用性以及成果表现形式,同时分析了该技术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这一新技术亟待建立新的技术流程和标准问题,探讨了这一领域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与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等联用技术以及毛细管电泳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并对砷形态分析中的样品贮存、前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岳杰 《安徽科技》2005,(5):16-19
为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十五"期间,安徽省科技厅启动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重大科技专项,目的是通过联合攻关,在地道中药材大规模规范化种植技术、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提取关键技术、大型现代中药工程装备生产技术、中药新药开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形成具有较强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安徽中药现代化产业体系,使中药现代化产业成为安徽新的经济增长点.近期,安徽省科技厅邀请安徽省中药现代化研究及产学研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验收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液质联用分析中药降糖制剂中掺入的西药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中药降糖制剂中非法掺入的西药成分.选用MGIIC18色谱柱,以甲醇、水和甲酸(三者的体积比为80.0:20.0:0.1)为流动相,对中药降糖制剂的提取液进行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分析.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和质谱行为比较,对中药降糖制剂-荞芪胶囊中非法掺入的合成降糖药进行定性鉴别和初步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荞芪胶囊中分别检测到苯乙双胍2.6mg/粒,格列本脲2.0mg/粒;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快速、准确,可作为分析检测中药降糖制剂中非法掺入合成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形势,阐述了超临界萃取技术是现代中药符合国际药品主流市场的标准和要求的客观需要。传统中药提取大多存在工艺流程长、耗费大、提取效率低、有机溶剂残留等缺点,而超临界萃取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绿色环保、提取效率高等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新技术在现代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对提高中药质量及推动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UPLC-ESI-MS)技术,对中药博落回各器官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进行系统分析.样品经超声萃取后,通过UPLC-ESI-MS快速测定了8种生物碱在根、茎、叶和果荚中的含量,获得相应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和离子碎片等信息,并从博落回果荚中分离、鉴定隐品碱.在此基础上,建立种快速、灵敏、准确测定博落回中多种生物碱成分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这8种生物碱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 5-0.998 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6%~104.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3%,检出限为0.123~1.270 μg/L.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目前广泛用于中药活性成分提取新技术的原理、特点,主要包括超声波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技术等,以及这些新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提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曰利 《科技信息》2008,(13):21-21
就流动分析联用检测技术作了详细的解析。流动分析联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流动分析分光光度法、流动原子光谱法、流动电化学分析法、流动发光法分析法,对其基本原理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对各联用技术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说细的阐述。各联用关键性技术有以下几项,提高流动分光光度法灵敏度的方法及其对假峰问题的解决,流动原子光谱法的气动式灵敏度提的方法及提高仪器检测能力的方法,流动电化学分析法电极的选择和欧姆降问题的解决,流动发光分析法酸碱度的问题及检测物价态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中药制剂具有悠久的历史。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中,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中药剂型有了很大改进,从整体上提高了中药制药的技术水平。创造出传统特点的与现代制药技术进步适应的中药新药,是中药开发研究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质量是原子核最基本的性质之一,核质量数据在核物理、核天体物理及核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原子核质量的测量是核物理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核质量测量的发展历史,综述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原子核质量数据表的评估工作.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我们建立了等时性质谱术,精确测量了一批短寿命原子核的质量.随后介绍了兰州的质量测量工作,讨论了新质量数据对原子核的同位旋对称性和天体X射线暴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酯化反应无需有机溶剂为介质、以碳基固体酸作酯化反应催化剂、磺化反应不外加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反应的新方法合成了乙二醇双子琥珀酸2-甲基戊基酯磺酸钠,最佳工艺条件为:单酯化反应,n(乙二醇):n(顺酐):l_00:2.10,催化剂碳基固体酸用量为顺酐质量的2%,于100℃反应4.7h,酯化率99.02%(质量分数);双酯化反应。n(2-甲基-l-戊醇):n(顺酐)=1-30:1.00,于210℃反应1.2h,酯化率95.34%(质量分数);磺化反应,n(亚硫酸氢钠):n(顺酐):1.05:1.00。于油浴120℃反应3.2h,磺化率100.64%(质量分数).对产物结构进行了IR光谱表征,测定了产物性能:CMC为2.5×10。mol/L,7cMc为27.79mN/m,乳化力为11.5min,渗透力为6s,耐硬水力为13.5min.比较了碳基固体酸和无水乙酸钠、对甲苯磺酸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碳基固体酸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效果好.且易于分离.  相似文献   

13.
研究应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分析技术测定富硒油菜籽中微量硒的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使用原子荧光谱仪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硒.该方法检测出限为0.2 ng/mL,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 8,回收率为94.8%~104.2%,铁氰化钾可有效消除其他共存金属的干扰.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和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油菜籽中硒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高聚物粘结剂与硅烷偶联剂分子间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求得高聚物粘结剂与硅烷偶联剂混合体系的4种优化构型,经零点振动能和基组叠加误差校正后求得混合体系的最大结合能为24.51 kJ/mol。原子静电荷和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高聚物粘结剂与硅烷偶联剂之间存在较强的电荷转移,分子间存在H…O和F…H等弱氢键作用。该文可为高聚物粘结炸药高能体系中高聚物与偶联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高校仪器分析课中一个重要的仪器分析内容。它广泛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等各个领域中微量及痕量元素的分析。文章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入手,主要探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原子吸收光谱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原子吸收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电子密度连接性指数与非金属氢化物酸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的特征值di被定义为di=ni/ki,基于di建立电子密度的连接性指数mD,其中1D不仅计算简单,而且对无机氢化物AHm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1D与非金属氢化物的酸性PKa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其pKa与1D,A原子的nd的复相关系数为0.9937,按此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在国产GGX-6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采用微量进样技术,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小白鼠红细胞、血清、肝、肾、脾、肺、心脏和大脑中铅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铅在0.050~1.0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方法平均回收率97.4%,RSD=4.2%,特征浓度为0.0916μg/mL,检出限为0.0500μg/mL。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且待测样品用量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原子物理学》中辐射跃迁选择定则的有关问题。原子辐射跃迁只能发生在不同宇称的状态之间。对于多电子原子。在LS耦合情况下,△L=0遵守这一普遍原则。对于△S=0,只有假定L和S耦合完全消失时,才能严格成立。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大众艺术”概念的根本成分,“大众”、“艺术”及其组合所指的是怎样的观念内涵,是厘定该概念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在对上述基本问题作出尝试性回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众艺术文化学”方法论的设想,希冀能为现实中国语境中的大众艺术与文化研究,提供一个建设性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用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法拟合校正曲线方程,将未知样品的仪器观测值代入这个方程.用0.618法即可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本法用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发射光谱分析和气相色谱峰高法定量分析中的非线性浓度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