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双向拉伸的方法对分裂型纤维水刺非织造布进行处理,研究该拉伸方法对分裂型纤维开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拉伸法可以有效提高分裂型纤维的开纤率;拉伸负荷越大、拉伸速度越快,则纤维平均直径越小,开纤率越高;经小负荷双向拉伸处理后,非织造布材料强力有所降低,但当拉伸负荷较大时,处理后的非织造布强力明显提高.双向拉伸开纤方法适用于交叉铺网的水刺非织造布,与化学开纤法相比,不但纤维损伤小,而且工艺简单、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超细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的纤维裂离机理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梳理成网和水刺加固与纤维开纤裂离同步进行,是双组分分裂型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的最大技术特点。这里主要分析了双组分分裂型纤维在射流作用下的开纤裂离过程和机理;讨论超细纤维水刺布的性能特点以及分裂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聚四氟乙烯(PTFE)膜裂长丝为基布,将聚苯硫醚(PPS)纤维和PTFE纤维按不同质量比混合,经过针刺得到具有一定强力的纤网,再通过高压水针作用使纤网内的纤维缠结紧实,并研究工艺参数以及面层组分对PPS/PTFE复合滤料力学性能及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水刺之后,材料的纵向强力稍优于经针刺固结后的强力,但横向强力有所下降,且平均孔径小于针刺样品;对于水刺样品而言,PTFE纤维含量越大,其透气率、强力、孔径下降程度越大,由此说明与针刺相比,水刺固结工艺不仅可以得到相同的缠结效果,且可以适当提高材料的过滤性能,同时,混入PTFE纤维可以提高材料的过滤效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刺工艺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PET-PA6)橘瓣型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进行开纤处理,以获得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并对非织造材料的结构特性和气溶胶过滤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刺技术可以很好地将中空橘瓣型双组分纤维开裂成超细纤维,纤维在非织造材料表面相互缠结形成纤维束;试样对颗粒尺寸为0.37~2.74μm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气溶胶颗粒在气流速度为3.57m/min情况下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同时,试样的面密度和厚度对过滤效率、过滤阻力以及孔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黏胶纤维与不同卷曲度的涤纶纤维为原料,采用水刺工艺,制备定向导水水刺非织造材料.测试并分析不同卷曲度的涤纶/黏胶水刺非织造材料的力学性能、透气性、透湿性和定向导水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复合方式及工艺参数下,三维卷曲涤纶/黏胶水刺非织造材料的纤维缠结更加紧密,其力学性能优于二维卷曲涤纶/黏胶水刺非织造材料,但透气性、透湿性和定向导水性能比二维卷曲涤纶/黏胶水刺非织造材料差.制备的4种涤纶/黏胶水刺非织造材料,可在垂直面和水平面同时实现定向导水.  相似文献   

6.
采用壳聚糖(CTS)纤维和聚烯烃系双组分热熔黏结(ES)纤维制备了一种CTS/ES水刺医用敷料,通过羧甲基化改性成为羧甲基壳聚糖(CMC)/ES水刺医用敷料,研究了羧甲基改性对CTS/ES水刺医用敷料表观结构、大分子结构、孔径、吸液性能及透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CMC/ES水刺医用敷料吸湿性能良好并且在水溶液中能成形成凝胶体.经羧甲基改性后,壳聚糖纤维直径增加14.2%,纤维表面沟槽结构大量增加,CMC/ES水刺医用敷料的面密度、厚度、吸液率增加,透气性和孔径有所下降,且其面密度、厚度和吸液率随壳聚糖纤维含量增加而增加,其透气性和孔径随ES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改性后的羧甲基壳聚糖纤维具有独特的成胶性能,CMC/ES水刺医用敷料与去离子水接触后迅速形成以ES纤维作为三维骨架的复合水凝胶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高效轮胎防刺液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高效轮胎防刺液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25℃,压力为常压,搅拌速度为300 r/min, 水的用量为300 mL,纤维用量为10 g,乙二醇用量为450 mL,聚醋酸乙烯酯的用量为180 mL.并对高效轮胎防刺液的最佳合成实验条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水刺压强对废革胶原纤维/涤纶纤维的纤网进行加固成形,研究最终水刺材料的缠结结构,并分析了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废革胶原纤维/涤纶纤维水刺材料的缠结结构主要由3部分组成,其中涤纶纤维的相互缠结作用是强力的主要来源;随着水刺压强的增加,涤纶纤维在厚度方向上的穿插程度越高,胶原纤维的开纤程度越大,试样表面平整度下降,材料在性能上表现为纵横向断裂强力的增大,平均孔径先减小后增大,对Cu2+的总吸附量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7,(6):887-890
以FFA抗菌纤维与丙纶纤维混合制备了KJW-50抗菌水刺非织造布,并对其抗菌性及安全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FFA抗菌纤维的抑菌圈宽度D=0 mm属非溶出型抗菌纤维,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 mg/kg达到实际无毒级,对眼无刺激性;KJW-50抗菌水刺非织造布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皮肤无刺激、无致敏反应;KJW-50抗菌水刺非织造布的水萃取液p H值为7.3,达到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A类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木浆纤维经气流成网后,分别与PP/PE(聚丙烯/聚乙烯)纺黏热轧非织造布、PP/PE短纤热轧非织造布、PP/PE短纤热风非织造布和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纤网叠合形成试样,通过水刺复合,观察水针冲击过程中不同加固纤网结构条件下木浆纤维的流失现象,研究木浆纤维的流失过程和机理,并分析非织造布纤网结构对木浆纤维流失的影响.试验表明:木浆纤维与非织造布纤网中的纤维缠结以摩擦作用为主,当水针冲击力大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纤维互相分离,木浆纤维易脱离纤网而流失;在相同压力的水针冲击条件下,木浆纤维与PP/PE纺黏热轧非织造布、PP/PE短纤热轧非织造布及PP/PE短纤热风非织造布纤网复合时其流失严重,流失率均高于8%,而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纤网适于与木浆纤维的缠结,木浆纤维的流失率低,仅为2.95%.