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应用于组织切片的传感阵列技术是在组织电生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体外研究组织电生理及神经传导的前沿技术.该技术能够对组织进行多点、实时、无损检测,在研究组织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揭示细胞网络属性、分析不同细胞或细胞群之间的兴奋与抑制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中综合评述了目前国际上应用于组织切片电生理检测的传感阵列技术及其在神经传导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介绍了传感阵列技术在嗅球组织电生理研究中的进展,对未来传感阵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神经传导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应用于组织切片的传感阵列技术是在组织电生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体外研究组织电生理及神经传导的前沿技术.该技术能够对组织进行多点、实时、无损检测,在研究组织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揭示细胞网络属性、分析不同细胞或细胞群之间的兴奋与抑制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中综合评述了目前国际上应用于组织切片电生理检测的传感阵列技术及其在神经传导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介绍了传感阵列技术在嗅球组织电生理研究中的进展,对未来传感阵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神经传导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生物细胞膜片钳技术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在电生理领域中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细胞分离及培养技术的原因至今使此项技术手段未能早日普及开来。本文主要介绍膜片钳技术和组织培养的历史发展以及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分离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MEMS技术的微电极阵列细胞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莹  余辉  张威  蔡华  刘清君  王平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9):1265-1272
经典的细胞电生理记录方法的缺点是难以实现长时程测量,同时也难以实现对细胞网络的多位点同时测量.近年来,随着胞外电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半导体微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为细胞的微环境测试和电生理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基于多年来在细胞芯片上的研究,介绍了用于细胞外电生理测试的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分析其原理、设计及加工过程;并对心肌细胞在其表面生长情况和电信号传递过程进行八通道并行动作电位检测;最后对所测得的结果加以讨论.实验证明,该细胞芯片可对多个细胞同时进行长期、无损的胞外电信号测量,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可进一步应用于细胞电生理研究、药物检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生物细胞膜片钳技术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在电生理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细胞分离及培养技术的原因,时至今日此项技术手段仍未普及. 本文综述了膜片钳技术和组织培养,主要内容包括钳技术,组织培养的历史发展以及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等的分离培养方面的进展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下植物细胞吸收Na^+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植物细胞Na+吸收的主要研究手段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膜片钳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技术以及基因剔除和转基因技术常用于植物细胞Na+吸收的研究.具有吸收Na+活性的载体或通道有4类即高亲和K+载体、低亲和阳离子载体、K+通道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其中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被认为是盐胁迫条件下植物大量吸收Na+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胡子鲇触须味觉的行为和电生理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利用行为学和电生理学方法记录革胡子鲇触须味觉反应的实验技术。证明摄食行为的浓度-反应量和神经放电的相对反应强度,可以作为定量分析鉴定促摄饵物质和评定味觉功能的有效指标,在研究鱼类味觉反应特性的实验基础上,讨论了各种实验技术的难点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物细胞膜片钳技术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在电生理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细胞分离及培养技术的原因,时至今日此项技术手段仍未普及。本文综述了膜片钳技术和组织培养,主要内容包括钳技术,组织培养的历史发展以及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等的分离培养方面的进展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无线定位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现状以及目前常用定位算法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基于RSSI算法的主要思想并结合三边测量算法对移动节点实现定位.