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大山雪鸡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倪自银 《甘肃科技》2012,28(4):137-138,107
对东大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雪鸡的栖息环境及分布、雪鸡的活动规律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探讨了东大山自然保护区雪鸡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护东大山雪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藏雪鸡和喜马拉雅雪鸡本生活在各自的海拔高度,鲜有交集,作者在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中却发现了两种雪鸡混群的奇怪现象。这是否意味着二者生态位分化程度不高,或在某一时期生态位存在重叠?鸡形目鸟类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其研究和保护工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雪鸡属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鸡形目鸟类,共有5个种,分别为高加索雪鸡,里海雪鸡,藏雪鸡,阿尔泰雪鸡和喜马拉雅雪鸡,后3种雪鸡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鸟类家族的新成员——阿尔泰雪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祖国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生息繁衍着一类大型野生鸡类,因为它们一年四季总是不离开那高耸入云的冰峰和白茫茫的雪原,人们便称它们为雪鸡.雪鸡家族在世界雪鸡家族中,共有5位成员,即高山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Gray),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Gould)、阿尔泰雪鸡(Tetraogallus altaicus Gebl.)、里海雪鸡(Tetraogallus caspius Gm.)和高加索雪鸡(Tetraogallus caucasicus Pall.).按它们身体腹面的羽毛,可分为白腹组和灰腹组.白腹组腹面为白色,它含有阿尔泰雪鸡和藏雪鸡;灰腹组腹  相似文献   

4.
不同日龄和性别腾冲雪鸡肉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60和90日龄腾冲雪鸡公母各8只的胸肌和腿肌的混合肉样,对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磷及16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60和90日龄时所有营养成分测定值无性别和日龄差异(P>0.05),表明此期间腾冲雪鸡营养成分变化不大.(2)腾冲雪鸡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平均分别为24.22±0.89和2.53±0.74,高于其它云南地方鸡种,与野生雪鸡近似.(3)腾冲雪鸡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较高,为1.12±0.24,具有较高的蛋白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雪鸡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测定。结果表明:雪鸡肉中氨基酸含量丰富,总合百分含量高达22.21。8种必须氨基酸,除包氨酸外,其余含量都比较高。人工养殖的雪鸡肉同野生雪鸡肉相比较,17种氨基酸总合百分含量高。雪鸡肉中氨基酸的总含量与家鸡、鹌鹑及乌骨鸡相比较,雪鸡仍占优势,但微量元素的含量略少。  相似文献   

6.
采用联合光照方法,使处于性休止期的雪鸡恢复性机能活动。雄性可产出形态正常的精子;雌性输卵管发育并能产卵,由此揭示:采用联合先照技术,有助于改变雪鸡季节性繁衍后代的习性。  相似文献   

7.
暗腹雪鸡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首次对暗腹雪鸡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暗腹雪鸡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78,染色体基本臂数AF=85,有11对大染色体(包括Z、W),28对小染色体;染色体形态分别为:No.1、No.2、No.5、Z染色体为m型,其余染色体均为t型。  相似文献   

8.
藏雪鸡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藏雪鸡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藏雪鸡舌端尖细,舌根分叉,叉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腺胃粘膜乳突短而宽,有80-90枚,肌胃发达;肠道长是体长的3倍,小肠较发达,长1047mm,占肠道总长64%;盲肠发达,长477.1mm,占肠道总长29.2%.并与鸡形目雉科中鹌鹑、白冠长尾雉、雉鸡、家鸡,及松鸡科三种鸟类的消化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等离子光谱仪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首次对新疆珍贵野生动物雪鸡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雪鸡中至少含有15种氨基酸、17种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0.
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鸟羽显微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种间特异性,鸟羽显微结构特征,可为鸟类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应用扫描电镜对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与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的飞羽、绒羽和尾羽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飞羽和尾羽主要由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构成;绒羽主要由节状羽小枝构成。对飞羽和尾羽的羽小钩数、纤毛数、腹齿数以及绒羽的节直径、节间距和基节长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尾羽的羽小钩数、纤毛数、腹齿数、绒羽的节直径与基节长在二者间差异显著,而绒羽的节间距和飞羽的几个指标在二者间差异均不显著。利用羽毛的显微结构来区分暗腹雪鸡与藏雪鸡时,尾羽的羽小钩数、纤毛数、腹齿数和绒羽的节直径、基节长是对二者进行识别的可选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北方山溪鲵和隆肛蛙视网膜结构与生活习性、捕食方式的关系,用光镜观察了这两种动物视网膜的结构,测量各层厚度、3个核层胞核的层数及胞核直径.结果表明,山溪鲵与隆肛蛙视网膜虽然各核层的层数相似,但隆肛蛙的胞核直径明显小于山溪鲵,致使两种动物在3个核层和2个网层的厚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视网膜结构分析其机能,依赖于视觉捕食的隆肛蛙,视网膜具有较高的视敏度;捕食时以嗅觉为主、视觉为辅的山溪鲵,视网膜则具有较高的光敏度.显示了视网膜结构机能与各自的捕食方式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西藏毛腿沙鸡泌尿系统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l例雌性西藏毛腿沙鸡泌尿系统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雌性西藏毛腿沙鸡泌尿系统与大多数鸟类一样,只有一对肾脏和一对输尿管。  相似文献   

