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过氧化物法合成了[Co(appma)(amp)Cl][ZnCl4](appma=N-(2-氨丙基)-2-吡啶甲胺,amp=2-(氨甲基)吡啶)体系配合物+元素分析与^13C、^1H NMR检测表明,配合物是标题体系中的二异构体且配合物阳离子中可能具有C—H…π结构.  相似文献   

2.
杯[4]芳烃聚硅氧烷分子识别热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侧链型乙酰异丙胺基取代杯[4]芳烃聚硅氧烷(PSO-C[4]A)、侧链型二丁氧基杯[4]芳烃聚硅氧烷(PSO-C[4]B)及主链型乙酰异丙胺基取代杯[4]芳烃聚硅烷(M-C[4]A-PSO)用作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液,通过测定一些芳香族位置异构体在3种固定液上的热力学参数ΔH、ΔS、ΔC,探讨了它们对异构体分子识别的特性和保留机理,结果显示侧链型杯[4]芳烃的-ΔC值大于主链型杯[4]芳烃,极性乙酰异丙胺基取代杯[2]芳烃的-ΔH及-ΔS均大于非极性丁基取代杯[4]芳烃,表明其与溶质作用力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1,2-二(4-吡啶)乙烯,硫氰酸铵和乙酸钴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o(bpe)4(CNS)2]n(bpe=1,2-二(4-吡啶)乙烯,CNS=硫氰酸根),并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四方晶系,空间群为14;晶体学参数:α=1.5897nm,b=1.5897nm,C=1.5446nm;β=90°,V=3.903nm^3,Z=4,R1=0.0784,wR2=0.1908。晶体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一个钴(Ⅱ)原子,四个1,2-二(4-吡啶)乙烯,两个无序的硫氰酸根,其中每个Co(Ⅱ)原子与四个1,2-二(4-吡啶)乙烯相连形成了具有菱形格子的[4,4]二维网,有趣的是,沿C轴加角为90。的的二维网又互穿构筑了2D→D的配位聚合网络。  相似文献   

4.
在亚甲基双膦酸四异丙基酯CH2[P(O)(iPrO)2]2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一种新的配合物[Zn(2,2-′bipy)3]2Cl4.H2O,并用红外光谱和X-ray单晶衍射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在反应中CH2[P(O)(iPrO)2]2并未参加配位,但却起到了催化、诱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一维锌(Ⅱ)配位聚合物[Zn(absa)(pcih)](CH3OH)(1)(Habsa=4-氨基酸苯磺酸,Hpcih=2-吡啶甲醛异烟酰腙),并研究了配体Hpcih及锌(Ⅱ)配合物的生物抑菌能力以及促进玉米幼苗生长的生物活性作用.结果表明,Hpcih及[Zn(absa)(pcih)](CH3OH)在较低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并且对植物玉米幼苗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Zn(bipy)(H2O)2SO4](bipy=2,2’-bipyri—dine),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1.5434(5)nm,b=1.2706(6)nm,C=0.6699(8)nm,β=102.106(0)°,V—1.2847(4)nm^3,Z=4,Dc=1.828g/cm^3,μ=2.101mm^-1,F(000)-720。配合物中的金属锌离子与一个2,2’-联吡啶、2个水分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配位,形成一个变形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硫酸根形成一维直链,一维链再通过π-π堆积形成双链结构,双链结构通过O—H…O氢键扩展成二维网,二维网进一步通过C—H…O氢键构建为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有机锡化合物{(PhCH2)2Sn[4-NC5H4CON2C(CH3)CO2](H2O)}.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该配合物的晶体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含双(二苯基膦基)甲烷(dppm)和2-巯基苯并恶唑(Hmbo)的银配合物,即硫膦混配无限链状聚合物[Ag4(N,S:mbo)4(μ-dpm)2]n的合成及单晶结论,讨论了配合物的组装过程及配体(Hmbo)与金属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9.
殷跃广  王琰 《科技资讯》2012,(21):197-198
本文以一个NITR型氮氧自由基(NITR=2-R-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R=4-吡啶基(NITpPy))为配体,与金属无机盐反应,合成了一个自由基与抗磁金属离子Zn(II)的配合物{Zn[N(CN)2]2(NITpPy)2(H2O)2}。通过元素分析、单晶衍射、红外光谱、ESR谱对这种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内自由基之间是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个具有零维孤立结构的新化合物β-(4,4'-H2bipy)[CdBr4](1)。化合物中包含有孤立的质子化的4,4’-联吡啶和CdBr4原子团。在CdBr4原子团中镉原子采用四配位的四面体构型和四个溴原子配位。4,4’-H2bipy基团和CdBr4原子团通过氢键联结形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o2(bte)3(NCS)4(H2O)2]n(bte=1,2-双(三氮唑-1-基)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i,a=7.7962(2),b=8.3407(4),c=14.7735(5)A,α=86.835(2),β=76.2031(9),γ=80.583(3)°.晶体包含两个独立的结构[Co(bte)(NCS)2(H2O)2]和[Co(bte)2(NCS)2].[Co(bte)(NCS)2(H2O)2]的结构是由1个bte配体桥联2个Co^2+离子形成的一维中性链,其中Co^2+离子位于由bte的4个氮原子和2个反式NCS^-的2个氮原子和2个水分子组成的扭曲八面体环境中.[Co(bte)2(NCS)2]的结构是由2个bte配体桥联2个Co^2+离子形成的一维中性链,其中Co^2+离子位于由bte的4个氮原子和两个反式NCS^-的2个氮原子组成的扭曲八面体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用醌类配体菲醌和酚类配体1,2-二羟基萘,合成了具有相似结构、通式为[(n-Bu)4N]2[X2Mo4O10(OCH3)2](X=OC10H6O和OC14H8O)的二种四聚钼多酸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表征.并对菲醌与钼多酸配合时由醌式状态向酚式结构的还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一维Cu(Ⅱ)配位聚合物{[Cu(L)(4,4’-bpy)]·ClO4}n[L=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b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n(60)空间群,晶胞参数a=1.31648(19)nm,6=1.21952(17)nm,c=2.5037(4)nm。配体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以三齿方式配位,其配位原子包括酚羟基氧原子,醇羟基氧原子和亚胺基氮原子。在[Cu(L)(bpy)]·ClO4单元中,4,4’-联吡啶作为桥联配体,联接相邻单元中的Cu(Ⅱ)离子,形成一维Zig-Zag链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通过4,4'-联吡啶联接的Cu(Ⅱ)离子之间存在弱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DFT/BLYP理论方法和添加额外弥散函数的基组6-31(3+)(1+)G**对包含一个额外电子的[(NH3)2(H2O)4]-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计算了[(NH3)2(H2O)4]-的结合能,振动谱和偶极矩,对电子的束缚方式和电子分布区域也进行了分析.为了比较,还用相同方法对中性团簇(NH3)2(H2O)4进行了计算,进而研究了负电与中性团簇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组装制得 [Zn(4,4′- bpy) (CH3COO) (NO3) ]n(配合物 1)和 [Y(bpy) 2 ](NO3) 3(配合物 2 ) .其中 ,4 ,4′-bpy为 4 ,4′-联吡啶 ,bpy为 2 ,2′-联吡啶 .对配合物进行了 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 .配合物 1是聚合物 ,锌离子为 6配位 ,4 ,4′-联吡啶作为双齿桥联配体使配合物呈线性一维链 ,而醋酸根作为双齿桥联配体和链间的 π- π堆积作用 ,又使配合物形成一维网状的结构 .配合物 2中 Y( )是 10配位 ,2个 2 ,2′-联吡啶各提供 2个氮原子 ,3个硝酸根各提供 2个氧原子参与配位 .  相似文献   