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三利,不同粘合加固纤维网方法(乳液喷洒法,双组分低熔点纤维和热熔粉末粘合法)所制得的高膨松非织造布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各生产过程特点和产品性能逆行了比较。在高膨松性非织造布的体积密度范围内,有空气对流传热机理存在。导热系数随体积密度增加而降低,在单位面积重量相同条件下,膨松度高的非织造布。织物表现厚度大,虽然导热系数高,但织物传热量较低,其绝热保暖性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的测试,以及IR、SEM研究了PES/PA合金在相容剂存在下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环氧型相容剂与PES/PA合金体系中的PA发生了反应,并且相容剂的加入利于改善PES/PA合金的相容性,流变性和力学性能,尤其是抗冲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粉末粘结剂含量非织造布的研究表明:线性和非线性的简易三元件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非织造布的拉伸性能和应力松弛性能。根据模型的拟合参数计算和讨论提出了应用力学模型可以检验非织造布加工中纤维网粘结程度优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The design guideline for the air suction drawing system with auxiliary air was analyzed, a spunbonding nonwoven system named PADHL1 - 3200 was designed and polypropylene (PP) 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s with excellent properties were achieved after many trial ru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uction air velocity (VA) was calcul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VA on the bonding strengh of PP nonwoven fabrics was Studied as well. It was found that VA is 1.5 - 2.5 times of the spinning veloc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VA, PP fibers become finer and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PP nonwoven fabrics increases as well.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了广角X光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热熔粘合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的结构和形态进行研究。讨论了粘合温度对非织造布的几何尺寸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晶是熔喷聚丙烯纤维的主要结构形式。在不同的热粘合条件下,球晶的结晶变体中可以出现α晶,或是拟六方酝晶,以及两者的混合形式。粘合温度对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及非织造布的热收缩和厚度具有较大的影响。热粘合温度在软化点出现非织造布强度峰值。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wo types of high loft nonwoven fabrics have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laboratory apparatus made by ourselves with different binders (polyamide and polyethylene powder) and varying binder contents (10%, 20%, 30% and 40%). The tensile and compression properties of these nonwoven fabrics were tested. It was found that one can reduce powder binder content to increase loft and softness of nonwoven fabrics, but it has to sacrifice its tensile strength. Adhesion force between binder and single fibre was also explored.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adhesion force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binder and fibre depends on the fibre variety, the fibre surface morphology,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time etc..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粘合剂粒径对非织造布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粒径变细,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呈非线性增加。分析认为由细旦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可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较低的抗弯模量,这些概念也适用于热熔纤维粘合和热轧非织造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国内、外非纺织物加工技术的发展及产品的逐渐开发的大量资料,用技术特性发展曲线,明了地表示出无纺织物的加工过程和产品品种可能发展的趋势。从而论述了我国目前应发展的品种和采用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微波检测技术对非织造布的组分配比进行了测试研究。非织造布由不同配比的双组分(ES)纤维和蚕丝下脚料经混和,开松,梳理成网,并加热,熔融粘合而成。测试结果表明:微波谐振腔传感器检测电流示值与非织造布的配比关系曲线呈指数方程形式,指数值与组分配比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同时,检测电流示值与非织造布强力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
聚乙烯醇复合凝胶的强度与界面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物理交联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的强度,制备了PVA无纺布复合水凝胶. 当基体凝胶PVA质量分数为10%、无纺布体积分数为15%时,复合水凝胶的拉伸强度为5.90MPa;随着基体凝胶PVA质量分数和无纺布体积分数的提高,复合凝胶的强度提高;当基体凝胶PVA质量分数为15%、无纺布体积分数为25%时,复合水凝胶的拉伸强度为10.90MPa. 利用A系数研究了不同PVA质量分数以及无纺布体积分数的复合水凝胶中基体与无纺布的界面作用,在无纺布体积分数相同时,界面强度随PVA质量分数的提高而增大;在基体凝胶PVA质量分数相同时,无纺布体积分数较低的复合凝胶的界面强度较大. 复合水凝胶的结晶度低于纯水凝胶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