并基于ZigBee系统芯片CC2530组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完成了软硬件设计与实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纳米尺度激光紧聚焦光穿孔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一种新型的细胞转导方法——纳米尺度激光紧聚焦光穿孔技术.按照光穿孔可能的物理机制,分4类讨论了现在主流的光穿孔技术:连续激光光穿孔,其中最前沿的技术是紫外二极管激光光穿孔;纳秒、皮秒激光脉冲和经放大的千赫兹飞秒激光脉冲光穿孔,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Nd:YAG激光器;飞秒激光振荡器发出的兆赫兹脉冲序列光穿孔,该技术在多尺度、跨学科及在体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最新出现的利用双脉冲微射流进行光穿孔,这是光穿孔技术中仅有的一种将外源物主动引入细胞内的方法.可以预见:当激光紧聚焦技术结合了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微芯片实验室、膜片钳技术等各种单细胞分析技术后,必将在细胞间通信、干细胞谱系提交、癌症转移、激光基因疗法、胚胎发育学以及神经功能再生等学科领域中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基于8位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开发中,51系列单片机以其低价、运行可靠、技术成熟的特性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51单片机与RTL8019 AS网络控制芯片结合起来,对网络控制芯片的控制实现方法进行探讨,并对51单片机下ARP协议的实现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带有反应扩散项的脉冲模糊细胞神经网络,研究了该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同步.通过运用一些实参数以及不等式技术,取得了该系统全局指数同步的一些充分条件,该结论的取得对于全局指数同步的应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鳞翅目昆虫幼虫通过味觉感受器中的味觉神经元来感受外界的化学物质。味觉受体基因表达在味觉组织中,不同的味觉受体基因表达决定了昆虫幼虫的不同味觉感受。本文综述了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味觉受体基因研究近况,可为鳞翅目昆虫的味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骨髓血细胞的自动识别, 构建了骨髓红系细胞和粒系细胞数据集, 基于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技术提出了 CellNet 网络模型。 该模型通过加入残差模块增加了网络的深度, 利用卷积残差块使网络模型更容易训练, 并结合 U鄄Net 的裁剪操作为分割提供更精细的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对骨髓红系细胞和粒系细胞识别正确率分别达到 93. 65% 、95. 25% , 为骨髓血细胞自动识别技术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细胞共培养技术一般用于研究细胞与细胞间的通讯机制,对揭示多细胞生物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共培养技术能够模拟原生微环境以进行复杂的代谢和调控,为研究细胞与细胞间通讯提供了新的共培养技术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转移及分析、抗癌药物筛选、药物吸收和药物代谢等领域.本文从微流控芯片上细胞共培养系统的设计、共培养系统上的检测以及模型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苦味的识别对动物生存至关重要,该过程由苦味受体介导。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口腔内的苦味感受器,经信号传导反馈给大脑,产生苦味感知并最终影响食物的选择和排斥。除了基本的味觉功能,苦味受体在口腔外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中普遍表达,在细胞增殖、代谢调控、免疫反应等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尽管苦味受体的蛋白结构仍未得到全部解析,具体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未知,但由于其亚型众多且分布广泛,是理想的靶点,并将成为各类疾病治疗的重要探究方向。本文介绍苦味受体在口腔外部分器官组织中的表达和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全面系统理解苦味受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楠 《科技信息》2012,(32):I0080-I0080
在日本用甜、辣、苦、酸、成五味来表示味觉,中国也有同样的味觉词,所以在翻译时本不应该存在问题。但是生活中的味觉词不单单只表示为味觉,它还可以表示人的表情、心理状态、性格、嗅觉、听觉等等。本稿选取了日语味觉词中最常出现的“甘ぃ”来进行研究,主要考察其转用和汉译情况。  相似文献   

18.
探讨南方鲇初级味觉中枢—面叶脑片的急性分离与不同孵育液中体外培养方法,并建立硬骨鱼类脑片可视膜片钳技术,在脑片局部神经回路水平上深入研究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神经元在信息编码中的生理功能,阐述鱼类味觉信号识别的机制。结果表明:①温度25℃、2 h以内、HEPES+Vc+TU+kynurenic acid+低钙脑脊液是最佳体外培养条件。②运用可视法脑片膜片钳实验技术发现南方鲇面叶神经元可分为两种类型。生理条件下,多数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无或少频率适应现象。椭圆形比梨形神经元膜阻抗更高,诱发放电频率却较低。  相似文献   

19.
结合现有汽车电子技术及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概况,提出了一种基于Freescale8位单片机M68HC908EY16的LIN总线汽车灯光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简要介绍了LIN通讯协议,结合本芯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LIN总线技术在灯控模块中的应用.完成了灯控系统协议的制定,并给出了系统硬件原理图以及软件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味觉传感器和多层神经网络来模拟人的味觉系统以对五种基本味觉信号进行学习和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