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史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纲,以翔实的汉藏历史资料为依据,提纲挈领简述了自远古以来,历经唐、五代两宋、元明清以至民国时期藏族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各民族经济化的交流史。重点分析和阐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民族关系的历史演进以及西藏地区和藏族在中华大一统历史演进中的地位,论证了汉藏民族“两个离不开”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2.
傅京生 《世界知识》2014,(14):40-41
<正>王耀年是范扬先生的门生,师承的缘绪,造就他的绘风,初具大家气象端倪:那是一种立足多年学院教育奠定成的坚实的写实基础,而分别以两宋范宽、马远画风以及以元明诸家为鹄的综合成的风格样式。这种风格样式,前者,是以两宋儒学为学理支撑而变现成的图像显现;后者,则是以明清心学为支撑而变现成的图像显现。  相似文献   

3.
两宋赣文化辉煌灿烂,其成因也错缩复杂,本文试对两宋文化繁荣的原因作些宏观分析,并从科举制度与赣文化发展入手,从科举制度与两宋江西文化的大普及,学校教育的发达,文学,史学及学术思想的繁盛,政治中枢的人化几个方面论证科学制度对两宋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及助于全面理解两宋赣文化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宋代添差官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历史现象。所谓“添差” ,即是在正员之外的额外差遣。在两宋时期 ,对于这支特殊而又庞大的添差官队伍 ,两宋政府加强了对添差官簿籍申报和俸禄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环鄱阳湖地区以执中国牛角的茶业、瓷业、稻米业、水运业、造纸业、制版印刷业和教育业为中心,形成了繁荣的产业群和城镇群,它们从两宋历元、明、清至民国初年逾千年而不衰。本文用历史档案和翔实的历史资料对其作了求证和较系统的描述,同时,也初步探索了这个产业和城镇群在近现代走向衰落的原因以及至今仍发展滞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两宋时形成的以刻画精微、形神兼备为尚的鲜明画风,把中国美术史上的写实性绘画推向极致,耸立起以写实为追求的时代丰碑。它的形成是前代写实性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厚积,同时也与特定历史境遇中时人对万物之理的孜孜追求无不关联。这种写实性画风形成与嬗变的过程,也正是画者打通物我之分,对自然规律和外物精神的感悟和表述。  相似文献   

7.
永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承接了一批又一批的流寓之人,而两宋时期尤为突出,此间贬于永者达47人之多。这一现象反映了两宋"以文治特著"的社会政治状况,同时也造就了永州独特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8.
原典意义的儒家学说 ,只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个支派。经过历史的演变 ,儒学成为中国上层社会的主流思潮 ,特别是两宋以降 ,以二程、朱熹代表的新儒学更是冠盖天下 ,远播海外。这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程朱思想新论》一书 ,便是新时期对这个课题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冯永堂 《科技信息》2007,(32):154-155
叶梦得是宋代文学史被忽略的人物,是宋代历史研究遗落的角落.在群星璀璨的两宋文坛上,他本应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纷争繁复的两宋之交,他原有青史美名.但因为"元奸党案"他得罪了当时的文人清流,又因为他秉直不屈的个性和忠君爱国的思想却因"元奸党案"而被当时的文人所不齿,难以青史留名.在两宋时期,文化的高度繁盛也使他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从吴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叶梦得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浙江松阳古墓出土松香的调查,追溯了我国松香生产与应用的历史,以实物和史料证实我国古代炼松香技术的水平及其在火药、活字印刷、造船、造纸等方面的应用上,都领先于世界各国.我国松香生产滥觞于秦汉,鼎盛于两宋,落后于清代,其发展与社会的进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清末的教育体制改革是中国历史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此过程中,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劝学篇》和“癸卯学制”集中体现了他“中体西用”的历史教育思想。他认为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忠君爱国的思想;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史为体,世界史为用”;并就历史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要求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推行于实践。张之洞的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的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育是古代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源远流长。南宋时期《三字经》出现后,运用其简洁、易识记的语言对儿童进行历史教育,这种方式为元、明、清三代所继承。《三字经》以其知识的丰富广博、语言的精练简洁等优点被广泛地流传,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启蒙教材。  相似文献   

13.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分别从历史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揭示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关于历史教育的目的,李大钊认为在于树立进步的历史观与人生观、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毛泽东则认为在于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信心;关于历史教育的内容,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此外,他们还提出了融会贯通、比较、"古今中外法"、"理论联系实际"、自我教育等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现代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性教育。“世界历史性实践活动”和“世界历史性认识活动”造就出了“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我国的历史教育,应在强调“世界历史性”的同时,必须首先致力于使学生成为个体主体。  相似文献   

15.
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 ,在教学实践中它却不断被弱化。因此要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原则 ,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强化思想教育的功能。历史教学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 ,把思想教育的内容融合到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当中去 ,做到主要让事实说话 ,以史服人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唯物辩证法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调节、导向和凝聚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动力,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研究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教训,并且从这些教训中总结出启示,对于增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也是我们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合作与交流,国内对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和系统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德国职业教育历史发展情况的研究却十分鲜见。然而深入研究德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发展历程,对有效地学习和借鉴德国现在职业教育理念及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科学史教育大多是励志性的教育,一些学者也提倡这种科学史的教育功能。科学史励志教育有其不足:缺乏对于演化中的科学从学院科学走向后学院科学中本性改变的反思与批判;应然的科学与实然的科学有所不同,科学史教育不应粉饰科学。科学史教育中,融入了对科学的批判与反思,不会造成对科学的诋毁。融入反思与批判的科学史与科学史教育,符合主流的研究和教育。融入反思的科学史教育,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科学的多样性,理解科学的限度,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独立思考和批判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党领导下的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是党史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领域,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借鉴历史经验,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在党史研究中,正确对待党的历史成就和失误,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实事求是,是党史研究应当坚持的党性原则,也是党史研究科学性的基本要求,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是统一的;从史学角度对党史研究进行研究,总结党史研究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深化党史研究,更好地坚持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党史教育是一门科学,要研究和把握党史教育的规律,克服党史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把党史教育和加强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