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红  殷春 《甘肃科技》2011,27(13):154-155
了解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收集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127例,根据入院时空腹血糖值、葡萄糖耐量值分为5组,第1组:血糖正常组;第2组:空腹血糖异常及葡萄糖耐量减低组;第3组:糖尿病血糖轻度升高组;第4组:糖尿病血糖中度升高组;第5组:糖尿病血糖重度升高组。分别统计出各组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死亡率,并进行了统计学比较。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则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住院患者抗菌药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情况,探讨AA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腹泻的患者285例,根据患者病史和粪便检查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AAD组(188例)、非AAD组(97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接受其他治疗干预措施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分析AA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AD组年龄≥60岁、监护室病例、住院时间≥21 d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A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患者使用抗菌药时间14 d、用抗菌药物数量≥2种的比例均明显多于非A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患者使用率前五的抗菌药物为:头孢类抗菌药164例(87.23%)、酶抑制剂复合物144例(76.59%)、碳青霉烯类102例(54.26%)、喹诺酮类85例(45.21%)、林可霉素类76例(40.43%);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抗菌药使用时间14 d、抗菌药使用种类≥2种、接受禁食、侵袭性操作等治疗干预措施是住院患者并发A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长时间联合使用抗菌药、住院期间禁食和接受侵袭性操作的患者易发生AAD,临床治疗中对于上述患者应注意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比较不同置管部位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效果。将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自发性气胸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管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治愈率、手术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治愈率86.05%与对照组的8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较对照组的20.93%低(P0.05)。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治疗的效果相当,但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引流具有术后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保守治疗少量血肿(30 m 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颅内深部少量出血的9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微创手术治疗组(微创组)(50例患者)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46例患者).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进行微创穿刺清除,对照组给以常规药物保守治疗.通过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死亡率、再出血率、平均住院时间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短期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入院1周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检测结果显示:微创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微创组再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相比有增高的趋势(P0.05),死亡率两组数据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微创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5)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系统对出院半年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微创组GOS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微创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少量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患者的短期预后和恢复效果明显.2)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显著缩短少量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观察阿托伐他汀辅助拜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将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拜阿司匹林单独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辅助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2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辅助拜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病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庆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320例患者按随机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PDCA组,对照组160例给予常规预防管理(ICU管理、消毒隔离、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对抗菌药物知识的认知度、医护人员间加强交流合作、执行侵入性护理操作时注意预防感染以及为患者提供用药知识指导等),PDCA组的患者给予PDCA循环管理(于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实现对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全面防控医院感染),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PDCA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DCA组手卫生、无菌操作和环境卫生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DCA组单一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种及其以上的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PDCA管理能降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手卫生、无菌操作和环境卫生执行率,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7.
秦静 《甘肃科技》2007,23(6):208-20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阿司匹林对其影响。方法:CHD患者20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4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69例(UAP组)稳定心绞痛55例(SAP组)。正常对照者30例(NCHD组)。观察4组的CRP浓度以及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CRP浓度的影响。结果:CHD患者的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UAP组与AMI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CHD患者的CPR浓度(P<0.05)。结论:CRP浓度可作为评价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紧急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308例AMI患者分为紧急血运重建治疗组157例和药物治疗组151例.对所有患者随访4~88个月,平均随访(45±26)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并利用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 1)紧急血运重建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8±9.7)d,显著少于内科药物治疗组(19.8±8.9)d,P0.05;2)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药物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随访期间,延迟血运重建组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4)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示:紧急血运重建组的LVEF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血运重建组的LVDd显著小于药物治疗组,P0.05;5)紧急血运重建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0.386±0.120)显著大于药物治疗组(0.273±0.096),P0.05.结论紧急血运重建能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左室功能,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并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STEMI患者,根据左主干病变和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89例、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136例;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各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KillipⅢ~Ⅳ级、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中度以上钙化率、合并2支或3支血管病变率均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P0.05).PCI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2.3±0.9)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14.6%,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的6.6%(P0.05);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探条或水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0例食管贲门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探条组给予无痛胃镜探条扩张术治疗,水囊组给予无痛胃镜水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扩张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再度狭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囊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探条组(86.67%,63.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囊组1次扩张率明显高于探条组(66.67%,36.67%),平均扩张次数明显低于探条组((1.62±0.54)次,(3.47±1.03)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囊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探条组(16.67%,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再度狭窄发生率(10.00%,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下水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狭窄的疗效明显优于探条扩张术,且减少了扩张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房颤患者长期服用阿斯匹林对缺血性中风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颤患者长期服用阿斯匹林对缺血性中风的预防作用。方法 :148例慢性房颤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予以丹参片口服(72例) ,另一组予以阿斯匹林口服(76例) ,平均随访3 2年 ,结果 :丹参片组68例完成随访 ,中风发生率14 7% ,死亡1例。死亡率1 47% ,阿斯匹林组70例完成随访 ,中风发生率2 86% ,无死亡病例。两组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 01)。结论 :房颤患者服用阿斯匹能显著降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 ,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而丹参片无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改善左室重构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效果.方法312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治疗组65例,延迟PCI治疗组81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74例,药物保守治疗组92例.全部患者随访6~36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和超声心动图变化及利用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1)延迟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1±11.7)d,显著少于静脉溶栓(20.5±8.4)d和内科药物治疗组(19.2±9.4)d(P<0.05);而与直接PCI组的住院时间相同(P>0.05).2)延迟PCI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静脉溶栓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本组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1.5±4.6)个月时.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4)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延迟组.5)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0.376±0.138)显著大于内科药物治疗组(0.173±0.094)(P<0.05),而与直接PCI组(0.413±0.169)和溶栓组(0.289±0.177)相似.结论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改善患者的左室重构,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13.
