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针对南京地铁主体工程C30泵送混凝土,从设计强度、工作性、经济性、抗裂防渗性能及耐久性能等4个方面制定了混凝土性能综合评定指标;通过各试验配比混凝土性能检测结果,对南京地铁主体工程C30高性能泵送混凝土进行了综合评估,并推荐工程施工配合比为双掺粉煤灰加矿渣微粉混凝土,活性掺合料掺量为46%~56%,粉煤灰占活性掺合料总量的比例为34%~50%;或为单掺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掺量为25%~30%,保证了南京地铁工程钢筋混凝土100年耐久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采用全计算法对铁路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计算法是一种更科学、更合理、更准确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应该在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掺加矿物掺合料。  相似文献   

3.
以京沪高速铁路为工程背景,试验研究了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粉煤灰-矿粉)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以及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掺粉煤灰、单掺矿渣、复掺粉煤灰和矿渣三种不同改性方案,研究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强度的影响,为再生混凝土合理使用矿物掺合料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京红 《科技资讯》2006,(30):36-37
本文作者阐述了大掺量矿物掺和料在混凝土的应用可以减少水泥用量,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大气环境,论述了目前混凝土中所掺加的矿物掺合料的种类以及发展方向;通过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了矿物掺和料的适宜掺量和系列混凝土配合比,并且在新世界工程中实际应用,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强度以及裂缝控制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另外,提出了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在使用大掺量矿物掺和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应该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应该指导施上观场采取及时、适宜的养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钢渣和矿渣以不同的比例代替水泥掺入混凝土中以及将钢渣和矿渣按照不同的比例配置复合掺合料掺入混凝土中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渣矿渣都能在合理掺量范围内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且复合掺合料中钢渣矿渣的不同比例对混凝土的影响程度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贾伟  孙启华 《科技资讯》2011,(16):85-87
固定水胶比,调整用水量和掺合料掺加比例,研究了C30、C50混凝土用水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以及掺合料的最佳掺加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C30混凝土用水量不超过175kg/m3,强度及耐久性均较佳,此时矿渣粉不能超过40%,粉煤灰不能超过20%.对于C50混凝土,用水量不超过160kg/m3时,强度及耐久性均较佳,此时粉煤灰掺量应小于15%,矿渣粉小于40%.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掺合料对大掺量粉煤灰水泥强度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原材料配合比.分析了试验所用原材料的化学成分,通过24组试件试验, 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龄期、不同掺合料及不同掺量情况下, 大掺量粉煤灰水泥强度的变化趋势.得出单掺粉煤灰的强度小于粉煤灰加矿渣的双掺强度小于单掺矿渣的强度.J2型激发剂可以提高早期和后期强度,K3型激发剂会导致早期强度下降.确定了合理的原材料配合比.  相似文献   

9.
郑全利  王芳  杨景芳 《科技信息》2011,(18):336-336
本文选用粉煤灰、矿渣粉两种活性矿物掺合料,采取双掺方式配制混凝土,通过对比各组混凝土试样的工作性和抗压强度,探讨了活性矿物掺合料的复合效应以及对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预制了不同粉煤灰及矿渣掺量的7组生态多孔混凝土试件,研究了7组试件经p H值恒为2.0及3.0的草酸溶液侵蚀后,其强度和质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生态多孔混凝土经草酸侵蚀后,强度和质量明显下降,且侵蚀时间越长,强度和质量的下降量越大;随着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强度逐渐降低,但掺矿物掺合料对改善生态多孔混凝土的抗草酸侵蚀效果不明显;当矿物掺合料掺量相同时,经草酸侵蚀后,掺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较掺矿渣的强度降低量小,因此,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抗草酸侵蚀性能好于掺矿渣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王文斌  靳生宏 《科技信息》2011,(35):I0235-I0237
在那比水电站的施工阶段,为保证大坝碾压混凝土的质量,以工艺试验为基础,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品质和混凝土的配合比.并实施了有效的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那比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所介绍的大坝碾压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铁车站叠合墙的开裂渗水问题,为提高混凝土抗渗防裂性能,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首先,基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对混凝土配合比中多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并对混凝土的粗骨料级配进行优化.然后,选择绝热温升最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掺入混凝土外加剂DHZ复合液,经混凝土和易性试验,确定外加剂最佳掺量,得到混凝土最优配合比.最后,开展混凝土性能试验与地铁车站叠合墙裂缝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经配合比优化并掺入DHZ复合液的混凝土能够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具有良好的抗渗防裂能力.  相似文献   