13.
西藏山溪鲵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西藏山溪鲵(Balrchuperus tibetanus)的栖息环境、习性、种群结构、食性、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北方山溪鲵精巢支持细胞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山溪鲵精巢内支持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精原细胞增生期,支持细胞间存在镶嵌连接,与精原细胞增生以及生精小囊的体积变大相适应;在精子形成期,支持细胞具有典型的类固醇激素分泌特征;精子成熟后,支持细胞退化.并对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08年8月对亿比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西藏齿突蟾、西藏蟾蜍、高原林蛙、倭蛙、高原蝮等5种标本,结合文献资料记载,亿比措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9种,隶属于2纲3目6科8属.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以东洋界成份为主,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鲵科几个属分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有尾两栖类小鲵科Hynobiidae山溪鲵属Batrachuperus、巴鲵属Liua、小鲵属Hynobius分类研究中的同物异名 ,以及属称的订正方面进行了探讨 ,认为我国山溪鲵属应为 6种 ,巴鲵属是一个有效属称 ,无唇褶山溪鲵Boulengercochranae应为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Btibetanus的同物异名 ;义乌小鲵Hynobiusyiwuensis应为中国小鲵H chinensis的同物异名 ,黄斑拟小鲵Pseudohynobiusflavomaculatus可以暂定为秦巴北鲵Ranodontsinoaensis的同物异名 ;黑爪异鲵Xenobiusmelanonychus是否一个新种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17.
徐剑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2):74-78
对有属两栖小鲵科Hynobiidae山溪鲵属,巴鲵属,小鲵属分类研究中的同物异名,以及属称和种数订正中的一些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无唇褶山溪鲵B. cochranae不是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的同物异名,巴鲵属是一个有效属称,义乌小鲵Hynobirs yiwuensis应为中国小鲵H.chinensis的同物异名,黄斑拟小鲵Pseudohynobius flavomaculatus可以暂定为秦巴北鲵Ranadon tsinoaensis的同物异名,黑爪异鲵Xenobius melanonychus是滞有效种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们在甘肃省境内进行野外科学考察的过程中采集和见到白鹈鹕Pelecanus onocro-talus、小鸨Otis tetrax、红胸田鸡Porzana fusca、中贼鸥Stercorarius pomarinus、西藏毛腿沙鸡Syrr-haptes tibetanus、雪鸮Nyctea scandiaca、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攀雀Remiz pendulinus、红额金翅雀Carduelis ambigus、红翅鵙鹛Ptesottius flaviscapis等10种鸟类,均为甘肃省首次记录.其中采集到标本的种类有中贼鸥、红胸田鸡、西藏毛腿沙鸡、雪鸮、长尾地鸫、红翅鵙鹛,野外观察到的种类有白鹈鹕、小鸨、攀雀和红额金翅雀.  相似文献   

19.
对绿尾虹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绿尾虹雉的舌呈长三角形,尖端尖细,基舌骨后为一对分叉的角舌骨,其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角质栉状突;嗉囊宽大,腺胃粘膜乳突短而宽,有75—90枚,肌胃发达;肠道长为体长的3.46倍,小肠较发达,长1920mm,占肠道总长的71.70%.盲肠发达,长645mm,占肠道总长的24.09%,并与鸡形目雉科中的藏雪鸡、雉鸡、家鸡,及松鸡科3种鸟类的消化系统作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