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探究。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靖远县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患者均为2018年8月-2019年5月期间入院。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5例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则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凝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以及心排血量(CO)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6min步行距离亦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可观,促进患者心功能以及疾病相关症状的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早期开始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对孕前肥胖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观察组为住院建卡分娩的孕前肥胖(BMI≥28 kg/m2)患者49例,自孕12周开始,睡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直至36周。对照组为同期分娩的孕前肥胖患者50例,不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剂。追踪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及子痫前期、FGR、羊水过少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胎盘早剥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黄疸发生率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孕早期开始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改善肥胖患者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ll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次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33例,其中PCI组160例,CABG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2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再次血运重建术).[结果]CABG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PCI组,但由于术后院内死亡率较高导致CABG组2年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PCI组(P<0.05),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2年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年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并无差异,但PCI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仍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重症肺炎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序贯通气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收集ICU收治重症肺炎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通气组(NV,n=29)和无创通气+高流量吸氧组(NV+HFNC,n=29);分别比较两组在患者拔管后的4、12、24、48 h时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48 h内再插管率、48 h后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30 d及90 d死亡率。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拔管后4、12、24、48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分压以及48 h后发生气管插管再插率、入院30 d和90 d、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NV+HFNC组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均小于NV组,且在拔出气管插管后的12 h的二氧化碳分压小于NV组,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NV+HFNC组在拔出气管后的48 h内发生气管插管再插率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NV组,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可见对重症肺炎合并2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NV+HFNC序贯治疗通气策略可减低拔管后患者呼吸频率及48 h内气管插管再插率,减少ICU住院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用酒精硬化疗法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症状性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5例症状性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其中15例患者先给于经皮囊肿穿刺抽吸而后向囊内注射体积分数为99%的酒精,另10例患者采取腹膜后腹腔镜去顶术.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分别记录和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酒精硬化治疗组和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7%和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和20%,但两组在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手术时间[(57.0±8.4) min,(94.0±19.0) min]、住院天数[(1.0±0.0) d,(2.5±0.5) d]和住院费用[(5 017.08±90.62)元,(14 698.35±985.76)元]相比,酒精硬化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低于腹腔镜手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酒精硬化治疗因具有操作简单、非侵袭性和有效性高的特点,可作为症状性单纯肾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当酒精硬化治疗失败或酒精硬化治疗穿刺困难时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围术期指标、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并发症及1 a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环乳晕切口组)与B组(放射状切口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效果、VSS评分、乳腺外形满意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 a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瘢痕长度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手术有效率(94.00%)高于B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VSS评分及乳腺外形满意度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切口感染、局部血肿、乳晕感觉异常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 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00%,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放射状切口手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术后瘢痕易于隐藏,对乳房美观度无影响,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可达到治疗与美观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9.
探究循证护理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患者设为循证组,对比2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循证组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63%低于对照组2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满意度95.77%高于对照组78.87%(P0.05)。循证护理可缩短急诊PCI患者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是一种心身疾病 ,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 ,死亡率为 1 0 %~ 1 5 %。专家指出 ,预防心肌梗死的最好方法是用有效的措施控制或消除各种危险因素 ,使 AMI患者早日恢复活动和工作能力 ,自觉预防疾病的危险因素 ,以达到更好的生理、心理、职业状态。我们对 AMI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1 对象与方法1 .1 实验对象选择 1 996年 6月~ 2 0 0 0年 8月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 AMI患者 60例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 ,每组 3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 (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