16.
以Keggi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Si W12)为建筑块,在水热条件下,设计合成了多酸属-有机配合物[Cu(phen)2]4(Si W12O40)(phen=1,10-邻菲咯啉)(化合物1),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对其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对乙酸乙酯合成反应的催化性能.单晶解析数据表明,化合物1为P212121空间群,单元结构中包含1个α-Keggin型的阴离子(Si W12O40)4-和4个阳离子[Cu(phen)2]+,价键计算结果表明,4个2价铜离子均被还原为1价.化合物1对乙酸乙酯合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其催化性能优于浓硫酸.  相似文献   

17.
应用密度泛函DFT理论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1、双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MCl2)](2:M=Zn,3:M=Cd,4:M=Hg)和[Fe(CO)3(MePhPpy)2(HgCl2)2]5的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了双核配合物中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合物2—4的稳定性为2〉4〉3.(2)Fe—M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2≈3〈4.(3)NBO分析得到Fe—M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σFe-p→nM和σFe-c→nM的电荷转移作用,而N—M的相互作用以nN→nM离域作用为主.(4)用DFT—PBE0-GIAO方法计算1,3,5的”P化学位移值与实验值较接近,并预测了2和4的”P化学位移分别为61.66和56.49.(5)形成双核配合物后,σFe-c→σFe-p离域增大,而σFe-p→σFe-c减小,使得P原子核所受的屏蔽作用比1的大,故双核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比单核配合物的小.  相似文献   

18.
以4-羟基肉桂酸(Hhca),1,10-邻菲啰啉(phen)与硫酸镉(CdSO4.8H2O)反应得到了一个结构新颖的单核配合物[Cd(phen)3]SO4.3(Hhca),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衍射等测试表征了它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它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3 c,a=b=1.906 79(2)nm,c=2.542 8(3)nm,γ=120°,V=8.006 5(1)nm^3,Z=6,Dc=1.545 g/cm^3,F(000)=3 816,μ=62.7 mm^-1,R=0.037 3,wR=0.083 7,GOF=1.180.在该配合物中,Cd^2+与phen形成六配位的配位构型,与Hhca并没有配位.Hhca与阴离子硫酸根通过氢键作用,使配合物形成了三维超分子孔洞结构,[Cd(phen)3]^2+位于孔洞之中.更有意思的是,配合物的固体荧光谱在450-650nm展示了较强的宽峰,类似于白光发射峰,这可能与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及氢键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5-(4-吡啶基)四唑(4-PTZ)与氯化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超分子配合物[Mn(4-PTZ)2(H2O)4].2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315(4)nm,b=0.7859(5)nm,c=0.8682(5)nm,α=90.909(8)。,β=91.738(8)。γ=100.400(8)。,Z=1。配合物由1个Mn原子、2个4-PTZ、4个水分子和2个结晶水分子构成。Mn原子的配位数为六,并处于八面体的配位环境,分别与4个水分子的氧原子和来自2个4-PTZ上的N原子配位。通过各种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进而层与层之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将该化合物扩展为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5-氯-水杨醛双缩(1R,2R)-环己二胺(CSA-DMC)为原料制备了手性[Mn(csal-R,R-chxn)]Cl配合物,测定了手性配体CSA-DMC的荧光光谱,研究了手性配合物[Mn(csal-R,R-chxn)]Cl的CD光谱及催化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手性配体CSA-DMC的荧光发射峰处于517 nm;利用激子裂分方法和d-d跃迁关联法推测了手性席夫碱配合物[Mn(csal-R,R-chxn)]Cl绝对构型为(R)Δλ构型;最适宜反应条件下,催化苯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转化率为74.9%,催化剂选择性为67.6%,对映体过量百分率(e.e.)为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