13.
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设计理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凝土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为目标,提出了全新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的概念,并研究了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在配合比设计中引入硅砂率和钙砂率的概念,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水泥生产的三率值联系起来,使混凝土的化学成分与水泥生料相同,进而在废弃后可直接作为水泥生料,无需或只需添加少量校正原料.试验表明:相同配比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除流动劣于普通河砂混凝土外,其他力学性能均优于河砂混凝土;废弃后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氧化物成分与设计水泥生料基本一致.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概念的提出解决了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回收利用率低、造价高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水泥生产中对天然矿物的过度开采和空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再生骨料和天然骨料的级配、压碎指标、吸水性等基本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以及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讨论了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采用基于再生骨料预吸水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配置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和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完全符合现行规范要求.这也表明再生骨料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来配制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多孔混凝土的强度特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同普通混凝土一样,强度是多孔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质,进行多孔混凝土基层路面结构设计、材料组成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检测时,均需采用各种强度指标进行评价。多孔混凝土属于骨架空隙结构,其强度取决于内部起胶结作用的水泥石性质、集料特性及浆集比等。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早期增长较快,符合线性关系,后期强度发展较慢,符合对数关系;长龄期劈裂强度与28d劈裂强度之间符合对数关系;42.5级水泥多孔混凝土与32.5级水泥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此外,多孔混凝土弯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及劈裂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良好的幂指数关系,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对应关系表,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废旧陶瓷的再生利用率,将陶瓷颗粒与陶瓷粉作为再生混凝土骨料与掺合料进行再生利用.运用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以陶瓷粉、陶瓷颗粒、再生细骨料、粉煤灰、硅灰为5因素,每个因素设置4个水平,共设计16组配合比方案,进行抗压、导热等试验,得到陶瓷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导热系数等物理力学参数,并寻找出最优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合比为:陶瓷粉的质量分数为10%,陶瓷颗粒的质量分数为20%,再生细骨料的质量分数为40%,粉煤灰的质量分数为15%,硅灰的质量分数为5%.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再生复合微粉和风积沙,分别部分取代水泥和天然河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基于紧密堆积理论,采用修正的安德森模型对UHPC胶凝材料和细骨料的颗粒配比进行计算,得到紧密堆积状态下UHPC颗粒的计算配比.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再生复合微粉、风积沙、钢纤维、水胶比和胶砂比5种因素分别对UHPC的流动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合试验结果确定5种因素的最优组合:再生复合微粉掺量为10%~15%(质量分数),风积沙掺量为30%(质量分数),钢纤维掺量为2.5%(体积分数),水胶比为0.16,胶砂比为0.8~1.1.试验最优组合与计算配比结果吻合程度较好,验证了修正的安德森模型用于此环保型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适用于高瓦斯隧道的新型喷射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及气密性影响因素,以桐梓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配合比试验、气密性测试和现场试喷确定了满足强度、和易性及气密性要求且施工性能好的新型喷射混凝土,运用气压差值法和压汞法分析了气压和孔隙结构对新型喷射混凝土气密性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新型喷射混凝土气密性测试的最佳测试压力及其透气系数。结果表明:新型喷射混凝土配合设计为:水灰比0.38,水泥:粉煤灰:玄武岩纤维=360: 90: 1.5(kg/m3);与孔隙率相比,最可几孔径的拟合相关系数更高,能更好的反映其与混凝土透气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氯离子侵蚀混凝土结构,导致混凝土过早发生破坏,其原因之一是在进行结构满足耐久性设计时忽略了结构的外形和扩散维数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基于钢筋脱钝的临界氯离子浓度,提出了圆形截面氯离子侵蚀的耐久性服役寿命计算方法。开展了耐久性正交实验,通过服役寿命定量计算,可以对圆形截面构件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设计与选择。通过算例分析混凝土构件的服役寿命,结果表明圆形截面构件相对于矩形截面构件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时,采用圆形截面构件可以增加满足耐久性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减小混凝土配置难度,降低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20.
用神经网络理论进行纤维水泥砼的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路桥梁桥面铺装对纤维水泥砼的使用性能要求,将一批试验数据作为样本,通过神经网络对其进行学习和训练,得到了相应的神经网络权值矩阵和阈值向量。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采取本方法可以提高纤维水泥砼配合比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